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备考: “熟悉与不熟悉”素材运用及写作指导.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4623625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 “熟悉与不熟悉”素材运用及写作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 “熟悉与不熟悉”素材运用及写作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 “熟悉与不熟悉”素材运用及写作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写作备考: “熟悉与不熟悉”素材运用及写作指导.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作文写作备考:“熟悉与不熟悉”素材运用及写作指导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现在无处可去,没有冒险。现在我们与自己熟悉得像不熟悉的东 西。一一斯坦利摩斯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受?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 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名师题解】这是一道名言类材料作文。材料分为两句话“现在无可去,没有 冒险”以及“现在我们与自己熟悉得像不熟悉的东西”。咋一看,两句 话互不相干,都是独立的句子,但仔细揣摩,二者又有紧密的联系, 前后两句互为因果,正是因为“无处可去,没有冒险”,所以“我们与 自己熟悉得像不熟悉的东西名句的诗意有利于考生情感的引发,

2、包含的哲理催生考生理性 的思考,比喻式的表达可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此题的立意呈现多 样化的趋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角度&素材】基本角度:考生可抓住第一句话:“无处可去,没有冒险,探究其根源,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里待久了,人就容易安于现 状。活在舒适圈里的人固然感到舒适,但待久了依然管不住逃离的 心,对蓬勃生长的生命力量的渴望,对远方的遐思,以及对自身无 限可能的挖掘,都让我们想打点行囊迈向远方。然而习惯了舒适的 我们,却害怕这份改变,想着着改变后的那种不确定、对未知的恐 惧,又让我们不敢前行,于是又退回了原来的舒适圈。内心渴望冒 险,但却不敢行动,于是,我们便把“无处可去,没有冒险”作为裹 足

3、不前的理由。我们从第一句话可以得出立意:以勇敢的姿态前行、心怀远方, 努力前行进阶角度:考生看到第二句话:“我们与自己熟悉得像不熟悉的东西”,并与第 一句话结合起来。“熟悉”和“不熟悉”不是矛盾的吗?我们与自己当然是熟悉的,为 何又说它“像不熟悉”?上文我们说到,材料中两句话是互为因果的, 这句话应是上一句话的进展,就是因为习惯了活在舒适圈里.,我们 不敢冒险了,我们慢慢地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梦想,忘记了那个曾经 为了梦想而奋力拼搏的积极向上的自己,等我们再重新审视这个“忘 了曾经的梦想”的自己,我们突然发现,这个我是那么地陌生!我们所有的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在熟悉的环境,与 认识的人相处

4、,做自己会做的事,所以会感到很轻松、很自在。但 这种“舒适区一旦建立,你就会变得无比依赖,慢慢地爱上周围的 墙,恋上这舒适的小屋,从而不愿意飞出去看看,怕看到外面熙熙 攘攘的世界。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立意如下:跳出思维牢笼,冲破头脑禁锢、 挑战自己角度引导:其实舒适区本身没问题,就像家一样,温暖舒服,每个人都有。 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又随时可能失去这个舒适圈,被迫去 寻找新的栖息之地。而此时,如果家的力量太强,我们就很难在这 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生存,正如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泉灵说:“时代抛弃 你,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趁着还能走,多去看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让自己变得更 强大点,强大到在任何一个环

5、境都能活得下来,也给自己的生活多 留一些彩蛋。一个人只有舒适区被打破,才能见到突破和卓越,从 而带来持久的幸福。真正的强者,他们在年轻的时候,经历了沧桑, 化解了迷茫,学会了坚强,懂得了疗伤。他们在哪里都能活,哪里 都是舒适区,哪里都是自己的天堂。选材小贴土:考生可选择一些“勇于探索,敢于冒险”人和事,比如:超 级演说家第二季冠军刘媛媛在决赛中的演讲,她觉得每天都重复 的生活很没意思、,一个一辈子都安分守己,不敢“作”的人从来也不 曾拥有一个真正真正丰富的人生,毕竟“no zuo no die”就“no life”。 不仅是名人,同学们身边的就有很多这样的人和事,在选取名人事 例的同时,辅以个

6、人实例,这样更具现实意义,能深入阅卷老师的 内心。当然,名人名言也是很好的选择,那些精辟的、颇富哲思的话语 相较于考生自己议论分析而言,更具有概括性和说服力,同时也向 阅卷老师展示自己的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推荐素材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素材点拨:这句名言可以供同学们证明“打破思维的牢笼,过一种积极的生活” 之意义所在,它强调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我们,而是我 们自己并不如想象地那么懂我们自己。尼采是一个十分自信的人, 他热爱生活,追求自我,他希望被懒惰、怯懦支配的凡人,能有勇 敢一点、勤快一点,活成自己的样子,成为可以自发光发热的恒心。 我们是自己人生的

7、剧本,对待生命不妨大胆冒险一些,不耍总是把 自己束缚在舒适圈里。推荐素材二:我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平庸的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 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 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妄不羁的旅途。我的心 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毛姆月亮与六便士素材点拨:这段名言素材适用于证明“心怀远方的意义,人生更重要的是过程, 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文段强调生命在于体验的过程,同学们 可以结合月亮与六便士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经历,他挨弃金 钱,放弃了优渥的生活,最后在塔西堤上因疾病去世时可谓一无所 有,在墙壁上完成的巨幅画作也被付之一炬,但从精神的角度,我

8、们却可以说他生活过得相当充盈。推荐素材三:由于整个世界已经变成剧烈动态的世界,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对. 自己生命的安置一定是在动中间寻找新的安定,而不是在静中间选 择新的焦虑。所有已经不敢动、不想动、不会动的人一定浑身充满 焦虑,因为你看的世界像高铁的列车在你身边呼啸而过,结果你站 在边儿上连里面那个人的面孔都看不清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必须 坐在高铁上,也能安静地泡杯茶,随着这个高铁列车每小时300公 里地往前走,必须要学会这种本领才行。我说的并不是意味着你每天焦躁不安,连坐的时间都没有,我 说的意思是你要以一种动的、进步的心态,不断变革自己的心态, 随时改变自己的心态对着这个社会。动还包含着,这

9、个世界上你可 能一辈子要做100份工作,而不是1份工作,你必须随时调整自己 的方向,最后随时寻找自己的机会。摘自作文与考试2018.07素材好声音” 素材点拨:这段素材有详细的分析,正适用于呈现“时代让我们不得不动起来 的现实情况,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再也不能把“无处可去,没有冒险” 挂在嘴边,我们需要做的是随时做好冒险的准备,这样我们才能适 应这个社会,就像苏联名言中说的:“和时代并驾齐驱的人永远年轻”。【例文精选】打破舒适圈,让生命丰富多彩偶然读到美国诗人斯坦利摩斯的诗作,其中一句话让我深受触动 现在无处可去,没有冒险。现在我们与自己熟悉得像不熟悉的 东西。确实,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安逸,我

10、们也变得越来越懒惰。 一方面我们总喜欢在脑海里做出各种各样的计划去探险,但是当我 们真正要去做的时候,各种各样拖延的理由又产生了,周围的诱惑 和困难被无限的放大。我们习惯了舒适,想着改变后的那种不确定、 对未知的恐惧,又让我们不敢前行,于是又退回了原来的舒适圈 种种借口把我们现在就能做完的事情拖得遥遥无期。活在舒适圈里固然感到舒适,但待久了依然管不住逃离的心,对蓬 勃生长的生命力量的渴望,对远方的遐思,以及对自身无限可能的 挖掘,都让我们想打点行囊迈向远方。当今时代充满机遇和挑战, 它为我们的前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优越的条件,追逐时代发 展浪潮更要求我们打破舒适圈。与其让自己在时代的巨轮中

11、不安,不如勇敢打破舒适圈,让生 命丰富多彩。法国作家Anatole说:“转折的过程如同空中飞人所有 的转变,甚至是我们渴望的转变,都有使人悲伤的地方,因为我们 留下的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我们要在一个生命中死去,才能进入 另一个生命中。存在就是转变,转变就是成熟,成熟就是不断更新 自己但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忍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就像是在河流转弯 的地方,人们总会发现水流紊乱,甚至滞留在那里,漂浮着杂草和 秽物。每个人的人生就像九曲黄河,也有许多的转弯之处。每一个 转弯,都意味着变化。变化就是打破原有的秩序和结构,生成新的 的秩序和结构。有人说,人最恐惧的是未知。这种恐惧便是打破舒适圈的极大阻 力。

12、我们的心灵火焰不断 地跳动着,像林语堂所说的,潜伏在我们 心底,使心得不到宁静。它的力量不算大,但终究无法忽视。改变 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会使人感到自己无法把握和控制生活,因此产 生焦虑和自我怀疑。在变化中,我们或快或慢地脱离了原有世界, 解除了原有身份,原来的生活结构破解了,可新的结构却还没建立 起来。我们就像悬在天际的空中飞人,悬在半空中的体验不是很美妙。 有些人无法忍受这种不确定性,变得十分焦灼和抑郁。为了让自己 舒服些,宁可退回原来的情景种。这样安全了,但也丧失了成长的 机会。也有些人虽然没有退回去或不可能退回去,却没法重新整和 自己,找回那种控制感,于是陷入长期的不稳定当中。在不确定的状态中,倒退回安适区未必就是最好的选择。走出 不确定的办法,也许就是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尝试,慢慢地,前景 就会清晰起来,眼前的世界也会变得更加开阔!【名师点评】文章高屋建令瓦,在结合材料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写出了自己对 当下社会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标题点名中心,观点鲜明。内容 上,作者主要使用道理论证,适时穿插名言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使 观点更加鲜明,更具说服力。在道理论证和引用论证的同时,比喻 论证的使用是该文的一大亮点,如“每个人的人生就像九曲黄河”, 作者把人生比作“九曲黄河”,新奇又不失形象的写出了人生前途的 多种可能性与不确定性。整篇文章充满了智慧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