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之路】(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483131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状元之路】(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状元之路】(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状元之路】(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状元之路】(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状元之路】(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的变异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变化,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形成生物的多样性答案:A解析:环境条件的改变会使生物发生变异,但是该过程是不定向的。2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以导致新物种的形成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的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

2、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答案:B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3(杭州高中2013月考)在某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海岛上每1万人中有500名男子患红绿色盲。则该岛上的人群中,女性携带者的数量为每万人中有(设男女性比为11)()A1 000人B700人C900人 D800人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每5千男性中有500名患红绿色盲,故Xb1/10,XB9/10,而5千女性中,女性携带者为25 000900(人),C项正确。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B自

3、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不受环境控制,环境只是对生物不同的变异类型进行选择,保留种群中有利的变异类型,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共同进化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进化,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5在同一区域中生长着两种杜鹃花,在人工的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杂交成功。但在自然状态下不能杂交,因为一种杜鹃花在6月初产生花粉,另一种在6月下旬产生花粉。这种现象属于()A

4、优胜劣汰 B过度繁殖C生殖隔离 D性状分离答案:C解析:题干信息“两种生物在自然情况下不能进行杂交”,已告诉我们这种现象属于生殖隔离。6(杭州高中2013月考)近期一种可抗绝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超级细菌”在英、美、印度等国家小规模爆发。医学界已指出抗生素的滥用是“超级细菌”产生的罪魁祸首,超级细菌因含有一种叫NDM1的基因,使这种细菌对现有的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刀枪不入”。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NDM1基因的产生是该细菌发生染色体变异的结果B滥用抗生素诱导细菌发生基因突变产生NDM1基因C细菌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NDM1基因频率不断增大DNDM1基因的产生标志着新的细菌(物种

5、)已经产生答案:C解析: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抗生素起选择性作用;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在抗生素的选择下,该基因的频率不断增大。7(2011江苏卷)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答案:C解析: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项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其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增大,故C项正确,D项错误。

6、8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过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并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和b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答案:B解析:判断是不是一个物种的标准是:两个种群间能否随机交配并产生可育的后代。基因频率不同只能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新物种的形成

7、一般先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后产生生殖隔离,但经过地理隔离不一定就产生生殖隔离。没有地理隔离时,由于c和d基因库的差别也可产生生殖隔离。9(2011广东卷)(双选)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NDM,该基因编码金属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A抗生素滥用B定向突变C金属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他细菌获得耐药基因答案:AC解析:“超级细菌”的产生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即该细菌发生了突变产生了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也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即通过基因传递从别的细菌得到了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而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会

8、发生染色体变异,D项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B项错误。滥用抗生素导致具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细菌生存下来的机会大大增加,抗生素抗性基因频率不断增加,从而产生了耐药性,A、C两项正确。10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A43% B48%C52% D57%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小岛上原有VV果蝇3 000只,Vv果蝇1 1000只,vv果蝇6 000只,从小岛外入侵2 000只VV果蝇后,VV共有5 000只,果蝇总数为2 2000只,所

9、以入侵后VV占5/22,Vv占11/22,vv占6/22,此时V基因频率为5/2211/221/221/4448%。又由于随机交配不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所以F1代中V的基因频率仍为48%。11(2013北京市西城区期末)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所有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长期的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答案:D解析:地理隔离也可阻止基因的交流;多倍体物种的形成无地理隔离;长期地理隔离不一定就导致生殖隔离,如东北虎与华南虎。12(2011云南省部分高三年联考)下列有关“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

10、NA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B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生物多样性C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D生物多样性与自然选择有关答案:B解析:蛋白质是由基因决定的,故A项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B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物种越丰富,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稳定性越强,故C项正确;自然选择的结果产生生物多样性,故D项正确。13(2013遵义市五校联合考试)某高等植物种群以严格的自花传粉方式繁殖。基因型aa的频率在逐年降低,原因是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生活能力比较弱,平均每代约有3%的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能生活到生育期。下列与该种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种群以异花传粉的

11、方式繁殖,基因a将不会有淘汰过程B人为救助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可促进该种群的进化C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使该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对稳定D基因a被淘汰的过程可理解为该种群进化的过程答案:D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a被淘汰,改变了基因频率,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14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如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其中X、Y分别是_、_。(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这是生物进化的_。(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

12、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如下图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加剧。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如上图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发生了改变。(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上图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_。答案:(1)突变(或变异)自然选择(2)种群基本单位(3)基因库(4)生存斗争(种内斗争)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

13、理即给分)基因频率(5)遗传PCR(聚合酶链式反应)解析:(1)生物进化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产生。(2)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为一个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3)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为基因库。(4)由于过度繁殖,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性状的有利与有害是相对的,当环境缺少食物时,联趾个体适合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更适应环境。环境对生物性状的选择从分子水平看是对有利基因的选择,从而引起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5)同一物种个体间的差异为遗传多样性,可用PCR技术扩增后检测其DNA碱基序列的差异1

14、. (2012海南单科)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知识。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在整个生物界是非常普遍的,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对生物进化极其重要,A项正确;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而形成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B项正确;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由于选择作用,与该环境有关的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

15、,而与该环境无关的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不改变,C项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项错误。2(2012江苏单科)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具有竞争关系的生物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A项正确;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证据是古生物学证据,是以化石为依据的,B项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会改变当地生物的生存机会,进而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项正确;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项不正确。3(2012上海单科)回答下列有关生物

16、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抗药性杂草的发生呈上升趋势。(1)目前全球已有188种杂草中的324个生物类型对19类化学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所渭“生物类型”是指()A品种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遗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2)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数量的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A气候变化 B化肥使用C耕作措施变化 D除草剂使用(3)研究证实,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A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加快B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C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D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发展(4)相对于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来说,对除草剂敏感的为敏感

17、性生物类型,那么在原来没有除草剂使用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抗药性生物类型个体数量与敏感性生物类型个体数量的关系是()A无敏感性个体B抗药性个体多于敏感性个体C无抗药性个体D敏感性个体多于抗药性个体(5)抗药性杂草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严重威胁。下述几种策略中,可有效延缓抗药性杂草发生的是(多选)()A机械除草 B除草剂交替使用C人工除草 D提高除草剂使用频率答案:(1)C(2)D(3)B(4)D(5)A、B、C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1)由题中信息可知,这里的“生物类型”是指具有不同遗传多样性的生物。(2)(5)由于除草剂的选择作用,使抗除草刺基因频率增加,从而使抗药性杂草类型数量增加;在没有使用过除草剂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数量较少;欲清除抗药性杂草,可通过机械除草、人工除草和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除草剂等方法实现。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