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试卷-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720654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试卷-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试卷-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试卷-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试卷-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试卷(二)1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侍奉住坐居则日居:平日、平时*如或舛尔知:了解A. 以吾一日长乎尔长:成长*2 .下列各句中“尔”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冬 B. 如或知冬 C.子路率尔而对日D.冬何如3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为国以礼C.则何以哉D.毋吾以也)异乎三子者之修:才能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侍候孰能为之大:谁 吾与点也:赞成C.则何以哉D.毋吾以也)异乎三子者之修:才能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侍候孰能为之大:谁 吾与点也:赞成A.加之以师旅B.

2、不吾知也.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比及三年:等到* 掾乎大国之间:威慑B. 春服成:已经宗庙之事,如会同:至于4 .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 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 是国家重要的政事。C.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D.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文中的“小相”,是公西华的 谦辞。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

3、相同的一项是()A.曾皙B.比及三年,例句:风乎舞零可使C.比及三年,可使有夏,且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居民7.对下列加粗词语的理解,A.B.C.D.掾乎大国之间 如其礼乐,以倏君子 点,尔何军 异乎三子者之修知方也有误的一项是()(摄:夹,迫近) (俟:等待) (何如:怎么样) (撰:撰写)之大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A.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中的“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宗庙之事,如会同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9.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B.C.D.以吾一日长乎尔 摄乎大国之间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子路率尔而对日以:因为乎:在如:如同尔

4、:的样子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 配甲士 3人,步卒72人,称一乘。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 的处所。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 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D.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 三个等级。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 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5、”子路率尔而对日:“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馋;由也为之,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 ”对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日:“夫子何哂由也?

6、”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 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垓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B.令瑟而作放下比及三年比较加五六十或者C.吾与点也赞成D.其言不让谦让如畲回诸侯相见孰能为之大谁12.对下列句子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因为)吾一日长乎尔B.毋吾以(因为)也 C.为国以(因为)礼,其言不让D.加之以(把)师旅13 .下列省略内容补充及其注释不当的一项是()可使(之千乘之国的百姓)有勇,且知方也。A. 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

7、之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足民。B. (我公西华)非日能之,愿学焉。C. 如或知尔,则(之他们)何以哉。14 .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冉有先说“方六七十”,转而改口 “如五六十” -优柔寡断,缺乏果决。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 - -谦虚谨慎,敦厚礼让。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日能之,愿学焉” - -忍让谦恭,隐藏锋芒。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放达洒脱,从容自得。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试卷(二)题目解析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侍:侍奉B. 居则日居:平日、平时C

8、.如或知尔知:了解D.以吾一日卡乎尔长:成长D.长:年长。2.下列各句中“尔”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C )B.如或知尔代词,你们。A.以吾一日长乎尔B.如或知尔C.子路率尔而对日“尔”相当于“然”,的样子。C.子路率尔而对日 D.尔何如D.尔何如代词,你。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为国以礼状语后置(A )A.加之以师旅状语后置例:为国以礼B.不吾知也宾语前置A.加之以师旅B.不吾知也C.则何以哉宾语前置C.则何以哉 D.毋吾以也D.毋吾以也宾语前置4.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B.谡乎大国之间:夹A.比及三年:等到

9、 异乎三子者之修:才能B.掾乎大国之间:威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侍候C.春服日,成:已经孰能为之大:谁D.宗庙之事,如会同:至于吾与点也:赞成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等待5.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 期,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 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指天子、 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国家重要的 政事。C.言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 冠礼,表示成年。D.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 司仪官。文中的“小相”,是公西

10、华的谦辞。C. “古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错,应该 是“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女子十五岁行及 笄之礼。”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A )例句:风乎舞等A.曾皙后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D.赤也为之小,敦能为之大例句:风乎舞等 名词作动词,吹风A.曾皙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B.比及三年,可使居民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C.比及三年,可使有身,且知方也形容词作名词,勇气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小事,指做小相7 .对下列加粗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垓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8 .如其礼乐,以俟君

11、子(俟:等待)C.点,尔何加(何如:怎么样)D.异乎三子者之獴(撰:撰写)异乎三子者之攘 撰:才能。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中的“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 宗庙之事,如会同C.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D.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例句:方六七十,期五六十 或者A.加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B.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D.臣之壮也,犹不期人比得上9.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B.摄乎大国之间乎:在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如同D.子路率尔而对日尔:的样子C.方六七十,期五六十如:连词,或者10.下列关

12、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 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 步卒72人,称一乘。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 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 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 20岁的人。D.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 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C. “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错,应该是“古 时男子20岁行冠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日:“以

13、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臼不吾知也。如或知 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日:“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馍;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 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 ”对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日:“非日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日:“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日:“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日:“夫三子者

14、之言何如? ”子日:“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日:“夫子何晒由也? ”日:“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 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比及三年比较B.管瑟而作放下如五六十或者C.吾与点也赞成如会同诸侯相见 D.其言不诂谦让我能为之大谁A. “比及三年”的意思是“等到三年”,所以“比” 的意思是“等到”。12.对下列句子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以(因为)吾一日长乎尔 B. 毋吾以(因为)也C.为国以(因为)礼,其

15、言不让D. 加之以(把)师旅C.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意思是“治国要用礼,可 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以”的意思是“用13.下列省略内容补充及其注释不当的一项是(D )A. 可使(之千乘之国的百姓)有勇,且知方 也。B. 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之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足民。C.(我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D. 如或知尔,则(之他们)何以栽。D.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第二小句“则何以哉” 中省略了 “何以哉”的主语“若”,意思是“你们”。14.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冉有先说“方六七十”,转而改口 “如五六十” -优柔寡断,缺乏果决。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 敦厚礼让。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放达洒脱, 从容自得。A. “优柔寡断,缺乏果决”评析错误,冉有先说“方 六七十”,转而改口 “如五六十”,这里表现的应该是 “谦虚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