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分析与展望_俞芳.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724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39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分析与展望_俞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分析与展望_俞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分析与展望_俞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分析与展望_俞芳.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10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学校代码 : 10269 学 号 : 51070902031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分析与展望 院 系: 学前孝女育与特殊孝女育学院 专 业: 学前教育学 研究方向 :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指导教师 : 郭力平教授 硕士研究生: _ 俞芳 2010年 5月完成 / Masters Thesis, 2010 University Code: 10269 Student ID: 51070902031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nalysis and Prospect on Content Frame of Early Childr

2、en Science Education Institute: Preschool & Special Education Specialty: Early children Education Research: Psychology of Children Tutor: Professor Iiping Guo Candidate: Fang Yu May 2010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 知丨 143教 备 拍 I沾卻 1难费,是在华細范大学攻频义博士 (请勾选)学 k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 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3、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 日期:年月 / 日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知 7 , 1 ( 彦 系 内 系 本 人 在 华 东 师 范 大 学攻 读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 pr/博士 ( i青勾选 ) 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 归华东师范大学所有。本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 并向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信所和 “ 知网 ” 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和 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校将 学位论

4、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 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勾选) ()1.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 “ 内部 ” 或 “ 涉密 ” 学位论文 *, 于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Z) 2.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导师签名 _ 本人签名 I _ Jo/P年少月 / 日 * “ 涉密 ” 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或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 位论文(需附获批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 “ 涉密 ” 审批表方为有效 ),未 经上述部门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

5、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 , 均适用上述授权 )。 俞芳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 职称 单位 备注 周棘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主席 黄瑾 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委员 钱琴珍 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委员 论 文 摘 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幼儿科学教育 改革卓有成效,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幼儿教师最大的困惑在于如何 选择适宜的科学教育的内容、选择什么样的科学教育内容,科学教育内容框架不够清 晰是当前幼儿科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本论文拟通过文本分析、

6、活动观察、 教师访谈等方法考察幼儿科学教育的现状,了解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构成特点, 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幼儿科学教育有效实施的原因,并且基于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学习 特点,为重新架构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提供新的思路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对教师的访谈以及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现场观摩,发现教师在幼儿 科学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主要有以下几点: “ 科学教育目标如何定位? ”“ 科学 教育内容如何选择? ” 以及 “ 科学教育内容如何组织? ” 上述困惑产生的原因一方面 在于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普遍不高,另一方面在于缺少系统的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标准 的指导与支持。 为了考察现阶段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构成

7、特点,论文以上海市为例,通过文 本分析法对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文本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上海市二期课 改中的学前教育课程尚未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提出明确要求,没有体现 出系统的、层级清晰的科学教育内容框架。 ” 做中学 ” 内容标准的设置也没有很好地 反映出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学习特点。 总的 来说,当前幼儿科学教育侧重于幼儿的探究过程,强调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出 发,但是对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是如何学习的,幼儿阶段的科学教育与科学素养毕 生发展的关系把握尚不甚清晰。只追求形式而缺乏内容,必将导致一线教师对科学教 育如何具体实施缺乏行动的方向和准则,从而直接导致幼儿科学教育在幼儿园

8、教育实 践中的弱势和边缘化。 因此,有必要建立适宜的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内容框架的架构必须建立在对 幼儿年龄特征以及科学学习特点本身的理解之上。我们认为,内隐学习是幼儿获得科 学 “ 大知识 ” 的重要途径。幼儿科学教育应该以探究为主要的活动方式,在探究具体 内容的背后,由自然科学的若干一般规律构成内隐学习的基本内容框架。与幼儿曰常 经验相结合,整合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核心概念分别为:多样性、变化、循环与相 互作用。以这四大核心概念为主线所架构的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不仅能给幼儿教师 提供课程实施上的参考,更能为幼儿科学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与帮助。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分析展望

9、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society, early children science educ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nd the reform in this field has paid off obviously. However, the process in carrying out this plan doesnt proceed smoothly,for the biggest confusion of early children educator

10、s lies in how to select the suitable contents and what to select for early children science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content frame of early children science education is not very clear, which is very common in early children education nowadays.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approach of analyzing text

11、s, observing activities and interviewing educators,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exami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arly children education; understanding the features of the content frame; analyzing the factors which have great effect on the process in the reform; providing new ideas and suggestions t

12、o form a new content frame for early children scienc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early childrens age and learning. Through the interview of the educator and the on-the-spot observation of activities, researcher discovers that there are several aspects about their confusion in the process of

13、 carrying out the practice: how to set teaching goals; how to select contents; how to organize the contents, which are mainly caused by incompetence of educator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lack of systematical and standard instruction as well as support from the early children science education contents

14、. To examining the features of early children education content frame, this paper, taking Shanghai city as an example, analyses some related contents in the text of early children education curricular with approach of text analysis. This research has found out that in Shanghais second curriculum ref

15、orm, science education contents havent been selected, organized or requested clearly in early children education curricular, nor did it show a systematic and level-clear frame of the contents. In general, early children scicence education nowadays pays much attention to young childrens process of in

16、quiry, and emphasis arousing their interest, while it is still vague that how they learn in the activitie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 between preschool education in ii early children and the life-long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literacy. Only pursuing form without content will lead to the teachers be la

17、ck of the direction and instruction of teaching behavior, furthermore, to early children education be a weakness and marginalization in kindergarten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et up a content frame of early children science education, which should be based on full understan

18、ding of young children features of age and learning. We believe implicit learning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early children to obtain great knowledge. Early children science education should take investigation as their main practice ways. Behind it, there is a basic content frame for implicit learni

19、ng which consists of some laws of natural science. Combined with childrens daily routines, the core concepts of early children education are intergraded as variety, changing, recycle and interaction. Early children education, supported by the four core concepts, can provide not only reference resour

20、ces for infantas educators to carry out courses, but also supports and help for the ieform of early children science education to proceed smoothly. Key words: early children; science education; content frame; analysis; prospect m 目录 弓丨 W . 1 一、 问题的提出 . 1 二、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2 三、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2 四、 概念界定 . 3

21、 第二章我国幼儿科学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 6 一、 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 6 (一) 古代幼儿科学教育的萌芽 . 6 (二) 未分化的幼儿科学教育 . 7 (三) 解放前 “ 常识教育 ” 课程的出现 . 8 (四) 新中国后 “ 常识教育 ” 课程的建立 . . 9 (五 ) “ 科学教育 ” 课程的建立 . 10 二、 我国各时期幼儿科学教育课程内容的比较 . 11 (一) 我国各时期幼儿科学教育课程内容的特点 . 11 (二) 幼儿科学教育课程内容的发展与比较 . 15 (三) 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重新理解 . 17 第三章幼儿科学教育实施现状 . 18 一、 研究一:教师对

22、幼儿科学教育的理解 . 18 (一) 研究目的 . 18 (二) 研究方法 . 18 (三) 研究结果 . 19 (四) 分析与讨论 . 27 二、 研究二: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现场观察 . 28 (一) 研究目的 . 28 (二) 研究方法 . 28 (三) 观察记录 . 28 (四) 研究结果 . 30 三、 讨论 . 31 第四章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分析 以上海市为例 . 33 一、 研究一: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文本分析 . 33 (一) 研究目的 . 34 (二) 研究方法 . 34 (三) 研究结果 . 34 (四) 分析与讨论 . 43 二 、 研究二: ” 做中学 ” 内容标准文本

23、分析 . 44 (一) 研究目的 . 44 (二) 研究方法 . 44 (三) 研究结果 . 44 (四) 分析与讨论 . 46 三 i寸 i仑 . 46 5 IV 第五章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展望 . 47 一 、 幼儿的学习特点 . 47 (一) 内隐学习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 . 47 (二) 幼儿学习的是 “ 大知识 ” . 48 (三) 儿童学习的三个阶段 . 48 二 、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展望 . 49 (一)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核心概念 . 49 (二)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主题 . 55 (三) 主题案例示范 以 “ 水 ” 为例 . 56 三 、 幼儿科学教育的实施建议 .

24、61 (一) 幼儿科学教育以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 . 61 (二) 幼儿科学教育以自然科学的一般规律为学习内容 . 62 (三) 幼儿科学教育应重视探究过程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 . 62 第六章研究的反思与不足 . 63 参考文献 . 65 Pft M . 67 Ja IB . 68 第一章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至今,社会飞速发展,短短几十载的时间,电子信息、生物 科技、新材料新能源这些新兴产业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科学技术渗透进经济、社会、 文化各个领域,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技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了经济,繁荣了社会,创造了高品质的生活。和平年代,国际间的竞争就

25、是高科技的 较量, “ 利用科技发展经济 ” 必须依靠高素质的科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则需要高质 量的现代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素养的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国家把推进科学教育与本国的人力资源开发、科技振兴事业联系在一起,采用制 定特殊政策、增加拨款、设立专门学校和专门项目等培养科技人才,并通过教育改革 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通过建立尖端科学技 术研究生院、开设专门的科学课程、加强学生实验教学以及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等 方式加强国家科学教育,为国家培养有科学头 脑的人才 (商继宗, 2001)。 从 20世纪 60年代开始,世

26、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幼儿科学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认识到科学教育必须从基础抓起。幼儿科学教育则把幼儿探究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活动 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程序中,成为了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的科学启 蒙对于幼儿科学兴趣的激发以及今后科学知识的获得、科学方法的形成、科学精神、 科学态度的培养等则具有潜在的作用和影响,是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基础。至今为止, 诸多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幼儿科学教育课程改革,并制定了从幼儿园一直延 伸到大学阶段的完整的科学 教育体系。一些国家还制定了完备的科学教育标准,如美 国、澳大利亚、英国和日本利用相应的法规明确规定了儿童早期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 务要求 (许亚莉

27、 ,2002)。 20世纪 80年代末,幼儿科学教育的概念由西方引入我国,代替了原来的常识教 育或自然教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热点。 2001年 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 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将 “ 科学 ” 与 “ 社会 ” 、 “ 语言 ” 、 “ 健康 ” 、 “ 艺术 ” 列为 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幼儿科学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2003年我国小学阶 段新课程大纲科学课程标准 ( 3-6年级 )的出台掀起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改 革的热潮 (陈虹, 2007),进一步推动了幼儿科学教育的改革进程。 2006年 2月 6曰, 国务院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 20

28、06 2010 2020),标志着我国公民 科学素质建设正式纳入了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作为全民科学素养建设工程的起始阶 1 段,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其改革和发展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我国幼教工作者对幼儿科学教育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幼 教界引进了早期儿童教育理论、借鉴国外现代儿童科学教育的有益经验,对科学教育 进行了科学研究和较全面的改革,从以往的 “ 常识教育 ” 到现在的 “ 科学教育 ” ,从 单纯的 “ 知识灌输 ” 到注重幼儿 “ 科学兴 ” 、 “ 科学方法 ” 、 “ 科学态度 ” 的培养,这 无疑体现了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幼儿科学

29、教育的改革卓有成效,幼儿科学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也受到了越来越 多的重视,但是科学教育改革要达到理想的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实施过 程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实施的程和结果也会出现许多出人意料的情况。那么, 现阶段幼儿科学教育 的实际实施情况如何?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幼儿科学教育的有效 实施?幼儿教师所需要的最大的支持又是什么呢?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笔者通过对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观察以及和教师的交流中了解到,与其它领域课程 相比,科学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一直处于幼儿园课程的边缘地 位。多数幼儿教师表示在科学教育实施过程中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宜的科学教育的内 容,也不知道选择

30、哪些科学教育内容,科学教育内容框架不够清晰是当前幼儿科学教 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论文拟通过文本分析、活动观察、教师访谈等方法考察幼儿科学教育的现 状, 分析现阶段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脉络,在此基础之上反思影响幼儿科学教育有效 实施的原因。基于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学习特点,为重新架构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提 供新的思路,并以案例的形式提供课程设置及课程实施上的建议,以期给幼儿科学教 育提供系统、适宜的教育内容,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促进幼儿科学教育的有效 实施。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一) 通过文献分析法分析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历史,比较各历史阶段科学 教育课程内容的特点; (二) 通过

31、访谈法了解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迷茫与困难; (三) 通过对幼儿科学活动的现场观察了解当前幼儿科学教育的现状; (四) 通过文本分析法对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学习活动以及 “ 做 中学 ” 内容标准进行文本分析,理清当前上海市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框架脉络; 2 (五) 通过对幼儿科学教育现状的思考、对文本分析结果的反思,找出影响幼儿 科学教育顺利实施的因素; _ (六) 在重新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学习特点的基础之上为架构幼儿科学教育内 容框架提供新的思路,以具体的例子阐述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及实施。 四、概念界定 (一) 科学 “ 科学 ” 英文名 science,源于拉丁语 sc

32、i (知,知识),后来演化为 scientia(知 识 ),最后演变为现在 science。 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 “ science” 译为 “ 科学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首次将 “ 科学 ” 这一说法引入中国 (张俊 ,2004)。 1999年出版的辞海将科学定义为 “ 运用范畴、定理、定律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 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 从辞海中对 “ 科学 ” 的定义来看, “ 科学 ” 就是知识,更是一种经验,是前人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摸索、认识、体会并反复 验证过的正确的东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 “ 科学 ” 的本质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人们开始从各

33、 个角度重新审视、研究这个问题,对 “ 科学 ” 的诠释也开始从不同层面进行阐述。时 至今日,科学的内涵已经脱离了单一的知识体系,美国对于 “ 科学 ” 的理解就包括 “ 科 学技能 ” 、“ 科学知识 ” 、 “ 科学态度 ” 三个方面 (吴放, 2007)。我国学者刘大椿认为, 需要从 “ 科学知识 ” 、 “ 科学思想 ” 、 “ 科学方法 ” 和 “ 科学精神 ” 这四个不同的视角解 读和诠释科学 (刘大椿, 2007)。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科学分为以自然现象为对象的自然科学和以社会现象为对 象的社会科学,还包括以人类思维存在为对象的思维科学。狭隘的科学专指自然科学, 也就是 “ 人

34、类对于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认知,以及由这些认知转化而来 的各种 设计知识和技术,统称为自然科学或科学或理科 (Science),包括数学、物理、 化学、生物、自然地理等对人类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领域 (HarlenW,2000)。 ” 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角度看,近代的 “ 科学 ” ,旨指 “ 在理性、客观的前提下, 用知识(理论 ) 与实验完整地证明出的真理,获取的关于世界的系统知识的研 究 ” 。 本文的科学专指 “ 自然科学 ” 。也就是 “ 关于为什么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这样的知识、 关于发现自然界事物的种类的知识以及关于支配这些事物的规律的知识 (亚歷山大 伯德, 2008)。

35、” (二) 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 与科学的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的。西方国家在 19世纪末就普及了初等 3 教育,开设大量的自然科学课程。当时科学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的获得, 科学教育也就是 “ 学校按照学科教授,要求学生掌握并牢记那些已经证实了的系统知 识和科学结论 ” 。 传统的科学教育就是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学科教育的统称,它是相对于 人文学科、社会学科、技艺类学科而言的。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出现、社会的进步以 及教育的变革,对现代科学教育的理解不仅在于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而且增加了训 练人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等 (Leon M,2008

36、)。英国著名科学教育学者弗雷泽在科学教育的概念一书中,把追求知识、 掌握技能、理解科学现象和发展学生的优势作为科学教育的四个目标 (陈志伟、贾秀 英, 2003)。 现在的科学教育打破了传统的学科边界,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联系曰益 密切,是指 “ 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培养科学技术人员、提高民族科学素养的社会活动 ” 。 从科学 -技术 -社会 ( STS)的角度出发, “ 科学教育 ” 涉及个人需要、社会问题、就业 准备以及学术深造基础四个领域,因此是 “ 一种向学生传授用于日常生活和未来科技 世界的科学知识,教育学生如何处理科学与社会问题,让学生具有今后择业所必需的 科技基础与继续学习科

37、学所必备的理论基础的教育(糜克定, 2008)。 “ 现代科学教育即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现代科技与人类生活的结合, 科学内容与科学过程的结合,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结合(糜克定, 2008)。科学教 育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现阶段我们可以把科学教育定义为:科学教 育是一种以培养科技专业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目的,通过现代科技 知识及其社 会价值的教学,让学生获得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懂得如何面对 现实中的科学问题做出明智的抉择的教育活动。 (三)幼儿科学教育 在我国, “ 幼儿科学教育 ” 的前身是 “ 幼儿常识教育 ” 。随着改革开放和教育改 革的进行,国

38、外一些先进的早期教育理论被引进到中国,特别是在国家幼儿园工作 规程颁布前后,幼儿园教育中逐渐出现了 “ 幼儿科学教育 ” 的概念。 学前教育百科全书中对于 “ 幼儿科学教育 ” 的定义,即 “ 对幼儿进行科学启 蒙教育。通过幼儿科学教育,引导幼儿广发的接触和认识周围的环境,获取粗浅的科 学知识和经验,开阔眼界,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发展智力、语言和动手动能,培养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情感和正确态度(卢乐山林崇 德王德胜,1995) 4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提到: “ 幼儿的科 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

39、助幼儿学习运用观 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 过程 ,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 儿身边的事物 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 施燕认为,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 周围的自然界 (包括人造自然 )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 案的探索过程 (施燕 ,2006)。 张俊认为 “ 儿童的科学 ” 是指 “ 儿童出于好奇对周围物质世界所进行的探究活动, 以及由此获得的认识。 ” 区别于成人的科学,儿童的科学有三个特点: “ 经验性 ” 、 “ 建 构性 ” 与 “ 独特性 ” ( 张俊, 2004)。 从以上对于幼儿科学教育的阐述来看,幼儿科学教育不仅在于教授科学知识,更 重要的在于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开发潜在的创新能力、形成科学的方法与态度 (RochelGelman, Kimberly Brenneman,2004)。幼儿科学教育是 “ 教师充分利用周围 的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引导幼儿自由探索,通过观察、实验、种植、分类、 测量、游戏、交流等各种方法主动获取科学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