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pdf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73548828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第 1919 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整体设计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前秦和淝水之战的相关内容。2比拟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根本史实,包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根底。二、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表达的民族大融合的进程,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那么理解和思考历史上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

2、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开展根本线索的初步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并进一步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一幅江南美景的图片和一首白居易的?忆江南?,播放视频?江南美景?。过渡:同学们,江南地区山美、水美、人更美。不仅如此,如今的江南

3、是我国经济开展的重心,它是历史长期开展的结果。那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经济重心何时南移的?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二、授课与活动二、授课与活动课件显示标题:第课件显示标题:第 1919 课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淝水之战一淝水之战 1前秦统一北方。(1)东晋建立时,北方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2)提问:前秦是如何统一黄河流域的?4 世纪后期,氐族人苻坚建立了前秦政权,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

4、,统一历史具有延续性的特了北方地区。点,承接上一历史时期,学过渡:前秦势力的壮大和北方地区的统一,使苻坚增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他不听王生可以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猛临死时嘱咐他不要伐晋之言,于 382 年召集大臣廷议伐晋之事,不顾群臣反对开场大举伐晋,并与晋军在淝水展开了一场战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2淝水之战。(1)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概括出淝水之战其中包含的成语。里面包含两个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2)引导:下面请一位同学讲一下淝水之战的过程383 年,苻坚率步兵 60 万、骑兵 27 万,从各地一起向南行进,开场了伐晋行动。出发以前,苻坚非常骄傲,对部下说:我有

5、强大的军队 100 万人,文武如林,摧毁晋朝,如风吹落叶一般。而且出发前,连东晋皇帝、宰相俘虏后的官号、公馆都准备好了。晋廷听说苻坚率大军南下,多惶恐不安。宰相谢安沉着冷静,调度有方,首先使晋军在距洛涧 25 里的地方停了下来。苻坚这时正好截获一份晋军困难的情报,便把大军丢在项城,亲率精骑八千,兼程前进,并且派东晋降将朱序劝降,哪想朱序把秦军实情告诉了东晋将领。东晋军主动出击,歼灭秦军万人,并把大军推到淝水东岸与秦军隔河对峙。苻坚登上淝水西岸的寿春城观看形势,见晋军队伍严整,又望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皆是晋兵,不觉面有惧色。秦军逼淝水立阵,晋军不能渡河。谢玄东晋将领使人告知苻坚之弟苻融要求秦军后

6、移,让晋军渡河决战。苻坚企图在晋军半渡时发动突然袭击,便挥军后撤。不料队伍因此大乱,朱序又在阵后大呼苻坚败了,于是秦军一退不可复止。苻融被杀,苻坚中流矢,单骑逃回淮北。等到了洛阳检点余众,只剩下十多万人。(3)引导:苻坚拥有 80 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终究是为什么?大家可以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秦军中氐族人不多,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将士占大多数,他们不愿为前秦卖命,秦军一退即溃;苻坚骄傲轻敌,战前不认真准备:东晋军队伍严整,勇敢善战;将领沉着冷静,调度有方。过渡: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439让学生培养情感,掌年,北魏统一北方,完毕了

7、“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握学习技巧和方法以及遵循的根本原那么。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的建立和统一黄河流域。4 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 年,北魏完全统一了北方地区。完毕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北方各族交往频繁,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这种民族融合的趋势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得到了加强。那么,北魏孝文帝迁都到讨论一下。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说在他迁都洛阳后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得到加强?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内容,思考问题: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迁都洛阳有什么积极意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

8、阳的原因有:一、北魏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二、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阔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承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积极意义在于使洛阳迅速开展成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城市,有巍峨的宫殿、华美的屋宇、数以千计的佛教寺院。洛阳的人口到达 50 万左右。(2)引导:我曾说过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使一种趋势加强,请同学们想一下,孝文帝迁都后,使什么趋势加强了?使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加强了。小结:因此,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除了使洛阳开展成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城市外,还使原来在黄河流域出现的民族大融合趋势得到加强。(3)引导:同学们,孝文帝迁都时是不是非常顺

9、利?不是 (4)提问:有哪些不利因素呢?一些保守的鲜卑贵族不愿离开平城。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再讨论一下,是什么原因使旧贵族不愿离开平城?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既然有这么多的因素阻碍孝文帝迁都,那他是如何迁都洛阳的?培养学生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学习历史意在以史为鉴,通过对该问题的探讨,学会归纳和概括历史问题的方法。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冯太后去世后,皇帝拓跋宏亲执朝政。他从冯太后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看到了改革的好处,决心按照冯太后的教诲去做:承受汉人文化,笼络各族人民,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目标。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就是要承受中原地区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

10、所以,迁都洛阳后,便进展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那么,孝文帝的改革具体有哪些措施?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主要是文化方面的改革,加速了民族融合的速度,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措施。3迁都后的改革措施。引导: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看迁都后魏孝文帝在哪些方面进展了改革。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族与汉族贵族联蝈;采用题得出结论的历史学习能力。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这些都是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措施。能不能简单归纳一下?可以归纳

11、为六条: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制;以礼、以孝治天下。孝文帝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加速了封建化进程。这是北方民族融合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从北方地区各民族的社会生活、政治制度、文化交流、民族心理等方面掌握相关知识。(1)社会生活: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已经开场过着定居生活,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历,又学习和承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将这些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2)政治制度:“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

12、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3)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总体上民族隔膜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4)文化交流: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意。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分析问题的能力。(5)民族心理: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解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的能力。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民族之间的隔膜与偏见逐渐减少。2设问:这种民族交融有何作用?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

13、中华民族的开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开展奠定了根底。三三、布置作业布置作业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分裂、政权分立、民族大交融的具体史实。在长期的社会动乱中,各族人民杂居相处,相互影响,彼此融合,落后的民族不断融合在先进的民族中。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入,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开展作出了奉献。通过设计课堂小结,稳固新知,以史为鉴,认识到“成有俭,败由奢的道理和民族团结对稳固统一的重要性。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14、。.教学小结教学小结【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第 1919 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淝水之战一、淝水之战 1 1、概况、概况 2 2、影响、影响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 1、措施、措施 2 2、意义、意义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 1、表现、表现 2 2、意义、意义【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以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激活学生成功之处:以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激活学生思维,联系现实,引发对现实的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联系现实,引发对现实的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乏之处:七年级学生理解、分析、探究能力有限,注意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缺乏之处:七年级学生理解、分析、探究能力有限,注意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