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新》PPT课件.ppt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6606971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政策新》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货币政策新》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政策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政策新》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章 货币政策1了解货币政策的目标演变,理解货币政策各个目标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2掌握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和主要中间目标的优缺点;3了解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的构成,掌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理及其优缺点;4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5理解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分析。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的含义及构成要素l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求,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l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政策工具。l三者的关系是:l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货币政策目

2、标的含义及演变是指国家通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金融调控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二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1 1、物价稳定、物价稳定2 2、充分就业、充分就业3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4 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l从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稳定币值这一单一目标开始,货币政策的目标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2、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l2、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20世纪30年代以前,稳定币值和汇率30年代以后,充分就业和稳定币值40年代末50年代初,稳定币值50年代后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60年代以后,国际收支平衡(美元危机)三目标之间的关系货币政策各个目标之间是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长远看,

3、各目标之间是统一:经济增长是基础物价稳定是前提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从短期看又有矛盾l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之间呈此消彼长关系失业率较高的物价稳定通胀率较高的充分就业在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的两极之间组合,相机抉择l通胀率(P)失业率uP AB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854 10l20世纪70年代,物价和失业又出现了互补关系,即物价上涨、失业和经济停滞同时出现。l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高增长率、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的并存。即所谓的新经济时代。矛盾的关系还表现在。2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3

4、3、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4 4、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5 5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四)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l1单一目标论。单一目标论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币值或者发展经济。l2双重目标论。同时兼顾发展经济和稳定物价的要求。l3多重目标论。必须包括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均衡和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等方面。l中国人民银行法“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一、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意义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也称为中介指标,是比较短期的

5、、可以明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也称为中介指标,是比较短期的、可以明确衡量的数量化金融指标。确衡量的数量化金融指标。中间目标之所以重要,在西方货币理论看来主要有两点原因,中间目标之所以重要,在西方货币理论看来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人们长久以来认识到货币政策作用机理具有滞后性和动一是人们长久以来认识到货币政策作用机理具有滞后性和动态性,二是为避免货币政策制定者的机会主义行为,态性,二是为避免货币政策制定者的机会主义行为,l l设置中介目标的原因设置中介目标的原因最终目标实现需较长时间,非数量化,理想化。最终目标实现需较长时间,非数量化,理想化。政策传导有时滞效应,政策制定者的机会主义行为。政策传导有时滞效

6、应,政策制定者的机会主义行为。l l中介目标的作用(意义):中介目标的作用(意义):货币政策作用传导的桥梁,有效测定货币政策效果的金融货币政策作用传导的桥梁,有效测定货币政策效果的金融变量;名义锚;反馈信号;变量;名义锚;反馈信号;二、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1、相关性2、可测性3、可控性三、常用的中间目标1、货币供应量2、利率3、汇率4、基础货币5、超额准备金货币供给量优点:l三性表现强,且作为经济内生变量(顺循环)和作为政策外生变量(逆循环)易于区分。l货币供给量是中央银行最易直接控制的。l货币供给量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最高。缺点:l金融创新和资本全球化模糊了货币供给层次并增加了中央银行统

7、计的难度。(不是纯粹的外生变量)l难在变量选择M0,还是M1,还是M2l货币流通速度对政策效果的影响不断下降。(时滞)利率优点:l-可测性强。l-中央银行对利率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控制权。l-利率可以反映经济的走向。缺点:l-央行只能调控名义利率。l-利率与货币供给量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l-利率既是经济变量,也是政策变量,易造成错误判断。l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上世纪50至60年代,各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不尽相同,但主要是利率;接着,上世纪70至80年代,各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大体一致,即都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进入1990年代以来,各国大都

8、屏弃了对货币供应量的监控,转向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四、我国中介目标l改革开放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一直沿用贷款规模和现金发行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理论依据是:贷款=存款十现金,同时货币都是通过贷款供应的,因此,只要控制住贷款就能控制住货币供应。l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加速了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分析与研究。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按季度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1995年开始尝试将其纳入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体系,并从1996年开始正式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l在1986年以前,我国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没有明确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1986年至1993年这段时间,现金计划和贷

9、款规模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从中国人民银行1994年正式对外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开始,到1998年正式宣布取消信贷规模限制为止这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为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1998年以来,央行主要以单一的货币供应量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对金融进行调节和控制所运用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工具一般可分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四大类。l第二十三条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一)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二)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三)

10、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四)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五)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六)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1、含义: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改变以改变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数量和货币扩张乘数,从而达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贷款和派生存款)和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l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迫使商业银行收缩贷款规模,减少过热领域的投资,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反之则相反。2、作用机制一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

11、准备金的数量二是通过影响货币乘数3、作用特点保证银行流动性、控制货币供应量、结构调整操作简单,作用威力大,奏效快。通常称它是一帖力度大、反应快的“烈药”。副作用大,缺乏灵活性,对商业银行和经济的冲击力大,且央行不易把握时机和力度。不宜经常使用(二)再贴现政策1、含义:中央银行通过直接调整或制订对合格票据的贴现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的供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通过提高再贴现率或者限制再贴现票据资格,减少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的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反之则相反。主要包括:再贴现票据的种类、规定再贴现业务的对象、确定并调整再贴现率。l2、作用机

12、制通过调节再贴现率和再贴现资格来影响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以影响其借款意愿,达到影响社会总信用的目的。具有告示效应可以防范金融恐慌l3、作用特点作用过程相对是渐进的,政策效果不是非常的猛烈。告示作用较强。对资金发生困难的金融机构起到安全阀作用。通过审查再贴现资格,达到调整国家产业结构的目的。中央银行缺乏足够的主动权,“被动”“告示效应”是相对的,力度有限如果调整幅度过大,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也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三)公开市场业务1、含义:l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主要是债券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主要是买卖政府债券),用以调节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量的一种政策手段。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

13、行可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卖出债券,回笼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应量。反之则相反。l主动性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为改变银行准备金原目标水平而积极主动进行的买卖证券的行为。(现券交易)l防御性公开市场业务:主要用于抵消那些非中央银行所能控制的因素对银行准备金水平的影响,使基础货币保持在预定的目标水平上。(回购)l l2、作用特点和条件约束符合政策目标需要,央行具有主动权灵活便利,反向调节,央行可采用试探性操作和迅速进行逆向操作适时适量进行调节,作用缓和,进行宏调和微调。“告示效果”不明显,操作弹性大,反应快捷条件约束条件约束中央银行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势力,中央银行持有相当数量证

14、券需要的完善的货币市场和良好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其它政策相配合。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一)间接信用控制 1、消费信用控制2、证券保证金比率控制3、不动产信用控制4、优惠利率5、预缴进口保证金比率(二)直接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1、利率高限2、信贷配额3、流动性比率 4、行政干预(三)间接信用指导1、窗口指导l l采取提高非经济适用房银行贷款利率、商品房预售采取提高非经济适用房银行贷款利率、商品房预售条件等多种措施,严格控制高档房地产开发项目;对条件等多种措施,严格控制高档房地产开发项目;对商品房空置量

15、大、负债率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从商品房空置量大、负债率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从严审批贷款;对贷款规模过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严审批贷款;对贷款规模过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流向实行重点监控。同时,对技术水平低、污染大、流向实行重点监控。同时,对技术水平低、污染大、能耗高的企业要从严限制贷款,坚决防止能耗高的企业要从严限制贷款,坚决防止“五小五小”企企业业“死灰复燃死灰复燃”。l l2、道义劝告第四节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一、西方关于货币政策传导的理论 一凯恩斯的传导理论 M r I E Y 二弗里德曼的传导理论二弗里德曼的传导理论 M E I Y 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法定

16、准备金率其他工具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利率货币供应量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收支平衡一、西方关于货币政策传导的理论一凯恩斯的传导理论lrE I M二二货币学派(弗里德曼)的传导理论弗里德曼)的传导理论lE二、货币政策效果分析一时滞的影响l内部时滞: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l外部时滞: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三微观主体预期的影响(四)其他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一)货币政策时滞l货币政策时滞的涵义是指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到实施后发挥实际效果的全部时间过程。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l货币政策的时滞按发生源和性质分类:l内部时滞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l外部时滞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时滞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l(1)时

17、滞的长短。时滞越短,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越强。l(2)时滞的分布。时滞分布越均匀,货币政策就有效。(COND)内在时滞 外在时滞 认识时滞 决策时滞 操作时滞 市场时滞问题 认识 行政决策 执行 效果一般短一般较长t0t1t2t3t4货币政策时滞的实证分析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长短不定,与中央银行能否预测和采取行动呈高度相关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比较客观,非中央银行能直接加以控制。(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l对于货币流通速度一个相当小的变动,如果政策制定者未能预料到或在估算这个变动幅度时出现小的差错,都可能使货币政策效果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可能使本来正确的政策走向反面。(三)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l当一项货币政策提出时,各种微观经济主体立即会根据可能获得的各种信息预测政策的后果很快地作出对策,而且极少有时滞。面对微观主体广泛采取的对消其作用的对策,货币当局推出的政策很可能归于无效。(四)其他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l货币政策的效果也会受到其他外来的或体制的因素所影响。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政治因素思考与练习1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应具备哪些条件?比较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优缺点?2试比较三种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缺点。3试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