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律诗五首导学.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6135955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律诗五首导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杜甫律诗五首导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甫律诗五首导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律诗五首导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杜甫律诗五首导学2023-09-10一、基础学问。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盘飧()旧醅()朔漠()青冢() 阏氏()霁寒宵()渔樵()东南坼() (二)说明下面加点词。 1、但见群鸥日日来: 2、花径不曾缘客扫: 3、盘飧市远无兼味: 4、危樯独夜舟: 5、一去紫台连朔漠: 6、画图省识春风面: 7、人事音书漫寂寥: 8、乾坤日夜浮: 9、亲朋无一字: 10、戎马关山北: 二、客至。 (一)作品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院花溪畔营造了一所草堂,短暂定居下来,生活上也有人接济他,从“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可以看出他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倒

2、也平稳,有了生活的情趣。这首诗是其次年春天写的,同样表现了诗人的这种情怀。 诗题称“客”而不称“宾”,是有用意的。旧时注家以为,称“宾”有“敬之之义”,而称“客”有“亲之之义”,此说有理。 (二)内容分析。 这首诗前一层写挚友来访,后一层写酒菜待客。 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写的是草堂外的景象: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鸥鸟翔集。透过写景的哪个词我们可以窥知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1)词或短语:(2)心情: 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上句承前,意思是门前花径从来没有为客来而打扫过,如今这蓬门为你而打开。这两个诗句我们可以析得什么? 答: 3、 “盘飨市远无兼味

3、,樽酒家贫只旧醅。”这不是客套,而是实情。挚友来得突然,草堂距市镇又远,备办来不及了,只拿家里现成的酒菜来款待,这表现挚友之间的有着怎样的感情? 答: 4、“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哪个词或短语可以看出这时酒宴已到高潮? 答: 5、诗人欲呼邻翁与客人对饮的目的是什么? 答: 三、旅夜书怀。 (一)作品背景。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携家人自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原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其次年四月突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始终疾病缠身,时常发作。这回因

4、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非常沉重,不知一生飘泊何时是了。这首诗集中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二)内容分析。 前两联寓情于景,后两联直抒胸臆。 1、前两联写景,诗眼是哪个词或短语?为什么? (1)诗眼: (2)分析: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远处,星空低垂,原野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后。诗人从“独夜舟”写到宽阔的大自然,要抒发的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 3、“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诗人将“名”和“官”相对提出是有用意的,因为这两件事关系到诗人一生的命运。诗人由于诗名满天下,尽管后半生颠沛流离,生活穷困,但所到

5、之处都受到人们的敬重和关照,这总得到一些宽慰。然而诗人的远大志向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所以,不能得官以实现其志向,是他终生最大的憾事。这样看来,这两句明显有主、宾之分:上句说“名”,只是作为烘托;下句说“官”;才是正意。这两句,一句否定,一句确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既然休官缘由不是“老病”,那是什么呢?诗人没有说出来,但我们从杜甫为官的经验或从其他有识之士的不得志的遭受可以看出: 答: 4、“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最终两句诗人以沙鸥自况,意在抒发什么感情?请简答。 答: 四、咏怀古迹(三) (一)作品背景。 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自云安(今四川云阳

6、)到达夔州(今四川奉节东),一住两年。这是他创作中的一个旺盛时期,从总体看,不少论者都认为在思想内容上比过去的作品略见逊色,其实,其中也有不少作品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堪称传世之作,咏怀古迹(共五首)即是一例。 咏怀古迹是一篇结构严密的组诗,五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庚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二)内容分析。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信然。 1、“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开头为什么要写昭君的诞生地?请简析。 答: 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

7、冢向黄昏”。作者叙述昭君的一生,选择两个典型的镜头:“一去紫台连朔漠”写昭君由汉宫到匈奴的行程;“独留青冢向黄昏”写昭君坟上长出青草,它仿佛告知人们,昭君虽死而故国之思犹在她依旧憧憬着自己生长的地方。因此,这首诗的主题落在“怨恨”二字。哪个短语是怨的起先?哪个短语是怨的终结。作者既怜悯昭君,也感慨自身。 答:怨的起先: 怨的终结: 3、“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终归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是怎样造成的呢?“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答复。大错已经铸成,即使昭君的魂魄月夜归来也是徒然的了。“即使昭君的魂魄月夜归来也是徒然的了”旨在批判什么? 答: 4、“千

8、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最终两句写千年以来,人们从琵琶伴奏的昭君怨歌词里听到了她的悲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抱着昭君怎样的看法? 答: 五、阁夜。 (一)作品背景。 这首诗是前一首的同期作,从诗的内容可以判定它作于大历元年(766)冬季。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阁。这首诗所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所以诗题叫做阁夜。 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诗人在蜀至此已有七载。在安史之乱被平定的前一年(762),诗人曾经验过徐知道的叛变,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如今又碰上崔吁作乱,虽已到夔州,距叛乱中心较远,但斗争中种种骇人听闻的消息时时传来,人心总是担心的。似此国无宁日,诗人

9、怎能不忧心如焚呢?所以这首诗的调子特别低沉,简直可以使人触摸到诗人那颗极其凄苦的心。 (二)内容分析。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 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际霜雪霁寒宵”。首联点明冬夜寒怆。“岁暮”,犹言“日月忽其不淹兮”,转瞬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之感;又称所在地资州为“天际”。从这“天际”中可以看出作者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 (1)颔联上句承上文哪个字写黎明前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以示意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 答: (2)“鼓角”表示什么呢? 答: (3)“三峡星河影动摇”一句承上文哪个字写三峡中景象,因雪止天清

10、,故三峡中星影可见。 答: (4)“三峡星河影动摇”,古人认为星动摇是一种不吉利的征兆,这里指斗争的征兆。所以“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两句诗主要什么?请概括。 答: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颈联写拂晓所闻。“野哭千家闻战伐”承接上一联,反映的是战乱给老百姓带的极大灾难,而“夷歌数处起渔樵”表现什么?请予以概括。 答: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请翻译这两句诗句。 六、登岳阳楼。 (一)作品背景。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从“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泊岳阳城下)看,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杜甫曾

11、两次登岳阳楼,这首诗所记当是第一次。 (二)内容分析。 全诗分两层:前一层先叙登楼,后写洞庭湖景观,一起一承,章法分明。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起句以“昔闻”与“今上”对应,看似平常,却颇有深意在。要理解这一深意所在,必需明确“昔”指什么时候?为什么? (1)“昔”指: (2)原 因: 2、“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穷无尽的壮阔景象。这是诗人心中的画面,仅凭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使人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观沧海)自然,诗人此刻的心情跟曹操有所不同。 (1)杜甫的心情是: (2)曹操的心情是: 3、“亲朋无一字,老病

12、有孤舟”。由写景转人抒情先说个人景况。长期以来,诗人全家人都生活在船上,事实上已无家可归;至于说亲朋“无一字”,明显是无所依托之意,这又加重了诗人自伤飘泊的感情。这一联怎样由写景过渡到叙说个人景况的? 答: 4、“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但诗人不会停留在个人苦痛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因此,当他站在岳阳楼上“凭轩”远眺时,就联想到当时吐蕃犯边的状况,不禁潸然泪下了。这个抒情结尾将诗的思想内容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凭轩”二字又奇妙地照应了诗中哪一句? 答: 答案:一、(一)飧sn醅pi朔shu青冢zhng阏氏ynzh霁寒宵j樵qio坼ch(二)1只2因3多种4高5北方6察看7徒然8天地9书信10

13、军事二、(二)1(1)但见(2)生活单调、孤独 2可以看出诗人对有客来访的喜悦之情,而这一来客又是诗人的至交。3挚友感情的朴实、深厚。4“尽余杯”。5增加了欢快的气氛。三、(二)1(1)“独夜舟”三字。(2)首句写岸,次句写舟。称“独舟”者,仅此一舟之谓也;“夜”,用于点明泊舟时间。这两句勾画了这样一个境界:河边孤零零地泊着一只小船,桅杆高耸;岸上只见小草,不见人家,一片冷寂。而第三、四句承“夜”字写诗人所见景色,所表现的照旧是一叶小舟,显得何等孤寂、渺小。2诗人感到,在这样宽阔的大自然中,一叶小舟显得何等孤寂、渺小,它的命运正如这一叶小舟,不知飘泊到何时。3不受皇帝的重视,遭遇同列的排挤。4

14、乃自伤飘泊之意。四(二)1交代王昭君的诞生地,为下面她嫁到殊方异域,远离故土和她的思乡怨恨埋下伏笔。2怨的起先:“一去”二字;怨的终结:“独留”两字。3讥讽的统治者昏庸无能。4怜悯她的不幸。五、(二)1有自伤飘泊之意。2(1)“宵”。(2)战局惊慌,故士兵天未明即起进行操练或打算出征。(3)“霁”。(4)写战事频仍,社会动荡。3表现的是在这战乱中自己的孤寂和飘舞。4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交游变迁音书断绝,使我孤独无聊,但也所谓了。六、(二)1(1)当指诗人的青年时代。(2)诗人青年时代当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憧憬之意,惋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缺,疮疾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2(1)壮志未酬。(2)豪情满怀。3上一联写洞庭湖,从洞庭水转换到“孤舟”,脉络也非常清楚。4其次句:“今上岳阳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