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城市居民对养老机构的偏好特征及社区差异_高晓路.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6722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城市居民对养老机构的偏好特征及社区差异_高晓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4城市居民对养老机构的偏好特征及社区差异_高晓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城市居民对养老机构的偏好特征及社区差异_高晓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城市居民对养老机构的偏好特征及社区差异_高晓路.doc(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区域发展 城市居民对养老机构的偏好特征及社区差异 城 市 居 民 对 养 老 机 构 的 偏 好 特征 及 社 区 差 异 高晓路 (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 要: 本文基于北京市新建商品房小区、混合社区、单位大院、旧城街坊、经 济适用 房和廉租房等 6 个 典型社区 的问卷调查 结果,构建了基于结合分析的偏好指数模型,定量分 析了老年 人对养老机 构的偏好特 征和不同 类型 社区的差异 。结果表 明, ( 1) 老年人对公办养老机 构的需 求比例为 40% 左 右, 70% 的老人 期望收费 在 2000 元

2、/ 月以下,高端民办养护设施 2 /3 布置在郊区, 1 /3 布置在中心 城区。 ( 2) 不同社 区的老 年人对 养老设 施的性质 、 区位、服务标准和收费的偏好呈 现明显的空间分异,这种取向 与社区构成 的社会经 济和文化背 景紧密 相关。以 上研究成果为合理确 定养老服务设施的数量、比例和空间布局,制定适宜的设施供给标准,从而有效避免供需错 位和资源浪 费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老龄化 ; 养老 机构 ; 结合分析 ; 公立机构 ; 养老支付意愿 中图分类号 : C913.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2 9753( 2013) 01 0103 12 Preferen

3、ce of the Urban Elderly for Caring Facilities: GAO Xiao lu Variation across Different Communities ( Key Laboratory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a s

4、urvey in six typical urban communities in Beijing new commodity house community, mixed community , unit yard, old street neighbourhood, the economical and appropriate houses community and low rent hous- ing community, this study established a conjoint analysis model and investigated the preference o

5、f the elderly for caring facilities in terms of public or private operators, service level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ies, location, and charges It clarified that,( 1) about 40% of the old people preferred public facilities, and that 70% preferred a monthly expendi- ture of no more than 2000 RMB Prefer

6、ably, two third of the beds at high end private facilities should be in suburban areas and one third in inner city areas ( 2) In addition, the preference of the elderly significantly differed across com- munities, depending closely on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institutional context of various communi

7、ties These results pro- vide useful implications for the planning of elderly caring facilities, especially for controls over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and private facilities, appropriate standard,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which are greatly important for ensuring the optimal use of limited socia

8、l resources Key words: aging; caring facilities; conjoint analysis; public facilities; caring affordability 一 、 引言 国家 且正在以每年, 3% 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根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 1 亿的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2010 年底 60 岁以上 收稿日期: 2012 02 06 : 修回日期: 2012 11 05 ( NSFC 41171138) 、 ( KZZD EW 06) 。 基金项目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 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 和国家

9、民政部课题的资助 作者简介: 高晓路( 1969 ) ,女,内蒙古包头人,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 生导师,研究方向: 城市和区 域发展政策研究、城市地理、城市规划、空间解析。 103 中国软科学 2013 年第 1 期 的老年人口已达 1. 78 亿,占总人口的 13. 3% 。预 计到 2015 年,老年人口将达到 2. 15 亿,约占总人 口的 15% ; 2020 年达 到 2. 43 亿,约 占 总人 口 的 18%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 “未富先老 ”、社 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家 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形势下发生的,自上世纪末 步 入老龄化

10、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 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 、空巢化趋势日益明显, 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其深刻影 响正在渗 透社会、经 济、环境 和文化 生活 等各 个 层面。 近年来,养老作为重大社会民生问题,得到了 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收 入的增长,构建社会养老服务 体系有了更加坚 实 的社会基础。在 2011 年 12 月国务院颁发的社会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十二五 ”规划中,明确提出了 “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 ”的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思路。截至 2009 年底,我 国有福利院、养护院、敬老院、荣军养老机 构、老年 公寓等各类

11、养老机构 4 万多个,床位 289 万张。此 外,日间照料等社区服务设施 和居家养老服务 也 有长足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 然而,当前仍然面临 很多突出矛 盾。主要 问 题包括: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 养老机构床位严 重 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 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 等多方面服务; 布局不合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 展不平衡; 政 府投入 比例少,民间 投资 规模 也十 分有 限等 。 我国每 1000 个老人只有 15. 9 个机构 床位,不仅低 于发达国家 5% 7% 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 国家 2% 3% 的水平 。如何以老年人的合理需

12、求的预测为基础,以科学的规划为依据,尽快充实 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床位,是社会养老服务体 系 建设的当务之急 。 关于城乡居民 的养老意愿、养老模式 和对养 老服务设 施 的要 求,学 术 界已 经 开 展了 很 多 研 究 。初炜等 通过调查 发现,影 响老年人 养 老方式选择的因素有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 职业、医疗保障形式、经济状况、是否拥有养老金、 104 生活自理能力 等,同时城乡老年人 的养老方式选 择有很 大差异。老 人们选 择机 构养 老的 原因包 括,子 女 没 精 力 照 顾 ( 72% ) 、为 了 生 活 方 便 ( 50% ) 、因为生病( 12% ) 和不愿劳累子

13、女( 12 % ) 等。服务质量、价格、医疗条 件、环境和地理位置 等成为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时最关心的因素。高 晓路等 对不同健康状况下城市老人的养老方式 选择意愿进行 了比较,发现在生活 无法自理的情 景下,约半数的老人倾向于机构养老,而这种选 择 倾向并不完全 合理,因此提出要出 台措施引导其 中一部分需求转向社区居家养老。刘红 利用人 口和社会保障统计及相关调查数据对中国机构养 老的供给和需 求进行了分析,发 现在机构养老需 求日益增长的 背景下,社会福利机 构一方面床位 数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存在床位 闲置率较高的 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个人支付能力的制约, ,同时也 有对传统家庭养老观念

14、的偏爱和对机构服务质量 的担忧。可见,要 想有效解决需求 和供给之间的 错位 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 的效率, ,在养老设施和 养老机构的规划中应该充分考察老年人的经济支 付能力、在服务水平、环境和区位等方面提供与老 年人需求相适应的服务。 然而,现 有的大部分文献主要是宏观把握老 年人对养老机构的总量需求,而对不同空间尺度、 不同地区的老年人的偏好差异关注比较少。国际 经验表明 提供社会养老服务的模式和资源配置, , 需要和各地区 地理环境、人口集 聚特征和社会文 化的空间差异性特征紧密结合。 例如,澳大利亚、 台湾在人口集聚的城市和城镇地区与人口分散的 山区和农村采取了不同的 做法。在城 市地

15、区,较 多关注设施的 覆盖率和可达性等问题; 在农村地 区,则采用了 流动服务的形式,同时,向老年居民 提供免费的交通支持。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 城乡之间 乃至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空间单元, ,在自 然环境、人文经济和社会条件方面 都存在显著差 异,需要特别注意识别这些因素对 社会养老服务 需求的影响,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模式,设置不同 的标准。 居住在 城市中不同社区里 的老年人,不但群 1 1 1 2 3 4 7 8 区域发展 城市居民对养老机构的偏好特征及社区差异 体的社会经济属性有很大差异,而且社区形成 的 文化和制度背景对老年人的价值观和心理取向也 有一定的影响。城市社会学的相关研究表

16、明 , 以近邻共同体为基础的基层地域社会的解体和重 构,是中国老龄化城市社会结构的主要特点,随着 地域社会 的福祉功能变得更加重要,社区建 设成 为城市行政的重要内容和推进基层地域社会共同 体重构的关键。因此,老年人对养老院的选择,已 不仅是本人及其家庭的事,与社区的关系也日 益 密切。对于养老设施 和养老机构的 规划来说,以 社区为着眼点把握老年人的社会养老服务需要是 十分必要的,如果不能把握老年人的差异化需求, 就失去了空间配置的依据,不但有可能造成供 给 与需求的严重错位,而且无法把规划落到实处。 此外,现有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针 对单因 素的问卷调查,如询问老年人对不同服务质量、环 境

17、或收费的养老机构的选 择或偏好 程度,然 后根 据每一类别的比例来把握人们对不同设施的偏好 特征或偏好类型。这种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 性。一是服务质量、环境、收费等因素是相互关联 的,人们在确定对某一因素的偏好时,不可避免地 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二是人们对单因素的判 断受主观意愿的影响很容易出现选 择偏差,如关 于养老机构收费的问题,如 果直接被问及在不 同 收费之间的偏好,通常人们会倾向于较低的收费。 因此,单因素问卷调查的方法精度通常较低。 本文试图改进 以往的调查和分析方法,以北 京为案例,通过典型社区居民的调查,运用 结合分 析的方法来研究不同社区的居民对养老机构的偏 好特征及其空

18、间差异,为我 国社会养老服务制 度 体系的构建和空间规划的决策提供支持。因为养 老服务设施的定义和分类仍然比较 模糊,所 以本 文的研究对象只限定于各种养老机 构,包括 福利 院、养护院、敬老院、荣军养老机构和老年公寓等。 二 、 样本和数据采集 ( 一 ) 典型社区的选择 为了了解不同类型老年人群体对于养老服务 的需求状况,从空间区 位、设施环 境和公共服务、 人口社会经济属性的分布特征入手,选取若 干典 型社区开展养老机构偏好的问卷调查。 城市地理学关于居住空间类型的研究成果表 明,在文化和 制度、空间 区位、环 境和公共服务水 平、居住密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同地区居民 的社会 经 济

19、 属 性 和 行 为 心 理 特 征 具 有 显 著 差 异 。据此,城市居住空间分化成不同的地域 类型。北京市的居住社 区可以分为六个 类型: 旧 城四合院街坊社 区、新建 商品房社区、单位大院、 经济适用房 社区、廉 租房社 区,以及 一般 混合社 区 。基于以上认识,综合考虑样区空间分布的 均衡性、社 区规 模、各地区 老年 人口 抚养 比等因 素,选择了 6 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社区( 图 1) 。为了 保持社区居民 的同质性特征,我 们更加注重典型 社区的社会学内涵,而非行政区划 的完整性。因 此,它们有的是大院,有的是居民小 区或居民区, 也有的是开放式的街坊。 如表 1 所示, 6

20、个样区分别代表了一个居住社 区类型,不同社区中老年人的群体 特征也有一定 差异。 2005 年北京市 1% 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 内城核心地区的老年人口 抚养比最高。同时,近 些年来,随着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 建设重心的外 移 ,核心区外围的人口密度增长迅速,很多来京投 奔子女的老人主要居住在核心区外围的大型居住 社区。 6 个调 查样 区的 选 择较 好地 反映 了 这些 趋势。 ( 二 ) 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重点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 查对象的基本属性和生活状况,包括年龄、家庭结 构、收入、教育 退休前的职业、 、住房情况( 面积,产 权性质) 、社会保险、社区交往、健康状况、是

21、否需 要家人或他人照顾、相关费用支出 等。这些因素 是影响老年人价值观和行为的基本因素。 二是关于养老机构的偏好。借鉴前人 的研究 成果 首先对影响老年人选择意愿 的养老机构的, 主要特征进行了整理,归纳为性质( 公办或民办) 、 收费 区位 条件、 ( 附近 或郊区) 、服务质量 和环境 ( 一般,较好,优越) 等四个主要 属性。其次,采用 结合分析( conjoint analysis) 的思想,预先设计一些 由四个属性共同构成的选项卡,让调查对象从中 11 105 中国软科学 2013 年第 1 期 图 1 典型社区的空间分布和样本数量 表 1 北京市 6 个调查样区的基本情况 选择,然

22、后通过离散选择模型 来分析每个属性 对 偏好的贡献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能 , F. G. 条件较好,郊区,民办 ( 2000 2500 元 / 月) ; 条件优越,郊区,民办 ( 3000 4000 元 / 月) 。 , 够同时考察人们对多种属性的偏好 并较好 地避 考虑到老年人理解能力下 降的特点 不宜让 免人们对单因素的选择偏差,使分析 结果更加 准 确可靠。在研究过程 中,预先 对北京市养老机 构 的基本情况、管理办法和收费标准进行了调查,确 定了各个要素的等级 ,在此基础上,预设了 7 种由上述要素构成的比较现实的选项组合: A. 条件一般 附近 公办, , ( 1000 1

23、500 元 / 月) ; B. 条件一般 附近 民办, , ( 1500 2000 元 月 / ) ; C. 条件较好,附近,民办 ( 3000 3500 元 / 月) ; D. 条件一般 郊区 公办, , ( 700 1200 元 月 / ) ; E. 条件一般 郊区 民办, , ( 1200 1500 元 月 / ) ; 106 No 调查样区 类型 老年人群体特征 有效样本数 1 平房街道国美第一城 新建商品房社区 为改善住房条件由内城外迁 、或随子女来京的老人 88 2 东花市街道京城仁合 廉租房社区 低保户、军人和优抚老人 48 3 白纸坊街道里仁街 普通混合社区 企业事业单位退休老

24、人较多 87 4 回龙观社区龙腾 6 区 经济适用房社区 内城拆迁或投奔子女的老人 84 5 什刹海街道 旧城四合院街坊 居住多年的老北京居民 90 6 万寿路 5 号院 单位大院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老人 66 17 19 每个老人回答很多问题。因此,将调查问卷分成 三种,每种问卷有两道不同的选择题,分别让老人 从三个选择肢( 如 C、 D、 G 或 B、 E、 F ) 中选择 1 个 最适合的机构。 ( 三 ) 调查实施和样本描述 2011 年 8 9 月,研究组深入各个社区,通过 社区居委会协助、随机拦截和 “滚雪球 ”等方式抽 取已经退休的老人( 女性 55 岁以上,男性 60 岁以

25、 上 ) ,对他们进行了调查。调查员详细地讲解问卷 内容 以帮助老年人理解问题, 。一共发放问卷 605 区域发展 城市居民对养老机构的偏好特征及社区差异 份,回收有效问卷 463 份。表 2 对调查对象的主要 属性进行了描述。 表 2 调查样本主要属性的描述性统计 性别 年龄 ( / ) 主要收入 来源 健康状况 家庭结构 表中家庭结构的数据表明,调查对象中纯老人 家 庭( 包括独居、老人组合) 的比重高达 52. 3% ,空巢 化十分明显。表示需要他人照护的老年人比例大 约是 10% ,他们目前 主要是 依靠配 偶、儿女来 照 顾,也有少量是靠保姆或社工。 受抽样方式所 限,调查对象没有包

26、括 生活在 养老设施和医院里的老年人,那些不能出门的 老 人也被排除 在外。将调 查样 本的属 性与 北京 市 2011 年统计年鉴的各项指标 相对比,除了 80 岁以 上的 高 龄 老 人 比 重 略 低 ( 10. 8% ,低 于 全 市 14. 5% ) ,其他指标差别不大。这说明关于高龄老 人的分析结果可能会被低估一些,但总体来说,样 本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3. 养老机构偏好分析模型 结合分析也称作多属性综合模型 ( multi at- tribute compositional models ) 或陈述偏好分析( stat- ed preference analysis ) ,是一种

27、由心理学发展而来 的统计方法,目 前广 泛应用 于市 场分 析、产品管 理、运筹学和社会科 学的各个领域。它要求实验 对象在不同的 选择之间做出一系列的 比较,而通 过分析比较的结果可以揭示各个选择肢属性的相 对重要性。在结合分析 的实验中,通常是要求实 验对象对选择肢进行排序、给予不同的分值,或者 在不同选择肢之间以连续的数值来分配一个固定 的总数,或者直接选出最喜好的一个( 即本研究的 做法) 。根据实验设计的不同,有许多分析方法, 通常是采用某种形式的回归分析,如 logistic 离散 选择模型 多层贝叶斯分析等、 。 本文采用由 Gao 等 提出的离散选择偏好模 型来进行分析,首先估

28、算出人们对 7 个养老机构的 偏好指数,然后再分析不同属性对 偏好的贡献程 度。首先,仍然是 把调查结果转化 为两两比较的 成对数据。如调查对象在 A、 B、 D 之中选择 A,则 将之转换为 A 优于 B 和 A 优于 D 两条记录。因为 每份问卷都包 含两道这样的三选一问 题,所以有 效样本总数为 463 2 2 = 1852。 令 xi 为样本 k 对养老机构 i( i = 1 to 7) 的偏好 指数, t ij = xi / xj 代表该样本在 i 和 j 之间的选择,如 ij ij i i i + 1 tij都可以用 ri 的组合来表示。当 i j 时, tij = ri rj 1

29、 ; 当 i j 时, tij = ( rj ri 1 ) 。这种关系也 ij i j 1 log( tij ) = log( ri ) + + log( rj 1 ) 。 由于 tij 的数值是未知的,本文假设所有样本 对不同机构的相 对偏好程 度没有差 异,即 tij = ( 1) ,则上式转化为: log( ) = log( ri ) + + log( rj 1 ) ( 1) 107 项目 指标项 样本数 比例 男 137 41. 4% 女 188 58. 6% 80 + 92 9. 9% 70 80 38 29. 5% 60 70 188 40. 7% 60 175 19. 8% 10

30、00 56 8. 3% 老人独立支配 1000 3000 6 40. 5% 的家庭收入 3000 5000 416 37. 7% 元 月 5000 10000 22 12. 1% 10000 + 10 1. 3% 退休金 9 89. 9% 子女 6 4. 7% 商业保险 47 2. 1% 退休后工作 237 1. 9% 其他( 低保、社会救助等) 179 1. 3% 退休金 9 89. 9% 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护 51 10. 1% 有些小病,基本自理 191 51. 2% 健康,不需要他人照顾 218 38. 7% 独居 3 11. 1% 老人组合 209 41. 2% 和子女生活 146 4

31、7. 1% 其他 107 0. 6% 初中以下 209 45. 2% 教育程度 高中 146 31. 6% 大专以上 107 23. 2% 有效样本 463 中国软科学 2013 年第 1 期 那么,基于问卷调查得到的成对比较数据,可 中,关于 log ( x 4 / x 5 ) 的 显著 性水平 较低,但是 它 以得到以下模型 : 6 的估计 值接 近 于 0,对整 个 模 型 并没 有 太 大 影 log( ) , D = S i= 1 D i log( ri ) + ( 2) r 响。然后,根据 log( xi / x x , 0 1 i + 1 ) 计 算各 类机 构的 偏 1 其中

32、i 代表在每一 组成对的比较当中 i 的 好指数 i 经过在 区间内 总和为 的标 准 参与状况。由前面的 分析可以看出,它的取 值可 以是 + 1, 0 和 1。由于 log( ) 是一个常数,( 2) 式 为标准的线性回归模型,因 此可以通过线性回 归 i i 偏好指数 xi 。 四 、 养老机构的偏好指数及不同社区的差异 ( 一 ) 老年人对 7 类养老机构的综合偏好 为了 便于 比 较不 同 社区 居 民 的 偏 好,首 先 利用 所有样本对老年 人关于 7 类养 老机构 的综 合偏 好 进 行 了 分 析 ,回 归 结 果 如 表 3 所 示 。其 化过程,得 到了 每 一类 养 老

33、机 构 的标 准 化偏 好 指数( 表 4) 。 表 3 养老机构偏好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 表 4 老年人对不同类型养老机构的 偏好指数 , 、 , 整体而言 老年人对条件普通 离家比较近且收 通标准仍然如 此偏爱 潜在地表达 出他们对养老 费水平不高的公办养老机构最为青睐( A) 。其次是 郊区一般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 D) ,和条件普通的 经济型养老机构( 公办与民办相当, B, E) 。接着是 郊区条件较好但收费略低的民办养老院( F) ,最后 是附近或郊区收费较高的民办养老院( C, G) 。 偏好 指数与机构的属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因此对它们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例如 图, 2 为偏好

34、指数与养老机构收费的散点图,图 中的细实线 和 粗实线分别是这些点的 Spline 和多阶函数拟合曲 线。显然,月收费 2000 元以下的养老机构更受老 人的青睐, 1200 元 / 月是养老机构收费的最优值。 同法,发现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老人们 更加偏爱公办机构,普通的服务和环境标准,以及 离家比较近的养老机构( 图 3 5) 。当剔除了价格 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后,老 人们对公办机构和 普 108 机构 ID 性质 条件 区位 收费( 元 /月) 偏好指数 xi 标准化偏好指数 顺序 A ( i = 1) 公办 一般 附近 1000 1500 1 0. 21 1 B ( i = 2

35、) 民办 一般 附近 1500 2000 0. 758 0. 16 3 C ( i = 3) 民办 较好 附近 3000 3500 0. 467 0. 10 6 D ( i = 4) 公办 一般 郊区 700 1200 0. 783 0. 17 2 E ( i = 5) 民办 一般 郊区 1200 1500 0. 736 0. 16 4 F ( i = 6) 民办 较好 郊区 2000 2500 0. 548 0. 12 5 G ( i = 7) 民办 优越 郊区 3000 4000 0. 369 0. 08 7 变量 参数估计 标准误差 t Ratio Prob | t| log( x1 /

36、 x2 ) 0. 2767 0. 0482 5. 74 . 0001 log( x2 / x3 ) 0. 4849 0. 0489 9. 91 . 0001 log( x3 / x4 ) 0. 5175 0. 0446 11. 6 . 0001 log( x4 / x5 ) 0. 0619 0. 0569 1. 09 0. 2766 log( x5 / x6 ) 0. 2957 0. 0481 6. 15 . 0001 log( x6 / x7 ) 0. 3949 0. 0647 6. 1 . 0001 log( r ) , r k 机构的服务缺乏预知和控制能力,在这种条件下, “公立 ”和普

37、通的标准成为比较安心的选择。 接着,对 调查样本在不同类型机构之间的 选 择比例进行了分析。分 析结果表明,选择公办收 养机构床位的比例 38% ; 70% 的居民可以接受的 养老机构价格不超过 2000 元 / 月; 大部分老年人对 服务和环境水 准的要求并不很高,普通条件的养 老机构最受欢迎,这是老年人综合考虑可选择性、 收费标准、性价比等因素的结果; 在老年养护设施 的布局上,高端民办机构的 最优配置是 2 /3 在郊 区, 1 / 3 在中心城区。这些结果揭示了老年人对养 老机构的综合 性需求特征,为养 老机构数量和结 构的规划提供了依据。 ( 二 ) 不同类型社区居民偏 好特征的空间

38、分异 以上分析得到的偏好指数只是揭示了所有样 区域发展 城市居民对养老机构的偏好特征及社区差异 图 2 养老机构收费标准与偏好指数的拟合曲线 本的平均值,为了考察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的差异, 运用同样的方法,对 6 个典型社区的样本分别进行 了养老机构偏好指数的估计。图 3 将每个社区的 分析结果与 4. 1 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图中每 个点代表 1 个类型的养老机构 纵轴代表平均偏好, 指数,横轴代表特定社区的偏好指数。位于 45 度 斜线上方的点代表该社区的居民对该类机构的偏 好低于平均,位于 45 度斜线下方的点代表该社区 的居民对该类机构的偏好高于平均。 显然,每一类型社区的居民对不同设

39、 施的偏 好都或多或少地偏离 45 度线,说明与平均值存在 一定的差异。图 3 ( 1) 国美第一城的分析结果表 明,这 里的老年人较明显地倾 向于比服务质量 和 环境比较好的私立机构。这与社区和社区居民的 特征具有重要的潜在关联。国美第一城是一个典 型的新建商品房小区,在这 里居住的老人大多 是 为了改善住房条件由内城外迁、或随子女来京 的 老人,家庭经济条件比 较好,文化 素质也比较高, 因此对养老机构的 服务和环境十分 重视。另外, 该地区位于北京的东五环附近,距离市中心比 较 远,因此居民对养老机构在附近还 是在郊区并不 敏感。 图 3 ( 2) 为京城仁合廉租房社区居民的偏好 特征。

40、他们强 烈地 倾向于 低收 费的 公办 养老机 构。事实上,廉租 房社区的老年人 比例和空巢老 人家庭比例都显著高于其他社区。这表明了廉租 房社区的老年人对公立养老机构具有极大的依赖 性。在区位选择方面,尽管他们首 选附近的养老 机构( 偏好指数比较高) ,但他们对郊区养老机构 的偏好与平均 值的偏离程度更高,显示老年人出 于现实的考虑对区位并不挑剔。 里仁街是典型的普通混合 社区,居住在这里 的老人大部分是企业事业单位的工薪阶层退休职 工,收入、教育都属于中等水平。图 3 ( 3) 显示, 他们主要倾向 于中等收费的私立养老 机 构,每月 的合适支出约为 1500 2500 元。可能是因为附

41、近 符合支出 能力和 服务水 平要求 的合 适机构 比较 少,他们略偏向于在郊区选择。 图 3 ( 4) 表明,回龙观经济适用房社区的居民 在养老机构选择上呈现出明显的郊区志向,这主要 109 中国软科学 2013 年第 1 期 是因为回龙观已属北五环之外,能够同时满足就近 的需要所致。图 3 ( 5) 的旧城四合院街坊的居民 与之正好相反,他们非常明显地要求养老机构离家 近,而服务和环境 收费等因素他们并不太看重、 。 ( 1) 新建商品房社区老年居民的偏好特征: 国美第一城 110 ( 2 ) 廉租房社区老年居民的偏好 特征 京城仁合小区: 区域发展 城市居民对养老机构的偏好特征及社区差异

42、 ( 3 ) 普通混合社区老年居民的偏好特征 里仁街: ( 4) 经济适用房社区老年居民的偏好特征: 回龙观龙腾 6 区 111 中国软科学 2013 年第 1 期 ( 5) 旧城四合院街坊老年居民的偏好特征: 什刹海地区 ( 6) 单位大院社区老年居民的偏好特征 万寿路: 5 号院 3 ( 6) 5 图 3 养老机构性质与偏好指数的关系 图 是万寿路 号单位大院居民的偏好 很多这样 的由单 位承担 社区管 理责 任的单 位社 特征。尽管住房已经 逐渐走向市场,北京仍 然有 112 区。这里居住的主要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 区域发展 城市居民对养老机构的偏好特征及社 区差异 老人,他们的文化

43、素质中等,长期在大院里一起生 活和工作,强化了社区的纽带,同时他们已经习惯 了单位式的福利模式。这一点在养老机构的选择 中表现得同样明显,老人们倾向于公办的机构( 这 里很有可能是单位或集体办的) ,同时在服务质量 和环境条件上只要求普通即可。 以上分析结果定量揭示了老年人对不同类型 养老机构的偏好。从中可以看出,在社区尺度上, 老年人的需求具有非常明显的空间 差异,这 种取 向 与社区构成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紧密相关。在 老龄化带来的以社区为基础的基层地域社会的解 体和重构过程中,社会空间的 分异将是一个长 期 和不断强化的过程。这决定了不同类型社区的老 年人在偏好、价值观和行为取 向上的差异今后 会 更加明显。在养老设 施和养老机构 的配置中,有 必要充分考虑这一特征,根 据社区的类型及其 分 布来调整和优化服务设施的整体布 局,以达 成资 源配置效率的最优。 五 、 结语 养老问题与人们的行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