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九五”要诀] 饮食养生.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224245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食养生“九五”要诀] 饮食养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饮食养生“九五”要诀] 饮食养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饮食养生“九五”要诀] 饮食养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食养生“九五”要诀] 饮食养生.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饮食养生“九五”要诀 饮食养生 关键词:五谷为养 五菜为充 五畜为益 五果为助 五味调和 五时为顺 五方为宜 五态为本 五补为用 养生对大众来说,是保养自己的身体,养生的道理要能被大众所接受,应简而不匮,易用难忘。据此,将传统养生学提炼出“九个五”,即: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味调和;五时为顺,五方为宜,五态为本;五补为用。九五要诀涵盖了中华传统饮食养生文化的核心思想,体现了食物结构论、食物本质论、膳食平衡论及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食养原则。为大众养生供应了正确观念和思路。 五味调和 五味,指甘、酸、咸、苦、辛。在古籍中,主要论述五味,有时也涉及涩味和淡味。我国古人推

2、崇药食同用,药有药性,食物也有食性。味,是古人对食物食性的一种相识。 味是食物的共性,五谷、五菜、五畜、五果归属五味。灵枢五味说:“五谷: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 食物养人,是通过味来实现的,味充养五脏之气,不同的味作用于不同的人体器官,五味与五脏及其他重要器官建立起亲密关系。“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素问五脏别论)“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淡入胃,是谓五入。”(素问宣明五气)“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

3、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灵枢五味)“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也。”(灵枢九针论) 味有散、收、缓、坚、软五种基本功能,对人体生理活动起着重要作用。“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素问脏气法时论)“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咸味涌泻为阴,淡味渗泻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味可养人,也可伤人,偏嗜五味,导致饮食五味太过就会损伤人体。“阳之所生,

4、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素问生气通天论) 五味调和,才能保障人体健康,才能享有天赋的寿命。因此,古人提出“谨和五味”的养生法则。“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生气通天论) 我国传统医学和养生学,讲究从四气五味分析食物的作用,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就是甘、酸、咸、苦、辛。以四气五味为核心所建立的性味归经理论,是中药学的基础理论,饮食养生学也依据食物的性味归经来调

5、整人体阴阳,滋养五脏六腑和预防疾病。 因此,饮食养生,要精确分析食物的功效,依据食性选择食物,以达到补充气血津液、协调阴阳平衡的健身目的。特殊是食疗时,更要留意食物的食性。 五时为顺 五时,是指春、夏、长夏、秋、冬。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是五时的气候特点。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传统养生学把立秋到秋分的时段称为长夏,长夏的气候特点是湿,湿与人体脾脏关系最大,长夏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重要时期,因此提出长夏的概念以特地探讨如何防湿健脾,所以形成四季五时的划分。在古籍中,常见四时、五时两种提法,四时指四季,五时则在四季中包含长夏这个特别时期。古人认为,天有“寒、暑、燥、湿、风”五气,五气周期性运

6、行,是形成季节更替的缘由。 古人认为,顺应四季的时间节律养生是养生之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难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四季的改变,是万物生命的根本,顺应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这就是驾驭了养生之道。 在顺应时序养生中,古人很留意从气候与五脏的关系中,阐述疾病发生的季节性缘由,尤其留意异样气候。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

7、,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认为某个季节出现了克制它的季节性气候就是外部致病的邪气,侵扰经脉,使五脏发生病变,并认为这是“非其人勿教、非其真不授”的秘诀。 对于顺时养生的方法,古人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素问脏气法时论进行了纲领性阐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曰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曰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曰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曰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曰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津液,通气也。”分析了五时与五脏的关系及五味调养的

8、方法。 顺时养生是我国古代养生文化的重要内容,由于视角不同,有四季养生法、五时养生法、24节气养生法,只有简繁不同,没有根本性区分。养生者,首先要树立顺应自然界的季节改变规律的科学养生观,这是养生的要旨。 五方为宜 五方指东、南、西、北、中。古人早就发觉,“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素问五常政大论)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由于受着不同水土性质、气候类型的影响,各地所产食物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地区人的生活习惯和生存方式,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现代环境地质学探讨也表明,在地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渐渐形成了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这种不均一性在肯定程度上影响和限制着世界

9、各地区人类的发育,形成了人类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关于地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素问异法方宜论用整篇的篇幅,详尽说明白东、南、西、北、中心五方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条件的差异,以及人们饮食特点的不同对人体生理活动和疾病发生的关系。东方“其民食鱼而嗜咸”,“其病皆为痈疡”;西方“其民华食而脂肥”,“其病生于内”; 北方“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南方“其民嗜酸而食”,“其病挛痹”;中心“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瘘厥寒热”。从中可以看出,地域性饮食偏性,是导致区域性多发病的干脆缘由。饮食养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订正地域性不良嗜好。 我国有众多的菜系,具有不同地域的饮食特点。这些菜系,是由区域内的特定气候、地理、物产等自然条件及历史、饮食风俗等人文因素渐渐演化的结果,既有合理成分,也存在地域性饮食偏性,是须要改进的。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条件下,食物来源基本局限于当地物产,这是造成地域性饮食偏性的根本缘由。 因地制宜的饮食养生,一方面要依据区域内的特定气候、地理条件支配饮食;另一方面要在以本地物产为主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外地物产以弥补当地物产的不足,使食物多样化、饮食科学化。(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