第9课赤壁赋.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9322812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课赤壁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9课赤壁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课赤壁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赤壁赋.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9课 赤壁赋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开篇序言里给苏东坡戴了19顶桂冠,第一顶桂冠就是:“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苏轼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林语堂为何首先把“乐天派”的桂冠送给了苏东坡呢?读东坡的诗词文赋,我们不难发现:字里行间旷达情怀,无一不显“乐天派”本色。走进东坡赤壁,月夜泛舟,吟诵赤壁赋吧基础自主预习【知人论世】识作者苏轼:才情卓异、命运多舛苏轼(1037101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他在诗、词、歌、赋、散文、书法、绘画、医药、禅理、哲学、饮食、服饰、金石、园林艺术等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学识广博。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诗代表北

2、宋诗的最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开“豪放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文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书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又是我国古代楷书的四大流派(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轼)的开创者之一。画开创了湖州画派。他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颠沛坎坷。这与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激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的废新法的政治主张有莫大的关系。有东坡集东坡乐府传世,谥号“文忠”。知背景千年黄州,万古东坡元丰三年正月,苏轼到黄州,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

3、,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苏轼在黄州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这样残酷的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他在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表现了旷达自适的性格,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现实。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文海钩沉乌台诗案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元丰二年(1079),李定、舒亶、何正臣三人摘出他的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句,加以弹劾。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

4、抓进乌台。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苏轼才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说文解字】1正字音壬戌( ) 举酒属客( ) 冯虚御风( ) 桂棹( ) 窈窕( )( ) 倚歌而和之( ) 嫠妇( ) 愀然( ) 山川相缪( ) 舳舻( )( )酾酒临江( ) 横槊赋诗( ) 江渚() 匏樽( ) 蜉蝣( )( )斗 斗(du)牛之间 扁 一叶之扁(pin)舟斗(du)智斗勇 把人看扁(bin)了 藉 相与枕藉(ji) 藏 无尽藏(zng)也杯盘狼藉(j) 卧虎藏(cng)龙2识字形 s

5、( )流光 洞xio( ) m( )鹿 mio ( )沧海 shu( )风凛冽 xio( )疏 羁m( ) 缥piao( )3文言知识梳理 通假字例 句通假字本字释 义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古今异义词例句异义词古义今义白露横江白露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词类活用例 句活用类型解释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侣鱼虾而友麋鹿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顺流而东也方其破荆州,下江陵特殊句式例 句句式类型译 文月出于东山之上客有吹洞箫者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孟德之困于周郎4明熟语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引申:世上少有。遗世:遗弃世间之事。例句:我无法达到张爱玲

6、那样境界,但至少可以做个最简单的文人。所以,做最真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即使遗世独立于这世间,即使无人理解。因为,文人总是寂寞的。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例句:发布会上,憨态可掬的刘大成正襟危坐,英俊帅气的林书豪诙谐幽默,装束休闲的李娜清新可人,给现场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粟:谷子,即小米。例句:所有的生命,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人比之于这些雪原上风寒中傲立的生命,并不会高贵,或者优越丝毫。杯盘狼藉: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狼藉:像狼窝里的草那样散乱。例句:醉香楼上

7、,人声嘈杂,酒香扑鼻,曾几何时,这座似水柔情的红楼,湮没在一片杯盘狼藉的饕餮中想一想1第1段交待了哪些记游的要素?这些要素对后文的展开有何作用?2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作者怎样描写景色?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3主客两人面对眼前的景物,他们有怎样的看法?你从中看出他们对待人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要点探究归纳【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筛选信息,概括本文各段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情感变化线索是什么?【品读分析】_ 2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品读分析】_3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箫声之悲?这一段在全文的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8、【品读分析】_4作者在第三段中运用了几组对比,请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品读分析】对 比作 用5最后一段以酒后一片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的景象作结有何作用?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品读分析】_【精华探究】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几句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分析探究】在结构上,它引出后文的“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以及主客对话的情节;为下文定下一个得失两忘、超然物外的感情基调,并且与结尾相呼应。金圣叹评曰:“美人,君恩。此先生眷眷不忘朝廷之心也。”2“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9、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人怎样的情怀?【分析探究】“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是由诗经陈风月出演化而来。这是一首情诗,写一个男子在月下怀念美人。但苏轼此时唱此歌,其胸怀、境界却更加邈远空阔。此处的“美人”并不是指真正的美人,而是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理想执著追求的态度,和不甘沉沦的情怀。3作者的感情从第一段的“乐”一下子转到第二段的“悲”,这样的变化是否太突兀了呢? 【分析探究】感情从乐到悲的变化的过渡是很自然的,并不突兀。作者遭受贬谪,此时面对“万顷之茫然”的江面 ,心中难免会产生理想一时难以实现的感叹。所以在游赏之“乐”中,已

10、包含淡淡的哀愁了,这“乐”本就属于苦中作乐,借山水而暂时排遣其内心的郁闷。4客人之所以要“托遗响于悲风”,其缘由是什么? 【分析探究】客人认为即使曹孟德那样的英雄豪杰,当年声威赫赫,也只不过是过眼烟云,更何况我和你是“渔樵于江渚”的草民,生命如蜉蝣般短暂,渺小得有如沧海一粟,梦想成仙又不可得,便不由悲从中来,借箫声来表达愁绪了。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5作者在文中写到曹操,其目的是什么?【分析探究】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如何英雄了得,重心在“而今安在哉”这句上,为了突出像曹操这样的又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终都要归于“空虚”的忧思悲绪上。5在第三段中,作者是怎样将景、理、情结合在一

11、起?【分析探究】本文重点不在记游,而在抒发人生感慨,辩论人生意义。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作者采用因景生情、借物喻理的手法,使得文章写景、抒情、说理统一,形象性与哲理性统一。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这是议论说理;引出曹、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这是抒情。6作者是如何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分析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分析探究】从变的角度说,天地万物和人也是瞬息万变的: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人也有生老病死,所以天地万物和人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从不变的角

12、度,我和天地万物都是永恒的:江水虽然日夜不停地流,“而未尝往也”,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而卒莫消长也”,作为个体的人,生命虽然短促,但他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所以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该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这种“物我一致”的观点说明了苏轼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7作者又是如何从“取与不取”的角度论述人生感悟的?“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人生层次不同故而取舍各异,“不义之富贵,于我如浮云”,何必孜孜以求之?唯有这无边风月才是大自然对我的丰厚赏赐。 【分析探究】天地万物,

13、各有各的主宰,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因此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长江之无穷”。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人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进一步表现了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8第三段客人的话是否也是苏轼自己心境的表达?如果是,那么苏轼一贯的豪放风格与文中“悲”的感情是否矛盾?即本文的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 文中“客”和“我”的对话是苏轼让从前的苏子和现在的苏子通过文章进行一场超时空的链接。客的回答,正是苏轼自己贬斥黄州后的苦闷和迷惘的写照。所以虽为客语,实际上“主”“客”为一体,反映了作者被贬黄州后思想中的消极面。这种感情和豪放派风

14、格是不矛盾的。一般人,在忧患于人生短暂和空虚时,很多人以喝酒,及时行乐自我解救。可是苏轼不是这样,他认同李白的“借酒销愁愁更愁”。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欲求精神苦闷的真正解脱,只有求助于自身在哲学上的“解脱”。所以他虽然是借客之口表达自己的悲绪,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苏轼并不是要宣扬这种悲观的论调,而是沿用赋家“抑客申主”的方法,力求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超脱于无益的悲观,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某些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因此文中的“悲”与豪放风格并不矛盾。9本文多次写到主客问答,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分析探究】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作者

15、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问题生成你在诵读赏析过程中,还有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同学或老师帮助?请写下你的新问题,或与同学、老师交流,或在课后自己独立解决。_ _文本应用拓展【文本借鉴】水月传情赤壁赋文中多处写到“水月”,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等,都是描写“水月”的经典名句,文中江水与明月相互映衬,景美而意蕴深长。赤壁赋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的幽美景致,都给政治

16、上失意的苏轼带去了莫大的慰藉,于是他用那传神的妙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他描写了秋夜泛舟大江的情景,抒发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感慨,并以水月为喻,畅达宇宙万事万物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使惆怅的心情在享受清风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诗意的消解,表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襟怀。【技法提示】品味并赏析文中的“水月”意象,有助于我们体会苏轼对自然的态度和人生态度。其实,苏轼的许多作品(词赋)里都有“月亮”的句子,如:“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永遇乐)“夜闲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流漓。”(虞美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黄州定惠院

17、寓居作)“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我们从课文中的“水月”与作者其它作品中的“水月”比较中可以发现:现实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赏风月(实)历史中的“水月”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以被贬黄州为界,被贬前,他是一个愉悦轻松、激情满怀的苏轼。明月高在景中呈宁静、轻松之态。到他密州时,到达极致,豪情万丈,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喷薄欲出。“月”成了祥和、安乐、宁静、澄澈、优秀、高洁、圆满、理想的化身。被贬后,他的心态发生大转变。出现在景中的月也是静的,然而却

18、是孤寂的“静”、冷清的“静”,甚至让人产生羽化登仙的虚无感、人生如梦的飘渺感。苏轼由“会换雕弓如满月”的豪情,转化为“抱月而长终”的遗世独立。但苏轼毕意是大家,总能于逆境中化解苦闷,随缘自适,超脱放旷。【牛刀小试】 1古诗词中,以“水月”为意象的有很多,请你课外梳理,或通过网络整理一些古诗词。 2请你以“水月”为意象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某种情感。素能达标演练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40分钟50分一、积累整合(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x) 蜉蝣(f) 举酒属(sh)客 酾(sh)酒临江B窈窕(yo) 桂棹(zho) 斗(du)牛之间 冯(

19、png)虚御风C舳舻(zh) 枕藉(j) 余音袅袅(nio) 横槊(shu)赋诗 D江渚(zh) 愀(qio)然 一叶扁(bin)舟 山川相缪(lio) 2下列各句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D挟飞仙以骜游,抱明月而长终。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整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资料,等王韬赶到食堂的时候,早已是一片杯盘狼藉。B对于那些凭虚御风的言论,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弄清楚什么才是事实真相。C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都和社会息息相关,有着不绝如缕的联系。D中国首艘航母“

20、辽宁”号舰载机设计总指挥罗阳的设计技术和才华,在国内外都可谓是沧海一粟。4全国各地有近百处与苏轼有关的遗迹,其中,李鸿章的弟弟为黄州东坡赤壁题写了一副对联,对联的顺序已被打乱。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两篇赋,偶然点笔 风便已教公瑾借 可惜惊涛拍岸 最怜酾酒临江 壮观不与苏子同一炬火,何处鏖兵A B C D5把下列几句话,分别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只填序号)在坎坷的境遇中,苏轼就是苏轼,他摆脱了精神上的苦闷和压抑,在事业上终于成就了一番作为。苏轼所到之处,都积极为民众办实事,处处留有“政声”。在凤翔他被称为“苏贤能”;在杭州他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在海南他又建医院、学校等。 ; ; ,足

21、见苏轼在民间影响之大。东坡巾、东坡帽、东坡扇、东坡酒等,或时髦一时,或流传至今 在文学创作上,他的最优秀诗篇都是在贬谪中写就的 在生活方面,所到之处都能密切联系群众,深得当地人民爱戴答: 二、课内阅读(10分)阅读课文第三五段,完成69题。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苏子愀然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B方其破荆州 方:当C逝者如斯 斯:此,代指水D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盖:大约7下列句子中的“一”的用法与“渺沧海之一粟”中“一”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驾一叶之扁舟B而或长烟一空C六王毕,四海一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8下列句子中,最能体现苏轼旷达胸怀的一项是( )

22、(2分)A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B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哉C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D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为声,目遇之而成色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足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三、拓展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5题。王定国诗集叙苏轼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

23、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其人之浅也。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

24、矣。”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注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鸟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眊眊:昏乱,糊涂。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是特识变风、变雅耳 特:只,不过B以忝其父祖耳 忝:羞辱,有愧于C自恨期人之浅也 期:看待 D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畏:担忧。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然后变风发乎情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B.定国且不我怨 臣死且不

25、避 C.又以病止酒 引以为流觞曲水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 且焉置土石 12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 )(3分)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 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所至翱翔徜样,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A B C D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

26、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因此“废卷而叹”。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叙事冗沓、说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气流转,文情酣畅。 14把文盲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四、语言运用(10分)15.旁注,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学习能力。请你分别为下面一段文字作简要旁注。(4分)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27、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6根据下面的四个关键词写一段话。要求用上这四个词语,内容连贯,句式齐整,80字左右。(4分)关键词:苏轼 豁达 贬谪 才情 17.以兰亭集序和赤壁赋为内容,补写出空缺的语句。要求:与前两句构成对比,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2分) 作一次心灵旅行吧,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叶为车票,感受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 ,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阅读视野延伸一、素材发现旷达,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心胸开旷,想得开。”词源解释为“心胸开旷,举止无检束。”旷达,是一种洒脱、达观的人

28、生态度,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发现事物的美,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苏轼身处逆境之中,既保持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达观胸怀,又始终不放弃对人生的热爱,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态度,就是苏轼旷达精神的所在。苏轼的旷达精神表现在许多方面,他对政治荣辱、对家庭的磨难离散、对自身生活、对后学僚属等方面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的这种胸襟。【拓展方向】1. 旷达,坎坷仕途知鱼美对政治荣辱,苏轼一直保持着宠辱不惊的态度。嘉佑元年(1056年),苏轼同弟弟一道,在父亲的带领下进京应试,顺利通过了举人考试。第二年参加礼部考试,居第二名,复试中,以“春秋对义”获得第一,但苏轼并未以此自衿。而对自己一贬再贬的人生遭遇,他也未哭天抢地,绝

29、望消极。在重重压力下,尽管他也有孤凄抑郁之感,但这并未成为他生活的基调。那些爽健俊秀,豪放飘逸之作,处处表现出了苏轼“善自宽”的特点。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纱)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南堂五首之五)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2.旷达,患难家庭有真情苏轼的家庭生活,也随着苏轼的遭遇几经曲折。他的三位妻子都先他而去,这对苏轼是一次次沉重的打击。苏轼与弟弟苏辙,手足情深,他俩从小一起读书,一起承受父训,

30、一起出游长安,共赴科举,同科中举,当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时,子由多方营救,愿捐纳自己的职位为兄长赎罪。结果,苏轼被贬黄州,子由也遭贬,兄弟两人长期不得相见。政治理想的一致,生活意趣的相同,兄弟二人,同心同德,互相唱和,互相友爱,在苏轼的诗集中,和子由唱和的诗,以及怀念子由的诗,举不胜举。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黄叶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秋思寄子由)3.旷达,生活处处有阳光在对待自身生活方面,初到黄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市人所推

31、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处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答李端叔书)。公元1097年4月,苏轼被贬琼州时已62岁了,处境也更为恶劣。在艰苦的条件下,苏轼潜心做学问,他修改和完善了黄州期间所作的易传九卷,论语说五卷,又写了书传十五卷、志林五卷。苏轼将生活琐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对管家理财、烹饪饮食、医药保健、种花养鱼等都颇有研究,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所具备的真实性情和对人生的独特领悟。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莫听穿林打叶声,

32、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与此意留蛮荒。他年谁与作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九疑吟)二、经典巡礼赤 壁 风 骨东坡赤壁碑廊序刘醒龙 早该有这样一座碑廊,深刻而形象地传承,清凉赤壁与清凉东坡,这地理人文的天作之合,如何使得汤汤鄂东五水,没有写成一部血腥乱世史。历史的品质就是心灵的品质。一段落寞寂寥,百代宏阔高远。称为古老也不够形容筑城久远之黄州,需要一种坚强的情绪,记得这岁月城池四围,被新王朝猛将毁了又毁!又被旧皇族顽军烧了又烧!闻风

33、而起的暴众和运筹帷幄的官兵,更将鄂东之地涂炭多少,败坏江山何止千年? 东坡之前,一江两岸散落的莫不是社稷碎片。 东坡往后,五水其间破碎依旧,所散落的更有家国的灵肉诗情。 从九天降一滴甘露到某片树叶,谁敢事先料定归宿!当年孤鹤横江,惊涛卷雪,哪会相信小小乡谚:河东三十,河西三十!水天往南,沧桑向北。涓涓细流的宿命,同样是茫茫大江之茫茫真理!亘古长河,流尽性情之水。烟云过隙,激浪无痕。一声吹断横笛,吹断的还有江涛,空凭许多乱石流沙,枯苇残荷,铺陈在诗词清流与天才赤壁之间。滩涂浅水,虾蟹横行,龟鳖招摇,终不过是风尘之数,成不了风流! 果然是东去大江了!不比将帅之争以胜败结论,王者旗下万骨横陈。诗文哲

34、理以胸怀为天地,以真理为至尊。前者极欲统治生命,后者唯愿生命力不断推陈出新。美学是无需雨露的滋润,风雅是掩映文哲的经典。赤壁之水源流五水之上,赤壁之楼风范古城四围。黄州以远各自拥有如苏子东坡的奇迹:黄侃、熊十力、闻一多、胡风、秦兆阳等,风骨挺拔几乎构成中华晚近以来的精神圣界。思哲其深,才情其远,分明风骨相传。本是山水的壁垒,能傲然立世,不只是鄂东学子后续之造化,亦在于诗情弟子不以先师风雅而附庸,才有东坡赤壁真如圣迹,无以落下坡仙之外半笔污墨。一江流远,惟楚有才,鄂东为最。其言所指,当然是在风华与才情之上,沿袭楚狂屈原的孤鹤与长虹般气节。 鄂东之地,物产中能傲视古今的是人之风骨。 有风骨的大地,

35、拒绝生长邪恶奸佞。 生于赤壁,生长于赤壁,生生不息于赤壁,都是大道与大德的天赐。有此人文品质,一江五水终将获得清洁与丰饶。 【赏读】刘醒龙是在黄州出身的知名作家,在这篇序中,他以敏锐的眼光审视着历史与现实,以独特的视角俯瞰古今、以犀利的笔锋抨击丑恶、以饱满的激情讴歌生于斯长于斯的有仁人志士。文章纵横捭阖,收放自如,写人叙事涉猎古今,评述历史立意高远,振聋发聩令人警醒,锋芒毕露却情感丰富,开篇一句“早该有这样一座碑廊”,尽显对建设碑廊的渴望之情;“滩涂浅水,虾蟹横行,龟鳖招摇,终不过是风尘之数,成不了风流!”既是对奸佞小人的嘲讽,也是对他们的藐视;“黄侃、熊十力、闻一多、胡风、秦兆阳等,风骨挺拔

36、几乎构成中华晚近以来的精神圣界”,历数黄冈籍大师,饱含无限景仰之情。赤壁风骨,是对黄州人物的精神最高嘉奖。 第9课 赤壁赋基础自主学习说文解字1rn/ zh/ ping/ zho/ yo tio/ h/ l/ qio/ lio/ zh l/ sh/ shu/ zh/ po/ f yu du/ du pin/ bin ji/ j zng / cng2溯/朔 箫/萧 麋/縻 渺/缈3文言知识梳理属,通“嘱”,劝酒。冯,通“凭”,乘。白露,古义:指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美人,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今义:指容貌美丽的人,多指女子。方位名词“西”“东”作状语,可译为“向西,向东”。舞,动词

37、的使动用法:使起舞。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朋友。南:向南,名词作状语。名作动,可译为“向东进军”。破:形容词做动词,大破,攻下;下:名次做动词,攻下。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被动句。听课之前想一想1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秋风清爽,皓月当空)。地点:赤壁(三国英雄伟业)。人物:苏子与客(后文的主客对答)。游览方式:泛舟(置身于江月之间)。2思路点拨:遣词用字的巧妙对景色描写的作用,景色描写的精妙对抒发情感的作用;景色特点与抒发的具体情感的对应关系。3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

38、而安。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苏轼将儒与道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要点探究归纳1第一段: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段: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段: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段: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段:忘情尘世的洒脱。情感变化:乐(饮酒乐甚)悲(愀然)乐(喜而笑)。2.景色:“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营造出的意境是:景色澄澈幽美、如梦境一般。心理感受:这澄澈幽美、如梦境一般的夜景,使作者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3手法:作者借

39、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幽怨悲凉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催人泪下。 作用:转折过渡的作用。经过吟诗与吹箫的描写,使“泛舟”的快乐气氛向悲凉转化,完成了两段之间的过渡。4.对 比作 用曹操与“吾与子”对比说明人生变幻无常和空虚。蜉蝣和“吾与子”对比说明生命之短暂。“沧海之一粟”和“吾与子”对比说明人的渺小。“吾生之须臾”和“长江之无穷”对比说明人生短暂,如匆匆过客。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说明想长生不老而不能,因此只能“托遗响于悲风”。5呼应开头,如“舟中”呼应“泛舟”;“东方既白”呼应“月出于东山之上”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结尾用“反衬”写法,用“杯盘狼藉”的杂乱来反衬内心世界的舒坦、宁静。含义是: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文本应用拓展牛刀小试1诗经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黨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