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课堂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080602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4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课堂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课堂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课堂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课堂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元单元测试(40分钟)选择题1.绍兴和议签订后,宋金结束了长达十多年的战争,开始走上了和平相处的道路,维持了20余年的和平,两国通过榷场贸易,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这说明绍兴和议()A.是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B.使南宋与金实现永久和平C.使南宋付出了巨大代价D.促进了宋金经济的发展2.南宋诗人艾可叔木棉里描绘的“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机杼终年织妇勤”等句,反映了()A南宋棉纺织业已经规模化生产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南宋已普遍发展棉纺织业 D南宋棉纺织业有一定发展3.端明集载:“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三司但知支办食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

2、。”这反映了()A.唐朝三省之间相互牵制 B.唐朝节度使拥兵自重C.宋朝分割宰相的权力 D.明朝废除宰相制度,政务混乱4.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个朝代的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这一分配()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体现了崇文抑武的方针C.实现了权力制衡 D.有利于预防地方动乱5.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这说明辽政权()A.没有实现对全国的控制 B.因俗而治,缓和矛盾C.实行民族分化的政策 D.迎合汉人,争取支持6.契丹立国之初,耶律阿保机“乃诏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据辽史刑法志)。这反映了契丹统治者()A.实行“

3、蕃汉分治”的政策 B.保持契丹的民族习俗C.采取民族分化的政策 D.接受汉族的成文法令7.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帝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B专制皇权受到削弱C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D政府鼓励发展商业8.北宋钱币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10多倍,并出现了纸币。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流通规模扩大B对外贸易的发展C商品种类日益丰富D边境市场的繁荣9.下表是反映宋朝社会经济的几则史料。据此可知,宋朝()史料出处湖州农户“以蚕桑为岁计”宋嘉泰吴兴志严州“谷食不足,仰给他州,惟蚕桑是务”宋严州图经“蜀之茶园

4、,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宋史A.经济作物的地位得到提升 B.种植特色经济作物成为农业主导C.农业生产普遍商品化 D.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10.下图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A.因果轮回 B.“天理” C.修炼养生 D.“仁”和“礼”11.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其中“婉约细腻”的代表人物是()A.苏轼 B.辛弃疾 C.柳永 D.关汉卿12.某学者指出:“宋朝是(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导致宋朝以来女性地位“急转直下”的主要原因

5、是()A.商品经济发展 B.民族战争的影响C.租佃关系普遍化 D.传统主流思想演变材料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初惩藩镇的跋扈,悉召诸节镇入朝,赐第留之京师,而命朝臣出守列郡,谓之权知军州事。特设通判,以分其权。县令亦命京朝官出知,以削藩镇之权,而重亲民之选。特设的使官最多。其重要的,如转运使,总一路的财赋;发运使,漕淮、浙、江、湖六路之粟。他如常平、茶盐、茶马、坑冶、市舶,亦都设立提举司,以集事权于中央。太宗命诸路转运使,各命常参官一人,纠察州军刑狱。真宗时,遂独立为一司,称为提点刑狱,简称提刑。是为司法事务,设司监察之始。吕思勉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宋初解决藩镇割据的举

6、措,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根本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惩治藩镇的影响。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宋濂、王祎元史材料二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材料三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

7、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行省制度的基本特征。(2)材料二、三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行省制对于现代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历史借鉴价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D 3.C 4.D 5.B 6.A 7.C 8.A9.A 10.B 11.C 12.D 二、 非选择题:13.答案:(1)举措:派文官任地方官;增派官员,分化事权;设置转运使、发运使、提举司等官职削夺地方财权;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根本目的:巩固宋朝政权。(2)影响:铲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了北宋冗官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隐患。14.答案:(1)特征:行省拥有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创新: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2)历史作用: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3)借鉴价值:注重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治理;注重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注重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