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ppt课件新版粤教版.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009498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ppt课件新版粤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ppt课件新版粤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ppt课件新版粤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ppt课件新版粤教版.ppt(3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KY九(下)教学课件7.2 7.2 物质溶解的量物质溶解的量第七章第七章 溶溶 液液 有人问爱因斯坦:能否发明一种可以溶解任何物质的溶剂?爱因斯坦回答:朋友,那你把这种溶剂放在什么地方呢?溶质真的会无休止地溶解在溶剂中吗?情景引入情景引入知识讲解知识讲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硝酸钾和氯酸钾都可溶于水,但在一定温度下,他们溶解的量是否都有个限度呢?1.1.室温下,往室温下,往15mL15mL水中加入水中加入3g3g硝酸钾,搅拌。硝酸钾,搅拌。现象及结论:现象及结论:固体全部溶解,硝酸钾可溶于水。2.2.室温下,往室温下,往15mL15mL水中加入水中加入3g3g氯酸钾,搅拌。

2、氯酸钾,搅拌。现象及结论:现象及结论:固体有剩余,在常温下,15mL水中溶解氯酸钾是有限的。实验探究实验探究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3.3.将还有未溶解的氯酸钾的烧杯加热升温或再加将还有未溶解的氯酸钾的烧杯加热升温或再加5mL5mL水,搅拌。水,搅拌。现象及结论:现象及结论:固体溶解,又能继续溶解氯酸钾。总结:总结:1.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溶质的量是有限的。2.温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状况。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注意:1.饱和溶液是“

3、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条件下的饱和溶液。若改变温度或溶剂量,溶液就可能变为不饱和。3.“饱和”的表现形式是“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即该条件下溶解的最大量。2.饱和溶液是一定条件下某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但对于其它物质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了。所以,一定要指明是谁的饱和溶液。t(时间)某物质溶于水后,各阶段所得溶液如图:由c、b知,b中物质还在溶解,b为不饱和溶液;由d、c知,c中物质不再溶解,c、d为饱和溶液。溶液饱和的判定:溶液饱和的判定:1.有未溶解的溶质,且不再减少。2.没有未溶解的溶质(a.刚好饱和,b.不饱和),加少量的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

4、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1.对于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加溶剂;升温加溶质;降温;蒸发溶剂2.特殊情况:Ca(OH)2饱和溶液Ca(OH)2不饱和溶液加水;降温蒸发水;升温;加Ca(OH)2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浓稀的关系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浓稀的关系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2.同一温度下,某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不限条件粗略分一定条件下分类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液的分类:溶液的分类:饱和溶液一定是该物质在该温度下最浓的溶液。1.1.定义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

5、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注意:1.条件:一定温度下;2.标准:100g溶剂;3.状态:饱和状态;4.单位:克(g)。四要素,缺一不可。知识讲解知识讲解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2.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2)外因:只与温度有关。3.3.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1)溶解性:物质的溶解能力叫做溶解性。注意:溶解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分类:难溶、微溶、可溶、易溶。(2)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难溶微 溶可溶易溶0.01g1g10g溶解性20时溶解度4.4

6、.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区别: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区别: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注意:注意:习惯上把难溶称为“不溶”,但是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溶解度/g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13.331.620.945.8 63.9 85.5 110 138169202246 定义: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描绘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的曲线。5.5.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100硼酸硼酸硝硝酸酸铵铵硝硝酸酸钠钠硝硝酸酸钾钾氯化铵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钠6070501020304

7、080901001101801701601501401301201902005010203040090607080溶解度/g温度/几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0.050.100.150.2090704001020506080100300.050.100.150.209070400102050608010030溶解度/g温度/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讨论:讨论: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 硝酸钠、氯化铵等。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食盐。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例如熟石灰。溶解度曲线图中的各点的意义溶解度曲线图中的各点的意义 1.溶

8、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都是该溶质在该温度下的一种饱和溶液。2.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4.曲线上方的点表示:以该数据配置的溶液在该温度下为饱和溶液,且有未溶解完的溶质(或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1.概念: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某气体在压强为101.3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体积。2.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和温度影响。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例如:制汽水时加大压强使更多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中。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例如:煮水至未沸之前,水中就有气泡冒出。知识讲解知识讲解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气体物质的溶

9、解度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 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的溶质在同种溶 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溶解性物质的溶解度定量描述一定温度100克溶剂溶液饱和单位是克易溶、可溶、微溶、难(不)溶 固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温度)影响因素(温度、压强)表示方法表示方法归纳总结归纳总结1.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克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未溶解,加入10克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A跟进训练跟进训练2.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升高

10、温度 降低温度 增加溶质增加溶剂 蒸发溶剂A.B.C.D.B3.使20的饱和食盐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水 B.取出一些食盐溶液 C.加食盐 D.蒸发水A4.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食盐晶体,能正确表示溶解的食盐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的是 ()D5.在20,NaCl的溶解度是36g。NaCl属于()A.易溶物 B.微溶物 C.可溶物 D.难溶物AABCMNSOtt1t2(1)t2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当三种固体物质饱和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的方法可达到饱和的是 ;(3)M点的意义是:20g(4)N点的意义

11、为:A、B、CC A、B在 t1时溶解度相等。A物质在 t2时溶解度为20g。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编后语有的同学听课时容易走神,常常听着听着心思就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有的学生,虽然留心听讲,却常常“跟不上步伐”,思维落后在老师的讲解后。这两种情况都不能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听课最重要的是紧跟老师的思路,否则,教师讲得再好,新知识也无法接受。如何跟上老师饭思路呢?以下的听课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一、“超前思考,比较听课”什么叫“超前思考,比较听课”?简单地说,就是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思路的前面,用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对比,从而发现不同

12、之处,优化思维。比如在讲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林冲当时为什么要戴着枷锁?林冲、洪教头是什么关系?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老师没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就应当立即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的解答进行比较。通过超前思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难点”的理解上,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避免了没有重点的泛泛而听。通过将自己的思考跟老师的讲解做比较,还可以发现自己对新知识理解的不妥之处,及时消除知识的“隐患”。二、同步听课法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如果“

13、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记下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尖子生好方法:听课时应该始终跟着老师的节奏,要善于抓住老师讲解中的关键词,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猜想老师还会讲什么,会怎样讲,怎样讲会更好,如果让我来讲,我会怎样讲。这种方法适合于听课容易分心的同学。2023/1/15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29thank you!thank you!2023/1/15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