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四单元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docx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95704796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初中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四单元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2024学年初中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四单元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初中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四单元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初中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四单元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东晋谢安“东山再起”执掌朝政后,在一次战役中指挥晋军将“投鞭断流”的前秦军队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关于这次战役表述正确的是()A.这次战役指的是巨鹿之战B.这次战役使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混乱的状态C.这次战役后东晋实现了全国统一D.这次战役引发了八王之乱2.淝水之战中,当前秦军队按照与东晋军队的约定稍一退却,就有汉人朱序大喊“秦军败了!”秦军中的汉、鲜卑、匈奴等各族将士迅速作鸟兽散,前秦军队溃不成军。不久,前秦瓦解。这表明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是()A.前秦苻坚的骄傲轻敌B.前秦内部的民族矛盾C.东晋将士的众志成城D.东晋谢安的精妙谋略3.下面为我国古代朝

2、代更替示意图的一个片段。图中政权的建立者是()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女真族4.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四个政权的相似点是()A.都曾定都洛阳B.都曾统一或据有过黄河流域C.都处于全国分裂时期D.都因少数民族进攻而灭亡5.北魏孝文帝迁都时,对新都选择地点有二,一是洛阳,二是邺城。下表内容是两地各自拥有的优势,由此可见,孝文帝最后迁都洛阳主要是为了()地点优势洛阳是汉族政治文化中心,汉、魏、西晋都曾建都于此,是所谓的“中夏正音”所在之地邺城是中原最富庶的地区,集中了北方财富,是河北主要的粮食仓库和丝绢产地A.大力发展社会经济B.安定社会秩序C.便于推行汉化政策D.打击鲜卑贵族6.“(北魏孝

3、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北魏孝文帝()A.重视汉族文化B.注重学以致用C.锐意改革旧俗D.潜心文学创作7.资治通鉴中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段话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A.迁都洛阳B.整顿吏治C.改用汉姓D.禁穿胡服8.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中写道:“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对材料理解正确的

4、是()A.鲜卑族改穿汉服是进步之举B.汉族穿胡服是落后的表现C.民族之间的服饰相互影响D.先进文化取代落后文化是必然的9.下面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墓葬变化对比表。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改革带来的影响是()改革前北魏墓改革后北魏墓殉葬牲畜牛、羊、马的头骨、肢骨猪、狗、鸡、羊等家畜陶器模型墓葬形制鲜卑族:梯形竖穴土坑墓仿东汉:弧边方形砖室墓壁画装饰狩猎、宴饮、打场、采桑等场景儒家“孝悌”“升仙”等内容A.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B.促进了民族交融C.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10.如图是在今甘肃嘉峪关出土的魏晋时期的墓砖画。画面呈现的是两名汉族士大夫正在烧烤食物的场景。此文物场景

5、可印证()A.魏晋时期战乱频繁B.少数民族移风易俗C.烧烤食物是当时宴请客人的风尚D.汉族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影响11.张之洞评价道:“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不足)。”材料中张之洞认为,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相比的不同点是()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C.都巩固了统治D.严刑峻法,有一定负面影响12.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下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3.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

6、”;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4世纪后期,匈奴族某部迅速崛起,建立了北魏。改正:【】(2)439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正:【】(3)孝文帝禁止鲜卑族与汉人贵族联姻,以此来增强北魏的实力。改正:【】(4)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现象说明民族交融成为一种历史趋势。改正:14.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改革促发展”这个中心,开展了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 20 万大军南下。到达A 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

7、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不愿意继续前进。孝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 材料二 鲜卑姓改为汉姓拓跋元步六孤陆贺兰贺材料三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北方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1)材料一中的“A 城”是哪里?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一迁都的“计谋”?(2)材料二所示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3)根据材料三,说说这次改革取得的效果。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北魏孝文帝改革给你的启示。 答案1.B2.B3.B4.B 5.C6.A7.C8.C 9.B10.D11.D 12.C13.(1)【】 “匈奴”改为“鲜卑”(2)【】 “439年”改为“494年”(3)【】 “禁止”改为“鼓励”(4)【】14.(1)洛阳。冲破守旧阻力(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2)改汉姓。(3)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使中原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兴盛,传统的汉文化在北方得到大发展。(意思相近即可) (4)改革需要魄力、能力与坚韧不拔的毅力;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遇到阻碍时,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