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情_作为审美经验的兴起与式微_赵琼琼.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727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缘情_作为审美经验的兴起与式微_赵琼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缘情_作为审美经验的兴起与式微_赵琼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缘情_作为审美经验的兴起与式微_赵琼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缘情_作为审美经验的兴起与式微_赵琼琼.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总 期 第 期 年 月 贵州社会科学 , 缘情 : 作为审美经验的兴起与式微 赵琼琼 ( 昆明理工大学 , 云南 昆明 ) 摘 要 : “ 缘 情 ” 不仅是关乎诗歌性质的概念或 定 义 , 而且还代表了古人鲜活的审美经 验 。 缘情作为 审 美经验 , 在反拨与改造言志传统 中 萌 生 , 两汉的诗歌创作实践体现出从言志向缘情转折的迹 象 , 古 诗 十 九 首 奠定 了 “ 感物缘 情 ” 的审美经验模 型 。 曹魏至西晋太康的诗歌承续十九首 的 传 统 , 将“ 感 物缘 情 ” 审 美经 验 固定化 。 玄学启引的崇情思潮推动缘情审美经验发 展 , 催生了诗文理论的缘 情 说 ; 但

2、玄言诗的兴盛动摇了 缘 情 美学赖以存在的根 基 , 缘情审美经验走向式 微 。 其后有 关 “ 缘 情 ” 的阐说 往 往在解释 学意义上创 新 , 却 不 能 主导诗歌的审美经验和创作技术走 向 。 在中国美学史 上 , 缘情美学尽管地位 重 要 , 但 仍有其特定的适用范 围 和解释限 度 。 关键词 : 缘情 ; 审美经验 ; 解释限度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自陆机首 倡 “ 诗 缘 情而绮 靡 ” 以 来 ,“ 缘 情 ” 就 成 为古代诗文论所遵从的 重 要原则之 一 , 被 用来评 判 文学作品 尤其是诗歌的品 质 等 级 , 有 关 陆 机 “

3、诗 缘 情 ” 说 的 阐 释与发挥也持 续 不 断 。 在 当 代 , “ 缘 情 ” 更被视为重要的诗学 概 念 , 其 内 涵 、 意 义以及 与 “ 言 志 ”概 念 的 关 系 成 为 学 界 思 考 和 研 究 的 重 点 , “ 缘 情 ” 获得 了 较 为 崇 高 的 地 位 , 成 为 中 国 古 代 诗 歌 基 本特质的标 志 。 但 是 “ 缘 情 ” 不仅是关乎 诗 歌性 质的概念或 定 义 , 而且还代表了古人 鲜 活的审美经 验 。 陆机做 出 “ 诗缘情而绮 靡 ” 的定义 , 建 基 于其所处语境下缘 情 审美经验的兴 盛 , 是对汉 末 魏晋诗歌创作实践和 主

4、 要审美 取 向 的 理 论 总 结 。 因 此 ,对 “ 缘 情 ” 的 研 究 , 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诗学 理论的层 面 , 做 静态的 概 念剖析 , 而 应 该切入其产生 的 具 体 语 境 , 把 握 作 为 审美经验 的 “ 缘 情” 之 产 生与 流变的真实过 程 , 探 索 其兴起 与 式微的动态机 制 。 如 此 , 陆 机 “ 诗 缘 情 而 绮 靡” 的 内 涵 与 意 义 才 能 得 以 更 好 的 展 现 , 缘 情 美 学 的 适 用 范 围 与 解 释 限 度 才 能 获 得 更 为 合 理 的 判定 。 一 、 言志传统与缘情审美经验初兴 先秦两汉诗学理论 秉

5、承 “ 言 志 ” 说 , 强 调诗歌 的 公共品格和政教意 义 。 有 关 “ 言 志” 的 具体内 涵 , 朱 自清先 生 诗言志 辨 有 详 细的 分 析 和 概 括 , 他 总 结 先 秦 至 两 汉 蔚 为 主 流 的 “ 言 志 ” 说 , 主 要 表现 为 “ 献 诗陈 志” 、 “ 赋 诗 言 志 ” 、 “ 教 诗 明 志 ” 、“ 作 诗 言 志 ” 四 个 方 面的含义和用 途 , 其 中 “ 献 诗陈 志 ” 和 “ 赋 诗 言 志 ” 不脱 诗 乐 舞 合 一 的 语 境 , 倾 向 于 诗 歌 的 理 解 和 运用; 诗乐分家后 , 重义 不 重 声 , 写 作诗歌

6、的人才 逐 渐被论家注意 , 诗大 序 论 述 “ 诗 言 志 ” 已 经注意 到 诗歌抒发 情 感 的 特 点 , 但汉儒之目的 仍 在 于 “ 教 诗 明 志 ” , 通过诗义阐发 进 行政治教化 。 并 且 , 早 期 诗 人如郦炎 、 赵 壹 等 的 “ 作 诗 言 志 ” , 也 以 表 达 政 治 抱 负或 讽 谏 为 主 。 总 而 言 之 , “ 言 志 一 语 总 关 政 教 ” 。 相较于公共性 和 政 教指向 的 “ 言 志” 说 , “ 缘 情 ” 说则强调个体情感的当下抒 发 。 诗 、 骚 代 表 了 创 作 实 践 上 “ 言 志 ” 的 典 型 。 诗经 的创作

7、与结集 , 往 往出于公共政治道德的功 作者简介 : 赵琼琼 , 哲学博士 ,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讲师 , 主要研究方向 : 中国美学与诗学 。 第 期 缘情 : 作为审美经验的兴起与式微 利需要 , 并不 以个人抒情为主 要 目 的 ; 其 大 部 分 诗 篇代表了群体 的 经 验 , 与 礼 仪 、 风 俗 、 政 治 、 道 德 等 公共 领域紧密相关 , 并且 缺乏明确的抒情自我 ; 诗 经 在先秦两汉也多被用 于教学 、 外 交等公共场合 , 作为公共文本发挥功能 。 因此 , 诗 经 并 非洋溢着 个人情怀 的 缘 情 诗 歌 。 离 骚 拥 有 确 切 的 抒 情 主 人公

8、 , 明确 了个体抒情的自觉 , 其 “ 伤 春 悲 秋 ” 的 时 序意识也被后 世 诗 歌 所 强 化 , 不过它讽咏比兴 , 以 男女类比君臣 , 用自然比喻道德 , 根源和目的都指 向作者的 政 治 事 业 , 表 现 出 对 政 治 道 德 的 强 烈 关 注 。 因此 , 离骚 仍未脱离 “ 言志 ” 诗学 的论域 。 与 诗 、 骚 “ 言 志 ” 的 审 美 取 向 不 同 , 两 汉 的 诗歌创作开始表现出 若 干 向 “ 缘 情 ” 新 变的趋 势 , 审 美经验的革新由此启 动 。 值得注意的 是 , 两 汉的 诗 学理论秉承以经学为 主 导 的 “ 言 志 ” 说 ,

9、以 四家诗 为 代表 的 诗 经 解 释 学 , 巩 固 了 诗 经 的 经 典 化 地 位 , 并 将 离 骚 也 纳 入 其 解 释 学 的 范 围 , 以 比 兴 美 刺说诗 , 将 诗 、 骚 固 化 为 道 德 教 化 的 范 本 。 不 过 , 两汉 的 诗歌创作却并未 遵 循 诗 学 理 论 的 要 求 , 在 “ 言 志 ” 之 外 别 开 生 面 , 蕴 含 着 不 少 “ 缘 情 ” 的 质 素 。 首先 , 两汉的诗歌往 往 针对具体的情境有感 而 发 , 费锡 璜 汉诗总 说 云 : “ 汉 人诗未有无所为而 作 者 , 如 垓下 歌 、 舂 歌 、 幽 歌 、 悲 愁

10、 歌 、 白 头 吟 , 皆到 发 愤 处 为 诗 , 所 以 成 绝 调 ; 亦 不 论 其 词 之 工拙 , 而 自 足 感 人 。 ” 其 次 , 正 如日本学者吉 川 幸次郎所 说 , 汉 诗 中 普 遍 弥 漫 着 “ 人 类 意 识 到 自 己 生存于 时 间 之 上 而 引 起 的 悲 哀 ” , 对 时 序 变 迁 的 敏感赋予汉诗以感伤 的基 调 。 再 者 , 在 东汉的文 人 诗和无名氏古诗 中 , 抒发 私 人化真情实感的诗歌 出 现 。 特别是 汉 末 秦 嘉 、 徐 淑 夫 妇 的 赠 答 诗 , 脱 离 屈 骚传统以男女类比君臣 的 虚拟 性 , 用 赋体化的手

11、法 抒写真 实 发生的夫妻情 感 。 朱 自清先 生评价 秦 嘉 三 首 赠妇 诗 曰 : “ 自 述 伉俪 情 好 , 与 政教无甚关 涉 处 。 这该 是 缘 情 的 五 言 诗 之 始 。 ” 最 后 , 两 汉 五 言徒诗的写作技术 逐渐成 型 , 用 典 、 对 偶 、 用 韵 等 技巧 运用 增 多 , 被用于表达 私 人 化 的 真 情 实 感 , 与 注重教化的乐府诗划清了界 限 。 两汉的诗歌开启了由 “ 言 志 ” 向 “ 缘 情 ” 的 转折 , 并带来了缘情诗歌的最初 成 果 。 尤其值得注意的 是 , 东汉 末 年 的 古 诗 十 九 首 充 分汲取汉诗的精 华 ,

12、确立了 “ 感 物 缘 情 ” 的 基 本 审 美 经 验 模 型 , 以 个 体化的视角 、 内省的方式抒 写具有普遍性的真情实 感 , 并将情感 置入当下的特定 情 境 之 中 , 首 次 体 现 了缘情诗论的特质 , 启引了 延续至西晋太康的缘情 诗歌创作潮流 。 二 、 缘情诗盛 与 “ 感物缘 情” 审美经验模型的确立 在两汉诗歌创作对言志传统的反拨下 , 汉 末魏 晋五言缘情诗歌创作潮流勃兴 ,“ 感 物缘情 ” 的 审美 经验模型确立并固定 。 从汉末到西晋 , 时 序变迁感 召人心, 人们 在自然环境与 个人遭际的触动下 , 内 心蕴藏的个体情感生发并表现于外 , 抒 发个我因

13、外 物感召油然而生的当下情感 , 成 为当时诗歌创作的 主导性审美 经 验 。 汉 末 的 古 诗 十 九 首 , 建 安 、 正 始 、 太康的诗歌, 采取 “ 感 物缘情 ” 的 模式组织情景 , 诗人在自然变迁或外部环境的触动下 , 悲 吟离愁 别 恨 、 惋惜盛年不再、 感伤知 音难觅 , 淋 漓尽致地表达 个我 感 物 而 生 的 种 种 情 感 体 验 。 “ 感 物 缘 情 ” 取 诗 、 骚 的 “ 比 类 联 想 ” 而 代 之 , 彰 显 了 “ 缘 情 ” 传 统的基本特质 。 古诗十 九 首 首 次 贡 献 了 “ 感 物 缘 情 ” 的 新 审 美经验 , 其作 者采

14、取触景生 情的情景架构模式 , 直 接营造场景为情感抒发提供动因和环境依托 , 以 外 物为契机抒写个体的真情实感 。 十九首 的情景关系 , 可 以概括为 “ 触 物生感 、 感物缘情 ”, 外物作为情感 触发的客体 , 为 主体情感 的生发提 供 契 机 ; 主 体 因 自 然 变 迁 的 感 召 , 而 引 起 抒情的 冲 动 。 吴 淇 评 青 青 河 畔 草 “ 人 心 善 感 , 具 有因缘 , 触 物 而 发 , 原 非 偶 然 ” , 刘 履 以 “ 感 物 兴 怀 ” 分 析 青 青 陵 上 柏 , 方 东 树 总 结 明 月 皎 夜 光 的题 旨 为 “ 感 时 物 之 变

15、 , 而 伤 交 道 之 不 终 , 所 谓 感而有 思 也 ” , 朱 筠 指 出 庭 中 有 奇 树 “ 别 离 经 时 , 便觉 触 目 增 怆 耳 ” , 都 指 向 了 十 九 首 感 物 而生情的特点 。 而此种 模 式 , 正 是 “ 缘 情 ” 美 学在 诗 歌创作 上 的 一 次 实 现 。 陆 机 文 赋 、 刘 勰 文 心 雕 龙 以及钟 嵘 诗品 序 将 “ 缘 情 ” 和 “ 感 物 ” 紧 密 联 系起来 , 以 外 物 感 召 作 为 触 发 主 体 内 心 情 感 的 契 机 , 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感 物 活动形成回环往复的 对 话关系 , 正如刘 勰 文 心 雕

16、龙 物 色 所 言 : “ 山 沓 水 匝 , 树杂云合 。 目既 往 还 , 心 亦吐 纳 。 春日迟 迟 , 秋 风飒飒 。 情往似赠 , 兴来如 答 。 ” 在诗歌史上 , 十九首 的 情景架构模式具有创 新意义 。 诗 经 、 楚 辞 和 其 它 汉 诗 , 也 不 乏 由 景 到情的写作方式 , 不过却 未形成 “ 感 物缘情 ” 的 审美 经验 。 诗经 的 情 景 关 联 比 较 松 散 , 诸 如 周 南 关雎 ,前四章前两句的 自然意象与后 两 句 的 君 子 心理 , 单从 诗 歌 文 本 上 看 并 无 直 接 且 必 然 的 联 系 , 河边鸣叫的雎 鸠 、 水 边 采

17、 摘 荇 菜 的 活 动 , 并 不 能 构 成君子慕求 淑 女 相 思 之 情 触 发 的 直 接 动 机 。 每 章 贵州社会科学 总第 期 从首二句 的 “ 景 ” 到末 二 句 的 “ 情 ”之 联 系 , 归 因于 雎 鸠相鸣和夫妻和谐之间 的 相似 性 , 建 基于比喻和 联 想 , 也 即 “ 比 兴 ” 。 宋玉的 九 辩 调 用一系列的秋 景 意象 , 渲染 衰 杀寂寥的秋天气 息 , 继 而 感 伤贫 士 失 职和节序变 化 , 但其情 景 组织却 不 如 十 九 首 来 得 紧凑 , 九 辩 一连串的 秋 景意 象只是起到了标示 时 序变 迁 的 作 用 , 未 能 构

18、成 一 个 句 句 相 生 的 完 整 场 景 , 与情感抒发之间缺 乏 绵密的针线关 联 。 汉代 无 名氏古 诗 兰若生春 阳 颇 似 庭 中有奇 树 , 却 不 如 十九 首 情景组织的 浑 雅 , 缺 乏聚焦当下的触物 而 生感 。 因此 , “ 感物缘 情 ” 的 审美经验模 型, 在 十 九 首 中首次得到了集中且鲜明的体 现 。 建安 、 正 始 至 太 康 诗 歌 , 继 承十九首 的美学 品 格 , 侧重在自然变迁的语 境 中抒写个体真切的情 感 体验 , 自 然 直 接 触 动 人 心 , 情 由 物 的 感 召 而 生 发 , “ 感物 缘 情 ” 审 美 经 验 模 型

19、 逐 步 固 定 并 程 式 化 。 以 三曹和邺下文人集团为 代 表的建安诗 歌 , 有 五言 诗 创作的黄金期之美 誉 , 其 慷 慨苍凉的诗风也被标 举 为典范 , 凝结 成 “ 建安 风 骨 ” 这 一诗学评 语 。 建安 诗 歌一方面 重 拾 楚 辞 的 政 治 、 道 德 追 求 , 一 方 面 承 续 古诗十九 首 所奠 定 的 “ 感 物 缘 情 ” 美 学传 统 , 将 建功立业之志做了个人 化的改 造 , 为 缘情诗歌拓 展 了英雄主义悲情这一 新的领 域 。 另 外 , 建 安诗歌 素 以 题材 丰 富 和 体 类 完 备 而 著 称 , 昭 明 文 选 所 列 “ 公

20、宴 ” 、 “ 祖 饯” 、 “ 咏 史 ” 、 “ 游 仙 ” 、 “ 游 览 ” 、 “ 赠 答 ” 、 “ 行 旅 ” 、 “ 军戎 ” 、 “ 杂 诗 ” 等 类 , 建 安 诗 人 均 有 佳 作, 尤 以 “ 公 宴 ” 、 “ 游 仙 ” 、 “ 游 览 ” 三 类 见 长 。 在 建 安 诗 人的笔 下 , 游 仙 诗 、 游 宴 诗 不 以 描摹仙境或 宴会 本 身为旨 归 , 而倾向于表 述 个 人 的 忧 思 , “ 感 物 缘 情 ” 品 格鲜明 。 建安时 期 , 侧 重 触景生情的杂诗日渐 流 行 , 缘情审美经验得以拓展和强 化 。 正始诗歌以何 晏 、 嵇康 、

21、 阮 籍为代 表 , 因 他们 兼 具玄 学 家 和 诗 人 的 双 重 身 份 , 在 玄 学 勃 兴 的 氛 围 中 , 援引玄理 入 诗 , 在缘 情 之 际展开玄学思 考 , “情 ” 与 “ 理 ” 成 为 相互并存的两大主题 。 不 过 , “ 正 始 明 道 , 诗杂 仙 心 ” , 此 一时期 的 诗歌只是 偶或夹 杂 老庄道家之 言 , “感物缘 情 ” 依 然是正始诗人的基 本 创作经 验 , 玄理主题的出 现 只为调适抒情主体过 于 浓烈的情 感 ,“ 说 理 ” 并 未完全 取 代 “ 缘 情 ” 。 譬如 嵇 康 的 四言赠 兄 秀 才 入 军 诗 , 仍 有 大 半

22、 篇 幅 “ 感 悟 驰 情 ” , 采 取 外 物 触 动 人 心的情景架构 铺 陈 哀 乐 之情 。 再如阮籍的咏 怀 诗 , 忧 惧乱世中自我处 境 的抒怀 是其诗歌的典 型风格和主 题。 当 然 , 情 与 理 的纠葛 , 使 正 始诗歌焕然一 新 , 诗人在抒情正 酣 之 际有意或无意地引入玄 理 主 题 , 情 感的浓度有所 淡 化 , 抒情 的 冲 动 有 所 减 缓 , “ 感 物 缘 情 ” 的 审 美 经 验 还是遭到了谈玄说理这一新动向的挑 战 。 西晋前 四 十 年 的 太 康 诗 歌 多 抒 写 个 我 切 实 的 情感体验 , 体现出鲜明 的 “ 感 物缘 情 ”

23、品 格 ,标 举 “ 缘 情 ” 说的钟嵘称它 为 “ 文 章之中 兴 ” , 张 华 、 陆 机 、 左思等 人 的 诗 作 得 到 诗 文 论 家 的 高 度 评 价 。 查 太 康诗歌 , 约 有 二 十 四 首 直 接 以 “ 感 物 ” 一 词 入 诗 , 缘 情论的 首 倡者陆机一人就有八 首 。 如 张 华 杂 诗 中 的 “怀思 岂 不 隆 , 感 物重郁 积 ” , 陆 机 赴 洛 道 中作 中 的 “ 悲情触物 感 , 沉思郁缠 绵 ” 。这些 诗 句直接点明触物生感的 情景关 系 , 强 调主体郁结 的 情感因外物的感召 而 生 发 。 十 九 首 所 奠定 的 “ 感

24、物缘 情 ” 审美经验 , 在太 康 诗歌中得以强 化 , 乃 至 固 定化 。 三 、 玄学勃兴对缘情审美经验的 双重影响 魏末 正 始 , 玄 学 勃 兴 , 回 归 老 庄 , 调 和 儒 道 , 接 引佛学 , 带 来 了 新 的 风 尚 , 思 想史由两 汉 经 学 时 代 步 入魏晋玄学时 代 。 在 大的思想文化变迁 中 , 缘 情 审美 经 验的发展走向截然相反 的 两 个 方 向 : 一 方 面 , 玄学对 情 感问题的重 视 和 讨 论 , 启 引 了 魏 晋 崇 情思潮 , 为陆机诗缘情理 论 的提出提供了哲学的 基 础 , 也促 使 缘 情 诗 歌 的 创 作 达 至

25、太 康 之 际 的 高 峰 ; 另一 方 面 , 玄 学 在 崇 情 之 际 又 展 开 了 对 情 感 的 反 思 , 玄学家 的 清谈影响到文 学 , 也 导 致 以 反 缘 情 为 旨归 的 新 诗 类 玄 言 诗 的 诞 生 。 西 晋 永 嘉 至 东 晋百年 , 玄 言 诗牢牢占据诗 坛 , 在 玄 佛 世 界 观 的 牵 引下 , 玄 言 诗 人 明 确 提 出 以 “ 去 情 ” 、 “散 怀 ” 为 主 要 目的 , 动摇了缘情审美经验的根 基 。 魏 晋玄学极为重视 情感问 题 , 有 两次重要的 讨 论 。 一 次 是 王 弼 提 出 “ 圣 人 有 情 ” 论 , 批 驳

26、 何 晏 的 “ 圣人无 情 ” 说 。 何晏认 为凡人任情且喜怒违 理 , 贤 人有情但 能 当 理 , 而 最 高 等 级 的 圣 人 必 须 是 无 情 。 王弼针锋相 对反驳 之 , 认 为 “ 圣 人茂于人者神明 也 , 同于人 者 五 情 也 ” ,强 调 圣 人 有情 只是不 被 情 感所累 。 另外一次是嵇康 提 出 “ 声 无哀 乐 ” 论 , 以 反 对固有 的 “声有哀 乐 ” 传 统 , 他 认为喜怒哀乐等情 感 为人所固有 , 但 音 乐 的 本 质 为 自 然 之 和 , 人 听 了 本 质和谐的音乐之后 , 会将 各 自不同的情感体验生 发 与净化, 走向各个不同

27、的更高境 界 , 其 琴 赋 言 : “触类而长 , 所致 非 一 。 同归殊 途 , 或 文或 质 。 ” 嵇康的理论 , 不 仅 对 音 乐 美 学 贡 献 良 多 , 亦 阐 发 和 强调了个体的审美情 感 。 玄学史上这两次关于情感问题的讨论 , 启 引了 第 期 缘情 : 作为审美经验的兴起与式微 魏晋崇情思 潮 , 在竹林名 士 任情循自然之主张和 行 为的推动 下 , 个体情感 愈 加得以重视和张 扬 。 竹 林 名士反驳名教压制人 性 , 从 理论和行为两个层次 力 倡 任情自然 。 嵇康认为 七情六欲本为人所固 有 , 刻 意压 制 违 背 了 自 然 原 则 ; 向 秀 难

28、 嵇 叔 夜 养 生 论 云 : “ 有 生 则 有 情 , 称 情 则 自 然 。 ” 向 秀 、 郭 象 注 庄 子 , 甚 至 违 背 庄 子 的 无 情 论 , 重 树 “ 称 情 而 直 往 ” 的原则 。 阮籍析 理 稍 弱 , 但 他以奇特性 情 、 任放行为而 闻 名 , 晋 书 阮 籍 传 评 价 他 “ 志 气 宏 放 , 傲 然 独 得 , 任 性 不 羁 ” 、 “ 外 坦 荡 而 内 淳 至 ” , 并 载 其 生 平 轶 事 数 则 , 以 说 明 他 与 礼 法 格格 不 入 。 王 戎 丧 子 , 悲 不 自 胜 , 留 下 了 “ 情 之 所 锺 , 正在我

29、辈 ” 的名言 。 得益于重视个体情感的社会风尚 , 建 基于玄学 所提供的审美 机 制 基 础 , 缘 情 理 论 呼 之 欲 出 , 可 以 说 , 玄学情感观从思想层面 催生了诗文论上的缘情 说 。 陆机 文 赋 以 “ 缘 情 绮 靡 ” 定 义 诗 歌 , 率 先 对 十九 首 以来的诗歌 创 作经 验进行总 结 , 强 调诗 歌 要由情而 发 , 并 将 “ 缘 情 ” 和 “ 感 物 ” 联 系起 来 : “ 遵 四 时以叹 逝 , 瞻 万 物 而 思 纷 。 悲 落 叶 于 劲 秋 , 喜 柔 条 于芳春 。 ” 为 诗 歌 情 感 的 抒 写 确 立 了 外 物 触 动 内心

30、的机 制 。 而陆机自己 , 也 成为创 作 “ 感 物缘 情 ” 诗歌的 圣 手 。 在 崇 情 思 潮 的 熏 染 下 , 正 始 、 太 康 的 诗人开始大规模写 作 “ 感 物缘 情 ” 的 诗 歌 , 推 动缘 情 审美经验迈向高 潮 。 不过 , 玄 学 在 崇 情 之 际 还 对 情 感 展 开 反 思 , 王 弼 提 出 “ 圣 人 有 情 ” 论 时 , 已 将 “ 应 物 而 无 累 于 物 ” 作 为 有 情 的 理 想 境 界 。 但 是 , 纵 观 缘 情 诗 歌 , 其所 表 达 的 情 感 以 悲 为 主 。 生 离 死 别 、 韶 华 流 逝 、 孤独失 意 是

31、 常 见 的 主 题 , 泪 下 沾 裳 、 迎 风 长 叹 、 悲不自已是惯用的表 情方 式 。 诗人的感物活 动 , 也 往往 和 “ 哀 ” 、 “ 郁 积 ” 、 “ 悲 ” 、 “ 泣 涕 ” 、 “ 忧 ” 、 “ 缠 绵 ” 、 “ 沉思 ”、“ 凄恻 ”、“ 怆 ”、“ 伤 ”、“ 愤 ”、“ 凄 然 ” 等 表示哀 伤情感或行为的词语并提 。 诗 歌中弥漫着悲情意 识 , 不免消 极 。 尤 其 是 西 晋 太 康 的 诗 歌 , 悲 情 过 于 浓烈 , 既不 及 十 九 首 的 浑 雅 质 朴 , 又 缺 失 建 安 诗 歌的风骨苍劲 , 似乎已走 到了以情为累的地步 。

32、 于 是 , 玄言诗适时出现 , 明确以去情为目标 。 正始起 , 诗人已经开始 援引玄理入诗以减缓过 于浓烈的情 感 , 但 诗 歌 的 整 体 风 格 依 然 遵 循 “ 感 物 缘情 ” 的 经 验 。 自西晋永嘉时代 , 至过江之后的东 晋百年 ,“ 溺 乎 玄 风 ” 的 玄 言 诗歌开始大规模流 行 。 玄言诗的品格 , 观景悟 理 , 简 淡清寡 , 与 缘情绮 靡的诗歌定义相差甚远 。 况且 , 玄 言诗人对情感进 行了更为彻底 的 反 思 , 他 们 视 情 为 累 , 主 张 以 理 去 情 。 许 询 农 里 诗 说 : “ 亹 亹 玄 思 得 , 濯 濯 情 累 除 。

33、 ” 孙 绰 答 许 询 诗 也 明 确 地 提 出 :“ 理 苟 皆 是 , 何累于情 ? ” 在玄风的牵引 下 , 诗歌不再以 抒 发情感为主 , 而 转 向 观 景 和 悟 理 , 自 然 山 水 被 玄 言 诗人视为体悟玄理的契 机 , 不 再由自然变迁引发 人 的 情感冲 动 。 玄言诗一 时蔚为潮 流 , 颠 覆了缘情 美 学赖 以 存在的悲情意 识 、 感 物 缘 情 之 情 景 架 构 模 式 , 在它的强势冲击 下 , 缘情审美经验走向式 微 。 四 、 缘 情美学的解释限度 自从陆机首倡 “ 诗缘 情而绮靡 ” 以 来 ,“ 缘 情 ” 经 由不断地解释 , 获 得 了 非

34、 同 一般的经典地位 , 成 为 一个标示整个中国诗学史 , 甚 至整个中国美学史的 崇高范畴 。 自南朝始至当下 ,“ 缘 情 ” 概 念经历了两 次大的经典 化 的 浪 潮 , 一次是南朝诗文 论 家 对 “ 缘 情 ” 说的推 崇 , 一次是现当代中西文化 交 汇 的 语 境 下 , 海外抒情传统学派以西方 “ 抒 情 ” 概 念对接 “ 缘 情 ” 概念 , 将其扩大化为中国美学的标志性概念 。 受陆机的影响 , 南朝诗 文 论家 将 “ 缘 情 说 ” 发 展 成 熟 。 刘 勰 文 心 雕 龙 极为强调情 感 作 为 创 作 动 机和来源 的 重 要 作 用 , 体 性 篇 云 :

35、 “ 夫 情 动 而 言 形 , 理发而 文 见 。 ” 刘勰还认可外物对 情 感 触 发 的功能 , 明 诗 篇 云 : “ 人 禀 七 情 , 应 物 斯 感 。 感 物 吟 志 , 莫非自然 。 ” 钟 嵘 以感物生 情 、 作 诗陈情 解 释诗歌创 作 的 动 机 , 诗 品 序 曰 : “ 凡 斯 种 种 , 感 荡 心 灵 , 非 陈 诗 何 以 展 其 义 ; 非 长 歌 何 以 骋 其 情 ? ” 其后 范 晔 的 后 汉 书 文 苑 传 、 萧 子 显 的 南齐书 文 学 传 以及沈约论文和论诗 , 莫 不 以 “ 缘情 ” 作 为 基 本 理 论 和 标 准 。 为 了 确

36、 保 “ 缘 情 ” 的 经典地位 , 刘 勰 、 钟 嵘还将 “ 比 兴 ” 和 “ 缘 情 ” 结 合起 来 , 将具有正统地位的比兴 概念糅合入缘情诗歌形 成机制和创作方式的解释之中 , 使 他们所推崇的缘 情诗论获得了更为牢固的正统地位 。 并且 , 南 朝诗 论家还以是 否 “ 缘 情 绮 靡 ” 作为判断诗歌高下的标 准 , 古诗十 九 首 、 建 安 、 正 始 、 太 康 以 缘 情 为 取 向 的诗歌受到他们较为一致的肯定 , 而 谈玄说理的玄 言诗却得到他们强烈的批判 , 甚 至其后描摹自然的 田园 、 山水诗也遭到不 少非议 。 在南朝诗论家的大 力弘扬和精心阐释下 ,

37、缘情 绮靡的诗歌成为代表诗 歌一般标准的 诗 类 , 或 者 说 在 他 们 看 来 , 缘 情 诗 即 等同 于 “ 诗 ”,“ 缘 情 ” 成 为 诗 学 评 判 的 至 高 理 论 标准 。 当代海 外 抒 情 传统学派再度大规模地为 “ 缘 情 ” 说的经典地位展开 广泛而深入的论述 。 旅居海 外的学者陈世骧 , 出于昭示 中国文化之独特性的目 贵州社会科学 总第 期 的 , 以西方 的 “ 抒 情 ” 概 念 取 替 中 国 的 “缘 情 ” 概 念 , 以源于西 方 传 统 三 分 法 之 一 的 “ 抒 情 诗 ” 标 举 中 国 文学的辉 煌 , 认 为 中 国 古 典 诗

38、学 可 以 概 括 为 以 诗 经 为起 源 的 抒 情 传 统。 其 后 , 旅美华 人学 者 高 友工 以 “ 缘情 ”为 基 底 , 与 西 方 的 “ 抒 情 ” 概 念 对 接 , 在中西比 较语境中建立 起 囊 括 中 国 古 典 美 学 各 阶 段 、涵盖各艺术门类的 宏 大体 系 。 高友工广泛援 引 西方文论成 果 , 为抒情传 统 展开纵向的理论论述 和 横向 的 美 典 建 构 , 不 仅确立了理论基 石 , 亦 使 “抒 情 ” 取 代 “ 缘 情 ” 辐射到 中 国古典 各门类艺术和各 种 艺术批评 中 , 以 之 标 举 中 国 古 典 文化的特 有风 格 。 古诗

39、十九 首 和 陆 机 的 文 赋 得 到 高 友 工 的 高 度 评价 , 他认 为 十 九 首 是诗歌走向内 省 的 转 折 , 而 文 赋 则因提 出 “ 诗 缘 情 ” 说 而被 誉 为 “ 中 国文 学 理 论走 向 抒 情 的 一 篇 宣 言 ” 。 抒 情 传 统 在 海 外影响广 泛 , 在多领域学者 的 推 波 助 澜 下 , 中 西 话 语 不断交汇 ,“ 缘 情 ” 与 西 方 的 “ 抒 情 ” 密 切 关 联 , 并 借此获得了崇高且极具包容性的经典地 位 。 不可否认 , 汉末 、 魏 至 西晋太 康 , 缘 情美学具 有 重要的地 位 , 成为诗歌创 作 的主流和诗学理论的 追 求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