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七单元 第21课 古诗三首.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229324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七单元 第21课 古诗三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七单元 第21课 古诗三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七单元 第21课 古诗三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七单元 第21课 古诗三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内容分析这三首古诗是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讲于历史上英雄的豪迈气节 的。出塞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表达了希望 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的思想感情。凉 州词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表达边疆生活的艰苦, 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比照,抒发了人 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 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 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夏日绝句是南宋 著名

2、女词人李清照的诗歌。一、二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 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三、四句将“楚汉之 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 .会认“塞、秦”等5个生字,会写“塞、秦、征”等10个字,掌握多音 字“将”的读音和意思。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3 .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边读边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 感,感受诗歌的意境。4 .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之 情。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意境。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朗读中激发学生

3、对古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从哪两句诗可以看出诗人怀念项羽?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对项羽深深的怀念?预设: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重点理解“思、”字。学生齐读三、四句。(2)诗人为何如此怀念项羽?关于项羽你知道些什么?课件出示:项羽(前232前202),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曾领 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称“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 不愿屈服投降、苟且偷生,在乌江边自刎而死。(3)再读诗句,师引导:此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4)指导朗读:读出对项羽的崇敬、怀念之情。【设计意图】以诵读体味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注重在诵读中意会、体味。创 设

4、情境,使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丰富的形象,让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 面,这样静态的阅读中注入了动态的情景,使隐含的意境逐渐显现。让学生凭借 意象的力量,超越时空,感受诗歌永恒的魅力。四、总结全诗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开头两句是针对那 些贪生怕死,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说的。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 句意思,借历史典故来抒发感情。李清照用项羽宁死不屈的气概来强调自己“生 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观点。全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胸臆,写出了诗 人对待生死的态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激 励着一代又一代爱国青年。【设计意图】教师除了重视语文

5、的熏陶感染作用之外,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生成的独特感受,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再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使民族文化的因子逐步融入学生的骨血,为他们的生命着 上民族的底色。板书设计夏日绝句r生当作人杰-论人生-说理借古讽今壮怀激烈L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忆项羽-怀古-1不肯过江东作业设计完本钱节课习题。教学反思1 .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 成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 确实好多了,真还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翻译的基础上再加 以联想和想象,另配上悦耳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

6、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 境,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能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 良好的铺垫,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2 .以前教学古诗大多采用串讲形式,这里且不谈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为 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 地学习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古诗词,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出 塞一诗中,引导学生根据诗意想象边塞的情景,学生畅所欲言,描绘出一幅孤 寂、萧瑟的画面。4 .采用读悟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我采用读悟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 自读自悟,划出古诗朗读的节奏,同时,补充一

7、些与学生生活时代相差较远的资 料,以便加深学生的理解。缺乏之处: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 一,表现在设问时还缺乏对学生情况的调查,有些问题学生回答时似是而非,有 的是答非所问。其二,学生的见识较少,在引导品读悟情时挖掘得不够深,在不 得已的情况下只有老师代答;再有,由于时间紧,让学生带着感情诵读的时间不 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改进,力求做到尽善尽美。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对 古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意。教学准备1 .预习提纲(1)王昌龄、王翰、李

8、清照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掌握文学常识。(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或其他方法弄懂词语意思。(3)再读课文,了解三首古诗的大意。(4)在书上作简单的批注,初步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2 .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会认“塞、秦”等5个生字,会写“塞、秦、征、词”等10个字,掌握 多音字“将”的读音和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1 .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2 .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你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请同学们读一 读这几句古诗,你发现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呢?课件出示

9、: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预设:都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我们把这种描写边塞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 诗,称之为边塞诗。(课件出示边塞图片)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 的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 的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首 诗歌。(出示课题出塞,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诗句及图片的展示,拉近学生与诗的距离,让他们能快速地了解边塞诗的特点。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有感情朗读出塞。注意诗中的生字和

10、多音字,把诗歌读通顺。课件出示生字词。会认字:塞秦征将杰 会写字:塞秦征词催醉杰亦雄项1)学生自读生字,根据自己的识字经验,交流汇报。4 2)师生共同交流学习生字。教师教学生字时,重点引导学生注意:“征”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 “塞”是多音字,不要读错,重点掌握“将”字的读音。“催”是易错字,学生 容易把单人旁写成双人旁。5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同桌间互相听写生字,互相订正。【设计意图】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通过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的 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三、了解生平背景1 .解题:诗的题目“出塞”是什么意思?(到边疆戍守边关)2 .知人论世。课件出示:王昌龄(698757),

11、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 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设计意图】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为学生研读诗的主题打下基础。四、品悟诗情L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不懂的地方圈画出来,借助课本注释帮助理解。3 .生汇报学习情况。(1)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预设:为什么作者要写“秦时明月”?王昌龄是不是这些边塞将士中的一员 呢?(2)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什么意思?预设:意思是“依旧是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3)那谁能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边关呢?(荒凉、冷清、孤独、寂寞) (4)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

12、起?预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保家卫国。过渡:是啊,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吗?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诗人发出感慨:万里长征人未还。【设计意图】抓住“明月”进行比照教学,信息量大,学生爱学,这样的纵横比照,使学生明白诗中的意象,为理解诗人的情感打下基础。五、感悟诗的意境L再读古诗,感悟意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千年前的唐 朝边塞,再度走进这首诗。(学生齐读诗的前两句)读了这两句诗,你的脑海里 出现了什么画面?师引导:是啊,宁静的夜晚,偏远的边关,清冷的月光,戍边的将土,这是 一幅多么孤

13、寂、萧瑟的画面啊!2.都有谁在盼着远方的将士归来呢?(白发苍苍的父母,可怜的妻儿)此 时此刻,他们多么想念能征善战的飞将军一一李广。(师简介李广,课件出示李广资料)李广(?一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 汉名将。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司马迁评价他:“桃李 不言,下自成蹊。”这样的将军怎能不让我们怀念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句诗。为什么唐 代的士兵在思念他?(希望能有一位像李广一样能征善战的将军来带着他们保家 卫国,希望朝廷能够起用良将)现在,想象你们自己就是戍边的将士,你们 伫立在边关,思绪万千,有悲有壮,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悲壮情怀吧!【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激情的语言,

14、描绘了 “人未还”的悲惨情景,引导学 生感受边疆战事惨烈,戍边将士生活艰苦,渴望战事平息回到家乡的心情。六、拓展延伸课后小组可以再一些同类型的边塞诗,大家一起看一看,读一读。课件出示:凉叶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学生读古诗,分组齐读。【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出示课外的边塞诗,让学生增加同类型知识的积累, 拓宽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板书设计出塞忧思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同情抒情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叙事作业设计完本钱节课习题。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学习凉州词,理解诗句的意思。2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

15、怎样表达 情感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唐代的边塞诗歌,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 战争的残酷一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凉州词,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使学生快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同时因为凉州词 和出塞一样都是边塞诗,因此学生更易接受。二、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 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 人都写有凉州词。【设计意图】凉州词与前一首诗出塞不同,理解后,学生会更容易 进入课文的学习。三、理解诗意L学习前两句。课件出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6、读一读诗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答。生:我仿佛看到了将士们举起酒杯,正要痛饮葡萄酒时,马上就听到了催人 出发的琵琶声和战马的嘶鸣。师:说得非常好,那么谁能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总结,课件出示诗句意思:诗意: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将士们正准 备举杯痛饮,却听到了战马上弹起琵琶,在催人出发了。3 .学习后两句。课件出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指导朗读:“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反问句,残酷地展示了战争的后果,深 化了古诗的主题。朗读时,要语气加强,声调上扬。思考:第三、四句诗是什么意思呢?教师指名学生作答,并及时评价。课件出示:诗意:将

17、士们喝醉了躺在战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自 古以来当兵打仗,有几个能从战场上平平安安地返回家乡?预设:“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将士们豪放、开朗、旷达的感情,而 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呈现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几 人回”那么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渲染了悲壮的气氛。【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以读悟情,以读入境,加深体验,培养语感。深入挖 掘文本,扎扎实实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板书设计凉州词r饮酒作乐美酒为国而战为国而战视死如归琵琶凉州词J醉卧杀敌豪情几人回作业设计完本钱节课习题。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 .学习夏日绝句,理解诗句的意思。2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

18、人是怎样表达 情感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播放歌曲月满西楼,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指生交流。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词是谁写的吗?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宋代才女李清照。关于李清照,你对 她了解多少?指名交流,课件出示资料:李清照(1084约1156),号易安居土,生于齐州济南(今山东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 一才女”之称,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她的词作多是写离愁别绪,婉约缠绵。今天,让我们 一起走近宋代才女一一李清照,一起走近她的这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板 书课题)【设计意图】“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以

19、情感为突破口, 充分利用学生已构建的知识库,让他们在感受诗人情思的同时,激起他们学习古 诗的兴趣。二、初读感悟L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停顿。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3 .针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4 .全班齐读。【设计意图】积累在学语文的过程中是比拟重要的,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 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三、品悟诗情1 .品读第一、二句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1)思考:你是怎如何理解“人杰”和“鬼雄”的?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 理解。预设:人杰:人中豪杰;鬼雄:鬼魂中的英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是李清照做人的标准,那就是: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让我们读出她豪迈的 气概吧!(2)指导朗读:读出男儿气概。过渡:这份宁死不屈的爱国热情真是令人荡气回肠呀!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份 浓烈的情感吧!2 .品读第三、四句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