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教学实录【十八篇】.docx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76544002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79 大小:11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课堂教学实录【十八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9页
关于课堂教学实录【十八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课堂教学实录【十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课堂教学实录【十八篇】.docx(17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关于课堂教学实录【十八篇】第1篇: 课堂教学实录 一、借助图片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丰子恺先生写的手指,对丰子恺先生熟悉吗? 生: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学过他写的白鹅。 生:他是一个画家,也是散文家。 师:你见过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吗? 生:没有。 师:(大屏幕呈现:丰子恺漫画脚踏车、爸爸回来了、铜锣响、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等) 丰子恺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为题材的,富有生活的情趣,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创作的题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的我们司空见惯的手指。 二、提出问题,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课文会读了吗? 生:(自由应答)会读了。

2、师:下面请同位两人合作,轮读一遍课文,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注意,同位读不好的地方,你可以帮助一下。 生:(两人合作读课文) 师:读完了?(面对两人)你们两个人是怎样读的? 生:我读一段,吴静云读一段。她有个地方没读好,我教了她一遍,她就会读了。 师:你们不仅有分工,还有合作。通过合作,有了进步,真令人高兴。 师:课文读通了,读懂了吗?(学生有三五人举手)不着急回答,再浏览一遍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手指的什么特点。 生:(浏览课文) 师:课文主要写了手指的什么特点呢? 生:课文写了每根手指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 师:是的,课文介绍了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3、 生:课文主要介绍了每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师:说得简洁全面,说明你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板书:姿态性格)刚才你概括的内容在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明确写着? 生:第一自然段。 师:这叫会读书,抓住关键句子,就把握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把这个句子划下来。 生:(划句子) 师:我们在阅读时,要善于发现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帮助我们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师: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自由应答)六个。 师:为什么这篇文章分了六个自然段呢? 生:第一段总写五个手指各

4、有不同的姿态和性格,二、三、四、五自然段分别写每根手指的特点,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师:你发现了这篇课文的表达顺序,这样的结构特点叫。 生:总分总。 师:(板书:总分总)总分总的结构让读者很容易把握住文章的内容。 师:课文的二、三、四、五自然段分别写了每根手指的特点。那么每根手指各有什么长处,又有什么短处呢?认真默读课文的25自然段,划出关键词。 师:(大屏幕呈现 手指长处短处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和小指 生:(默读、标划) 师:(巡视)我发现很多同学标划了关键的句子,比如,张国然同学划了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如果从中

5、划出关键词,应该划哪个? 生:构造简单。 生:矮而胖、头大而肥。 生:应该划形状不美,因为后面的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都是说他的姿态不算美的。 师:你读懂了这个句子的主要意思。这个句子主要写了大拇指的形状,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是具体介绍大拇指的形状的。 师:找到关键句是读懂课文的第一步,你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从关键句中提取关键词呢? 生:(划关键词) 师:划完了同学,可以和同位交流一下。 生:(两人交流) 第2篇: 课堂教学实录 师:我看到同学们都从句子中划出了关键词,说给大家听一听吧。 生:大拇指的长处是最肯吃苦,短处是形状不美。 生:食指的长处是工作复杂,短处是不窈窕。 生:中指的

6、长处是相貌堂皇,短处是养尊处优。 师:相貌堂皇和养尊处优这两个词语理解吗? 生:相貌堂皇的意思是指人长得很好看。 师:指男士还是女士? 生:男士。 师:读到这个词语的时候,你脑海中想象的中指的形象是怎样的? 生:中指像一个相貌堂皇的男士,非常高大英俊。 师:读着读着,具体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了,这就是丰子恺语言的妙处。但是,这个相貌堂堂的男士,娇生惯养,不太肯出力。所以,说他 生:(自由应答)养尊处优。 生:我觉得中指就像现在的高富帅。 师:从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了中指的特点。那么无名指和小指有什么长处和短处呢? 生:他们的长处是体态秀美,样子可爱,短处是能力薄弱。 师:如果我们把中指想象成一个相

7、貌堂堂的男士,那么,无名指和小指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是一个娇小可爱的小姐。 生:像林黛玉一样。 生:(笑)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头脑中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了。把五根手指都当成人的话,大拇指是个怎样的人? 生:大胖子。 生:(大笑) 师:你是从他的样子来说的。 生:一个最肯吃苦的人。 师:你是从他的性格来说的。在老师的头脑中,大拇指就像是家中吃苦耐劳的大哥一样,勤勤恳恳。 三、揣摩写法的巧妙 师:把每根手指的特点都写得这样准确生动。那么是怎样把他们的特点写出来的呢?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屏幕呈现第二自然段。) 师:读一读,看是怎样写大拇指的特点的?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读得字字入耳。特别是

8、最肯吃苦这几个字进行了重读,让我们更了解大拇指的特点。谁还想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趣味横生。好像丰子恺亲自在向大家介绍。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生:在写大拇指的时候,用的是他,可见用了拟人的写法。 师:你很善于发现。把大拇指当成人来写,使文章更生动了。 师:还有没有发现?请同学们看一看,例如之前的语句与之后的是什么关系? 生:我发现了用举例子的方法来写大拇指的长处。 生:我发现先总写大拇指的姿态和性格,再用例子具体写。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总分的结构特点都发现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让人非常清楚大拇指的长处和短处。 师:一目了然,是吧。 生:我发现在写的时候,还用了分号。 师:你的眼睛

9、真会看。同学们思考没有,为什么用分号?(大屏幕呈现: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生:因为这些句子都是写大拇指的作用的。 第3篇: 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会箩、杭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

10、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能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吗?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些什么有趣的事? 是啊,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桂花雨) 2、同学们,你们喜欢桂花吗?请你谈一谈你对它的认识。上课一开始激发学生,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景,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快速默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出了那些要求? 、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二)、

11、初读课文知大意 、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展示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展示自学的生字词 (三)、品读语句悟情感 、看摇花乐的图片,分小组读并画有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中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体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

12、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然后激发学生想象的翅膀,在桂花树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读懂了桂花雨吗?桂花雨美吗?美在哪里?此时落在你头发上、脖颈上、身上的不是雨滴,而是那细小、芬芳的桂花,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换成是你,你将会怎样的喊? 最后学生兴奋而激动地读 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大家一起喊。分组读,评议, 、全段以乐字为线索,摇桂花不仅乐了我的一家,也乐了乡亲们。再让学生美美地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以至于背诵这一段。 3

13、、品读体会并诵读 1学生自读课文的7、8自然段,读后提问你们能读懂母亲的心思吗?抓住重点句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从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的小山上桂花因为多,更是香气浓郁,这是我们用鼻子来分辨香气的,那妈妈是用什么来分辨的呢?其实妈妈是太喜欢院子里的桂花了,她是用感情来分辨的。同时引出:东西是自己的好;月是故乡明。更进一步体会到桂花做的食品(桂花茶),此时桂花已充满她生活的全部空间,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小伙伴讨论、交流。接着进行说话练习:外地的环境好,还是()。外地的生活好,还是()。然后抽生读7自然段读出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生

14、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了理解,对全文的感情有了深化,加强了语言文字训练,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课文用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童年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中蕴

15、藏着浓郁的乡情,读了后很感人。 (五)拓展练习。希望学生能够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写你童年难与忘怀的人和事,或写一写你喜欢的植物或家乡的特产。 读写结合的练习,其目的是从读后的感慨入手,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依托,促使学生有感而发,落笔成文,完成读写结合的迁移。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记忆中关于故乡的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先写了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童年的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桂花雨教学反思 桂花雨一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美好的回忆。 教学本

16、课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大意,知道桂花给带来了哪些快乐。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读中想象当时的情景,摇桂花这一段是课文内容的重点,追忆了童年时代摇桂花的欢乐情景。对这部分的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如我又想起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下我可乐坏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感悟重点语句的含义并体会的思想感情。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让同学间进行交流,教师适当点拨。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的思想感情,读出摇花带给的快乐,以及无穷的回味。 在整个研读、教学、评课的过程

17、中,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从整体入手到部分,从一个中心句打开教学,很多课文都是可以这样的。这一课的教学,对于指导学生朗读是个进步,讲究了策略,但还是做得不够放,受了教案的制约,还是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磨练。 第4篇: 课堂教学实录 师:上课。 生(齐):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呀,就是一篇童话,故事的名字是巨人的花园。 生(齐):巨人的花园。 师: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 师: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作品,来,读读课题。 生(齐):巨人的花园。 师:这个课真有意思,一看就知道是篇童话,从哪知道的呢? 生1:从巨人这个词知道的。 师:说说理由。 生1、因为在现实生活

18、中没有巨人。 师:想象过吗?巨人什么样。 生1:巨人很高大,比一般人高大。 师:有我这么长吗? 生1:也高。 师:看,这就是巨人,和他身边的孩子比一比。 生:非常的大。 师:太超长了,童话中的人物呀,就是这样的奇妙(板书:奇妙) 师:巨人的花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走进花园去瞧瞧,来,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自由读吧。 生:自由读课文(四分五十秒左右)。 师:都读完了,来,看大屏幕,这些呀,都是我们本课的词语,自己试着轻轻地读一读,特别注意这其中的红色的生字,再想一想,这三组词语,在课文中,分别描写了什么?自由读。 师:你们

19、都约好了似的,来,看看第一组词语,这组词语中出现的生字最多,谁来, 生1:训斥、训斥。 师:一遍。 生1:训斥、冷酷。 师:冷,后鼻音再试试。 生1:冷酷,脸颊,拆除。 师:这组词语在课文中描写的是谁呀,你来告诉大家。 生:描写的是巨人。 师:大家认为呢?哦。都和巨人有关,咱们一块来读,训斥,冷酷,齐。 生(齐):训斥,冷酷,脸颊,拆除。 师:第二组。 生2:北风呼啸,鲜花凋谢,绽出绿芽,草翠花开。 师:告诉大家,这组词语在课文中描写的是? 生2:描写的都师巨人的花园。 师:哦,都师描写花园的词,这四个词语呀,都各有一个画面,能不能通过我们的读来表现表现。 生(齐):能。 师:那咱们分组来读,

20、这两组的同学读前两个,我们这两个组的同学读后面两个,边读边感受,来,北风呼啸,读。 生(1、2组):北风呼啸,鲜花凋谢。 生(3、4组):绽出绿芽,草翠花开。 师:啊,我听出了不同,再看,第三组词语,在课文中,又描写的是谁呢? 生3:第三组词语描写的是孩子们。 师:都和孩子有关呀,那咱们带上表情,有滋有味地来读,洋溢欢乐,读。 生(齐):洋溢欢乐、欢快喧闹,纷纷逃窜。 师:这有个词,洋溢欢乐,洋溢是什么意思啊,先看看这个字,最早啊,古人就用这种图形来表示它的,从这我们知道溢就是指, 生1:溢就是指流出来的意思。 师:水满得流出来,洋也是多、满的意思,那洋溢连在一起就是。 生2:洋溢连在一起就是

21、充满了。 师:那这个词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啊,咱们读读有关的句子,谁来读。 生3、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师:这是什么满出来了啊。 师:说吧。 生4:洋溢的是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师:孩子们欢乐的笑声怎么样了? 生5:洋溢出来了。 师:是呀,要真正的理解洋溢啊光读这一句不够,我们还得把前面的几句连起来读读,谁来读。 生6:从前有个小村子里,有个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孩子们都喜欢到那里玩。 巨人的花园王崧舟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师:真好,孩子们欢乐的笑声洋溢在,大家说。 生(齐):鲜花盛开的春天, 师:洋溢在 生(齐):绿树成荫的夏天,

22、师:洋溢在 生(齐):鲜果飘香的秋天, 师:洋溢在 生(齐):白雪一片的冬天, 师:难怪课文说。 生(齐):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师:词语学得不错,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呀。 生(齐):巨人。 师:哦,那巨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啊。 生1、巨人给我留下了冷酷的印象。 师:从哪读出来的,快快告诉大家。 生1:因为巨人突然回来了,他见到孩子。 师:咱们简要的说。 生1: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 师:这是巨人在。 生1:这是巨人回到花园后,想要把孩子们赶出花园的。 师:对,这是你的感受。来,你说。 生2:巨人给我留下了,知错就改的印象,这是怎么回事情, 师:咱们不读书上

23、的句子,简要地跟大家说说。 生2:一开始巨人把孩子们赶走,然后明白了又孩子们的地方就有花园,最后和孩子们一起在花园里玩。 师:听见了吗?她用上了一开始,然后,最后这样一些词语,一下子把故事大意都说清楚了,看来呀抓住主人公的形象是了解童话内容的一个好方法。 师:同一个巨人,有的同学读出了冷酷,有的孩子读出了他的知错就改,这些都初读课文,巨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巨人,我们还得细细地读读这个童话,先看看故事的开头。 师: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欢快地玩耍,巨人哪去了啊? 生:巨人出去旅游了。 师:巨人去哪旅行了,想知道吗? 生(齐):想。 师:王尔德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巨人没有朋友,只好到

24、科尼西家去串门,一住就是七年,听到这,巨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从这段话,我想到了巨人是个没有朋友的人。 师:恩,是呀。 生2:我想到,巨人是个孤独的。 师:看来,大家都有同感,这是一个。 生(齐):孤独的巨人。 师:七年后的一个秋天,这个孤独的巨人回来了,回到了自己的花园,而且那样的花园还洋溢着孩子们欢乐地笑声,巨人是怎么对待那群快乐的孩子的,看看这时的巨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继续默读课文的38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一画。 师:好,我们一块来交流,巨人是怎么对待那群孩子的,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1、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师:他找到了巨人说的话,很好。 生2:

25、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师:你关注到了巨人的行为,不错。 生3: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师:很好,还有吗? 生4: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师:我听出来了,孩子们,你们找到了这巨人三次说的画,看看,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5、这三次话都是巨人赶走孩子们的话。 师:对,还有吗? 生6:我发现,巨人一次比一次骂得厉害。 师:你谈了自己的理解,再比一比,这三句有什么相同的呢? 生7:这三句话都体现了巨人的自私,不让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 师:你还说了自己的体会,比比看,这三句话有

26、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8:他们后面都写了滚出去。 师:你从说话的内容上有发现,还有吗? 生9:我发现了他们都是让那个孩子们滚出的语句。 师:看看最后的这个标点。 生10:句子末尾的标点符号都是感叹号。 师:这些感叹号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11:让我体会到了巨人很自私。 师:孩子们,有些这些发现,再看看,这几句话该怎么来读呢?要想读好这三句话,我们就要走进巨人的内心,去看看他当时当时到底在想些什么,为什么这么生气呀,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 师:找好了的同学还可以自己试着读读这三句话。 师:可以读出声音来,放声读。 师:都准备好了,谁来读读第一句,请你吧。 生1: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27、 师:有些生气了,谁再读这一句,就读这一句,谁再来试试。 生2: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师:听出来了吗?她强调了这个谁允许,你是想告诉这些孩子们。 生2:告诉他们,你们不许到这里来玩。 师:能带着体会读书真好,谁再读这一句,好,请你来试试。 生3: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师:还有谁比他读得更生气点,请你来试试, 生4: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师:这句话意思不变,还可以怎么说? 生1:有了孩子的地方才会又春天,没有孩子的地方时不会又春天的。 师:哦,孩子们,不管我们怎么说,道理就只有一个,孩子就是 生(齐):春天(板书) 师: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的巨人呀,变了,

28、他不再孤独,而是变得,说吧,孩子,变得那么的 生(齐):快乐。 (板书) 师:唉,对,他也不再自私,而是变得那么的 生(齐):心胸宽广。 师:用上两个字的词语,心胸宽广那就是(宽容)板书。 师:他不再那么的冷酷,而是变得 生:热情(板书)。 师:所以,就有了这样的一幕,这真是个 生(齐):乐园。 师:孩子们,巨人还明白了什么,这么一个奇妙的童话,我们又可以怎么把它讲好呢?就让我们下节课在走进巨人的花园,下课。 生(齐):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给各位老师道个别,老师,辛苦了。 生(齐):老师们,辛苦了。 第5篇: 课堂教学实录 (一) 师:这是台湾女作家琦君写的一篇散文。读这篇散文,就像

29、翻阅我们小时候一张一张的旧照片,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勾起我们无限的情思。请你静静地读,在那些特别能引起你注意的地方做个记号。 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写桂花雨时的那种情思吗? 生:(纷纷发言)甜,柔,乐,美,香 师:写摇桂花,集中写了三个自然段。请你用心读一读,怎么写出香?怎么写出乐?怎么写出甜的? 生:(默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来谈一谈你对这三个字的感受。先谈这个香字。 生:(朗读)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

30、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 我觉得桂花开得最茂盛时很香,香飘十里,每家都能闻到桂花的香味。于是,我也闻到了桂花的香味,就像桂花真的就在我们旁边一样。 师:不说香飘十里,有没有香飘十里? 生:没有,但是非常的香。 师:有一个字说它真的香? 生:是浸字。 师:我们写香一般用飘的,怎么用这个浸字啊? 生:就是很香很香,整个宅院都浸在香味里了。 师:我们看,这个浸字是什么旁? 生:三点水。 生:是浸在水里的意思。 师:对,淹没在水里就叫浸。水看得见吗? 生:看得见。 师:摸得着吗? 生:摸得着。 师:桂花的香期=气看得见吗?摸得着吗? 生:看不见,摸不着。 师:那现在用了一个浸呢? 生:香气就变得好像看得

31、见了,摸得着了。 师:真的吗? 生:(笑了) 师:一个浸字,使得香气不但闻得到,还能感觉得到了。所以这个浸用得恰当,用得传神。读这句话的时候,注意要把浸字读得轻一些、柔一些。谁愿意读一读? 生:(朗读)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真好!太投入了!(掌声)除了这个浸字传神,还有表现香的吗? 生:(朗读)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我感觉香味特别多,整个村庄都是香味。这里的沉浸也是说很香很香。 师:这里的沉浸

32、和前面的浸含义有什么不同? 生:这里是说用桂花做了很多可以吃的东西,一直留着,所以很香。 师:一直留着?不会坏掉吗? 生:哦,都吃了。泡茶喝了。 师:对了呀,吃了,喝了,香味却永远留在心里了。全村的人都相互送桂花做的食品,今天这家做了送那家,明天那家做了送这家。弥漫在村子里的,有那桂花的香味,还有那浓浓的乡情啊!谁来读好这一小节? 生:(读得很深情,众掌声) 师:读得真好!还有描写香的吗? 生:(朗读)母亲洗净双手花雨缤纷入梦甜。 生:(朗读)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啊! 师:好香的雨啊!是好香的 生:桂花雨! 师:想像一下当时摇落桂花是,那纷纷扬扬的情景,大声喊道 生:(齐读)啊!真像下雨!好香

33、的雨呀!(众掌声) 师:这个香字中还包含 生:快乐。 生:甜蜜。 师:花香之中,蕴含着摇花的快乐,心里的甜蜜。香乐甜,再读读这段话。 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这样的情境、这样的感受,都融在了一首小诗中。读 生:(齐读)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二) 师:桂花香,摇花乐,入梦甜。我们从香字中读出了乐,读出了甜,那是留存在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情思!你还能从这个香字中读出萦绕在心头的别样的情思吗?用心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 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读? 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我读出了的怀念之情。 师:这里的外地是指杭州。出生在浙江温州的瞿

34、溪,十二岁那年举家搬迁到杭州,再没回去过。杭州的满觉陇,漫山遍野都是桂花,真的是香飘十里!满觉陇的桂花和龙井的茶是最香的。那么真的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吗? 生:这是对家乡的思念。 师:比的是什么呀? 生:非常怀念自己家乡的那种深厚感情。 师:听到了吗?听到什么了? 生:感情。 师:对啊!母亲比的不是桂花的香味是浓还是淡,比的是感情的深还是浅! 生:母亲对家乡的感情深,所以觉得故乡的桂花香。 师:一深一浅,一浓一淡。谁来把这种浓浓的乡情表达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众掌声) 师:这里仅仅是母亲思乡情深吗?老师告诉你,写这篇散文的时候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了,自从1949

35、年33岁时离开家乡到了台湾,一直不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也再也看不到她的父亲和母亲,再也看不到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再也看不到那阵阵的桂花雨,再也听不到父亲的小诗了(生齐声念诗)你能看到写到这里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吗? 生:悲伤。 生:忧愁。 生:流泪了。 生:思念 师:思念是什么滋味?你们离开过家乡吗? 生:我离开过家乡两个月。 师:有感受吗? 生:有,就是非常非常想回家,想看看自己的亲人,想看看自己住过的地方,很怀念。 师:这就是花香之中弥漫着的淡淡的乡愁。 师:(深情地范读最后两小节,众掌声) (三) 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师:(插话)有三个字要强调! 生:最喜欢。 生

36、:(继续读)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苯苯拙拙的。 师:(插话)那种树更好看? 生:梅花树。 生:(继续读)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 师:(插话)满树茂密的叶子好看吗? 生:好看! 师: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好看吗? 生:不好看,太单调了。 生:没有花,只有叶子就不好看了。 生:(继续读)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 师:(插话)桂花好看吗? 生:不好看,太细了,找都找不到。 师:树、叶、花,都不好看!不好看干嘛还要写呢? 生:为了突出花的香气。 生:为了衬托花的香气迷人。 生:为了写花香作埋伏。(众笑) 师:这叫伏笔。 生:(继续读)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37、 师: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生:桂花非常香,虽然和繁花相比它不好看,但是它的香气味太迷人了。 生:我最喜欢桂花,是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师:说的非常好,给他掌声。(众鼓掌)爱桂花,爱的正是桂花的香!因为爱得真切,爱得深沉,爱得魂牵梦萦,所以,在台湾,一闻到桂花飘香,就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亲人,想起了童年时那阵阵的 生:桂花雨。 师:桂花雨,桂花真是(指板书) 生:香的雨! 师:给人带来 生:乐! 师:给人带来 生:甜! 师:给人带来淡淡的 生:乡愁! 师:所以,请你仿照着写几句话,也能表达对家乡的一种感情。 生:(纷纷动笔) 第6篇: 课堂教学实录 师:听说大家都喜欢漫画,今天来欣赏一下

38、。(欣赏丰子恺人物漫画)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有趣) 师:这几幅漫画幽默风趣,充满了生活气息,让我们看见忍不住就想笑。 一、漫画激趣,导入新课: 师:这些都是丰子恺的作品。介绍丰子恺:著名作家、漫画家。以前学过的白鹅。揭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词句概括最喜欢的一个手指的主要特点,写在练习纸的表格中。 2、交流反馈:同学们都完成了,我们来看一看这一位同学是怎样填写的。请你来读一读,认真听,仔细看,评一评他所写的词句有没有概括了这个手指的特点。(生交流评议,师即时用红笔修正) 出示部分生的作业。 请生补充;师引导概括。 3、生修改自己的表格内容。 三、介绍五指,感

39、受语言。 1、师:丰子恺先生写的课文,如同他的漫画一样让人忍不住想笑。今天我们要来介绍一下他笔下的手指。 2、第一次介绍:屏幕出示要求: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大声读一读相关段落,用笔画一画重点的词语,记一记生动的句子。 生自学,师巡视。 3、第二次介绍:向同桌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可以看看自己填写的表格,可以用上自己的语言。 4、第三次介绍:请生来介绍,认真听,好在哪?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 (生的介绍比较概括、理性,干巴巴。没能运用生动的语言。) (1)师:他把中指的特点介绍得非常有条理,清楚。 师现场采访介绍同学:你为什么把中指的这个特点介绍的这样具体? 出示: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

40、,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品味语言。 师:关公和周仓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民间传说中,他们都以关羽护卫的形象出现,运用恰当的比喻,让我们由手指联想到了人,三指的关系描述的相当传神。 师小结:用上趣味性的句子,可以把我们的介绍更加生动。 (2)介绍食指 徐老师发现他在介绍的时候声音清楚响亮,落落大方,介绍的时候就就应该这样。 (3)介绍小指、无名指。 生:舞蹈演员。(请生演示舞蹈中的兰花指。) 生评议:他介绍的非常具体,而且说出了他们的用武之地。 5、第四次介绍:有条理、有趣味,落落大方地向大家介绍你喜欢的手指。 请生上台介绍。 生评议:说出了优缺点。用上了自己的语言。 6、小结:五个手指各有所长,正所谓(出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四、练习仿写,学会运用。 1、师:(图片出示身上的五官)不仅仅是我们的手指,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会让我们有所感悟。看,老师给我们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图片,提出要求:我们身上的五官也同样具有不同特点,我们学着幽默风趣的语言,选择其中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