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导学案答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295399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逍遥游》导学案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逍遥游》导学案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逍遥游》导学案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逍遥游》导学案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逍遥游导学案答案逍遥游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问与技能:初步了解庄子其人,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探讨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总结文中的语言学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通过质疑、探讨理解文中“肯定自由”的思想,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辩证相识作者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志向 学习重点 1、诵读文本,积累文言字词,驾驭相关文言学问: 2、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说理方式。 学习难点 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材料和观点之间关系的整理。 课前预习 1、学问链接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相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

2、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相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相识论动身,他对待生活的看法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行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见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学问。 庄子作为没落阶级的代表,他竭力躲避现实,追求肯定的精神自由,达到“真人”境界。要成为“真人”,就要能够“坐忘”,即完全忘掉自己,在精神幻觉中消退形骸的我,在精神上和天地合一,与万物同体,完全解脱尘世间的利害、得失、毁誉、是非,精神上得到肯定自由,进入逍遥游的境界。 2、阅读创新设计中本课的作者作品介绍,并完成基础积累部分练习第一、二、八题。 3、思

3、索问题:你如何理解题目“逍遥游”? 学习过程: 一、导入:庄周梦蝶: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特别欢乐,闲情逸致,不知道自己是庄周。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分,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假如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欢乐。 二、请谈谈你对“逍遥游”的理解。 三、诵读文本,疏通文意 (一)朗读课文第一段,翻译重点词句,疏通文意。 1、通假释义 北冥有鱼()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2、区分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差别。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4、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真。 3、阅读并探讨: (1)本段主要描写了哪些对象?请指出它们的活动有什么特点?庄子是如何描写鲲鹏展翅的情形的?与“蜩与学鸠”相比,鲲鹏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2)文中“之二虫又何知”蕴含着作者的什么看法或道理? (3)作者描写这些对象都是为了说明什么? (二)朗读课文其次段,翻译重点词句,疏通文意。 1、通假释义 小知不及大知() 此小大之辩也() 2、区分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小年不及大年 3、词类活用 而后乃今将图南() 4、问题探究: (1)作者为了说明“此小大之辩也”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2)作者在这一段用对比的例子又

5、说明白什么? (三)朗读第三段,翻译重点词句,疏通文意。 1、通假释义 而征一国者() 旬有五日而后反() 御六气之辩() 2、区分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3、问题探究 (1)作者提到了宋荣子、列子两个人,说明白什么? (2)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究竟是什么?真正的“逍遥游”是怎样的境界?哪些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四、归纳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五、课后练习:请写出以下虚词的意思 1、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 之二虫又何知!: 穷发之北: 2、其: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3、完成创新设计的练习

6、 逍遥游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课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分析课文中常见文言句式特点。 3、了解庄子的哲学观点,理解文中丰富的想象。 4、诵读积累文章中的名句,对其作简要的评析。 【学法建议】 1、从文本动身,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 2、文学色调较浓,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点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围绕“逍遥游”的志向精神境界进行探讨:文章极写鲲鹏的奇妙,画面极其壮丽,它们达到了逍遥的境界了吗?蜩与学鸠上下翻飞自如,作者为什么指责它们?作者谈小大之辨是不是否定小而确定大?你认为逍遥的境界是什么?庄子的思想对我们今日又有什么启发和意义?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

7、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相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相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相识论动身,他对待生活的看法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

8、而处顺,知其不行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见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学问。 庄子散文大量采纳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方,想象奇妙,最富于浪漫主义色调。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阂,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也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 2、资料链接 (1)背景简介 庄子天才卓绝,聪慧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行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

9、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境况又使他无法一展理想。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行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肯定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状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溢奇妙的想象和浪漫的色调,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方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见,追求精神世界的肯定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肯定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

10、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2)名句积累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胠箧)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突然而已。 3、预习思索 (1)预设问题 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字?各笑什么?作者对他们的看法怎

11、样? 作者对“笑”鲲鹏和别人的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都一一作了否定。那么请大家探讨一下,作者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是不是确定呢? 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 如何理解庄子“逍遥”的含义。 (2)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互动课堂 【课时支配】2课时 一、自学评价 、依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画线字注音。 (1)其y()若垂天之云 (2)海运则将x()于南冥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阙()()者 (6)我決()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7)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真 (8)适百里者,宿c

12、hng()粮 (9)小知不及大知() (10)斥鴳()笑之曰 (11)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12)彼且恶()乎待哉? 2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本字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通 (2)此小大之辩。通 (3)旬有五日而后反。通,通 (4)小知不及大知通 (5)御六气之辩通 3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特点 (1)齐谐者,志怪者也。()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4)彼且奚适也?() 4结合详细语境,说明词语 ()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 博闻强志(屈原列传)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处志之

13、(桃花源记) ()名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逍遥游)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今将军外托听从之名,而内怀迟疑之计(赤壁之战) ()图 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 乃强起扶杖,执图谐寺后(促织) ()置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逍遥游)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 ()穷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逍遥游)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二、文本研习 1、课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6)段,阐明世间万物之间只存在“小大之辩”,它们的活动都“”,都

14、没有肯定的自由。本段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3段),“大”的代表鹏鸟也“有所待”。 第1段,描写了奇妙莫测的的形象。作者大笔挥洒,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言其形,“”言其翼,“”“”“”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改变之奇妙、飞腾时气概之壮丽,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美的画卷。第2段,引述所谓齐谐的记载,来证明大鹏南飞是可信的。作者还描写了高空中的游气奔腾和微尘浮动情形,接着以人仰视天空的阅历来比说,说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犹如下界的人仰视高空,只见莽莽苍苍,难辨其“正色”。第3段,从强调鹏鸟“所待”的条件。作者连用了等比方,说明形体巨大的鹏鸟要高飞九万里必需凭借大风,

15、必需有宽阔的天空方能图谋南行。这就是“有所待”,即使宏伟如鹏鸟,也没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没有达到作者志向的肯定自由境界。 第2层(第4-5段),设喻对比阐述“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小”的代表蜩与学鸠以及朝菌蟪蛄,不仅“不及”“大”,而且都是“有所待”的。 第4段,反对蜩与学鸠,说明这两种动物与鹏鸟一样都是有所待的。蜩与学鸠自以为得到逍遥,讪笑鹏鸟南飞是多此一举。作者以三种状况下的行路备粮为喻进行反对。“”“”“”的三种状况备粮各有不同,是因为行程远近的不一样。同样,鹏鸟因为体重形大,要乘厚风方能行万里;蜩与学鸠因为身轻形小,能決起飞于榆枋间。虽然所待各不相同,但都是各适其性而有所

16、待的本质是一样的。蜩鸠踌躇满志的本身也表现了它们的可怜和可笑,从而也有力地说明白作者下文所要表达的“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 第5段,用“”一句承接上文,用“”一句引出下文。作者以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的比方,长寿者彭祖与众人的比方,说明白“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它们之间虽然客观上有着大小之分,也造成了相识上的高下之异,但有所依靠,有所期盼都是一样的,因而都不能逍遥游,进不了肯定自由的境界。 第3层(第6段),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假托古人的话,再一次形象地描绘了鲲鹏的奇妙改变,以及大鹏雄奇壮丽地展翅南飞,也描写了小鸟对大鹏的讥笑。 其次部分(第7段),“故夫

17、”为承上启下之词,从自然界引申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点明全文的主旨。庄子在本段最终正面提出了自己的主见,那就是:“”即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天人合一,才能无需凭依,真正获得肯定自由,才是逍遥游。要达到这个境界,就要做到“”“”“”,做到这些的只有“”“”“”。作者仍旧从反面进行批判,首先否定能够“”、“”、“”、“”四种人,虽然他们有肯定的才智和修养,但就像斥鴳、蜩鸠一样自视甚高,其实见识短浅,且被功名利禄所束缚,远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接着否定了能够超然于世人的毁誉,审定物我的区分,辨明荣辱界限的宋荣子,然后又否定了御风而行,超然于世的列子。他们当然比前面的四种人要略高一筹,但正像鹏鸟比蜩鸠、

18、斥鴳高得多一样,他们之间的区分只是“小大之辩”,他们的共同点是“”,因此都算不得逍遥游。 2、作品的主题 文章采纳了的写作依次,先借助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和形象,说明万物的区分只是“小大之辨”,他们都是有所依靠有所期盼的,都不得逍遥游。在否定了有所待的自由后,作者阐明白正面的主见,逍遥,应是。 3、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借用寓言说理。鲁迅评庄子的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万余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予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中的,有的是依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予他的思想

19、,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建的意境,接受感染。 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奇妙改变,鹏的遨游太空,想象非常奇妙。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运用比方、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这些都增加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三、问题探讨 1、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字?各笑什么?作者对他们的看法怎样? 2、作者对“笑”鲲鹏和别人的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都一一作了否定。那么请大家探讨一下,作者对鲲鹏

20、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是不是确定呢? 3、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 4、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究竟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什么样的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5、比较阅读: 老师将秋水与课文比较,进一步体会庄子散文大量采纳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方,想象奇妙等特点。 选修延长 【师生互动】 学习完这篇文章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生: 师: 逍遥游学案3 逍遥游学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理解本课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分析课文中常见文言句式特点。 二、预习内容 1.给下列加线汉字注音 鲲(kn)鹏抟(tun)齐谐(xi)坳()堂 迁徙(x)北冥

21、(mng)夭阏()沮(j)丧 榆枋(fn)斥鴳(yn)舂(chn)米晦朔(shu) 泠(ln)然蓬蒿(ho)翱(o)翔穷发(f)之北 2.课文逍遥游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名庄周,_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子是他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是_道_家学派的代表作。其风格是_多用寓言,文笔恣肆,富有浪漫主义色调_。 3、在括号中说明下列加点的词语。 怒(奋勉)而飞夭阏(阻碍)而今乃后(然后)培风决(快速的样子)起而飞 枪(触碰)榆枋而止而控(落下)于地 适(到)莽苍者小年(寿命)不及大年 众人匹(比)之抟扶摇羊角(旋风)而上者九万里 数仞(度量单位七尺)其自视(看待)也,亦若此矣 三、提出怀疑

22、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怀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高二语文逍遥游导学案 高二语文逍遥游导学案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及其文风,总结文中的语言学问;2、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像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理解庄子“逍遥游”的含意;树立正确主动的人生观。一、学问链接1、解题“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逍遥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靠、肯定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内格的就是庄子。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

23、响着后世,今日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看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2、庄子和庄子简介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闻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我宁可嬉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相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相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24、从这种相识论动身,他对待生活的看法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行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见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学问。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调,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奇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3、背景介绍庄子天才卓绝,聪慧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行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

25、传)的现实境况又使他无法一展理想。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行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肯定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状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溢奇妙的想象和浪漫的色调,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方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见,追求精神世界的肯定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肯定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

26、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二、自主梳理(要求:熟读课文,借助注解,疏通文意;驾驭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古今异义词及特别句式等现象。)1.注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鲲抟坳堂夭阏蜩決起抢榆枋春粮蟪蛄大椿斥鴳泠然恶乎数数然恶凶狠数数量恶心数落2识通假三餐而反,腹犹果真(,返回)小知不及大知(,智力)此小大之辩也(,辨别,分别)而宋荣子犹然笑之(,喜)旬有五日()而御六气之辩(。改变)3解多义逍遥游导学案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志齐谐者,志怪者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处志之()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逍遥游导学案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之者谁()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27、圣人无名()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今将军外托听从之名,而内怀迟疑之计()逍遥游导学案而后乃今将图南()图穷匕首见()图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无使滋蔓,蔓难图也()逍遥游导学案置杯焉则胶()置郑人有且置履者()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 逍遥游导学案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穷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复前行,欲穷其林()穷不失义,达不离道()4辨活用水击三千里()而后乃今将图南()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5分古今例句古义今义果真三餐而反,腹犹果真虽然虽然,犹有未树也羊角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正色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28、野马野马也,尘埃也无穷以游无穷者6明句式化而为鸟,其名为鹏翱翔蓬蒿之间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之二虫又何知奚以知其然也彼且奚适也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三、课堂探讨1、提问: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2、提问:课文用了哪些比方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3、提问:蜩与学鸠“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4、提问: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5、提问:那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究竟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种境界? 四、合作探究1、文章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丽气概与论述逍遥游的联系。2、庄子对“知效一官,行比

29、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四种人和宋荣子、列子的看法以及他的志向境界。当堂达标:一、填空:1、庄子,战国时期闻名的_家,_家。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庄子一书共_篇,本文可以看成其中的_。3、逍遥游在写作上的特点是_,_。二、说明句中加横线的词: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齐谐者,志怪者也: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4、腹犹果真:5、众人匹之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为代词的项是()A、其翼若垂天之云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E、之二虫又何如 逍遥游参考答案自主梳理1knotioqinghugynwtunxuchngchnlngshushsh2

30、“反”同“返”“知”同“智”“辩”同“辨”“犹”同“繇”“有”同“又”“辩”同“变”3志:志向,名词记述、记载,动词作标记,动词立志,动词。名:名字,名词命名、起名,动词声名,名词说出、指出,动词名义,名词。图:图谋,动词地图,名词谋划、策划,动词图画,名词设法应付,动词。置:安上,放上,动词购置、添置,动词放弃、放下,动词摆、设,动词。穷:尽、止,副词生活困难,形容词走到终点,动词不得志,与“达”相对,动词4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名词作动词,南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5果真:食饱之状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虽然:虽然这样转折连词羊角:一种旋风羊的角正色:真正的颜色神情肃穆野马:尘埃野生的马无穷:

31、宇宙没有穷尽6省略句省略“鲲”省略句省略“于”宾语前置,“莫之天阏”即“莫天阏之”,宾语“之”前置宾语前置“何知”即“知何”,宾语“何”前置宾语前置“奚以”即“以奚”,宾语“奚前置宾语前置,“奚适”即“适奚”,宾语“奚”前置推断句,用“者也”表示推断推断句,用“者也”表示推断【课堂探讨】1明确: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2、明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拗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3、明确:说明它们也不逍遥,都是不自由的。4、明确:“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

32、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老师点评:在五彩缤纷,变化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态,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者小,绝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会亦如此。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5、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终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合作探究】1、鲲鹏体形硕大无比,改变奇妙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去以六

33、月息者也”,鲲鹏展翅高飞,必需凭借六月的大风。为了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还举了山野中游动的雾,空中飞扬的尘埃等例子。自然界大到鲲鹏,小至漂移的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2、前四种人,踌躇满志,就像生活在小池旁的雀一样所见甚小。庄子假“宋荣子犹然笑之”,表明对这四种人的不屑。对宋荣子和列子的看法是有褒有贬。宋荣子能够认定自我和外物的分际,辨别荣辱的界限,他对世俗的声誉荣利并没有舍命去追求,但他还是有没树立起来的境界。列子乘风而行,灵巧极了,一出游就是半个月,对于求福的事没有舍命追求,这样虽然免于步行,但终归还是有所依待,这就是要依靠于风。作者通过以

34、上一系列的褒贬论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逍遥”都是有所待的,从而水到渠成地揭示了自己的志向境界:假如顺应改变,随变自适,而不固执妄行,能够做到这样,自然是无处不自得,无时不逍遥。3、借用寓言说理。庄子的作品中,运用寓言数量之多是惊人的。本篇中就运用鲲、鹏、蜩、学鸠、斥等寓言故事,把思想、道理寄予于生动的形象中。这些寓言或取材于神话故事,或取材于历史传闻,或顺手拈来幻想虚构,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想像丰富,意境开阔,充溢浪漫主义色调。运用比方、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当堂达标】一、1、哲学家文学家道2、33代表作3、显明的对比奇妙的想象二、1、这(只)2

35、、记载3、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或:何必呢?4、饱的样子5、比三、CE补充: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然自得,这是鱼儿的欢乐呀。”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欢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欢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原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欢乐,是可以确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欢乐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欢乐,而又问我,那么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第26页 共26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