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总复习资料.pdf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72499892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6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心理学总复习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前心理学总复习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心理学总复习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心理学总复习资料.pdf(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前心理学总复习资料(课程 代码:00384)学前心理学第一、二章复习资料学前心理学第一、二章复习资料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一定年龄阶段”是()A、01 岁 B、13 岁C、36 岁D、06 岁2、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发生在()A、胎儿 B、出生时C、学前阶段 D、小学阶段3、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有()A、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验性原则B、实验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验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活动性原则4、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最基本的方法是()A、客观的方法和系统的方法B、

2、观察法和实验法C、观察法和系统的方法D、实验法和客观的方法5、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作文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测验法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6、学前儿童心理有突出的外显性,针对这个特点,研究儿童的心理最好运用(A、实验法B、测验法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7、幼儿园教师最常用的实验法是 ()A、实验室实验法 B、自然实验法C、教育心理实验法 D、调查法8、“视觉悬崖”装置主要是用于测查婴儿的()A、深度知觉 B、形状知觉C、大小知觉D、方位知觉9、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A、06 岁B、012 岁C、015 岁 D、018 岁10、我国现在通常把 13

3、 岁划分为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A、婴儿期 B、先学前期或幼儿早期C、学前期或幼儿期 D、学龄期11、从 36 岁,是进入小学之前的时期,称为 ()A、学龄期 B、成人前期C、学前期 D、婴幼儿期1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A、01 岁B、12 岁C、23 岁D、36 岁第 1 页)13、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A、易染期C、速成期B、可塑期D、关键期14、学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其中 4 岁前发展最迅速的是()A、坚持性 B、智力C、人格 D、性格15、儿童发育最早的部位是 ()A、头部B、躯干C、上肢 D、下肢16、当

4、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该反射称作 ()A、巴宾斯基发射 B、达尔文反射C、巴布金反射 D、莫罗反射17、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建立的基础是 ()A、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C、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D、后天形成的反射18、孩子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A、视觉 B、味觉C、听觉 D、嗅觉19、学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其中 45 岁发展最迅速的是 (A、坚持性 B、智力C、人格 D、性格20、儿童出现最初的独立性是在 ()A、23 岁 B、34 岁C、45 岁 D、56 岁二、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心理学2、发展心理学3、观察法4、教育心理实验法5、作品分析

5、法6、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7、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8、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9、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10、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11、五指分工三、简答题三、简答题1、学前心理学及发展心理学是什么关系?2、运用实验室实验法研究幼儿心理时应考虑的问题?3、年龄是儿童生活时间的标志。一般把年龄分为哪几种?4、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划分是如何分期和命名的?5、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的因素?6、34 岁儿童的特点7、56 岁儿童的特点第 2 页)四、案例分析题四、案例分析题最近,一位母亲来信反映她 3 岁半的孩子患口吃至今已整整一年多。表现为一说话便高度紧张,言语断断续续,尤其是在人多的场合更是如此。虽然夫

6、妇俩经常提醒、纠正孩子的说话,有时甚至还吓唬、惩罚孩子,但收效很小。孩子已变得十分沉默、自卑。据这位母亲反映,他们夫妇俩及孩子的直系亲属的言语能力均属正常;孩子的听觉、发音等器官及相关的言语系统经医院检查也无异常。这位母亲十分焦虑、苦恼,但再也不知怎样做才好。请你帮这位母亲就其孩子患口吃的原因进行准确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矫治方法。造成口吃的原因有生理性的,但更多为心理性的。从来信可推断出该孩子患口吃的原因为心理性的。答案要点:答案要点:(1)具体的原因有:奏的障碍;孩子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23 岁儿童在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 父母急躁、简单而又粗暴的处理方式加剧了孩子的紧

7、张;模仿口吃患者。(2)矫治方法:为孩子创设宽松的言语氛围,解除孩子的紧张情绪;教育孩子说话时不要急躁,想好后再慢慢说出;教育孩子不模仿别人的口吃;对孩子说话的每一点进步,父母都应及时强化、鼓励。一、选择题一、选择题学前心理学第三、四章复习资料学前心理学第三、四章复习资料1、外来的强烈刺激会引起新生儿暂时停止哭喊或把视线转向刺激物,这是最初的()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C、定向性注意 D、有意后注意2、一般认为,岁是颜色视觉发展的转折期()C、13 岁 D、34 岁A、56 岁 B、78 岁3、幼儿园老师上音乐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的品质是()D、

8、注意的分配D、方位知觉 D、概括性提高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转移4、“视觉悬崖”装置主要是用于测查婴儿的()A、深度知觉B、形状知觉C、大小知觉5、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这说明他们观察的()C、细致性增加A、持续性延长 B、目的性加强1、视觉悬崖2、定向性注意二、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第 3 页3、选择性注意三、简答题三、简答题1、怎样调节痛觉以减轻儿童的痛苦?3、幼儿无意注意具有哪些特点?5、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6、视觉敏度发展的年龄特点四、案例分析题四、案例分析题2、学前儿童注意发展具有哪些一般趋势?4、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经

9、历哪几个基本阶段?1、在一项实验中,让第一组幼儿明确观察目的后指导其观察方法:认清图片中的每个对象,再对两张图片进行比较;让第二组幼儿将两张图片摆出来,从左到右看一遍;让第三组幼儿自由观察,不加任何指导。实验结果发现:第一组幼儿的成绩最好;第二组次之;第三组最差。请问:(1)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要点:(2)这个实验对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有什么启示?(1)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导好。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直接提高幼儿的观察成绩;即使不正确的观察方法指导也比不加任何指(2)这个实验对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有什么启示?观察方法是观察能力的核心成分,指导幼儿掌握观察方法是提高幼儿观察能力的关键;幼

10、儿的观察从跳跃式、无序的,逐渐向有序性的观察发展,正确的观察方法指导有助于幼儿完成这种转变。学前心理学第五、六章复习资料学前心理学第五、六章复习资料一、选择题一、选择题A、婴儿期C、幼儿晚期B、幼儿早期D、学龄早期1、个体有意想象的萌芽的出现在()2、1 岁半至 2 岁儿童出现想像的萌芽,主要表现在()C、记忆 D、感觉和知觉A、思维 B、动作和语言3、成人吓小孩:“你不睡觉,大灰狼就来咬你。”儿童产生恐惧,这是因为()A、记忆 B、想象C、思维 D、自我意识A、独立性 B、创造性C、坚持性 D、有个性4、儿童创造想像的发生,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颖性;二是()5、从记忆的发展顺序来看,最

11、早出现的是()A、情绪记忆 B、运动记忆C、形象记忆 D、词语记忆()6、幼儿在听老师讲小红帽的故事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红帽和大灰狼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第 4 页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 D、幻想7、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A、形象记忆占优势 B、语词记忆占优势C、意义记忆用得多 D、机械记忆效果好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8、“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已曾经唱过。这种 D、保持A、再认B、识记C、回忆1、延迟模仿二、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3、再造想象及创造想象三、简答题三、简答题2、记忆恢复(回涨)现象2、根据遗忘规律怎样指导儿

12、童科学复习?3、幼儿记忆发展具有哪些特点?4、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一般趋势?5、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及特点?四、论述题四、论述题1、学前儿童想像发展具有哪些一般趋势?1、幼儿想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喜欢夸张。夸张是漫画的一种艺术手法。请问:(1)幼儿为什么会出现想象夸张现象呢?(2)幼儿想象夸张及漫画艺术夸张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1)幼儿常用的记忆策略有哪些?2、记忆策略包括对记忆的计划和使用记忆的方法。研究发现,3 岁儿童已经会运用各种记忆策略。请问:(2)你能列举一个例子或现象证明幼儿能够运用记忆策略吗?一、选择题一、选择题A、名词C、动词 D、形容词A、抽象性C、行动性A、说出最初的词和掌握其意

13、义B、初步理解词的意义D、掌握 10 个词左右A、独白言语学前心理学第七、八章复习资料学前心理学第七、八章复习资料B、代词1、幼儿词汇中词频率最高的是()B、具体形象性D、运动性2、幼儿思维是在直观行动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它的主要特点是()3、儿童语言发生的标志是()C、持续、自发地使用成人语言中的词B、情境言语4、三岁前儿童的言语主要是()C、连贯言语 D、内部言语A、语言 B、可逆动作5、儿童能做到守恒所依靠的是内化了的()第 5 页B、困难C、运算 D、具体动作A、容易C、主动 D、被动6、从语音感受性来看,语音差别越大,婴儿掌握起来越()7、2 岁以前,是思维发生的()A、生理成熟时期

14、B、关键时期C、基础时期 D、准备时期8、儿童语音的飞跃阶段是()A、13 岁 B、36 岁C、34 岁 D、12 岁9、儿童最初掌握词时,往往对词义理解不确切。所谓不确切,有两个特点:一是笼统;二是()A、动作化 B、非常具体C、口语化 D、非常现实10、语词的概括属于()A、感知水平 B、记忆水平C、表象水平 D、思维水平11、由于大脑和发音器官不成熟,6 个月的婴儿无论怎样训练也不能说话,这说明()A、生理发展以心理发展为基础B、心理发展以生理发展为基础C、生理发展及心理发展毫无关系D、年龄决定心理发展12、前运算思维不具有()A、运动性 B、可逆性C、运算性 D、形象性13、儿童最开始

15、感知字型主要是感知字的()A、整体形象 B、字的发音C、字的笔画 D、字的结构14、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A、直观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C、语词逻辑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15、皮亚杰提出,儿童智慧(思维)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和(A、抽象思维阶段 B、形象思维阶段C、运算阶段 D、逆运算阶段16、儿童形成数概念的关键是()A、掌握数的顺序 B、掌握数的组成C、按物点数 D、形成物体数量的表象17、在抽象思维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形象 B、语言C、动作 D、图像18、幼儿认为“男的是头发短短的”,“女的是梳小辫的”,这表明学前儿童所掌握的概念(A、内涵不准确 B、

16、概括水平高C、外延过宽 D、外延过窄19、自我中心语言的言语即()A、内部言语 B、独白言语C、自言自语 D、书面言语20、前运算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到概念性智力阶段发展的过渡阶段,又称()A、符号表征阶段 B、形象表征阶段第 6 页)C、自我中心的表征阶段 D、抽象表征阶段21、个体理解别人和自己运用语言的过程叫A、语言 B、言语C、对话 D、独白22、不认识分开的“游”和“戏”字,此时幼儿处在认字的()C、再现阶段 D、阅读阶段A、泛化阶段 B、识字阶段23、幼儿使用“饼饼没”,“爸爸班班”这一类句子,这种句子称为()C、电报句 D、复合句二、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1、直观行动思维2、具体形象

17、思维3、电报句三、简答题三、简答题A、单词句 B、完整句2、学前儿童判断发展具有哪些一般趋势?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具有哪些一般趋势?3、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过程经历哪几个阶段?4、幼儿的言自语具有哪几种形式?四、论述题四、论述题请问:一个小孩从远处看见山上有雾,就说:“雾爸爸抽烟。”后来看见洗澡时的水蒸汽,又说“雾爸爸”。(1)这种现象表明幼儿思维具有什么特点?答案要点:(2)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过程的划分,出现这种现象的儿童处在哪个发展阶段?(1)这种现象表明幼儿思维具有什么特点?拟人化和“泛灵论”思维特点。(2)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过程的划分,出现这种现象的儿童

18、处在哪个发展阶段?前运算阶段或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阶段;前概念阶段或象征性阶段一、选择题一、选择题学前心理学第九、十、十一章复习资料学前心理学第九、十、十一章复习资料D、自我意识化B、具体化1、儿童情绪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和()A、自我调节化C、动作化同伴及()A、性格C、攻击性行为发展的()A、首尾规律2、2 岁左右是儿童性别行为初步产生的时期。具体体现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选择B、活动兴趣D、品德3、婴儿先用整只手和手臂一起去够物体,以后才学会用手指拿东西,这符合动作B、大小规律C、近远规律D、有无规律4、关于儿童的动作的发展表述有误的是()A、儿童小动作的发展早

19、于动物第 7 页B、儿童动作发展及其心理发展有密切关系C、儿童动作发展笼统地说比小动物晚D、儿童动作发展实质上是意志行动的发展5、对 02 岁儿童情绪分化的模式作过系统研究的心理学家是()A、华生 B、布里奇斯C、林传鼎 D、伊扎德6、一般来说,个性的形成期是()A、出生1 岁前 B、13 岁前C、36 岁前 D、69 岁前7、个体出生后最早出现的能力是()A、语言能力 B、模仿能力C、交往能力 D、操作能力8、婴儿学爬行,遵循()A、首尾规律 B、大小规律C、近远规律 D、无有规律9、婴幼儿已出现各种基本情绪是在()A、1.5 岁左右 B、2 岁左右C、2.5 岁左右 D、3 岁左右10、幼

20、儿占主导地位的兴趣是()A、问“是什么”B、问“为什么”C、动画片 D、游戏11、儿童情绪和情感过程的分化发展是伴随着()A、意志而发展的 B、动机而发展的C、认识而发展的 D、个性而发展的12、儿童性格初步形成时期是()A、先学前期 B、幼儿期C、婴儿时期 D、小学时期13、研究表明,个体出生后头 4 年智力发展最快,已经发展了()A、30 B、40C、50 D、6014、儿童有意动作发生的标志是()A、行动过程中出现坚持性B、手眼协调动作的发展C、直接动机的出现D、动机和目的的关系间接化15、学前儿童需要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规律,即年龄越小,越占主导地位是(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C、社会需

21、要 D、爱的需要16、出生婴儿的吸吮动作是()A、随意动作 B、不随意动作C、技能动作 D、条件反射动作二、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1、自我体验2、自我控制第 8 页)三、简答题三、简答题智力发展(%)205080921001、幼儿性格具有哪些基本特点?2、学前儿童美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儿童动作发展具有哪些基本规律?四、论述题四、论述题3、学前儿童情绪发展具有哪些一般趋势?年龄(岁)1、心理学家布鲁姆以 17 岁为发展的最高点,假定智力为 100%,得出一条儿童智力发展曲线。各个年龄儿童智力发展的百分比如下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4813171(1)这个智力发展曲线说明了什么?(

22、2)这个智力发展曲线对学前教育有什么启示?表现方式的方法及技术。请问:反思法;自我说服法;想像法。答案要点:2、儿童表现情绪的方式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学会的。因此,在生活中有必要教给儿童有意识的调节情绪及其(1)教给幼儿调节自己情绪的主要技术有哪些:(2)情绪调节技术及“情商”是一回事吗?(1)教给幼儿调节自己情绪的主要技术有哪些:反思法;自我说服法;想像法。(2)情绪调节技术及“情商”是一回事吗?不是。“情商”是情感智能的俗称。情绪调节技术只是情感智能的一种基本成分或要素。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年龄组3、心理学家通过“找星星”和“走迷津”实验研究幼儿智力活动中的坚持性。研究结果如下表。分析表格

23、“找星星”的成绩“走迷津”成绩5 岁6 岁4 岁答案要点:7418216126275717402(1)这两个实验表明幼儿坚持性发展具有什么特点?(2)这两个实验的难度有差异吗?(1)这两个实验表明幼儿坚持性发展具有什么特点?幼儿的坚持性随着年龄增长不断提高。(2)这两个实验的难度有差异吗?有差异。“走迷津”的难度大于“找星星”,因为前者的成绩低于后者。一、选择题一、选择题学前心理学十二、十三章复习资料学前心理学十二、十三章复习资料B、活动兴趣第 9 页1、2 岁左右是儿童性别行为初步产生的时期。具体体现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选择同伴及()A、性格C、攻击性行为D、品德2、优生学的创始人是()A、

24、高尔顿B、霍尔C、盖塞尔D、华生3、儿童心理由被动向主动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A、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B、从具体向抽象发展C、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到自己主动调节D、A 和 C 都包括4、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是()A、亲子交往B、学习C、游戏 D、音乐5、所谓二因素论,结合的两种理论是()A、遗传决定论和相互作用论B、环境决定论和相互作用论C、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D、以上三项都不对6、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有: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和(A、利他行为 B、道德发展C、攻击性行为 D、智力发展7、对幼儿来说,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外表及()A、利他

25、行为 B、玩具C、攻击性行为 D、个人性格8、要研究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必须研究和了解学前儿童的()A、理解能力 B、移情能力C、助人行为 D、攻击性行为9、儿童依恋关系出现在()A、16 月B、612 月C、1 岁到 2 岁 D、2 岁以后10、对幼儿来说,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个人性格及()A、利他行为 B、玩具C、攻击性行为 D、外表11、在儿童及成人的交往中,对儿童心理影响最大的莫过于()A、亲子交往 B、语言交往C、肢体接触 D、共同游戏12、婴儿依恋的类型有回避型、安全型和()A、放任型 B、无意型C、反抗型 D、有意型13、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有父母

26、的惩罚、榜样、强化和()A、教育 B、经验C、教师 D、挫折14、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是指从一个生物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A、成人 B、普通人C、社会人 D、自然人15、在婴儿依恋的三种类型中,较好的依恋类型是()A、回避型 B、安全型C、反抗型 D、三种都是第 10 页)16、2 岁左右是儿童性别行为初步产生的时期。具体体现在儿童的活动兴趣、选择同伴及()A、性格 B、社会性发展C、攻击性行为 D、品德17、婴儿早期的社会性交往通常是()C、被动的 D、退缩的A、积极的 B、消极的18、对幼儿来说,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外表及()A、利他行为 B、玩具C、攻击性行为 D、个人

27、性格19、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有父母的惩罚、挫折、强化和()C、教师 D、榜样A、教育 B、经验20、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攻击性行为中占主要地位的是()C、工具性攻击 D、敌意性攻击二、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1、亲子关系2、遗传素质3、依恋4、同伴交往5、社会化6、亲社会行为三、简答题三、简答题1、婴儿依恋具有哪些基本类型?四、论述题四、论述题A、言语性攻击 B、生理性攻击1、1983 年,我国辽宁省发现一名“猪孩”。因受歧视从小和猪生活在一起,养成了许多猪的习性。8 岁 4个月时被发现,智商仅为 39。经过教育训练后,智商快速提高到 68,社会适应能力也有所提高。请问:(1)这个案例说明

28、了什么问题?答案要点:(2)这个案例对早期教育具有哪些启示?异卵双生子分开长大075(1)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回归正常社会就能恢复智力。生活环境在儿童早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及正常社会环境隔绝会导致发展过程异常,智力低下,(2)这个案例对早期教育具有哪些启示?好教育环境是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关键。回答下列问题:改善教育环境,科学的智力训练能够提高智力水平。早期剥夺对儿童成长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创设良2、心理学家在研究智力发展过程中遗传及环境的作用时有一个重要发现,结果如下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053环境变量智商相关遗传变量同卵双生子一起长大087非孪生兄弟姐妹一起长大无血缘关系儿童023(

29、1)这个研究说明遗传在儿童智力发展过程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2)这个研究能证明环境在智力发展过程中不起作用吗?049第 11 页答案要点:(1)这个研究说明遗传在儿童智力发展过程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2)这个研究能证明环境在智力发展过程中不起作用吗?遗传在儿童智力发展过程中具有奠基意义,遗传关系越近,智力发展越相似。不能。相关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尽管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在智力发展上更加接近,但是,一起长大比分开长大的同卵双生子在智力发展上更相似,说明环境在智力发展过程中也起一定作用。3、正确确认性别角色和相应的性别行为是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但是 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了一个新概念男女

30、性别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及女性的心理特征。一些研究表明,高水平的智力成就的人就是柔和了两性品质。为此,有人主张淡化儿童的性别角色。请问:(2)淡化儿童的性别角色的教育方式应该怎样进行呢?答案要点:(1)淡化儿童的性别角色将对儿童发展产生什么影响?(1)淡化儿童的性别角色将对儿童发展产生什么影响?有助于儿童形成双性化,即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及女性的心理特征。(2)淡化儿童的性别角色的教育方式应该怎样进行呢?情绪等。教师必须男女搭配;玩具要兼顾男女儿童的兴趣;教师处理冲突要一视同仁;允许男女儿童自由表露4、心理学家盖瑟尔做过一个双生子爬梯实验。双生子 T 和 C 在不同年龄开始学习爬楼梯。T 从出生后第 48周 1 起接受爬梯训练,每日练习 10 分钟,连续 6 周;C 则从出生后第 53 周开始,仅训练 2 周就赶上了 T的水平。请问:(1)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要点:(2)这个实验对早期教育有什么启示?(1)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学习依赖于成熟所提供的准备状态。(2)这个实验对早期教育有什么启示?习的积极性。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超前训练等于揠苗助长,不仅训练效果差,而且可能伤害儿童学第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