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1106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25【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第 0505 讲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案军侵华教学案1.列举 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1.背景(1)根本原因国际:英、法、美相继开展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英国准备侵略中国。国内:清政府腐败落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直接原因走私鸦片: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禁烟运动: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英国借此发动侵华战争。2过程(1)开始

2、: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在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2)扩大:1841 年初,强占香港岛,接着攻占了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3)结束:1842 年 8 月,清政府屈辱求和。3结果: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1)割香港岛给英国。2 / 25(2)赔款 2 100 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4影响(1)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到拒绝。2过程(1)1

3、856 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法国加入。(2)英法联军进逼天津,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3)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3结果条约内容天津条约(1858 年)(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2)赔偿英法巨额白银(3)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4)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3 / 25北京条约(1860 年)(1)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对英、法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4.影响(1)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2)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4、。(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三、甲午中日战争三、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2)1894 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入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2过程(1)战争爆发:1894 年 7 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挑起战端。(2)平壤战役: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3)黄海大战:日军乘机控制了黄海制海权。(4)辽东、威海卫之战:日军进攻辽东、山东半岛,攻占大连、旅顺、威海卫等地,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1895 年 4 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4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

5、失。(2)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4 / 25(3)新的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4)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5)列强争相划分“势力范围”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八国联军侵华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原因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1900 年 6 月,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 过程 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经过廊坊之战、天津之战,联军攻陷北京结果1901 年 9 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影响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6、境地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1)口号:扶清灭洋。(2)概况:1900 年 6 月,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的顽强阻击。(3)结果:遭中外反动势力共同镇压而失败。(4)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高频考点一、鸦片战争的影响高频考点一、鸦片战争的影响例 1对于中国政府的禁烟,马克思说:“英国政府在印度的财政,实际上不只依赖于对华的鸦片贸易,而且还依赖于这个贸易的偷运性质。如果中国政5 / 25府使鸦片贸易成为合法的贸易,同时允许在华种植鸦片,则英、印国库会遭受严重的损失。 ”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A中国的禁烟不利于扭转对英的贸易逆差

7、B鸦片贸易合法有利于从经济上打败英国C说明了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D未准确认识鸦片贸易对中国产生的危害【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张通过在中国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和种植鸦片来减轻对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说明马克思对鸦片贸易对中国产生的危害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刻,故 D 项正确。【变式探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这一观点(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B解释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答案】A高频考点二、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高频考点二

8、、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例 2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 19 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 )6 / 25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 ,扩大市场【答案】D【变式探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湖广总督等针对汉口、镇江一线“内地奸商依托洋商,任意私售私卖”现象,与列强力争,最终促成汉口、九江、镇江开埠设关。这表明 ( )A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B中国处理与列强外交关系的成熟C中国重视自身利益诉求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

9、具【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通商口岸的设立。从材料可知,之所以设立汉口、九江、镇江开埠,是因为要与洋人及奸商争利,说明近代中国有识之士注意注重自身利益。分析选项,C 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项。 高频考点三、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高频考点三、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例 3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丁一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 ( )A “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B “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C “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7 / 25

10、D “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日甲午战争。题干所给材料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表明甲午战争中的北洋海军并非腐朽无能,故 D 项正确。清政府的昏庸腐败;李鸿章的避战求和;中国战略战术的落后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 A、B、C 三项错误。【变式探究】甲午战争后,李鸿章曾试图派出使节谒见英国女王,希望英王出面劝止日本割占台湾。但是英国政府拒绝此次觐见,声称:“君主接见外国使节,不符合一般外交惯例,也不合乎英国宫廷习惯。 ”这次外交失败的实际原因可能是 ( )A英国女王统而不治B英国默许和支持日本对华侵略C不符合国际

11、外交惯例D李鸿章缺乏国际外交常识【答案】B高频考点四、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危害高频考点四、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危害例 4、有学者认为, “近代条约制度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B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8 / 25C近代条约制度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不平等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 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近代西方列强侵华条约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依据材料

12、可知该学者从积极方面评价近代条约。认为近代条约制度有利于促进中国法制化、税收制度更公平、透明。故答案选择 A 项。 【变式探究】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 ,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 “材料”在此以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开始迈向近代化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答案】A高频考点五高频考点五 综合认识近代列强侵华综合认识近代列强侵华例 5、下图显示了 1

13、9 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两国海军编制的差异( )A为东亚国际格局变化埋下伏笔B源于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C表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制海权D证明中国海军的建制更为先进9 / 25【答案】A【解析】从 19 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可以看出中国海军编制比较混乱,为东亚国际格局变化埋下伏笔,故 A 项正确,D 项错误;中日的海军都受西方影响,故 B 项错误;材料看不出中国比日本更重视制海权,故 C 项错误。【变式探究】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下面对该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新兴的近代文明战

14、胜了腐朽落后的封建文明B简单的学习西方的器物不足以挽救国家的危亡C甲午战争使东方开启了近代化时代D甲午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答案】C【解析】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近代西方文明之路,而中国尚处于落后的封建文明,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学习西方器物向学习制度转变,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东方开始近代化之路,日本始于明治维新,中国始于洋务运动,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它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 (2018 年北京卷文综历史 5)1903 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

15、,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10 / 25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A. 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 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 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 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答案】A2. (2018 年全国卷文综历史 5)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 “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

16、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 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是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这说明清政府根本不知道舆论宣传是近代外交的一种形式,即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故 C 项正确;欧美舆论宣传不可能会左右甲午战争的进程,故 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日本企图变更中国的政体,故 B 项错误;D 项是对材料信息“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的误读

17、,排除。 3.(2018 年全国卷文综历史 5)5. 19 世纪 70 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11 / 25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 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 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 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答案】D4.(2018 年天津卷历史 5)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

18、,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A. 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 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 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 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要求外商具结承诺” “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 “良歹分明,情甘帖服”等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官员对夹带鸦片的人依法加以惩处,对夹带鸦片的船货尽数没收,体现了清政府禁止鸦片流毒,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故 A 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清政府官员要求外商的具结承诺,无法得出得到各国政府的公认,故 B 项排除;材料中禁止外国商人带鸦片来华,可得出鸦片贸易在当时是不合法的,故 C 项排除;是否“享有治外法权”在材料

19、中无体现,故 D 项排除。1. (2017 年天津卷 5) 19 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12 / 25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答案】C2. (2017 年海南卷单科历史 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 (1848 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 “英吉利” “葡萄牙”等,很少称“夷” 。同治初年

20、,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答案】C【解析】中国传统的外交观念是“华夷之辨” ,鸦片战争后,中国对西方国家的称谓逐渐不再使用“夷” ,说明中国逐渐接受平等的外交观念,即清政府开始接受国际惯例,故 C 正确;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完全形成的标志是辛丑条约 ,不符合本题的时间信息,故A 错误;中国摒弃天朝观念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 B 错误;洋务运动自始至终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反对,故 D 错误。3.(2017 年江苏卷单科历史 22)(12 分)民国年间,许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思考国家的发展道路。阅读下

21、列材料:材料地球的面皮有限,而列强的欲望无穷。在这个情势下,亚洲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走。其一,是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代表是日本,以武力自救,13 / 25“卖灵魂以得邦国”,不是值得我们赞美的;其二,是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代表是印度;其三,是凭着自己的天才,另去创造一条新道路。彷徨于这两条歧路之间,而又未能另自创出一条新道路者,则有我们的中国。帝国主义在我国所发生的不幸结果,我们都已知道。远者如鸦片战争及它的结果,近者如英国强占威海卫,俄国强占大连湾,德国强占胶州湾。在这丑恶的两条道路外,我们能另想出一条自尊而又能自救的新道路吗?这条新道路是可以找到的,但却不是容易找到的。摘编自陈衡哲

22、西洋史(1924 年)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说明日本和印度所走的是什么道路,指出二者走上不同道路的共同背景。(3 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19 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国“道路”问题写一篇小论文。(9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答案】(1)道路:日本:积极自救后侵略扩张。 印度:不积极自救沦为殖民地。背景:遭受西方列强侵略。(2)略1.(2016 年全国新课标 1 卷文综历史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 “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23、14 / 25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建成了包括北洋海军在内的三支海军,从实力对比上来讲中国相对于日本是占据上风的。由“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可知,西方人士判断中国最终取胜的依据主要是他们认为洋务运动受到较大成效,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 项。洋务运动中虽然对中国军队进行了西式改革,但也局限于部分,并没有对全部军队实现西式改革,所以 A 项不符合题意;集权制度将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虽然能够提高决策效率,但不利于调动全体的积极性,所以

24、集权制度对中国的影响不全是积极的,所以 B 项错误;当时中国是列强侵略掠夺的主要对象之一,所以中国不可能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所以 D 项说法错误。2.(2016 年上海卷单科历史 19)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就是理解光绪帝所说的这句话“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 。中国近代台湾离开祖国的怀抱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之后,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从此台湾脱离祖国的怀

25、抱,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因此本题选择 D 选项。15 / 253.(2016 年上海卷单科历史 20)右表中的内容摘自中国近代的一部论著,它应该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B严复的天演论C梁启超的瓜分危言D孙中山的建国方略【答案】C4.(2016 年上海卷单科历史 33) “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 ”从材料来看,慈禧的意思是( )A有条件地支持变法 B希望清王朝复兴C祖宗之法不能变 D反对洋务运动【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的描述“变法乃素

26、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可知,慈禧太后在一定程度上是支持变法的,但是她要求“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也就是说制度上不能改变,因此 A 选项最准确;B 选项没有反映出条件;C 选项不能完整表达材料16 / 25含义;D 选项错误,材料不是针对洋务运动,只是用洋务运动来举例。5.(2016 年上海卷单科历史 38)租界见闻(11 分)1886 年 8 月 7 日,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对上海租界作了如下描述:租界之内,三国(指英、美、法)享有独立的行政权力。美国和英国的租界联合起来,成立了类似于市政府的工部局,还有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法租界

27、则有法国人建立的公董局。世界上很少有城市的市政管理像上海这样运转良好。上海警队(巡捕房)的组织相当完善,警力充足。警官包括欧洲人、印度人和清国人。欧洲人穿着规范的伦敦制服,印度人的警服介于伦敦和印度服装之间,而清国人的警服几乎与他们的传统服装没有区别。我们对一个城市还能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呢?这里有很好的下水道,有清洁的供水系统和完善的照明系统,个人财产也受到了良好的保护,人们没有失窃和失火之苦,居民们可以在路况极好的街道上舒适地行走。问题:(1)根据材料,该文作者对上海租界有哪些印象? (3 分)(2)你如何看待该文作者对上海租界的描述?(8 分)【答案】(1)水平 1:能从材料中提取完整的信息

28、租界内行政管理自成一体;租界警队组织完善;拥有比较完善的公共管理设施。水平 2:能从材料中提取部分信息其他答案。(2)水平 l:能根据文本作者的立场、视角等对文本进行评价17 / 25作者对上海租界的描述有其符合事实的一面。在西方人的管理下,租界内出现了近代城市供水网络、公共照明系统以及公共道路系统,治安保障机制比较完备,客观上促进了上市建设的现代化。但是由于作者外国人的身份,他对租界的市政管理大加赞美,却忽视了以工部局为代表的“独立的行政权力” ,是脱离中国政府行政管理和法律管辖的殖民政权,对中国主权造成了严重侵害。租界内的公共管理系统虽然完善,但主要是为了保障外国人生活的安全与与舒适。这些

29、都表明租界乃“国中之国”的事实。水平 2:仅能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水平 3:没有结合文本材料回答问题其他答案。【解析】6.(2016 年新课标 3 卷文综历史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 年至 1910 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 30 余个商埠。图 9 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编等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3 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6 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

30、分)【答案】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18 / 25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试题。主要考查自开商埠与被迫开放商埠的不同。首先,需要仔细观察地图,然后提取信息,可从地理位置、开放数量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史实进行分析即可。观点一定要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要能自圆其说。1(2015山东文综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这强调的是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

31、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答案】B2(2015安徽文综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19 / 2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拿破仑三世在 1852 年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改为法兰西第二帝国直到 1870 年,与南京条约无关,另外内地传教的特权最早

32、是在天津条约中获得,故 A 项错误;材料所述,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自由传教和公使驻扎北京的特权是从 1858 年的天津条约获得的,而“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说明“条约”是在公使已经驻扎到了北京之后签订的,结合拿破仑三世的在位时间,故 B 项正确;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规定的条款中没有涉及材料相关内容,而且与拿破仑三世在位时间相去甚远,故 C、D 两项错误。3(2015四川文综5)下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 )A 南京条约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 辛丑条约签订【答案】D4(2015江苏单科22)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

33、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20 / 25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

34、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结合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答案】(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

35、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21 / 25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2)据材料二中“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得出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据材料二“中国复乖于应付” 、 “中国乃不国矣”得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据材料二“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得出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结合所学概括回答

36、。(3)围绕“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 ,结合所学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相关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回答: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5(2015浙江文综38)(节选)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杨延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 年)(1)阅读材料,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

37、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 【答案】(1)观点: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时间:19 世纪 40 年代(鸦片战争后)。影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一中“编订完全22 / 25之法律,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的信息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时间,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之后来判断作答;第三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以及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来回答。1 (2014重庆卷)从 1876 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

38、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 ”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答案】D 2 (2014天津卷)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43 年 1 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答案】C 【解析】本题以中国近代外交为切入点,旨在考

39、查学生概括归纳知识的能23 / 25力。在近代中国没有成为世界强国,也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压迫。从题干中“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到“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再到“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可以看出,中国的外交逐渐走向自强。故 C 项正确。3 (2014山东卷)“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 “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答案】D 4(2014江苏卷)下面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40、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答案】B 【解析】本题以道光帝谕旨内容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图片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图片中“香港仍坚持赏借 ”体现了道光帝仍坚持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故本题选 B 项;图片中“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可知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南京条约中商定开放的通商口岸,故 A 项错误;谕旨颁发时,该条约还没有签订,不能说中国已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开始沦24 / 25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 C 项错误;“赏借”说明同意割让香港岛,故 D 项错误。5( 2014山东卷)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

41、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A BC D【答案】B 6 (2014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 ,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 “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捕有禁” ,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 “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 ,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

42、” 。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材料二 1689 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 ,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 19 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 1 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 ,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丰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 。 190425 / 25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置地;1907 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 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 1100 万人,1911 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 分)【答案】(1)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2)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