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题十辽夏金元的统治 检测试题--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9022943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4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专题十辽夏金元的统治 检测试题--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十辽夏金元的统治 检测试题--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专题十辽夏金元的统治 检测试题--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专题十辽夏金元的统治 检测试题--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专题十 辽夏金元的统治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11世纪中期政治形势的是()ABCD210世纪中叶到14世纪后期,中国进入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并立以及元朝大范围统一的时期,辽、西夏、金、元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A推动中国政治中心北移B弱化边疆与中原的联系C激化各民族之间的矛盾D消灭了各民族间的差距3金人编成的大金德运图说收录了德运承袭图,该图认同从神话传说时代至宋辽金时期的中国历史发展谱系,并将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分裂时期的中国正统分成两个分支,在两个分支旁边标注着南燕,后燕、北燕、后秦,夏等少数民族政权。该书的编写()A蕴含民族歧视的思想B意在彰

2、显金朝的正统地位C带有反对汉化的立场D体现了政治大一统的追求413世纪后期,在马可波罗等欧洲人到元朝的时候,从元朝出发的旅行家也到了西方,其中基督教徒列班扫马出使罗马教廷及英、法等国,被誉为第一位到西方的中国旅行家。这反映了蒙古西征()A推动了基督教的广泛传播B开启了全球化的进程C为东西方交流创造了条件D导致中欧交往的开始510-13世纪中国境内先后出现的政权,按其建立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北宋南宋契丹国(辽)西夏金元ABCD6“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成吉思汗中,他被牧人传扬的“恩德”是()A建立元朝

3、B统一蒙古C攻灭夏金D康乾盛世7元史记载:“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使元朝“天下为一”的统治者是()A耶律阿保机B忽必烈C完颜阿骨打D成吉思汗8下列关于辽宋夏金元的统治史实表述正确的是()A辽的建立者契丹族与女真同族B西夏的制度与北宋的制度保持一致C金世宗在位时金朝进入鼎盛时期D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天元,建立元朝9下面材料反映了元朝腹里及部分行省的驿站设置情况。这体现了当时驿站交通()腹里:陆站175处,水站21处,牛站2处。河南江北行省:陆站106处,水站90处。辽阳行省:陆站105处.江浙行省:马站134处,轿站35处,步站11 处,水

4、站82处。湖广行省:陆站100处,水站73处。云南行省:马站74处,水站4处。总计:全国站数约1400处,加上岭北、吐蕃等处,应在1500处以上。A制度完善传递速度快B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C加快了中国经济转型D工具多样且水陆并用10元代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定行政区划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传统方式,将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B便于简化行政区划层级C抑制割据加强中央集权D为了提高地方行政效率11下图所示为元代行省制的相关说明。作者意在借此说明()A元朝的制度创新举措B地方监察体制的沿革C少数民族政权的贡献D行省制度的

5、历史渊源12为适应疆域空前辽阔的特点,元朝将全国分为中书省直辖区、宣政院辖地以及10个行中书省(如下图)。行中书省成为地方的最高统治机关,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但受中央专制。据此可知,行省的设置()A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B实现边疆与内地管理一体化C旨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3学者萧启庆指出,“元朝部分儒化程度较深的色目人和蒙古人逐渐成为士人,他们和汉族的士人相互交往,逐渐形成了一个超越族群的多族士人圈”。这一现象的出现()A缘自统治者平等的民族政策B说明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C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D消除了元朝存在的民族矛盾14元朝实行被后人称为“四等人制”的民族政策,分为

6、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这说明元朝实行()A民族分化政策B民族平等原则C民族共同繁荣D民族融合政策15宋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A沿袭了唐朝的政治制度B植根于民族发展的差异C实现了疆域内民族平等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二、材料分析题16辽宋夏金元是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阅读表格,回答问题。民族政权相关制度建设汉宋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台谏并行;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契丹辽实行制度西夏基本模仿北宋,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女真金沿袭唐宋制度,同时推行制度蒙古元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材料二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

7、。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就宋代而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钱穆理学与艺术(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处的内容。(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主题。(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作者提出“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理由。17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赵天麟奏议:“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

8、于审力(政治稳定)之形矣”。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文宗至顺元年,户部钱粮户数一千三百四十万六百九十九,视前又增二十万有奇,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怀柔、笼络的意思)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而高丽守东籓,执臣礼惟谨,亦所未见。摘引自历代名臣奏议及元史地理志一材料二秦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社会的反抗,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是历史对刘邦的苛刻要求,也是汉初实行郡

9、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陈苏镇与“汉道”材料三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实行过哪些地方行政制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中国地方管理制度对当代国家治理的启示。三、论述题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元朝,全体百姓被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

10、四个等级。蒙古人是“国族”,色目人是其主要助手。蒙古人、色目人因从政、驻防、屯田、谪戍、流亡、经商等原因大量涌入内地,与汉族杂居。例如在元朝后期镇江路所辖一司三县,即住有非汉族的外来侨寓人口170余户,其中包括蒙古29户、畏兀儿14户、回回59户、也里可温(指外来的基督教徒)23户、河西(党项)3户,其他地方的情况亦可想见。入居汉地的蒙古、色目人受到汉族社会文化的影响,逐渐汉化。一些驻军“初至犹以射猎为俗,后渐知耕垦播植如华人”。一部分人渐受汉族礼俗影响,开始遵行守节、丁忧之制。在雅文化层面的儒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入居汉地的蒙古、色目人亦渐受熏染,且不少人研习颇有成就。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元代的民族关系。(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参考答案:1C2A3B4C5B6B7B8C9D10C11D12D13C14A15B16(1)党项;南北面官制度;猛安谋克制度。(2)各民族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制度创新是各民族政权的共同特征)。(3)政治上:宋代科举制发展,彻底打破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经济上: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市民阶层兴起;自晚唐两税法改革后,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文化上:宋代理学诞生,儒学思想进一步走进广大平民的日常生活;世俗文化流行。17(1)制度: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唐朝羁縻制度、元代行省制。(2)原因:汉初经济凋敝,国力有限;汉代承袭秦制;统治域内东西文化异制,从俗而治;吸取秦朝孤立而亡的教训。(3)理解:始终维护中央集权。启示:统筹中央和地方利益;兼顾不同民族利益;注重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关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创新国家治理方式;制度应随社会发展需要而不断变革创新。18元朝存在民族矛盾,但不同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元朝统治者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的措施,存在民族矛盾。但在大一统局面下,民族间的接触交往频繁,各民族之间相互杂居、交融,周边民族与内地经济、文化的联系加强,且较为持久稳定,民族认同感、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