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语文教育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7135047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333 大小:20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语文教育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3页
2023年语文教育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语文教育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语文教育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3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语文教育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常州文博教育语文教案 常州文博教育 文言文:2023年中考知识点常用虚词 知识点总结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一起使用,才能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七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得很频繁,而且它们的解释也相当灵活。 常用虚词例释 1但 副词:表示对动作的限制,可译为“只”“仅仅

2、”等。例: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连词:用在复句的后一个分句前,表示意思的转折。可译为“但是”“不过”“只是”等。例: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2而 代词:相当于第二人称,你、你们,你的、你们的。例: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连词:A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例: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B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C表示顺承,相当于“然后”。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D表修饰,相当于“地”。例:默而识之。(论语述而) E表并列,相当于“并

3、不是而只是”。例: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3耳 语气词:A表示肯定、判断语气,相当于助词“也”,可译为“了”“啊”。例: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B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含有“不过如此”的意味。例:技止此耳!(黔之驴) 4何 疑问代词:A代事物,可译为“什么”。例:子何恃而往?(为学)B代处所,可译为“哪里”“什么地方”。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C代原因,可译为“何故”“为什么”。例: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副词:表示反诘,可译为“怎么”。例: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5乎

4、语气词:A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B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赞美或感叹,相当于“啊”“呀”。例: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C表示测度或商量,相当于“吧”。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下) 助词:用于形容词或副词后,助成音节,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例: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介词:A表示时间,可译为“在”“从”。例: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B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6或 代词:表示分指,指代人、事物、时间等的一部分,可译为“有的人

5、”“有的”。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情况的揣测、估计,可译为“也许”“大概”“或许”。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B表示时间,可译为“偶尔”“有时”。例: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7乃 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你们”“你们的”。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的相承,可译为“就”“于是”等。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B表示动作行为或某种情况的发生、出现出乎意料,可译为“竟然”“却”等。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8其 代词:A人称代词,可

6、译为“我”“你”“他”“我的”“自己的”等。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B代具体的事物。例:屠自后断其股。(狼)C指示代词,可译为“这”“那”等。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副词:表示推测、反问等语气,可译为“大概”“难道”,或者不译。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句中第一个“其”表反问,可译为“难道”;第二个“其”表猜测语气,可译为“大概”。编者注) 9且 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出现是暂时的,可译为“姑且”“暂时”等。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B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出现,可译为“将要”“快要”等。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连词:表

7、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况且”“尚且”等。例: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10虽 连词:A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B表示转折,可译为“可是”。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1遂 副词:A表示结果,可译为“终于”“结果”“竟然”等。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B表示顺承,可译为“于是”“随即”等。例: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12也 语气助词,用在句末:A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可译为“啊”“呀”,或不译。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B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可译为 陈涉世

8、家)C表示祈使、命令、劝阻“呢”“吗”,或不译。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语气,可译为“啊”“呀”“吧”等。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语气助词,用在句子中间:表示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可译为“啊”“呀”等,或不译。例: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黄生借书说) 13已 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出现,可译为“已”“已经”等。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B与“而”组成固定词组,表示后一个动作行 为与前一个动作行为相隔不久,可译为“不久”。例: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醉翁亭记) 14以 介词:A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9、”“由于”。例: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B表示工具、手段、方式,可译为“用”“拿”等。例: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C表示时间、处所或范围,可译为“在”“于”“从”等。例: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隆中对) 连词:A表示目的,可译为“来”。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B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可译为“才”“因而”等。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15矣 语气词:A表示已然,可译为“了”。例: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B表示肯定语气,可译为“了”,也可不译。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C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了”。例:

10、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16于 介词:A表示时间,可译为“在”“到时”等。例: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满井游记)B表示 推荐第2篇:语文教师自荐书模板 尊敬的*学校领导: 您好! 首先对占用您的宝贵时间深表歉意。 我是一名于20xx7月毕业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所学专业:中文系汉语言文学。 经过长期努力拼搏,今天我怀着满腔热血站在了人生的又一个起点。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强手如林,然而我坚信我自己不是弱者。竞争时代,实力为先,学历不等于能力,努力才会有成绩。 在大学期间,我以做一名新世纪的建设者为目标,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学习上我刻苦认真,成绩优异,所学主要基础课和专业课成绩在优良

11、以上,平均成绩84分,除了专业课学习外,我还注意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时代人才要求,考取了计算机国家二级证书以及普通话等级证书。在英语学习方面,我在学习大学英语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翻译、阅读、口语及写作能力,现在正向更高目标努力。同时我自学并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此外,我还积极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今年八、九月份教育实习中,我获得了宝贵的教学管理经验,这将使我受益终生!诚然,我不具备最高的学力,但我有达到最高学力的好学勤奋与务实,“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匣内待时飞”渴望学成之后的大手施展,更急盼有伯乐的赏识与信任。我会用我的实际行动回报您对我的选择,用我的青春与才智为

12、贵单位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不必在乎我取得什么,请关注我的未来! 最后十分感谢您对我自荐书的审视。期待您的回音! 诚祝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推荐第3篇:语文教育 一、创造教学情景,活跃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

13、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二、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闰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1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

14、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引起注意的问题。 那么,如何讲究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现就语基短文这些“趣味贫乏”、“教学两难”的课型谈谈体会。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方法和语言的艺术性。如职中语文第二册中的“逻辑知识推理必须合于逻辑”这节内容,笔者在教学时,首先意识到像这样比较抽象的知识,更应讲究讲授艺术,课堂上学习“三段论”的“中项必须周延”这一规则时,首先出示一个错误的推理,即“鸟是卵生动物,鸡是卵生动物,所以鸡是鸟”。当这一例子出示后,他们感到怀疑,“是不是老师讲错了”。借此机会,我又将这一推理以郑重的口气念一遍,顿时教室里笑声四起。

15、“是不是这个推理错了呢?如果错了,那么,它究竟错在哪?”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几个问题上来了,对“知其所以然”产生了兴趣,随后,让学生再对照有关规则进行交流、讨论,最后请一位学生口答上述问题。实验结果证明通过好奇自学交流解答这一活动过程,绝大部分学生不但对这一规则有了较深刻的印象,也大大地调动了学习兴趣。 三、结合专业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职业学校有着双重的教学任务,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许多教师在学生入学时及日常交谈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文化课学习重要意义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耐心教育固然重要,但根据学校性质和专业特点,只要注意了解专业课的内容和特点,并发掘文化课和专业课

16、的彼此联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推荐第4篇:语文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 一、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文章的乐趣; 二、能就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展开联想,谈谈自己难忘的童年趣事; 三、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品赏散文含蓄、生动、简练、优美的语言, 丰富自己的语汇、并加以积累; 四、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并结合所写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 五、学会在口语交际中善于抓住对方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劝告他人。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课时 三颗枸杞豆 2课时 我们家的男子

17、汉 2课时 柳叶儿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不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精彩画卷,而且还蕴涵了作者真挚而又细腻的情感,读来趣味无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 三颗枸杞豆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主人公年纪尚小,远未定型,却表现了未来的某些个性对独立的要求,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柳叶儿一文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在饥荒岁月里的往事。 学习本单元,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

18、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学习步骤: 一、导入 语: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和一些大师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和品格。在本单元中,我们将走进熟悉而又陌生的童年生活,相信这个单元的学习会带给每位同学对童年一词的全新注解。 二、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三、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浏览目录和课文。 四、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最喜欢其中的哪篇文章,并

19、选取一个角度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五、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1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并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的探究;寿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单元学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优秀作品编辑成册。 2开展一次“说说我的童年生活”的主题交流活动,与作品产生共鸣。 第二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 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前学习: 1、利用工具书,读准文中字音,弄懂字意。 2、查资料(可以利用图书或网络),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阅读散文集朝花夕拾。 3

20、、查找有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简介,增加印象。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语: 童年如歌如画。它像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鲁迅先生也有一段令人难忘的童年生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童年乐园。 二、由学生来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与作品。 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根据文章标题,并结合课前阅读,理清文章思路。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第二部分: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2、快速阅读全文,把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用“ 的百草园”和“ 的三味书屋”说出来。 可能的说法:美丽的百草园、神秘的百草园、诱人的百草园、有趣的百草园 单

21、调的三味书屋、自由的三味书屋、痛快的三味书屋、好玩的三味书屋 3、仔细阅读全文,谈谈作者本人就这两个相邻的人生驿站更喜欢哪一个?试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四、课后学习: 学生交流: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与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作比较,有何异同? 第三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 学习目标: 1、能学习本文运用准确的词语表现景物特点、描写动作的写法,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2、能品赏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 课前学习:朗读文章的精彩部分,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语: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文章内容,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鲁迅先生笔下的乐园生活。 二、精读“百草园”部

22、分。创设问题情境。 1、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乐”在何处?(此问题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一部分记叙的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百草园景物描写的一段文章,并就其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然后凭记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说说泥墙根一带有哪些趣味?(尝试背诵此小节) 3、仿句练习: 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造句,描绘一种情景。 4、学生复述美女蛇的故事。要求:表达清晰,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可以结合社戏一文中为什么说迅哥儿到赵庄去看社戏时蛇精戏是他最想看的一出戏。) 5、朗读“冬天雪地捕鸟”的一段文章。 划出捕鸟动作的动词,并通过学生课堂表演,体会用词的准确精当。 6、课堂作为片段练习: 同学们小

23、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请你模仿鲁迅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做过的一种活动。(可以让学生边说边表演。) 三、课后学习: 交流并修改自己的课堂小作。 第四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 学习目标: 1、能比较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 2、能从多角度对文章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学习:能复述在三味书屋中读书生活的几个片段,并加以概括。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语: 相对于乐趣无穷的百草园生活,三味书屋的生活又是如何呢? 二、精读“三味书屋”部分。创设问题情境。 1、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单调无味的,无味在何处?如果你把自己看作鲁迅的同学,你在那种情

24、境下,最喜欢做哪些事,为什么? 2、你是怎样认识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无味的? 可以从“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三方面进行比较。 3、你觉得寿先生是不是一位好老师?在作者眼里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4、课堂片段作文练习:用形象风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学生交流) 5、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怎样?鲁迅希望有怎样的儿童教育? 学生畅谈: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与鲁迅先生的学习生活相比,你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三、对文章主题的探讨。 “其乐无穷”与“枯燥无味”是一对鲜明的反义词,但鲁迅先生写本文的目的是否意在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呢? (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

25、者对立起来,我认为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所以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四、课后学习: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专题,进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写成小论文。 第五课时: 三颗枸杞豆 (一) 学习目标: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能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能找出文章细致描写景物和细腻刻画人物的句子,揣摩其作用。 4、能品味

26、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课前学习: 1、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弄清字意。 2、品读文中的精彩语言。教学步骤 : 一、导入 : 由播放歌曲童年导入 新课。 二、速读全文,说说这是怎样的三颗枸杞豆?(可以用原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答案可能会有:“催我奋进的三颗枸杞豆”;“征服我的三颗枸杞豆”;“富有教育意义的三颗枸杞豆”;“三叔送我的三颗枸杞豆”;“启示生命意义的三颗枸杞豆”- 三、这三颗有着特殊意义的枸杞豆,征服了年少的“我”,最终使“我”成就了一名植物学家。但在这之前,“我”是什么样 的人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案可能会有:“贪玩的我”;“不爱读书的我”;“爱逃学的我”;“不怕打的我”;“顽

27、皮淘气的我”;“热爱大自然的我”- 四、“我”为此经常挨打,但“我”并没有改变自己,直到遇到病中的三叔。创设问题情境。 1、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三叔,表现人物什么特点? 2、“我”和病中的三叔共有几次对话,对“我”有什么影响?(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内容) 第一次对话给我的影响:让“我”更懂得热爱自然,而且和三叔相比,还意识到自己的一无所知和不善于观察。 第二次对话给“我”的影响:懂得时间的珍贵,珍惜金色年华。 3、找出第二段对话中自己难以理解的句子,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如小组不能解决,可以全班讨论。 (如探究练习中的第二大题。) 五、学生畅谈:三颗枸杞豆改变了“我”的一生,在你的童年

28、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类似作者的事情?带给了你哪些人生的启示? 六、课后学习: 课文写童趣和景物生动细致,联系课文中的描写语句,体会童趣与“我”后来成为植物学家的关系。 第六课时: 三颗枸杞豆 (二) 学习目标: 1、品读文中充满童趣的语言。 2、小组合作,课堂表演,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课前学习:收集有关时间或生命的名言警句。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语: 读完三颗枸杞豆,三叔这一人物形象也在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在课文中,我们知道三叔有着远大的理想,但因为虚度年华以至于悔恨终生。假设作者笔下的三叔带病来到我们的现场,和我们一起聊聊生活与人生,将会如何呢? 二、创设情境,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组

29、合方式,分别扮演主持人、三叔与观众。 三、交流有关时间与生命的名言警句,或配乐朗读朱自清的美文匆匆,提升自己的人生感悟。 四、文章带给我们有益的生命启示,而文中充满童趣的语言也颇令人玩味。 品赏课文中描写童趣和景物的生动细致的语言,并说说童趣与“我”后来成为植物学家有何关系? 五、课后学习: 1、发挥想象:假如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年轻时的“三叔”,你会怎样劝说他珍惜时间? 2、模仿文中描写“太阳”的写法,写一段关于月亮、星星或其他事物的文字。 第七课时: 我们家的男子汉 (一) 学习目标: 1、查工具书,读准文章字音,弄清字意。 2、能抓住关键语句具体生动的复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3、小组合

30、作,探究课文思路,深入研究课文主体部分安排材料的顺序和特点。 4、品味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课前学习: 1、熟悉课文内容。 2、阅读王安忆的有关作品。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语: 男子汉,是指男人,强调的是男性的健壮或刚强,而课文写的却是一个才几岁的小孩子,但作者为何称他为男子汉呢?让我们去看看王安忆是怎样来刻画他的男子汉的气概的。 二、速读课文,创设问题情境。 1、抓住关键语句,具体生动的复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2、展开讨论:文中的男子汉是一个才几岁的小孩子,但作者为何称他为男子汉呢?(或问“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几岁的小男孩是一条男子汉?) 3、你认为文章写得最精彩、最感人的地方是哪里?

31、三、小组合作,探究文章主体部分安排材料的顺序和特点。文章是按人物的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再加上五个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晰,眉目分明。 四、第二单元的阅读提示中写到:“有人的童年,远未定型,却表现出了未来的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某些个性。”根据文章小标题结合文章内容,你能想象出“男子汉”将来的某些个性吗?你认为真正的男子汉要具有什么品质? 答案可能有:耐心、独立、刚强、勇敢、专心等。 五、课后学习: 请亲朋好友回忆有关你的童年趣事,并整理一下,课上交流。 第八课时: 我们家的男子汉 (二) 学习目标:摘出文中细腻描写人物的有关语句,体会描写的精妙之处。 课前学习:品读文章生动、风趣、幽

32、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步骤 : 一、课上小组交流自己小时侯的事,每人着重讲一个方面,要讲得具体细致。 二、仔细阅读课文。 摘出文中细腻描写人物的有关语句,并做赏析。 三、划出文中你认为写的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并作赏析。 四、课堂练笔:写一个你熟悉的小孩。 要求: 1、仿照文章的结构,用小标题串联全文,一题一事,重点记叙二三事。 2、观察要细致,描写要细腻,语言力求做到生动、幽默。课堂交流小作。 五、课后学习: 修改自己的小作。 第九课时: 柳叶儿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本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生活的幸福。 2、品读文中的精彩句子,并体会从

33、中饱含的感情。 3、能与其他类似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课前学习: 1、读准字音,弄清字意。 2、熟练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 3、阅读张洁的挖荠菜、刘绍棠的榆钱饭、李治修的挂在墙上的童年。 4、积累绘柳的古典诗句。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语: 谚语中说“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柳是春的使者。在古典诗词中有很多绘柳的绝句。(学生交流)作为文人笔下的爱物,宋学孟在苦难的岁月里,也与柳叶儿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二、速读课文,创设问题情境。 1、结合课文描写的内容,说说你认为柳叶儿好吃吗? 2、为什么在柳叶儿抽芽的时候,全家最乐的人是我?为什么我会感到“乐”? 3、除了“乐”之外,作者还带着怎样的感情来回

34、忆往事的?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苦中带涩。 三、通过自己的了解,谈谈在艰苦的岁月里人们还以什么来充饥? 四、比较阅读。介绍张洁的挖荠菜、刘绍棠的榆钱饭,并把这两篇文章与柳叶儿作比较,谈谈在结构、感情、语言、对苦与乐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异同点。 五、课堂讨论: 你吃过野菜吗?如有,与课文所写的感受是否相同?为什么? 六、课后学习: 询问一下自己长辈年少时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作比较,谈谈感想,提升人生感悟。 第十、十 一、十二课时: 写作 第十课时: 学习目标:明确本单元的写作要求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教学步骤 : 一、学生自主学习本节内容,“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二、结合本单元所学的四篇文章,说说记叙

35、的线索。明确:记叙性文章如果缺少线索,即使材料再精彩,也不能成为好文章。 第十一课时: 教学步骤 : 一、提供参考题目,学生自由写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二、课后阅读“修改作文”,试着修改自己的作文,着重注意把句内重复多余的词语删去。 第十二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改。 三、小组推荐作文,全班集体评改。 四、指导学生根据评分标准打分。 第十三课时:口语交际劝告 学习目标:掌握劝告的几种方法,并运用到平时的口语交际中。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 启发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围绕下列问题展开交流: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不正确的行为?你们是怎样想、怎样做

36、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交流,然后提出“劝告”一词。 二研讨案例,探究劝阻要领。 1出示案例 案例:张明和李响在高压电线旁放风筝,玩得非常开心。这时,江晓宁急切地跑来,对他们说:“喂,你们不能在这儿放风筝!”张明不服气地说:“我说班长大人,你管得也太宽了吧!”江晓宁着急地嚷起来:“在这儿放风筝是非常危险的,快离开这里。我是好心好意,你们怎么不听我的话呢?”李响说:“不就是放风筝吗,值得你大惊小怪吗?”说完,他们再也不理江晓宁,专心地放他们的风筝。 2讨论案例。 (1)如果你和同桌就是录像中的张明和李响,你们会接受怎样的劝告? (2)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有效劝阻的要领: “正面劝导”法、“

37、直话屈说”法、“归谬”法、“激将”法。 三小组合作学习,表演情景剧,参与劝阻实践。 学生回忆自己及班上其他同学曾经有过的不正确行为,征得当事人的同意,与他(她)合作表演互相劝阻。 四、课后学习:根据课后习题,自主创设情境,劝告他人。 第十四课时:单元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一 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并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的探究;寿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学习结束后,写成小论文,举行论文交流大会,优秀作品编辑成册。 二 开展“说说我的童年生活”的故事演讲活动。 (附:苏教版七(下)第二单元测试

38、题) 苏教版七(下)第二单元测试题 杭佳楣(常州市北郊中学) 一、积累运用。 1、把下面语段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写在横线上。 像蜂 (die)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在记忆的心屏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 (yi)彩的画页,也似一 (que)跳跃着欢快音 (fu)的乐章。 我的“长生果” 2、默写。 不必说 ,光滑的石井栏, , ;也不必说 ,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 。 3、仿照上段文字中加点的句式再造一个句子,创设一种情景。 _ 4、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句珍惜时间或生命的名言警句。

39、 _ 5、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有一段歌词写到“杀你个魂也丢来魄也落。神也发抖,鬼也哆嗦,打得那狼虫虎豹无处躲。”根据这两句话,写出四个形容妖魔鬼怪溃败场景的成语。 答:_ , , , 。 6、班级要开展“说说我的童年趣事”的主题活动,请你为班级设计一个活动方案。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 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哪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

40、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油”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在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7、选文主要写了哪两种情景?你能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它们各自气氛特点的两个词语吗? 8说说文中这位先生有什么性格特点?并在文中勾画出最能表现这一性格的词语。 9为什么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而先生读的有标点?说说你对此是怎么理解的。 _ 10有人认为文末划线句的“拗”字用得好,你认为呢?请说说它在文中的意思及表达作用。 _ 11书声琅琅是课堂上常见景象,请你描写一次课堂读书的情景,力求真实而又生动。(150字以内)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