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教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686296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1 .能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2 .能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能围绕一些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从书中找到证据和同学交流。班学点能认真倾听,准确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小组合作画图导学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1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执行时间:执教:板块一谈话导入,激发兴声设计意图师: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是说阅读往往能唤起读者独特的感受与理解,即使读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心得体会也可能不一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展班级读书会,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获。请同学们齐读课

2、题。(师板书课题“同读一本书”)师: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课时,课后拓学单上,老师就要求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并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同学们都读完了吗?生:读完了。师:很好,那课前预学单的读书记录卡相信大家也都填好了,请大家把课前预学单都拿出来。(出示课前预学单,指生汇报,相机出示预设答案。)引用莎士比亚的话,让学生获得认同感:即使同读一本书,不同的读者也会有不一样的体。课前预学单1.查找资料,完成本课的作家名片。读书记录卡班级:姓名:书名鲁滨逊漂流记作者丹尼尔笛福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读书时间月曰至月曰我最感兴趣的内容鲁滨逊的出海经历有哪些?我最想讨论的话题你最喜欢书中

3、的哪个情节?师:书中的很多内容都十分精彩,有的同学不仅在阅读的过程中在书上作了批注,会。通过 名言,激 发学生交 流自己心 得的兴 趣。.还在读完整本书后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了 “我最感兴趣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板块二 自品自悟,整体感知师:谁来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生:我对鲁滨逊的出海经历最感兴趣,我将他四次出海的经历整理成了思维导图。(投影学生笔记或出示预设课件)课件出示第一次出海二出海遇难l侥幸保命第二次出海,航海到非洲,小赚一笔第三次出海,被海盗俘虏厂逃到巴电 、在巴西经营庄园在荒岛生存第四次出海, 遭遇海难,漂 流到无名荒岛搭建房屋 畜养山羊 种粮食 制陶器 造木船 环岛

4、绕行遇见野人搭救:星期五4救下一“星期五”智救落难船长到荒岛第28年制服反叛水手 回到英国师:你以鲁滨逊的四次出海经历为线索,将整本书的内容大致都整理了出来,我们能设计意图借助 读书记录 卡,让学 生多角度 分享“我 最感兴趣 的内 容”,引 导学生相 互倾听, 开拓思 维。从不 同角度梳荒岛遇难的大船登岸点定居住所森林区域野人出没点理学生提 出的“我 最想讨论 的话 题”,激 发学生的 交流兴 趣,对学 生的个性 化阅读起 到促进作 用。从梳理的思维导图中看到书中着重叙述的几个关键事件,真的很棒!那你在厘清整 本书的内容后,最想和大家讨论的话题是什么呢?生: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了那么久,我对他在

5、荒岛的足迹和荒岛地形产生了强烈的好 奇心,我打算绘制一幅简单的荒岛地图,目前只标出了两处标志点,期待后续和同学 们一起讨论完成它。(投影学生作业或出示预设课件)课件出示师:你的想法真有创意!老师十分期待绘制完成的荒岛地图。还有同学要分享吗? 生:我对书中的人物关系最感兴趣,我将书中人物的关系整理成了思维导图。(投 影学生笔记或出示预设课件)课件出示鲁滨逊漂流记人物关系图亲人 鲁滨逊父母 担心他:让他不要航海0O朋友西班牙人 勇敢:与野人拼杀00灌盗;凶猛:抢下了鲁滨逊坐的船,把他当奴隶敌人野人,残忍二会失人性三吃同伴的身体朋友 寡妇 守信:归还了他的财产,没有私吞00因. 救他的船长 乐于助人

6、:救起了鲁滨逊2 1英国船长善良二不忍用残暴的方式处置叛变水手 敌人 叛变水手 霸道、残忍:企图处死船长、大副和一名旅客OO忠诚匚不离开鲁冲d星期五”:聪明工会做东西J打猎技艺高超 朋友勇敢愿意为鲁董逊去私“星期五”的父亲 和“星期五” 一样能干vO勤快:在岛上畜养山羊、盖房知恩图报:给船长钱,因为船长救了他百折不挠:二在困境中不绝望,勇敢地生存下去师:人物图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书的内容。那你在读完整本书后,最想和大家讨 论的话题是什么呢?生:我想和大家一起讨论书中主人公鲁滨逊身上展现的性格特点和人物品质。师:看来同学们都认真阅读了这本书,大家不仅了解了书中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还 有了想和别

7、人探讨、交流的话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梳理课本上给我们提供的话题 角度,选择其中大家感兴趣的、值得讨论的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吧。(课件出示课本第 37页预设的话题)课件出示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你怎样评价主人公?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或是感到奇怪?有没有完全出乎意料、令人感到 不可思议的情节? 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相似的书,或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故事的结局你喜欢吗?如果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写?师:这里前两个话题的角度,分别是从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的角度提问的,刚刚同 学们在分享自己的读书记录卡时也提到过类似的。有谁能说说,剩下的几个话

8、题的 提问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呢?生:第三个话题是从阅读产生的困惑提的。,第四个话题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 的。生:第五个话题是根据故事的结局提的。生:大家分析得非常好,相信一本书可以探讨的话题远远不止这些,同学们能说说 与上面角度不同的话题吗?师:这本书有很多译本,你最喜欢哪个译本?说说理由。生:假如你就是鲁滨逊,你会开启第五次航海吗?如果是你流落到孤岛,你会怎么 生活?生:你认同作者的想法吗?哪些地方你有不同的看法?师:大家的想法真丰富!又从语言表达、构思想象等角度提出了新的话题。下面大 家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小组内自主交流,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并选 出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组

9、内交流)师:大家交流得差不多了,下面请各组代表来说说你们组最感兴趣的话题吧!读书讨论单讨论话题我的观点原文依据(章节或语句)他人观点原文依据(章节或语句)活动:选择一个话题,完成读书讨论单。设计意图教学 时,以一 个话题为 例,通过 交际方法 指导,引 导学生从 大胆说到 会说,从 认真听到 会听,并 进行客观 评价,将 话题不断 引向深 入,体现 了 口语交 际能力训 练的层次 性。生:我们组最感兴趣的话题是:鲁滨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我们组最感兴趣的话题是:鲁滨逊为何能在荒岛上生存那么多年?师:目前,各组已经确定了组内最感兴趣的话题,下面同学们可以围绕话题展开深 入的交流和讨论。板块

10、三围绕话题,深入交流师:在围绕话题准备交流的具体内容时,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呢?大家读一读课 本上的指导,老师请同学起来说一说。生:我们应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生:我们要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生:我们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哪怕你的想法与大多数人都不一样。师:大家都很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下面大家一起来看课件。(课件出示以上学 生预设的3条)师:下面同学们还是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各小组在交流的过程 中注意完成课中导学单。(出示课中导学单,小组交流,指名回答。)课中导学单生:我们小组讨论的话题是:鲁滨逊为何能在荒岛上

11、生存那么多年?我的观点是: 鲁滨逊能活下来的首要原因是他发现了淡水,如果没有淡水,他是无法活下来的。 我找到的原文依据是“于是,我就往里走了一会儿,想找点淡水,没想到竟然找到 了”。其次,鲁滨逊的动手能力很强。在原文中的依据是“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 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 最后,我认为鲁滨逊能活下来是因为他会想办法、执行力强。他从不坐以待毙,很会想办法,而且想到什么就立马去做。在原文中的依据是他为了生存,想办法打 猎、捕鱼、种麦子,还把逮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等。师:你归纳的这三点的确很重要,那你们组其他成员的观点呢?生:我们组其他成员的观点:1.

12、鲁滨逊能够活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足够乐观。 在原文中的依据是鲁滨逊在遭遇不幸时,还能够按照商业簿记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 如实记录了他所遇到的幸与不幸,从不幸中找到自己幸运的地方。2.鲁滨逊能够活 下来还与他运气好有关。在原文中的依据是他遭遇海难却幸运地被冲到荒岛上,成 为唯一幸存者,虽然身处无人的荒岛,却还能幸运地在大船里找到一些可以用、可以 吃的东西。师:说得很好!大家在听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到他在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是怎么来说 明自己的观点的?生:他列举了原文的句子或指明原文的依据。师:没错!大家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注意,要想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引 用原文内容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师

13、板书:原文佐证)师:同学们是否都同意这个组的想法?有不同想法的,来说说你们组的观点。生:我们组同意他们组的观点,但我们组还有想补充的地方。我们组认为鲁滨逊能够 在荒岛上活下来的原因,除了刚刚提到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鲁滨逊的预见 性,他懂得未雨绸缪。在文中的依据是他做了一个大十字架来记录时间,还去船上收 罗笔、墨水、纸、三四个罗盘、几台数学仪器、日号、望远镜、地图和航海类的书籍 等物品以备不时之需。生:我们组也想补充一点。鲁滨逊冷静理性、适应力强,这也是他能够活下来的一个 重要原因。我们组找到的原文依据是“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 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

14、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 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师:大家补充得很好!其实,在认真听别人发言时也要注意两点,大家知道是什么 吗?生:我认为在听的过程中要准确理解别人的想法。生:我认为对于不同的想法,要想想别人的理由是什么。师:你们说得没错!在别人发表观点时,我们既要认真倾听,准确理解他人的观点,又要学会结合自己的想法,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师板书: 分辨观点)师:有没有组选择的话题不一样?请派代表起来发言。生:我们小组讨论的话题是:鲁滨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观点是:鲁滨逊是 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人。我找到的原文依据是“上了年纪的父亲通过家庭教育和普 通的乡

15、村义务教育让我汲取了足够多的知识,希望我学习法律。但我一心想出海,这 个爱好使我强烈地抵触父亲的意愿和命令,也不听母亲和其他朋友的恳求与规劝, 似乎命中注定,这个骨子里的怪癖会让生活的不幸直接降临到我头上”。师:你说得很好,有理有据!那你们组其他成员的观点呢?生:我们组其他成员的观点:1.积极乐观。在原文中的依据是鲁滨逊到了荒岛后没有 绝望,而是立刻行动起来,在荒岛上建造了一个“家”;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析好处 与坏处。2.遇事沉着冷静。在原文中的依据是鲁滨逊到了荒岛后,思路清晰地分析自 己所处的环境,想办法解决问题。3.勤劳、能干。在原文中的依据是“我立刻在这块 地上干起活来。不到一个月,我已

16、经把周围的篱笆墙打好了,可以圈羊群了,它们现 在已经没有以前那样野,相当安全了。我一点儿也不敢耽误,马上就转移了十只小母 羊和两只公羊过去”。师:还有其他组来补充的吗?生:我的观点是:鲁滨逊具有机智勇敢的品质。他的机智表现在发现野人的踪迹后, 他准备了很多防御的措施,开始考虑怎样对付可能出现的野人。他的勇敢则表现在 他敢于正面与野人战斗。师:那你们组其他成员的观点呢?生:我们组其他成员的观点:1.知恩图报。在原文中的依据是鲁滨逊回到英国后将自 己产业的一部分交给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老船长。2.对伙伴友好。在原文中的依据是 当“星期五”成为鲁滨逊的奴仆后,鲁滨逊没有将“星期五”当作奴隶对待,而是把

17、他当作朋友。设计意图教学 时让学生 活学活 用,利用 课中导学 单帮助自 己有理有 据地表达 观点。同 时,阅读 课中导学 单还能促 使学生认 真倾听他 人的观 点,并筛 选出优秀 的发言进 行记录、 积累。师:看来大家对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都有很深的了解,表达的观点和想法都特别好。 大家的交流、分享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相信大家也获得了一些不一 样的启发和思考。大家课后可以在小组内再围绕其他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其他书进行 交流、讨论。设计意图口语 交际能力 训练在抓 好学生语 言表达能 力的同 时,还要 教会学生 交际方 法。教师 引导学生 交流收 获,总结 本课所 学,并鼓 励学生将

18、所学运用 到更多学 习交流 中。板块四 整体回顾,交流提升师:今天,我们一起在课上围绕着同一本书一一鲁滨逊漂流记,选取了几个大家 感兴趣的、值得讨论的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你们能说说在今天的读书心得交流中都 有什么收获吗?生:我学到了在表达观点时,一定要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有说服力。生:我学到了在听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思考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 是否充分。师:读书交流活动,首先要确定好一两个话题,再围绕话题选择合适的交流内容,交 流时要将原文适当整合后进行引用,佐证自己的观点。在倾听时,要辨别他人观点的 准确性。同学们今天都收获满满,希望同学们将今天的收获运用到以后的阅读交流 中去

19、,期待你们在下次读书交流会上有更精彩的发言。r原文佐证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分辨观点本次口语交际的交际目标:能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能分辨别 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围绕这两点,我进行了以下尝试:1 .逐层交流,确定话题。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我没有一上来就问学生有什 么话题,而是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确定话题。首先,我引导学生谈读完鲁滨逊 漂流记的整体感受;其次,我出示了教材上列举的话题,拓展学生思路;接着,我 让同学们小组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最后,通过组员代表发言,全班确定交流话 题。2 .围绕话题,深入交流。我以“鲁滨逊为何能在荒岛上生存那么多年? ”为话 题,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在原文中找出相关依据,在实践中教会学生“引用原文 说明观点”的方法。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认真倾听他人观点,并思考别人的观点是 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在实践中鼓励学生“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 是否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