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测试卷— 高中人教统编版(2019)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106872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测试卷— 高中人教统编版(2019)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_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测试卷— 高中人教统编版(2019)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测试卷— 高中人教统编版(2019)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测试卷— 高中人教统编版(2019)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 )A 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B 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C 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D 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2.“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的是()A 宋朝奉行“工商皆本”政策,促进了城

2、市商业、手工业的发展B 宋朝不抑兼并,破产自耕农迁往城市,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C 成语从侧面说明当时东京行业之多以及手工业的发达程度D 南宋推行抑商政策,只允许都城有五种商行和八种作坊存在3.宋朝的余靖在武溪集中记载“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材料反映了哪一制度( )A 北宋的二府三司制B 辽朝的南、北面官制C 金的猛安谋克制D 元朝的中书省4.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内容不包括()A 城市商业打破了时

3、间和地点的限制B 乡村地区不能设市的规定被废除C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督D 以地域为基础的商帮及会馆兴起5.下图是某校高一学生整理的课堂笔记,他整理的是()A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B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 宋朝的二府三司制D 明朝的内阁制6.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A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7.以下图表显示的是1080年北宋人口和垦田数比例,运用此图表可以说明的是( )A 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B 南方商业超过了北方C 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南方D 南方文化领

4、先于北方8.两宋时期,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这种现象说明()A 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 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C 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 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9.公元1023年,北宋设立交子务,正式开始发行官方交子,规定交子三年一届,到期以旧换新。神宗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据此可知宋代()A 金属货币停止使用B 交子最初由官府发行C 金融秩序相当混乱D 纸币的合法地位确立10.和议规定:南宋向金称臣,每年贡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宋、金间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这段材料最有可能出自哪一和

5、约()A 宋辽和议B 绍兴和议C 澶渊之盟D 宋夏和议11.明代学者胡应麟评论某项发明时说:(它)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它指的是( )A 造纸术B 雕版印刷术C 活字印刷术D 指南针12.宋代士大夫掀起藏书风气,藏书最多的达到十万卷,超过官方藏书。与此相关的宋代科技文化成就是()A 造纸术的发明B 雕版印刷术的出现C 市民文学的兴起D 活字印刷术的创造1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岳飞赤诚爱国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

6、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对岳飞满江红的理解正确的是()A “靖康耻,尤未雪”,所指史实为“绍兴和议”B “臣子恨,何时灭”,体现了岳飞的忠君爱国思想C “怒发冲冠”,是针对南宋政权对他的诬陷迫害D “收拾旧山河”,是要收复被契丹族占领的国土14.“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A 宋B 元C 明D 清15.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产品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景德镇兴起于()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元代16.英国学者李约瑟(19001995)曾说:“

7、也许,最现代化的欧洲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应归功于庄周、周敦颐、朱熹等人的贡献,要比世人至今所认识到的更多。”如庄子“通天下一气耳”,周敦颐通过太极图说等阐发宇宙的本原。李约瑟肯定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内涵是()A 人文精神B 多元包容C 整体思维D 格物致知17.下表是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的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该表反映出两宋时期( )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18.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提出:“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理也。不是天理,便是私欲。”他们以此倡导()A 人性本善B 人们自觉遵守儒家伦理C 格物致知D 克服私欲,恢复良知19.中

8、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 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20.辽夏金元统治者十分注意本民族文化的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制文字。下列有关少数民族政权文字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 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B 金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C 元朝统一后,用畏兀体蒙古文修

9、史D 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材料一辽宋时期,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太祖统一女真各部后,起兵抗辽,声威大震。北宋君臣想乘机恢复辽所夺的燕云诸州,遂遣使赴金与之结盟,相约夹攻辽国攻燕之战把宋朝的腐朽虚弱,暴露无遗。灭辽后,金兵挥师南下掳北宋二帝及宗室而去,北宋灭亡。材料二(1)材料一中“太祖”是谁?他为女真族的发展与壮大做出什么重要贡献?(2)结合材料一金朝自身的发展及其与周边民族的关系,说明材料二图片中三个政权并立形成的原因。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贞观十一年(637年)以后,在朝廷决策工作中,把宰相参议朝政改为由宰相议定朝

10、政,然后奏闻,皇帝行使批准权。建立起皇帝专制三省分权政事堂集议三者相结合的新的中央集权的体制。门下省下设的政事堂的集议也就是三省宰相决策会议,成了御前决策会议之外的另一个高层次的决策会议。此种宰相决策会议既以“议定朝政“为职任他可以充分发挥作为皇帝幕僚的集体宰相的作用,并对三省分权制具有协调的功能,克服了前此存在的由于中书省与门下省分掌出令和封驳以至造成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或相者相互依违知非不举的弊端。俞鹿年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隋唐五代材料二 (北宋)从太祖开始,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将权利集中于皇帝,削弱了各级长官的权力。为防止宰相专权,设置了参知政事和枢密使,以分散其权力。在北宋以前

11、,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分管民、军、财政,三者鼎力,彼此不相知。朱瑞熙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宋代(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朝中央机构的特点及其积极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唐宋中央机构设置的异同。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故“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材料二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南台备要(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元朝行省制度下行省的施政“规矩”。(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有诸侯之镇,而

12、无诸侯之权”的表现并作简要评价。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着于世,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

13、机械的去摹古。他在执笔方法上运用异于常人的特殊方法,还注意书写工具的改革。摘编自朱天曙中国书法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轼书法艺术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轼书法风格形成的因素。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

14、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京出现上述“经济生活景观”的主要原因。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少数民族在其封建化过程中会积极吸取中原先进文化。题干材料“菊”和“重阳”是核心。无论是诗中的“菊花”,还是自注里的“重阳”,都表明了女真族对重阳节的重视和在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如材料中的登高、祭天、赏菊、饮酒等)。A不符合材料主旨,B不符史实且材

15、料也未提及。重阳节起源于战国,逐渐由汉族传入少数民族,所以C也不正确。2.【答案】B【解析】南宋都城出现了“团”“行”“市”“作分”等商业、小手工业形式,说明宋朝“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实施,导致了大量自耕农的破产,他们不得不涌入城市,从而促进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故选B项;中国整个封建社会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手工业的发达程度,排除C项;“五行八作”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故D错误。3.【答案】B【解析】南、北面官制是辽朝为了对生产、生活方式各不相同的多民族实行有效的统治,经过长期的探索确立的官制。材料“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南宰相、

16、南枢密”反映辽代适应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实行南、北面官制,故B符合题意。4.【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和解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宋代“商业革命”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D选项“商帮及会馆”明显不符合宋代史实,是明清时期的,不正确。进一步可知,ABC三项均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5.【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宋朝设立枢密院,分割丞相军权,设立参知政事分割丞相的行政权,设立三司分割丞相的财政权,图示反映的正是宋朝的二府三司制,故C正确;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皇帝下面是丞相、太尉和御史

17、大夫,不符合题意,排除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皇帝下面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不符合题意,排除B;明朝的内阁制,皇帝直接控制六部,内阁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顾问侍从机构,不符合题意,排除D。6.【答案】B【解析】B项从经济、政治和民族关系方面进行了概括,最符合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A、C两项分别属于B项的一部分,不够全面;D项仅仅符合宋代的特征,不符合少数民族政权的特征。7.【答案】A【解析】户数和垦田数,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和江南经济发展的状况,总体数据都超过了北方。示意图没有涉及到商业和文化。北宋的政治中心仍在黄河流域。南方文化发展与江南经济发展相关,北宋时朝廷就采取南北分卷的办法进

18、行科举考试。图示数据不能说明BCD三项。因此,正确答案选A项。8.【答案】D【解析】据题干材料,江南出现粟、麦、豆,江北出现水稻,棉花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说明在两宋时期农作物的交流加强了,故选D项。9.【答案】D【解析】选D。由材料“北宋设立交子务神宗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可知交子被官方所承认,纸币的合法地位确立,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10.【答案】B【解析】1141 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故B项正确。1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项发明始于隋朝,

19、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唐时期,精于宋朝,故B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该项发明始于隋朝,造纸术发明于西汉,不符合题意,排除A;根据材料可知,该项发明始于隋朝,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不符合题意,排除C;根据材料可知,该项发明始于隋朝,指南针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排除D。12.【答案】D【解析】注意时间“宋代”及现象“藏书最多的达到十万卷”,印书量如此之大可知,与此相关的科技成就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13.【答案】B【解析】“靖康耻”指北宋靖康年间,金军入侵,北宋灭亡的耻辱,故A项错误;“臣子恨,何时灭”表达出岳飞为君分忧,忠于王事的忠君爱国思想,故B项正确;“怒发冲冠”指对金军入侵和未能收复故

20、土的愤恨,故C项错误;“收拾旧山河”指收复被女真族占领的国土,故D项错误。14.【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起溯漠”是指蒙古民族兴起于漠北草原;“并西域”指的是成吉思汗和窝阔台的西征;“平西夏”是指蒙古平破兴庆府,灭西夏之战;“灭女真”指的是蒙古破蔡州,灭金之战;“臣高丽”是指元朝的藩属国包括高丽;“定南诏”指的是忽必烈采用战略包围战术,灭大理国之战(大理古称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是指元朝1279年崖山灭宋,统一全国。所以这一史书记载兴起的是元朝。故答案 为B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北宋被金(女真)所灭,南宋被元(蒙古族)所灭,与材料中“灭女真”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

21、1368年,朱元璋灭元朝建立明朝,与材料中“平西夏,灭女真”不符,排除;D项,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兵抗击明朝。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继续对明朝展开攻势,并联合蒙古各部,势力不断扩大。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与材料中“平西夏,灭女真”不符,排除。15.【答案】C【解析】根据课本所学,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在明代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C项符合题意;汉代制瓷业并不发达,没有制瓷城市。A项不合题意;唐代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最为著名。B项不合题意;元朝时景德镇已经是制瓷中

22、心了。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16.【答案】C【解析】通过题干中“通天下一气耳”“阐发宇宙的本原”,可知他认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内涵是整体思维,故选C项;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是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中华文化的多元包容是指文化的多样性和互融性,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格物致知是指通过接触世间的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17.【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中北宋和南宋宰相祖辈任官情况可知,北宋时期宰相祖辈担任高级官员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而南宋时有所减少;两宋时宰相祖辈担任无官职记录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说

23、明越来越多的没有政治背景的平民有机会担任宰相职务,体现了当时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宰相的权力的变化,C不正确;身份地位较为低下的人出任宰相,得益于科举制的推行,D说法不正确。18.【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涉及人性论,故A错误;材料中“二程”把儒家伦理道德“礼”等同于“天理”,从哲学角度论证了儒家伦理道德的合理性,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方法论,故C错误;“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属于心学思想,“二程”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故D错误。19.【答案】B【解析】从材料“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可以看出,行省是元朝地方行政机

24、构,行省官员具有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聚集地方财富上交中央。故B项正确。20.【答案】C【解析】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前夕,用畏兀体蒙古文修史,C项错误,符合题意。21.【答案】(1)完颜阿骨打。他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建立女真政权,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使女真势力迅速壮大。(2)女真族由黑水靺鞨发展而来;北宋中后期完颜部发展起来,其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攻南宋;南宋军民抗金,腐朽的南宋王朝向金议和,双方划定边界。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形成了金、西夏、南宋的对峙局面。【解析】22

25、.【答案】(1)特点:君主专制,集体决策,职责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答出其中任意三点);积极意义:降低决策失误的几率,提高行政效率。(2)同:分散宰相权力(分散事权);异:唐朝中央机构分工合作、互相制约,宋代中央机构相互独立,彼此互不相知。【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在朝廷决策工作中,把宰相参议朝政改为由宰相议定朝政成了御前决策会议之外的另一个高层次的决策会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君主专制、集体决策、职责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等方面分析概括唐朝中央机构的特点;积极意义:依据材料“可以充分发挥作为皇帝幕僚的集体宰相的作用,相者相互依违知非不举的弊端”来看,唐朝中央机构可以降低决策失误的几

26、率、提高行政效率。(2)同:依据材料“为防止宰相专权,设置了参知政事和枢密使,以分散其权力。在北宋前期,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分管民、军、财政,三者鼎立,彼此不相知”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分散宰相权力的角度回答两者相同点;异:依据材料并综上回答,从唐朝中央机构分工合作、互相制约,宋代中央机构相互独立,彼此互不相知等方面概括比较唐宋中央机构的不同。23.【答案】(1)“规矩”:行省是中央中书省派驻地方的常设行政机构,职权受中央政府牵制;一度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2)表现:各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呈报枢密院;行省官员不得更改赋税制度,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定期觐见皇帝并述职;省官互

27、迁并受中央监察机构监督。评价: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解析】第(1)问,根据“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得出行省是中央中书省派驻地方的常设行政机构,职权受中央政府牵制;根据材料二“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得出一度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第(2)问,“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民政、军政、监察等方面分析;“评价”结合所学可知行省制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有积极意义。24.【答案】(1)继承创新(吸取各家营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注重写意;追求个性(不简单机械的临

28、摹;运用与别人不同的方法);以书抒情(寄情于画)。(2)宋代重文;宋代市民阶层兴起与发展;苏轼注重书写工具改革;苏轼个人的优秀品质(苏轼个人的经历和人生理想凝聚);儒学的影响,主张自我表现;苏轼本人没有经过绘画的专业训练,束缚少。【解析】第(1)问“特点”要从“各家吸取营养”“继承传统”“意”“艺术创造”等关键信息方面来归纳。第(2)问苏轼风格形成的因素要结合北宋的社会状况以及苏轼本人的努力等角度来总结。25.【答案】(1)经济功能增强,商业贸易繁荣;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货币经济发展,出现纸币。(2)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政府商业

29、政策的放松;政治中心的影响;东京处于汴河附近,交通便利【解析】(1)由材料“蓬勃的贸易经济”可得出经济功能增强,商业贸易繁荣;由材料“坊市制度的崩溃”可得出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由材料“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可得出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除此之外,还可以补充纸币交子的信息。(2)关于“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政府的政策、交通等方面分析。宋代时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宋代商业经济繁荣的物质基础;在政策上,宋代商业政策较为放松;北宋东京即开封,属于政治中心,必然带动商业经济的发展;从区位来看,东京处于汴河附近,交通便利,有利于商业活动的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