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doc

上传人:恋****泡 文档编号:790203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doc(5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 1 1 课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二、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教学难点:隋初经济的繁荣。三、课前准备 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 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四、教学过程 一、导言引

2、入 师: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互动授课 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渡: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那么,隋朝经济发展如何呢? 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总结: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总结

3、1:人口激增 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 “大运河的开通” 投影:大运河的图片,放轻音乐生:结合地理简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 605 年开始,到 610 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2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总结:“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全国统治。 ” “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在小组交流。总结:不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既有贪恋江都的美景的动机,搜括江

4、南财富的目的,也有兵力强大,帝王的霸气。师:隋炀帝对为什么能够开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总结: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师: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生:学生分小组讨论:全面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出示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开凿大运河征发几百万人,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 ” “开通大运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学生比较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补充:当今运河相当于三条铁路运输量,每日通过船只三百余艘。 课外延伸:比较隋文帝和

5、隋炀帝的功过。板书设计:隋朝:繁盛: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一时:二世灭亡,共 38 年第第 2 2 课课 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一、教学目标 3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则天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

6、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二、教材简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 、 “女皇武则天” 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与唐太宗、武则天统治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武则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女皇武则天 1、在课前谈话基础上展示武则天画像,简介武则天经历,强调 唐朝的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教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为什么如此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出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方面:

7、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教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 ,下启“开元盛世” ,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 “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现在谁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世局面呢? 、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 4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李渊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学生自读楷体字辅助文,了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功勋显赫,教师补充“玄

8、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2、贞观之治 (1)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 (2)出示探究问题: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先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因势归纳出四个方面: 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多媒体展示文献资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教师小结: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许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开明思想而制定的。 B、唐太宗开明的治

9、国政策 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教师简述: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C、唐太宗善于任贤纳谏 学生解释“房谋杜断” 。 有关最著名的谏臣魏征,由学生表演一段课本剧,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教师简述:这些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D、治世局面的形成 学生观察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 ,感受经济繁荣景象,认识到治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 展示两段资料: 5“(贞观初期)茫茫

10、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 贞观政要纳谏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线,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 资治通鉴 学生讨论两段资料的含义,对比说明唐太宗治国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及治世局面的形成。 (3)学生归纳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除了开明的政策外,还有哪些原因? 、试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的统治。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11、。 (三)练习与探究 设计表格,列出并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四)巩固与小结 1、复习巩固本课重要知识点。 2、学生谈学完本课,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第第 3 3 课课 开元盛世开元盛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农业手工业成就。利用“曲辕犁”图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互动授课法:师生互动,教材互动(史料、学生表演、图片、课文穿插进行)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居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6族自豪感。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题;以“开元

12、盛世”从两个方面进行叙述教学重点:唐玄宗前期的改革措施,使唐朝出现“开元盛世”景象。教学难点:农业、手工业、商业取得的成就。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本课的资料、有关图片、历史资料。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师: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什么盛世景象?他治世的方法给你印象最深?生:“贞观之治” , “任用贤才,重视纳谏。 ” 师:哪位同学能背诵杜甫的忆昔 ,从诗中可以看出唐朝什么景象?生:反映唐朝开元时期繁荣情景, “天下太平,远行安全,府库充盈。 ” 师: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取得的?当时社会是何等景象? 授新课:“开元之治” 生:学生表演“唐玄宗走马任姚崇”的历史故事。师: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唐玄宗什么措施?除这

13、以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引导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分小组讨论。生:“任用有才能的人。 ”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人。“重视地方吏治。 ”亲自考核县令政绩。 “注重节俭。 ”烧毁宫内珠玉锦绣。师:唐玄宗前期和唐太宗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中心发言人发言。生:他们都善于用人,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注重“戒奢从简” ,统治期间出现盛世景象。师: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为唐朝后来的繁盛奠定了基石,唐玄宗前期,拨乱反正,除弊政,用贤良创造了唐朝。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出唐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生:“兴修水利” , “提高农耕技术” , “种植经济作物” ,蔬菜、茶叶“农具

14、的改进” 。师:投放“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生:比较不同的结构:“直辕犁” 、 “曲辕犁” ,分析其特点:曲辕犁省力,提高劳动效率。师:投示“筒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点拨:它是一种利用水力转动的灌溉工具,用竹或木制成一个大型立轮,由一个横轴架起,可以自由转动,轮的周围斜装7上许多竹筒,把转轮安置在溪流上,受水流冲击,自行旋转不已。现在,仍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在使用这种灌溉工具。师:大家多数生活在农村,现在使用的灌溉工具比唐代的筒车有了什么改进? 师: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兴盛,带动了商业的繁荣。学生表演“阿拉伯商人的惊奇”的历史故事

15、。师:阿拉伯商人见到丝绸衣服为何惊奇?从中说明了什么? 说明唐朝丝织技术非常高超。师:唐朝的制瓷业又有怎样的发展?总结:“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 、 “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师:农业、手工业产品增多,促进商业的繁荣,商业带动了城市的发展,那么国际大都市长安又是怎样布局的呢?播放“长安城平面图”的图片。简介长安城(放轻音乐) 。师:唐都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超过百万,是各民族交流的中心,也是亚洲各国重要的商业都市。小结:师:引导学生归纳,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经济发展的情况,出现什么景象?生:总结“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 “人口增加” ,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开元盛世” 。练习:学生

16、完成“活动与探究” 1、读史分析(P16,略)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你认为他后来能坚持这样做吗? 2、故事会 根据课前学生搜集的资料,在小组交流。 选几个代表在班上讲述交流。 3、简述唐玄宗这个历史人物。 “唐玄宗前期是位贤明的君主,唐玄宗后期是贪图享乐、奢侈腐化的昏君。 ” 板书设计: (略)第第 4 4 课课 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创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

17、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法:指导预习,问题设置 指导课前预习工作:将班级学生分8成几个小组,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做好预习工作。第一组:了解隋唐以前我国采取什么选官方法。第二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科举考试究竟怎样考。一个普通读书人怎样才会成为进士。第三组:找出课文中提到哪几位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哪些历史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如岳飞、司马光等。第四组:排练一个短剧小品(1 分钟以内) “看榜文” 。 学法:阅读、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

18、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二、教材简析 1、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的作2、教学难点:如何客观评价科举制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三、教学准备 :有关科举制度的历史资料四、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唐朝杰出的皇帝,请说出他们分别是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很好,他们统治期间,中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持续发展的盛世局面。他们的统治措施中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是什么?(善于用人)正确。那么,你们是否知道,隋唐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通过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呢

19、?(科举制度)不错。也许你们听说过科举制度,但它具体是怎么回事,读书人怎样才能适应它的要求,达到升官入仕的目的。哪一科最重要等等。知道这些的人可能不多,今天我们就专题学习这一内容。 (板书课题) 教学新课: 请同学们先不看教科书,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科举制度?(让学生自己讨论,自由发言。 )同学们讲得都很有道理,简而言之,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就叫科举制度。大家都预习过课文,请一起回答: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隋朝)现在,请第一小组的同学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派一9位代表介绍隋唐以前我国采用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 (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介绍“九品中正制” )好,同学出色地完成了预习

20、任务,关于九品中正制大家只需要明白一点就够了。那就是到了后来,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推荐,才可以做高官。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由于出身寒微,难以担任中央和地方高官,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现在我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这种选官方式有什么不好?(让学生踊跃举手,自由发言)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 17 页的内容,找出在科举制度的产生过程中有哪几件重要事情。 (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 )一、隋朝时科举制诞生(板书) 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板书) 2、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板书)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看投影) 科举制度与过去

21、的选官制度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他给各种身份的人带来了什么变化?(如地方官、贵族子弟、贫贱读书人等) 通过科举制度,获利最大的是谁?请同学们看课本第 18 页图片,并阅读左边小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请一位同学解释这句诗的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说明)我想,现在大家应该明白科举制度对谁最有利了吧。从唐太宗开始,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请同学们阅读第 18 页的内容,找出哪几位人物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 (学生阅读并举手回答,教师板书)二、唐朝时科举制度逐步完善(板书) 1、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板书) 2、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板书) 3、唐玄宗时,诗赋成为

22、进士科主要内容(板书)根据以上内容,我们一起来讨论几个问题(让学生看投影) 请看第 18 页“动脑筋” ,请问:这种“帖经”的试题类型和我们今天的什么题型很相似?你认为这种题型好不好?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请看 “动脑筋” ,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试赋好不好?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的考试内容,你会怎么做?能否再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局面?(学生自由回答) 请第二组的同学派一名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完整的科举考试是怎样进行的?一个普通读书人需要经过哪些环节才能成为进士。学习了科举制后,我们应该明白这一点。 (学生代表作具体介绍

23、,本组其余同学可作补充)很好,第二组同学也认真进行了预习,他们究竟说得对不对?我们看完一段录像便会知晓。 (播放中华历史五千年中的一10段录像)现在,请第三组同学派代表起来介绍一下,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是通过科举制当上官的,他们都有什么作为?(学生回答,教师稍作评价)同学们,中国古代有种说法,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那么,你能否相象出一个书生在金榜题名时的喜悦心情呢?现在,请第四组的同学共同表演一个小品:看榜文。 (学生表演)我想,同学们现在对科举制度应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科举制在中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它对我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不

24、言而喻的,现在我们来共同讨论一个话题。活动与探究:请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社会风气以及对中外的影响等多方面来分析,应该如何评价科举制度?请先不要看书,充分利用自己的课外及社会知识,联系刚学过的课堂知识,展开联想。 (鼓励学生不要怕答错,大胆发言,自由发挥)通过同学们口若悬河、丰富多彩的回答,我感受到了大家课外知识的广泛、思路的开阔、想象的丰富,有些同学的回答不仅很有道理,而且还有独到之处,值得称赞。现在我们来看第 19 页的内容。书中给我们归纳了三条:三、科举制度的影响(板书) 1、改善了用人制度(板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板书)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

25、围绕一个问题进行了步步深入的探讨。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我们是围绕什么问题进行讨论的,又是怎样步步深入的?(学生总结) 第第 5 5 课课 “和同为一家和同为一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主要史实:唐朝的民族政策。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和地理位置。吐蕃统一。文成公主入藏。汉蕃“和同为一家” 。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2、了解主要历史人物。 能力目标: 1、收集藏族、维吾尔族、满族、彝族、白族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比较分析资料的能力。收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有关故事。 112、动手设计少数民族方位图,让学生确立正确的历史空间概念。 3、讲述文成

26、公主的故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历史事件的能力。 4、分析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归纳唐朝民族关系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5、编写文成公主入藏小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6、分组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认识政府开明的政策,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保证。 2、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有利于各族的发展。 3、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友好关系,是我国古代中央政权与周边民族关系的典范。其开放的民族政策是今天非常值得借鉴的历史财富。 二、教学简析: 教学重点: 1、吐蕃的社会发展。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社会课上有关藏族的内容。 2、吐蕃与唐朝的友好关系。鼓励学生讲述松赞

27、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使学生切身体会“和同为一家”的亲密关系。 3、介绍布达拉宫“曲结竹普”宫室里的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塑像。 教学难点: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三、课前准备 1、指导分组收集资料。 2、收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有关故事。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今天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境内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大家能说出多少个民族? 生:(七嘴八舌,可能说不全) 师: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回去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情况。下面,这些图片,你能说一说是哪个民族?(逐一展示几个有关民族的图片:藏族、维吾尔族、满族、彝族、白族。 ) 让学生说出民族的名称。 请五个学生介绍

28、今天这五个民族的概况。 师:(告诉大家这五个民族在我国唐朝时的称呼。 )今天,我们着重学习唐朝与这五个民族的关系。 12二、学习新课 挂图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 ,请一学生指图,说出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和地理方位。再挂图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 ,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指图,说出各少数民族的名称和方位。教师:(列民族示意图) 师:教师列的这个方位图是唐朝前期,还是后期的民族关系图? 生:学生通过观察两图,得出:后期的。 师:大家已经注意到是后期的,说明大家已经看出了唐朝前后期,周边少数民族的变化,是什么样的变化? 生:学生再次观察图,得出:西北有东突厥和西突厥。 师: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

29、绍当时东厥与唐朝的关系?生:(讲课前提示部分的内容)唐朝初年,东突厥经常南下骚扰。唐太宗积蓄力量,终于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太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后,还授予官,赐给田宅,并时常宴请他。对东突厥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当官。师:那么前期图上的突厥民族为什么没有了呢?展示图片渭水之盟 ,老师简单讲解东西突厥灭亡的情况:随着颉利可汗的归顺,东突厥灭亡。后唐高宗时,又灭了西突厥。着重强调突出唐太宗对颉利可汗的册封和对东突厥民族的优待。 师:下面咱们分四个小组进行学习。 列各小组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1、各民族生活在哪里? 2、各民族有什么生活习俗?3、各

30、民族出现了哪几位杰出的首领? 4、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学生分组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共同讨论各民族的学习内容。 师:下面咱们全班同学相互交流各小组的学习成果。各小组的同学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的学习效果。 师组织生:各级依次选派一名同学向其他小组的同学介绍本组所学习的民族的情况。要求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听,注意每个小组的介绍是否完整。文成公主小组的同学还要介绍文成公主的故事。 生:各组派一名同学上台作介绍。 (学生按自己学习的程度,自由发言,发言不要求很全面,可由多个同学补充) 师:指导学生观察彩页步辇图 ,哪位同学能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给大家描绘一下当时吐蕃使者求婚的情景。

31、生:学生看图描绘当时吐蕃使者求婚的情景。 (让学生自由发挥,讲得好不好,都应热情鼓励,时间允许,可让多个同学从不同角度讲) 师组织生小讨论: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13远嫁吐蕃?如果当时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文成公主为什么会受到吐蕃乃至后来藏族人民的喜爱?生:可让学生分小组且分别谈其中的一个问题。通过讨论进一步认识了解文成公主入藏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并达成共识:松赞干布因仰慕中原文明,想向中原学习先进的文化等,所以向唐多次求婚。唐玄宗为了和吐蕃建立友好关系,所以也同意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聪明娴慧,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为

32、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发展藏族经济文化作出了贡献,所以人民尊敬和怀念她。 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唐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有何共同点,理解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车书本一家” “和同为一家”的亲密友好关系,理解这是唐朝实行开放民族政策带来的积极结果。三、课堂小结 老师鼓励学生争当今天的小老师,尝试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第第 6 6 课课 对外友好往来对外友好往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能力和归纳能

33、力。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 18 年的西游和历时 19 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更加崇敬为各国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通过唐文化对各国影响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简析 本课主题是唐朝对外友好交往,其中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在于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三、教学准备 教师: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挂图;学生收集有关鉴真六次东渡资料、玄奘西游天竺业绩资料。 14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 28 页导入框图片:启发思

34、考,坐在这头装饰华丽的大象上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受此隆重礼遇?(激发学生兴趣) 一学生朗读导入框文字,学生明白了这是唐朝高僧玄奘在天竺阐释佛经,在天竺国受最高礼遇的故事。根据导入框设置问题进入新课。 板书课题:中外友好往来 二、进行新课 (一)1、学生齐读第 28 页正文部分,整体感知隋唐对外交往盛况。 2、 职贡图 ,说明唐朝时期许多外国使节远道而来到中国,向中国皇帝进献他们的珍稀宝物。指出这是中外交往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析图,加深对中外交往知识理解。 3、挂图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引导学生读图下说明及图例,启发学生读图探究:根据此图,你能找出唐朝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学生探究活动

35、(上台指图说说) ,教师肯定指图小结:有东亚的新罗、日本,中亚的波斯、大食,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的拂菻,印度半岛的天竺以及东南亚各国等。然后引导学生在图上指明中外交往路线,注意联系古老的丝绸之路等知识。 (二)过渡:我们首先学习唐朝时与中国近邻国家朝鲜半岛上国家友好交往状况,引导学生自由读书:唐与新罗的友好关系(教师板书) 。 探究:双方在频繁的交往中都得到了哪些益处?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捕捉有效信息,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教师肯定。 (三)小结过渡:隋唐时期,不仅中国与朝鲜半岛上国家交往密切,而且中国与隔海相望的日本交往也很密切,并且中国唐文化对日本产生重大影响。下面请同学们合作学习“遣唐使和

36、鉴真东渡”部分。 看书后同学们提出问题供小组学习讨论、探究,小组不能解决的,大家共同来努力解决。 探究问题: 1、从哪时开始日本有使者到中国来?2、唐朝时遣唐使来中国基本概况。153、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政治、生活有影响吗?4、日本对唐朝是如何评价的?(从文献资料中提出问题)5、唐朝到日本去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谁?他什么时候去的?他东渡日本第几次才成功?6、鉴真东渡日本后对日本国有何贡献?7、鉴真前五次渡海状况,鉴真六次东渡说明了什么?鉴真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8、比较日本钱币与唐朝钱币的异同,你能举出日本受中国唐文化影响的一些事例吗? 学生提出问题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充分

37、肯定并鼓励学生,然后鉴真坐像:1、争对学生关心的鉴真六次渡海,让收集了这一资料的同学复述鉴真渡海故事(展开故事比赛也可) ;2、师引导学生读 32 页的“曾回国探亲的鉴真坐像”让学生明确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对中日文化传播使者鉴真的敬意和怀念他。塑像回国“探亲”说明中日人民传统友谊代代相传。 (四)上课时我们了解了玄奘高僧在天竺受到最高礼遇的故事,那么你还知道玄奘哪些故事吗?有一学生讲述小学时学过的“生命的林子”这篇课文,讲述玄奘决定在集纳天下名僧的法门寺这一片莽莽苍苍(人才济济)的大林子,苦心潜修,研读佛经,终成一代名僧的故事。教师肯定:好,说的好!玄奘的确是唐朝高僧! 那么玄奘是何时去的天竺?

38、他为什么要到天竺去? 他去的顺利吗?他在天竺有何成就?他回国后又有什么重大成就? 教师设置上述问题后,让学生读课文,探究这些问题,学生回答(略) 学生合作完成课本 32 页“动脑筋”题:“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启发学生联系旧知识回答) 教师投影玄奘人物画像:介绍这是玄奘从印度学成后归国的情景,具体内容详见教师教学用书图画说明。学生介绍玄奘西游天竺其他资料,通过介绍使学生对玄奘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比较探究:同学们对西游记这部小说非常喜爱,想一想书中唐僧的描写与16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何不同?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最后取得成功,从这点上是相同的,至于小说中的孙

39、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人物和一路上经历的具体情节则都是虚构的。 三、新课结束。 学生小结,谈收获及感想,置疑问难。 教师置疑:今天我们学习了唐与日本、新罗和天竺的交往事实后,想一想,为什么隋唐时期对外交往如此繁盛?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第一问教师启发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去思考,去寻找答案:1、唐朝前期的繁荣和强盛;2、当时日本、新罗、天竺的简要情况。 第二问,师引导作小结:唐朝对外交往十分频繁,但封建时代的交往,多在政治、文化方面,经济交往的比重还很小,相互间的赠品和回礼,与当今的国际贸易无法相提并论。 四、课后延伸。 根据本课内容,排演“鉴真东渡” 、 “玄奘西游”等历史短剧或历史小品。 板

40、书设计 第 6 课 对外友好往来 一、唐与新罗的关系 二、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三、玄奘西游 第第 7 7 课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要点:赵州桥、唐都长安、雕版印刷术、李白、杜甫、白居易 2、技能训练: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从史学的角度感知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从而提高学生对唐诗、散文、书法、雕塑等方面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隋唐文化中每一项科技成果无一不是经过发明者无数次试验,钻研、认真学习前人成果取得的,我们要学习他们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二、教材简析 17教学重点: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 教学难点:1、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特色。

41、2、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教学方法:启发式谈结法 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课: “李白斗酒诗白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白称臣是酒中仙” 。 教师提问:这首诗是谁的作品?与这位诗人同时代的还有哪几位?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指出,李白生性浪漫,不习惯宫延生活,更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 ,他浪迹江湖,留下了大量的诗篇,李白的诗有何特色?人们为何称他为“诗仙”呢?以此导入新课。 二、读一读,看一看,议一议。 (一)赵州桥 1、学生思考:赵州桥是谁主持修建的?是何时修建的? 2、赵州桥的建筑有怎样的特点? 3、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有什么地位? 教师引导:赵州桥至

42、今已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这座具有高度科学水平和艺术水准的工程技术,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骄傲。 情景感应: “架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宋一诗人) 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雾(明祝万祉) (二)唐都长安:唐都长安平面图及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教师设问:唐都长安建筑布局及特色是什么?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教师作简要说明。 (三)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教师引导:印刷术发明以前,人们用手抄书,这既费时耗力,又易出错,到隋18唐时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什么是雕版印刷术呢?(布置学生看书,然后回答) 教师在学习回答基础上强调: 1、雕版印刷术来源于生活的

43、体验,离不开人们的观察,探索及创新。 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但在近代被外国殖民者掠走。 (四)光耀千古的诗坛 情景体验:(人物像)李白、杜甫、白居易 在学生看书基础上教师启发提问:古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凑”这一谚语本身说明了什么?(唐诗歌繁荣) 学生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个伟大诗人有哪些传世各作?各有什么特色?(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比较表) 归纳总结:李白:朝发白帝域 、 蜀道难 。特色: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号诗仙。 杜甫:“三吏” “三别” 。 特色:沉郁悲抱,精炼凝重,号诗圣 白居易:秦中呤 、 新乐府 。特色:直如白话,通俗易懂。 三、课堂巩固 回

44、顾知识要点,快速记忆,多媒体展示检测题目。 四、归纳总结: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一) 高超的建筑水平:A、赵州桥 (石拱桥) B、唐都长安 (二)雕版印刷术:A、发明过程 B、主要作品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A、李白 (作品及特色) B、杜甫 (作品及特色) C、白居易(作品及特色) 第第 8 8 课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要点:颜真卿与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呈道子的绘画、莫高窟、乐舞。 2、能力训练:通过列表整理隋唐时期主要文学艺术家及其艺术特点和代表19作来培养学生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隋唐时期,文学艺术获得高度发展,在

45、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简析: 教学重点:书法及石窟艺术 教学难点:知识点较多,难于掌握 教学方法: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三、课前准备:1、收集唐朝时一些书法作品。 2、课件:列强野蛮掠夺我文物。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隋唐时期我国科技发达表现在哪些方面? 2、导入新课:隋唐时期,我国不仅在科技方面创造了骄人的业绩,而且在文学艺术如诗歌、书法、和石窟艺术方面,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二、探究与创新 1、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启发提问:我国继王羲之之后在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谁?他创立的新书体是什么?谁能给大家作临摹

46、表演? (答):颜真卿,他创立的新书体雄深敦厚,人称颜体、代表作有多宝塔碑等。 (板书) (问):和颜真卿齐名的书法家是谁?他的书法特点是什么?代表作有哪些? (答):柳公权。他的书法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等。(板书) (问):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唐代画家是谁?他们绘画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代表作? (组织学生讨论、回答)有阎立本和吴道子,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有步辇图 ,吴道子善画写意画,即用笔不求工细,但求神态,其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202、艺术宝库莫高窟 启发提问:我国古代有三大佛教艺术宝库,有两个曾在上学期见过面,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山西云岗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 (投

47、影)敦煌莫高窟。 (配备简单解说)后启发提问: 当你面对这里的每一个雕像,每一幅壁画,都可算是艺术珍品,你将作怎样感想? (学生分组过、集中解答)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这是我们的前人对世界雕塑、绘画艺术作出的贡献,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教师顺势提出)在近代,外国列强在我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我国文化的掠夺,谁又能想到,就在这敦煌莫高窟,曾经也留下了列强野蛮掠夺的痕迹呢? (情景感应)媒体投影:列强野蛮掠夺我文物。 (录像) (启发提问)通过观看这段录相,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充分发言,教师归纳,整理) 3、盛大欢腾的乐舞 坐部伎和部伎 软舞、健康 (探究创新

48、)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猜猜当时表演霓裳羽衣舞最好的是谁? (教师强调)隋唐时期音乐、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传统乐舞,再加于创新,呈现出气势恢宏,风格多样,既优美和谐又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三、课堂巩固训练 四、小结:(教师根据本章重难点,理清知识线索,把知识系统化) 五、作业:搜集有关图片和文字材料,写一篇敦煌莫高窟畅想族游短文。 第第 9 9 课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从 C10 初C12 中时祖国境内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辽、西夏、金人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守战争、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守金战争和南宋的建

49、立,郾城大捷、岳飞抗金、宋金议21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和教师点拨,让学生了解在纷繁的史实中理清知识脉络,抓住中心进行学习的方法并参予到其过程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本期民族政权间战争频繁,但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的历史作用。正确分析民族战争的性质。 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正确看待历史的民族关系,不要唯“汉”独尊、独好。 二、教学简析: 教学重点: 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女真建金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医学相关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