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训练题集锦.ppt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68610793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训练题集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诗歌鉴赏训练题集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训练题集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训练题集锦.ppt(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村行村行宋王禹偁诗词鉴赏诗词鉴赏v村行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王禹偁在宋太宗淳化二年(九九一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写的是山村的傍晚景色,季节是秋天。诗中的内容大概是说诗人骑在马上,安闲地欣赏著,沿途的风光,听黄昏时山谷的声响。v译文译文v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这首诗描

2、写了什么样的意境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么样的感情?提示:提示:分析意境时要抓住诗中所写的具体景物及色彩,分析意境时要抓住诗中所写的具体景物及色彩,动静等,而分析作者情感时,知人论世是一个指导性动静等,而分析作者情感时,知人论世是一个指导性原则。原则。答案:初秋傍晚时分,生机盎然,色彩斑斓的景色中透着凄凉和哀伤,抒发了作者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凄苦悲凉,并暗寓被贬失意。v请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颔联请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颔联?v诗词中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方式,修辞手法,描写方式。v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听觉与视觉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

3、,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峰”句写数峰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反面出之,读来饶有情趣。若改用正面的说法,例如数峰毕静,就削减了意味。菩萨蛮v李白v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v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v思考:空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v上片自远而近。从暮霭笼罩的平林、暗碧的寒山,写到暮色中独倚高楼的游子。“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平林远山写到楼头的游子

4、,突出了“有人楼上愁”这一人物主体,层次井然有序,过渡自然。v下片由近及远,写游子凝视投宿的飞鸟,望着伸向天边的大道,心里比那觅枝栖宿的飞鸟还要着急。“宿鸟归飞急”一句反衬了游子急切的心情。“长亭更短亭”着一“更”字,强调了游子归期无望。征途上无数的长亭短亭,表面上是说游子归程的遥远无期,实际喻指游子的前途茫茫。与“空伫立”的“空”字相应。v提示:提示:v1.该题属于古诗词题目中的“练字”一类的考题,解题时一定要将“字”放入语境中解释。v2.做题结构v释含义,描景象,点情景v答案:答案:v“空”在文中是白白的,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抒情主人公伫立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速鸟,鸟

5、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诗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v山居即事v王维v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v简析简析“遍遍”与与“稀稀”二字在二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颔联中的表达效果。v答案: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的客人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答案:答案: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悠然闲适的心情。v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v绝句漫兴九首(其三)绝句漫兴九首

6、(其三)v 杜甫杜甫vv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v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二年。v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做简要赏析。v提示:提示:1,知人论世,知人论世v 2,读诗,理解诗意,读诗,理解诗意v 3,分析表现手法及表达效,分析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果。v答案一:v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的描写了他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书斋”“打着人”的活动,这些描写既凸显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的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

7、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v答案二答案二vv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扰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好像也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鸟好像也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的神情。vv答柳恽v吴均v清晨发陇西,日暮飞孤谷。v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v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v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v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v注释:注释:v吴均的朋友柳恽将要远行,便作了赠吴均诗三首,吴均这首诗就是答他的赠诗而作。v这两句说昼夜兼行,不避风寒。v催轴:即催车上路。这两句也是说晓

8、行露宿,饱尝风霜之苦。v原陆:高原和平陆。这两句是说,你这一去远隔高原和平陆,究竟去到哪里呢?v无缘:无由。这两句是说,今后会面恐不容易,面对临别之景,更觉满目凄然。这首诗中这首诗中“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两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提示:1,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不要,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不要脱离诗歌的主题。脱离诗歌的主题。2,与情感紧密联系。,与情感紧密联系。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落木千山”为我们描绘了一种空阔的景象,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突出了友人将会经历的风霜雾露之苦。v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这首诗中这首诗中“扫扫”“侵侵”“

9、催催”等字眼等字眼都极具锤炼之功,请赏析其妙处。都极具锤炼之功,请赏析其妙处。v“扫扫”有清扫,扫尽之意,它使有清扫,扫尽之意,它使人想见寒风阵阵,木叶尽脱的景象,人想见寒风阵阵,木叶尽脱的景象,渲染出了边地秋天的肃杀气氛。渲染出了边地秋天的肃杀气氛。“侵侵”有侵袭,浸透之意,有侵袭,浸透之意,道出了夜的寒凉逼人,力透纸道出了夜的寒凉逼人,力透纸背背v“催催”有催促,紧逼之意,道有催促,紧逼之意,道出了行程的遥远和友人间的依依出了行程的遥远和友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惜别之情。v总之,作者运用拟人和夸张总之,作者运用拟人和夸张手法,淋漓尽致的描写了柳恽旅手法,淋漓尽致的描写了柳恽旅途的艰险与辽远。途的艰险与辽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