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ppt课件 :文言文阅读.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984077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ppt课件 :文言文阅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ppt课件 :文言文阅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ppt课件 :文言文阅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ppt课件 :文言文阅读.ppt(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2020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考点一:把握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考点一:把握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 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主谓句的朗读节奏,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主谓句的朗读节奏,也可能考查非主谓句的朗读节奏。选择节奏划分正也可能考查非主谓句的朗读节奏。选择节奏划分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确或不正确的一项。考点二:重要字词的解释考点二:重要字词的解释 字词的解释字词的解释一般有一般有三个三个,都能在课文中找到原型。其都能在课文中找到原型。其命题遵循的原则是从课内走向课外,做到课内外知识的有命题遵循的原则是从课内走向课外,做到课内外知识的有效迁移,课外命题,课内效迁移,课

2、外命题,课内找找答案答案。考点三:句子的翻译考点三:句子的翻译 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一般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一般选取文中较选取文中较为关键的两个句子。为关键的两个句子。理解文章整体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和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整体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和分析人物形象。考点四:文意理解或考点四:文意理解或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分析考点一:把握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考点一:把握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文句子内部的停顿,一般从句子结构与语意两方面来分析:文言文句子内部的停顿,一般从句子结构与语意两方面来分析:一、一、从句子结构来看,要掌握两点:从句子结构来看,要掌握两点:(一)根据文言文句子的语法结构确

3、定朗读节奏。(一)根据文言文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主谓、动宾、状中、动补等主谓、动宾、状中、动补等常常要停顿。如常常要停顿。如“余余/闻之也久闻之也久”这句中的这句中的“余余”是主语,是主语,“闻之也久闻之也久”是谓是谓语,所以要在语,所以要在“余余”后停顿。后停顿。(二)成分省略处要停顿。(二)成分省略处要停顿。如:便要如:便要/(渔人)还家。(渔人)还家。二、从语意上看应把握以下几点:二、从语意上看应把握以下几点:(一一)前后语意发生转折的地方,一定要在转折连词前有所停顿。前后语意发生转折的地方,一定要在转折连词前有所停顿。如如“人不知人不知而不愠而不愠”的前后语意发生了转折,转折连

4、词的前后语意发生了转折,转折连词“而而”前就一定要停顿。前就一定要停顿。(二)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二)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停顿停顿。如如“无论魏晋无论魏晋”,“无无”是不要的意是不要的意思,思,“论论”是说的意思,因此,是说的意思,因此,“无无”与与“论论”要断开来要断开来。(三)承接上文的句首助词、连词与句中语气助词后要停顿。(三)承接上文的句首助词、连词与句中语气助词后要停顿。如如“夫夫/战,勇战,勇气也气也”“”“乃乃/悟前狼假寐悟前狼假寐”等。等。(四)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四)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如如“尝求古尝求古仁人

5、之心仁人之心 ”这个划分就是错误的。因为这里的这个划分就是错误的。因为这里的“古仁人古仁人”是一个短语,不是一个短语,不应分开。应分开。(五)表示突出强调的地方(五)表示突出强调的地方要要停顿,以使意思通顺。停顿,以使意思通顺。如如“益慕圣贤之道益慕圣贤之道”这个划分就是错误的。因为它的意思是这个划分就是错误的。因为它的意思是“更加敬慕古代圣贤的学说更加敬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强调,强调的是的是“益慕益慕”,所以在,所以在“益慕益慕 ”后停顿才对,另外,后停顿才对,另外,“圣贤之道圣贤之道”是一个完是一个完整的短语,也不该分开。整的短语,也不该分开。(六)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六)语句倒装之处要

6、停顿。如如“微斯人,吾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一句是宾语前置,一句是宾语前置,介词介词“与与”和宾语和宾语“谁谁”倒装,因此要停顿一下。倒装,因此要停顿一下。(七七)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如如“政通政通/人和人和”是并列短语,要停顿。是并列短语,要停顿。(八八)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如如“庆历四年庆历四年/春春”“庆历四年庆历四年”是年号,要停顿。是年号,要停顿。常考的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常考的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理解文言文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

7、通假字、词理解文言文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并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并学会迁移;要能结合具体语境,依据前后文来辨析推断,揣摩学会迁移;要能结合具体语境,依据前后文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其意思。解释完后要放回语境中去检验是否正确。解释完后要放回语境中去检验是否正确。考点二:重要字语的解释考点二:重要字语的解释考点三:句子的翻译考点三:句子的翻译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8、,查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做到: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做到:直译为主,重点落实;直译为主,重点落实;意译为辅,流畅连贯。意译为辅,流畅连贯。翻译文言文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翻译文言文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留、换、留、换、调调、增、删增、删”等译文的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具体方法:具体方法:一一.留。留。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

9、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二二.换。换。替换词语。文言文里的不少词语所表示的意义现在还用得着,但现替换词语。文言文里的不少词语所表示的意义现在还用得着,但现代汉语不再用原文的词表示,而是用了另外的词。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代汉语不再用原文的词表示,而是用了另外的词。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意义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中意义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三三.调。调。调整语序。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在翻译

10、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调整语序。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四四.删。删。文言文中一些无实意的词语在翻译时一般删去不保留。文言文中一些无实意的词语在翻译时一般删去不保留。五五.增。增。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下列几种情形需要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下列几种情形需要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1 1将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词。将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词。2 2文言文里将数词直接放在名词或动词的前面,而不用量词,翻译时要把量文言文里将数词直接放在名词或动词的前面,而不用量词,翻译时要把量词增补上。词增补

11、上。3 3省略句翻译时应忠实于原文,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和表达需要,作必省略句翻译时应忠实于原文,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和表达需要,作必要的补充,力求明白确切地表达原意。要的补充,力求明白确切地表达原意。4 4为了上下文连贯,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有些句子要增补一些词语,使读为了上下文连贯,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有些句子要增补一些词语,使读起来上口,表意明白。起来上口,表意明白。1.1.关注文章的重要要素。关注文章的重要要素。阅读阅读原文时,抓住文章的重要要素,如:时间、地点、原文时,抓住文章的重要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的基本情节和结局等,利于感知故事内容。人物、人物之

12、间的关系、故事的基本情节和结局等,利于感知故事内容。2.2.关注人物细节描写。关注人物细节描写。如: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的变化,动作的指向等,如: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的变化,动作的指向等,这些细节描写往往能传达出人物的本质和用心,利于分析人物形象。这些细节描写往往能传达出人物的本质和用心,利于分析人物形象。3.3.关注议论,抓住中心。关注议论,抓住中心。有些短文在故事情节结束后会出现一些议论性的语句,有些短文在故事情节结束后会出现一些议论性的语句,有反问语气的,有感叹语气的,有评论语气的,等等。关注这样的语句,有助有反问语气的,有感叹语气的,有评论语气的,等等。关注这样的语句,有助于感悟文

13、章中心和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于感悟文章中心和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考点四:文意理解或考点四:文意理解或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方法指导:方法指导: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 14 4题。题。真盐铁陈恕真盐铁陈恕 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少为县吏,折节读书。恕通判澧州,澧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少为县吏,折节读书。恕通判澧州,澧自唐季为节镇兼领,吏多缘簿书干没为奸。恕尽擿发其弊,郡中称为强明,自唐季为节镇兼领,吏多缘簿书干没为奸。恕尽擿发其弊,郡中称为强明,以吏干闻。恕知代州,入判吏部选事,拜盐铁使。恕有心计,厘去宿弊,以吏干闻。恕知代州,入判吏部选事,拜盐铁使。恕有心计,

14、厘去宿弊,整顿赋税,疏通货财,府库丰盈,整顿赋税,疏通货财,府库丰盈,太宗深器之,亲题殿柱曰太宗深器之,亲题殿柱曰“真盐铁陈恕真盐铁陈恕”。后恕知贡举。恕自以洪人避嫌,凡江南贡士悉被黜退。又援贡举非其后恕知贡举。恕自以洪人避嫌,凡江南贡士悉被黜退。又援贡举非其人之条,故所取甚少,人之条,故所取甚少,而所取以王曾为首,及廷试糊名考校,曾复得甲科而所取以王曾为首,及廷试糊名考校,曾复得甲科,时议称之。恕事母孝,母亡,哀慕过甚,不食荤茹,遂至赢瘠。时议称之。恕事母孝,母亡,哀慕过甚,不食荤茹,遂至赢瘠。(节选自宋史(节选自宋史陈恕传)陈恕传)1.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朗读节奏

15、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少少/为县吏为县吏 B.B.恕恕/尽擿发其弊尽擿发其弊 C.C.太宗深器太宗深器/之之 D.D.后后/恕知贡举恕知贡举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 1)少()少()(2 2)悉()悉()(3 3)甚()甚()3.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文中画线语句。(1 1)太宗深器之,亲题殿柱曰太宗深器之,亲题殿柱曰“真盐铁陈恕真盐铁陈恕”。(2 2)而所取以王曾为首,及廷试糊名考校,曾复得甲科。而所取以王曾为首,及廷试糊名考校,曾复得甲科。4.4.读了这篇文章,说说陈恕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这篇文章,说说陈恕是一个怎样的人。1.C 1.C【解析】【解析】

16、C C项是一个主谓句,应在主语后断开。故正确的划分节奏应项是一个主谓句,应在主语后断开。故正确的划分节奏应为为“太宗太宗/深器之深器之”。2.2.(1 1)年轻时)年轻时 (2 2)全、都)全、都 (3 3)非常)非常 【解析】【解析】(1 1)“少少”属一词多属一词多义,在此处可联系句意义,在此处可联系句意“年轻时做过县吏年轻时做过县吏”,可解释为,可解释为“年轻时年轻时”。(2 2)“悉悉”可联系课文可联系课文桃花源记桃花源记中中“悉如外人悉如外人”一句,解释为一句,解释为“全、全、都都”。(。(3 3)“甚甚”在此处作副词,解释为在此处作副词,解释为“非常非常”。3.3.(1 1)太宗极

17、其器重他,亲笔在殿柱上題词)太宗极其器重他,亲笔在殿柱上題词“真盐铁陈恕真盐铁陈恕”。(2 2)而)而所取的举人以王曾为首,等到廷试糊名考试,王曾又考了第一等。所取的举人以王曾为首,等到廷试糊名考试,王曾又考了第一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深,极其。器,器重。题,题词。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深,极其。器,器重。题,题词。及,等到。考校

18、,考试。复,又。甲等,第一等。及,等到。考校,考试。复,又。甲等,第一等。4.4.性格刚毅,不畏强权。性格刚毅,不畏强权。治国能力突出,善于理财。治国能力突出,善于理财。品德高尚,爱惜品德高尚,爱惜名声(避嫌)。名声(避嫌)。性情至孝。性情至孝。【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我们可以分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恕尽擿发其弊,郡中称为强明,以吏干闻恕尽擿发其弊,郡中称为强明,以吏干闻”分析,可见

19、他是一个性格刚毅,不畏强权之人。如从分析,可见他是一个性格刚毅,不畏强权之人。如从“恕有心计,厘去宿恕有心计,厘去宿弊,整顿赋税,疏通货财,府库丰盈弊,整顿赋税,疏通货财,府库丰盈”分析,可见他是一个治国能力突出,分析,可见他是一个治国能力突出,善于理财之人。从善于理财之人。从“恕自以洪人避嫌,凡江南贡士悉被黜退恕自以洪人避嫌,凡江南贡士悉被黜退”分析,可知他分析,可知他品德高尚,爱惜名声(避嫌)。从品德高尚,爱惜名声(避嫌)。从“恕事母孝,母亡,哀慕过甚,不食荤茹,恕事母孝,母亡,哀慕过甚,不食荤茹,遂至赢瘠遂至赢瘠”分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性情至孝之人。分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性情至孝之人。阅

20、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 14 4题。题。马人望,字俨叔,为松山县令。岁马人望,字俨叔,为松山县令。岁运泽州官炭,独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他邑,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后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委后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会可检括户口,未两旬而,人望处决无一冤者。会可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人望曰:毕。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人望曰:“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

21、矣。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保先谢曰:保先谢曰:“公虑远,吾不及也。公虑远,吾不及也。”改上京副改上京副留守。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仓司之役,至破产不能给。人望使民出钱,留守。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仓司之役,至破产不能给。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官自募役,时以为便。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初除执政,初除执政,家人贺之,人望愀然家人贺之,人望愀然曰:曰:“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之必酷。”其其畏慎如此。畏慎如此。【注释】【注释】岁:年,每年。岁:年,每年。独:只有。独:只有。均役:平均承担夫役

22、。均役:平均承担夫役。委:委:聚集。聚集。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挤:排斥、排挤。挤:排斥、排挤。1.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岁岁/运泽州官炭运泽州官炭 B.B.人望人望/处决无一冤者处决无一冤者 C.同知留守萧保先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怪而问之 D.未尝未尝/附丽求进附丽求进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诘()诘()(2)谢()谢()(3)除()除()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文中画线语句。(1)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

23、足矣。(2 2)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4.这篇短文写了马人望哪些事?请简要概括。这篇短文写了马人望哪些事?请简要概括。1.B【解析】B项句意为“马人望断案,没有一个被冤枉的人”,划分节奏应为“人望处决人望处决/无一冤者无一冤者”。2.2.(1 1)审讯审讯 (2 2)道歉)道歉 (3 3)授官)授官 【解析】(【解析】(1 1)“诘诘”在此处可联系在此处可联系句意句意“又将他提出狱审讯又将他提出狱审讯”,可解释为,可解释为“审讯审讯”。(。(2 2)“谢谢”可联系课可联系课文文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中中“秦王跪而谢之曰秦王跪而谢之曰”一句,

24、解释为一句,解释为“道歉道歉”。(3 3)“除除”属古今异义,解释为属古今异义,解释为“授官授官”。3 3.(1 1)百姓的资产若一点不漏地全部登记,以后定会助长厚敛的弊端,)百姓的资产若一点不漏地全部登记,以后定会助长厚敛的弊端,大体登记十分之六七便可以了。大体登记十分之六七便可以了。(2 2)马人望注重节操,喜怒不形于色,)马人望注重节操,喜怒不形于色,从不巴结奉承以求晋升。从不巴结奉承以求晋升。【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注意句中的重点字词,如:括,登记。遗,遗漏。附丽,能力。翻译时注意句中的重点字词,如:括,登记。遗,遗漏。附

25、丽,巴结奉承。进,晋升。巴结奉承。进,晋升。4.4.被关近百日仍然坚持让其他县平均承担夫役。被关近百日仍然坚持让其他县平均承担夫役。断案没有一个被冤断案没有一个被冤枉的人。枉的人。大体登记百姓资产,消除厚敛弊端。大体登记百姓资产,消除厚敛弊端。升官不张扬。升官不张扬。【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从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从“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可概括为被关近百日仍然坚持让其他县平均承担夫役。从可概括为被关近百日仍然坚持让其他县平均承担夫役。从“人望处决人望处决无一冤者无一冤者”可概括为可概括为断案没有一个被冤枉的人。从断案没有一个被冤枉的

26、人。从“民产若括之无遗,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可概括为可概括为大体登记百姓资产,大体登记百姓资产,消除厚敛弊端。从消除厚敛弊端。从“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可概括为可概括为升官不张扬。升官不张扬。(一)分析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二)结合注释速读课文:一些难懂的文言文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三)浏览题目再读课文: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四)紧扣题目,仔细答题: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解题步骤、技巧指导解题步骤、技巧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