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之路】(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1讲 生物的变异类型.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1063689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状元之路】(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1讲 生物的变异类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状元之路】(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1讲 生物的变异类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状元之路】(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1讲 生物的变异类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状元之路】(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1讲 生物的变异类型.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状元之路】(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1讲 生物的变异类型考题反馈抓落实 自主演练我成功1.下列针对基因突变的描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丰富了种群的基因库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C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子代D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答案:A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随机性,如果是体细胞突变则不会传给下一代,但基因突变可以丰富种群的基因库。2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是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患者的受体细胞,对DNA分子进行纠正或修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DNA的修复属于()A基因转换B基因突变C基因重组 D基因遗传答案:C解析:在基因治疗中,将目的基

2、因导入后,其结构未发生改变,只是基因组合的形式发生变化,因而属于基因重组。3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B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导致基因重组C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D无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答案:A解析:有性生殖过程中,经减数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时,可发生基因重组。C选项中的非等位基因没说明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不正确。B选项等位基因分离可导致性状分离。D选项中无性生殖不会出现基因重组。4下列高科技成果中,不是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A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B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C通过返回式卫

3、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D通过在试管内完成受精作用培育出试管婴儿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些高科技成果所蕴含的生物学原理的分析。杂交育种所依据的原理为基因重组。转基因技术是将目的基因转入受体细胞而使生物获得新性状,其依据的也是基因重组的原理。太空育种是利用太空中的微重力、射线等因素诱导基因产生变化,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试管婴儿是经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体内发育来培育的,属于有性生殖,原理是基因重组。5某人体检结果显示,其红细胞有的是正常的圆饼状,有的是弯曲的镰刀型。出现镰刀型红细胞的直接原因是()A环境影响 B细胞分化C细胞凋亡 D蛋白质差异答案:D解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血红

4、蛋白分子的结构发生改变,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6某种群中发现一突变性状,连续培养到第三代才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突变类型,该突变为()A显性突变(dD) B隐性突变(Dd)C显性突变或隐性突变 D人工诱变答案:A解析:若为隐性突变,性状一经出现,即为纯合,可稳定遗传。而显性突变一经突变即可表达,但却不一定是纯合子。若为杂合子,需要连续培养到第三代才能选出稳定遗传的纯合子。7下列生物性状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的是()A用赤霉素处理矮秆水稻成高秆水稻B用四倍体西瓜作母本与二倍体西瓜杂交得到的无子西瓜C用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得到的无子番茄D用“神六”搭载种子培育出的太空椒答案:D解析:“神六”搭载种

5、子培育出的太空椒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此变异能遗传;用赤霉素处理矮秆水稻长成的高秆水稻、用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得到的无子番茄,这两种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四倍体西瓜作母本与二倍体西瓜杂交得到的无子西瓜,属于染色体变异。8大肠杆菌某基因原有18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180对碱基(减少的碱基对与终止密码子无关),它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来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相比较,差异可能为()A只差一个氨基酸,其他顺序不变B除长度相差一个氨基酸外,其他顺序也有改变C长度不变,但顺序改变DA、B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后少了3个碱基对,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不连续的,所以有可能产生A和B两

6、种情况。9(杭州高中2012届月考)一头鹿刚出生是正常的,生长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视网膜某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关于该突变不正确的描述是()A导致细胞内遗传信息发生改变B可能会导致该细胞发生癌变C可能会影响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D通常会遗传给这头鹿的后代答案:D解析:视网膜细胞的基因不会进入配子,不会遗传给后代。102009年央视春晚上,我国航天科研工作者手捧“太空花”展现于国人面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培育“太空花”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从飞船上带回的实验植物并未都长成如愿的美丽“太空花”C“太空花”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新物种D“太空花”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答案:C解析: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7、由于突变是不定向的,太空花的性状不会按人们的意愿进行突变。突变产生新的基因,增加了基因多样性。相对原植株,太空花仅仅改变个别基因,不具备成为一个新物种的条件。11(2011安徽卷)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积聚在细胞内的131可能直接()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序列改变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答案:C解析:131I不属于碱基类似物,不会插入DNA分子中,或替换DNA分子中

8、的碱基而引起基因突变,A、B两项错误;即使能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也属于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不会出现在配子中,不能遗传给下一代,D项错误;各种辐射可能损伤细胞内的DNA,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的结构变异,C项正确。12二倍体水稻高秆对矮秆呈显性,在矮秆品种田中发现了一株高秆植株,用这高秆植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了多个植株,这些植株有可能是()A不能开花结籽的矮秆植株B能开花结籽的矮秆植株C能开花结籽的高秆和矮秆植株D能开花结籽的高秆植株答案:A解析: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高度不孕。该高秆植株最可能是杂合子。13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

9、同源染色体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C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答案:D解析: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的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14如图所示,甲、乙表示水稻的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表示培养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B和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C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

10、药离体培养D过程与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过程和过程为杂交育种过程,但培养目标不同,前者是为了获得AAbb个体,后者是为了获得aaBB个体。杂交育种操作简便,但培育周期长;过程是多倍体育种过程,过程发生的染色体变异是由秋水仙素抑制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而产生的;表示的是单倍体育种过程,其中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15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中的一个赖氨酸发生了改变。根据下图和下表回答问题。第一个字母第二个字母第三个字母UCAGA异亮氨酸异亮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苏氨酸苏氨酸苏氨酸天冬酰胺天冬酰胺赖氨酸赖氨酸丝氨酸丝氨酸精氨酸精

11、氨酸U C A G(1)图中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过程叫_。(2)除赖氨酸以外,图解中X是密码子表中哪一种氨基酸的可能性最小?_。原因是_。(3)若图中X是甲硫氨酸,且链与链只有一个碱基不同,那么链不同于链上的那个碱基是_。(4)从表中可看出密码子具有的_的特点,它对生物体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是_。答案:(1)核糖体转录(2)丝氨酸要同时突变两个碱基赖氨酸与丝氨酸的密码有两个碱基的差别(3)A(4)简并性增强了密码子容错性;保证了翻译的速度解析:(1)过程为翻译,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过程是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2)由赖氨酸与表格中其他氨基酸的密码子的对比可知:编码异亮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天

12、冬酰胺、精氨酸的密码子都至少有一个与编码赖氨酸的密码子相比只有一个碱基的差别,而赖氨酸与丝氨酸密码子有两个碱基的差别,故图解中X是丝氨酸的可能性最小。(3)由表格中甲硫氨酸与赖氨酸的密码子知:链与链的碱基序列分别为:TAC与TTC,差别的碱基是A。(4)从增强密码容错性的角度来解释,当密码子中有一个碱基改变时,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可能并不会改变其对应的氨基酸;从密码子使用频率来考虑,当某种氨基酸使用频率最高时,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16填空回答下列问题:(1)水稻杂交育种是通过品种间杂交,创造新变异类型而选育新品种的方法。其特点是将两个纯合亲本的_通过杂交集中在一

13、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2)若这两个杂交亲本各具有期望的优点,则杂交后,F1自交能产生多种非亲本类型,其原因是F1在_形成配子过程中,位于_基因通过自由组合,或者位于_基因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进行重新组合。(3)假设杂交涉及n对相对性状,每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彼此间各自独立遗传。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讲,F2表现型共有_种,其中纯合基因型共有_种,杂合基因型共有_种。(4)从F2代起,一般还要进行多代自交和选择。自交的目的是_;选择的作用是_。答案:(1)优良性状(或优良基因)(2)减数分裂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3)2n2n3n2n(4)

14、获得基因型纯合的个体保留所需的类型解析:(1)杂交育种的过程:根据育种目的选定亲本杂交得到F1代;F1代自交得F2,在F2中出现性状分离,从中选择所需性状。(2)杂交育种遵循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另一种类型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具有n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理论上F2表现型有2n种,基因型有3n种,其中纯合基因型有2n种,杂合基因型有3n2n种。(4)杂交育种最终目的是获得稳定遗传的纯合子。1.(2012江苏单科)某植株的一条染

15、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遗传定律的基本知识。从题中信息可知,突变植株为父本,减数分裂产生的雄配子为b和B,后者花粉不育。正常情况下,测交后代表现型应都为白色性状,而题中已知测交后代中部分为红色性状,推知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

16、了含B基因的正常染色体的可育花粉,而产生这种花粉最可能的原因是减同源染色体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故D最符合题意。题中缺乏判断最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的相关信息,减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与此题出现的现象无关,减时没有非姐妹染色单体的自由组合,故A、B、C均不符合题意。2(2012广东理综)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还可能发生变异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答案:D解析

17、: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变异和进化的相关知识。重组的酵母菌还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正确;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B正确;重组酵母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C正确;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染色体变异不能改变酵母菌的进化方向,D错误。3(2012山东基本能力测试)春华秋实,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加倍可使草莓的果实变大B玉米种子中的淀粉主要存于胚中C不能产生可育配子是无籽西瓜无子的原因D大豆种子在适宜环境中可依靠自身养料萌发成豆芽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果实或种子结构及其发育的相关知识。玉米为单子

18、叶植物,其种子中的淀粉主要存在于胚乳中,B错误;多倍体植株所结果实较大,营养物质含量丰富,A正确;三倍体无子西瓜由于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C正确;大豆种子子叶中储存有大量营养物质,可供大豆种子萌发时使用,D正确。4(2012海南单科)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A发生了染

19、色体易位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知识。由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玉米杂交,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可知,玉米非糯对糯性为显性,非甜粒对甜粒为显性,且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组成可图示为如图1。在偶然发现的一个杂交组合中,由某一F1植株自交后代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可知,此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能的原因是:该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发生了染色体易位。其F1的基因组成可图示如图2或图3。故A选项较为合理,而B、C、D选项均不能对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