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测试--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106372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测试--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测试--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测试--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测试--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元行省负责“外廷之谋议,庶府之禀承,兵民之号令,财赋之简稽”,但其行使权力时又处处受到中央节制,如其人员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说明元朝A行省权力大而不专B中书省垄断中枢权力C行省长官集中专断D皇帝的人事权力旁落2史学家漆侠认为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存在“两个马鞍形”模式,其中秦汉是第一个高峰,宋代是一个更高的高峰。这反映在宋代A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实现了经济重心南移D诞生了世界最早纸币3北宋东京的大相国寺本是宗教场所,每当寺院允许四方士女人寺供神祈祷的开放之日,商贾人寺贩卖物品,形成了“万姓交易”的“庙市”。该现象表明

2、A城市商业区开始形成B寺院经济繁荣C草市贸易获得合法化D商品经济活跃4佛教传入中属后曾经一度对儒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遭到了许多儒士的反对,但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宋代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这是因为( )A商品经济发展,儒上价值取向变化B君主专制加强,儒学放弃了原始教义C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D佛教没有与时供进,实现理论创新5北宋时期,商人购买专卖盐、茶等可以按比例以银代钱;南宋时期,凡交通不便的地区,纳税时也可以以银代钱。这些现象A说明白银成为宋代主要流通货币B源自外贸顺差之下的白银内流C反映出“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废弛D利于宋代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6江西素有“物华天宝,

3、人杰地灵”之誉,在先秦时属“吴头楚尾”,“江右”一词常出于秦汉书籍,江东在左,江西在右,故称江西为江右。唐宋以后的书籍称江西为江南西道、江南西路,元设江西行省管辖今江西和广东。对于江西的称谓其“左右”“东西”方位的替换,能够说明( )A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的影响C“山河形便”法则的运用D交通发展和行政区划的变迁7先秦至宋代,服饰的形制与特色经历了如下演进夏商周等级分明;春秋战国一创新多变;秦汉英姿飒爽;魏晋南北朝丰富多彩;附唐五代由俭入奢;宋代清新自然。据此可知,中国古代服饰风格的演进A具有显著的时代性B在传承中走向成熟C与经济发展相适应D体现统治者的意志8宋代的国子监负责“

4、掌印经史群书”,除供朝廷颁赐外,同时也向民间出售。至景徳二年,国子监的书版増至十万。为保护私家刻本的版权,官府颁布了禁止翻刻的命令。这表明A政府推动印刷业的发展B私人刻印书籍遭官府禁止C活字印刷技术日益精湛D雕版印刷仅用于民间刻书9宋代勾栏瓦舍中的艺人编排有妇女叫卖果子的节目,这源于当时果行竞争激烈,商贩都有特有的叫卖声调。材料主要反映宋代A城市商业活动已突破时空界限B文艺活动集中在勾栏瓦舍C文艺创作受到商业发展的影响D商业活动集中在勾栏瓦舍101058年王安石任支度判官时,向宋宗上万言书,对官制、科举以及奢靡无节的颓败风气作了深刻的揭露,请求革新政治,加强边防,提出“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5、的理财原则。这表明王安石A体恤民情关注民生B洞察时局未雨绸缪C主张加强中央集权D以理财为改革首要11元朝中央政府重新划定了地方行政区域,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这种设置意在A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B推行蒙汉民族分治统治政策C便于管理空前广阔的疆城D打破山川便利消除地方割据12朱熹认为,“酒扫应对”(洒水扫地,酬答宾客)之上尚有礼乐大道,不可忽而不传,并将“酒扫应对”写入学规,成为不少私垫的教育内容,奠定了后八百年儒家教育的基调。材料反映了A教育应日积月累循序渐进B重构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C穷理与人伦日用相互贯通D朱熹率先提出

6、“经世致用”思想13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信仰。北宋宣和六年,朝廷赐庙额“顺济”给妈祖,这是妈祖第一次得到朝廷认可。南宋绍兴四年,朝廷赐妈祖“灵惠妃”的称号。这能够印证两宋时期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海外贸易发展迅速C北方民族压迫严重D儒学信仰基础动摇14铁木真为13世纪的家可汗,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他A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B建立了入主中原的统一王朝C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D征服了南亚及整个欧洲地区15金履详说:“国,天下之国:家,天下之家也。君之者,长之而已,固非其所得私也,况可以专其利以自私哉?”叶适说:“有民而后有君,有天下而后

7、有国。”上述理学家A要求限制皇权过度膨胀B反对空谈脱离社会现实C主张君民一体君民共治D讲求道德修养完善人格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 陸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投(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料2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1)根据材料1,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根据材料2,指

8、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2) 根据所学知识,概述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但其行使权力时又处处受到中央节制,如其人员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可以看出,行省的权力较大,但受到中央的节制,反映出权力大而不专的特点,A正确;BCD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合,可排除。2D【详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是当时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项正确;西汉时海上丝绸之路已开辟,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B两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不能体现宋代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高峰历史时期,排除C项。3D【详解】材料中的“商贾入

9、寺贩卖物品”“万姓交易”既反映了商品贸易的不固定性,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自由活跃,D项正确;材料中的“开放之日”说明大相国寺并非长期固定的商业场所,而是随着寺院开放日而出现的临时性商业场所,不属于商业区,排除A项;寺院经济是指寺院本身的经济活动,材料中的经济现象不属于寺院经济,排除B项;草市贸易是位于农村的商业场所,而大相国寺位于城市,属于城市经济中的商品贸易,排除C项。4C【详解】从材料和所学可知,儒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佛道等思想主张,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发展与建设,形成更主完整的思想体系,更能满足统治者的需求,因此不断发展,呈现生机,故C正确;儒学的价值取向并没有变化,排除A;B项放弃的说法

10、错误,排除B;D项是佛教没落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儒学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D。5D【详解】“以银代钱”现象的出现,表明携带更为方便的白银可以作为货币流通,从而有利于宋代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白银在明朝时期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排除A项;明清时期的贸易顺差导致白银内流,宋朝时期还没有出现这种现象,排除B项;统治者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没有废弛,排除C项。6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以来,江西时因地处吴、楚两国交界,先后被称“吴头楚尾”、江右、江南西道、江南西路等,其“左右”“东西”方位的替换,能够说明中国古代交通发展和行政区划的变迁,D项正确;江西的称谓中的“左右”“东西”方位的替换不

11、能说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即中央集权,A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趋势直到隋唐时期来才出现,B项错误;“山河形便”即利用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域的边界与材料内容不符,C项错误。 7A【详解】略8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政府明确由国子监负责印刷经史等书籍,颁布法令保护版权,国家掌握的书版数量巨大等,表明政府推动了印刷业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政府禁止私人刻印书籍,B项错误;活字印刷技术日益精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雕版印刷仅用于民间刻书与“国子监负责掌印经史群书”等不符,D项错误。9C【详解】略10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上书揭露当时国家在官制、科举和社会风气中存在的弊端和问

12、题,请求革新政治、加强边防,提出理财原则等,表明他洞察时局未雨绸缪,B项正确;体恤民情关注民生只是王安石上书的一部分内容,不是材料主旨,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王安石主张加强中央集权,C项错误;王安石以理财为改革首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11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政府在划定地方行政区域时,打破秦岭等山川河流的自然界限,使行省间的界限犬牙交错,意在打破山川便利,消除地方割据,D项正确;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与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不符,A项错误;推行蒙汉民族分治统治政策与材料内容无关,B项错误;行省等地方行政区域的疆界不再利用山川、河流等自然形势,并未给元代管理空前广阔的疆域提供便利

13、,C项错误。12A【详解】朱熹将洒水扫地、酬答宾客等日常规范纳入到教育的范畴,说明他主张教育应该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故选A;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构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排除B;材料中不能体现“相互贯通”,排除C;朱熹提出的 不是经世致用的思想,排除D。13B【详解】妈祖是中国古代海神,两宋都赐予妈祖称号,这说明两宋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故B正确;政府重视妈祖不能直接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A错误;材料和北方民族压迫严重无关,故C错误;这不能说明儒学信仰基础动摇,故D错误。14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蒙古族各部落的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

14、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而统一蒙古后,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C项正确;他并没有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排除A;B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历史功绩,排除B;D项与成吉思汗无关,排除D。15A【详解】从材料信息看,金履详认为君主不能把天下据为己有,叶适则认为先有民才有君,上述理学家要求限制皇权的过度膨胀,故选A项;从材料信息看,理学家没有反对空谈,排除B项;君民共治属于近代君主立宪制的内容,排除C项;这些理学家的言论旨在限制皇权,而非讲求人格,排除D项。16(1)成效: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

15、对;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损害百姓利益的现象。(2)富国之术: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强兵之术: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育才之术:改革科举制度、改革学校制度。【详解】(1)成效:根据“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投(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并结合所学,回答其改革措施所产生的影响即可,主要有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增加等。原因:根据“以夺富民之利”得出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根据所学可得出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损害百姓利益的现象。(2)富国之术:根据所学要得出主要有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强兵之术:根据所学可得出有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育才之术:根据所学可得出改革科举制度、改革学校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