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沪科版教案.doc

上传人:z**** 文档编号:60977885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沪科版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八年级物理下沪科版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沪科版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沪科版教案.doc(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质文本第八章压强第一节压力教学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2、通过学生感受、演示实验、观看课件、图片和日常生活的讨论获取知识。3、让学生在感受、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教具海绵、砖、图钉、锥子、细线、肥皂、砝码、教法导读法实验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训练法教学过程想一想:1人在松软的雪地上滑行时,脚会陷下去,而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发动不仅不会陷进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

2、,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做一做: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按图81的方法做一做。感受一下压力的作用效果。上面的例子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_ 。引入新课:压力请同学们画出以下各图板图中物体对外表的压力示意图。画一画: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外表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跟接触面_ ,指向_ 物体。 垂直压在物体外表上的力叫做_ 。大家按过图钉吧?从你们的实践中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那么在相同的压力的情况下,不同的接触面积,压力的作用效果是_ ?照图8-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从而得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压力

3、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作用效果不仅跟_ 有关系,还跟_ 有关系。所以,要比拟压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拟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强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_ 。 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 单位:牛顿/米2 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 1MPa=1000 KPa=1106 Pa=106N/m2。3课堂练习:单位换算 1.56MPa =_ = Pa; 78000 Pa =_ = KPa。听一听:教师讲解2例题:课本p136例题解题时注意面积的单位一定要换算成平方米,得出的压强单位才是帕斯卡。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

4、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会被压坏。砖能承受的压强大约是_ 帕,混凝土是_ 帕等等。课本P137图中减小压强图是 ,增大压强图是 。从这些图中,你能说出怎样才能增大压强吗?又怎样才能减小压强吗?讨论关于压力和压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压力方向总与重力方向一致 B. 压力越大,压强越大C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D. 压强是物体外表上受到的压力小结本节主要内容和方法作业 书面作业:1.课本P138中的1、2、3、4题。2. 想想议议P138中的第5题及“请提问课后反思:压 强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稳固对压强概念的理解。2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方法,并能对一些简单现象进行解释。3通过

5、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懂得物理知识不仅有趣,更是有用的。教学过程一、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1什么叫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2什么叫压强?写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压强的单位。3答复第1课时布置的思考练习题。4说出你测物理课本1张纸对桌面的压强的方法。以上问题,均由学生答复,由另外的学生补充、纠正。然后由教师进行评讲。二、进行新课1根据学生对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两种情况放在细砂陷入细砂深度不同的答复,引导学生分析: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力不变,玻璃杯对细砂的受力面积发生了变化,使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强发生了变化。板书:减小和增大压强的方法2讲述1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

6、物体将会被压坏。2举例:房屋建设中,楼层修得越高,楼体对地面的压力就越大,如果墙基的受力面积缺乏够大,楼房对地的压强就很大,可能会使地面下陷,楼房倒塌,造成损失,所以修建高楼大厦,必须加宽地基,以减小楼房对地面的压强。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6,读后说一说履带拖拉机和雪上飞机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压强的?教师对学生答复补充、完善后板书“在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可以减小压强。三、稳固练习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利用小组讨论的时机,说一说你是怎样答的,通过本课的学习,答复:为什么啄木鸟尖嘴变钝了,就不能成为“森林医生了?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之舟?2继续讨论比拟梯子和木板,哪个对冰的压强小?

7、四、归纳本课内容1教师复述本课的学习过程老师复习提问讲述同学们随堂实验和老师的演示实验同学们的分组讨论。1 学生自己归纳本课内容:说一说减小和增大压强的方法,并各举12例。2 教师小结: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可以减小压强;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可以增大压强。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际中,要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五、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反思:第二节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道连通器和它的原理;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知道帕斯卡原理及其教学目标应用。2、进一步复习探究问题的方法,师生合

8、作,同学讨论,并在实验中经历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重点1液体压强的研究方法及探究过程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3连通器的特点4帕斯卡原理难点1理解液体压强公式2理解在连通器里各液面相平的原理教具演示用: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200mL 的量筒、玻璃板,连通器、酒水壶、船闸挂图。学生用:压强计、200mL的量筒、水、盐水以上器材,每三位学生一组教法讨论法、探究实验法、归纳法、阅读自学法、讲授法、理论联系实际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2压强

9、的单位是什么? 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课引入 问题的提出: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外表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三、进行新课 1演示、讲述1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外表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外表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

10、出。2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说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教师板书 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防止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说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外表受到的压强也越大。归纳小结实验情况1讲述:这节课通过老师演示实验和同学们分组实验,知道了液体压强的产生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同学们很有收获,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发扬这种研究问题的精神,认真学好物理知识。2请同学们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7.液体压强的应用:学生观察连通器,自己阅读

11、课本,找出连通器的特点、在生产中应用。并用探究出的压强知识,推导其原理。教师引导8.液体压强的传递:自学阅读,师提问:帕斯卡原理内容是什么?液体压强的传递的应用有那些?在学生自学的根底上,让学生尝试解释液压机,液压千斤鼎的工作原理。四、运用所学,解释课后练习题,做?学习与探究?开放性作业局部。教师针对学生做题反应情况,精讲点拨,学生稳固所学,形成能力。五、课内小结,形成知识网络。师生根据板书内容共同小结,结合本节的重难点,回忆所学,加深记忆和理解,形成知识网络。作业:学习与探究未完成局部。课后反思: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理解硬气压强产生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硬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12、能用硬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3.知道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大小可以用气压计来测量.重点认识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大气压强的实验测定方法、大气压高度变化的规律,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难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及大气压变化的不均匀的理解 教学用具两个铁皮圆形容器、水、酒精灯、皮吸盘、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管、水银、刻度尺、空盒气压计教学方法讨论法、分析法、讲授法、练习法、读书自学法、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提问学生有关压强的问题并引入主要议题二.进行新课:(一)大气压强:1.请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本146页的“马 德堡半球实验与同学讨论,从中能得到的哪些信息

13、?(学生答复: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大气压强很大)。2.讲授地的周围让厚的空气层包围着,包围着的地的空气层又叫大气层,我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大气层的厚度大约有几,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组成,其中,大局部气体分布在跳高地表现几的范围内空气,也像液体那样能够流动,同样,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也都有压强。大气对当在它里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3.能够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有很多,如覆杯实验:(!)先让硬纸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了硬纸片并倒置过来,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答复:现象是硬纸片没有掉下来)(2).如下图的实验中,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杯内的空气,盖上硬纸片

14、,把杯子倒置过来,你会发现什么现象?(学生答复:硬纸片没有掉下来杯中有水不会洒出)。那么请同学们思考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答复:硬纸片没有掉下是因为 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抵得住了硬纸片,所以硬纸片不会掉下来。)(二)大气压强的测量:马德堡半球实验人们对大气压的大小获得了深刻印象,但是大气压到底有多大 呢?这个问题在奥托.格里克做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之前 的11年,早已经由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解决了,他用课本146页的图8-35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出了大气压的值,由于条件所限请同学们阅读一下此实验,然后总结所学知识。(学生阅读并认真思考(二)大

15、气压强的变化1.讲解大气压强的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有什么关系呢?2.请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本146页的8-41并讨论一下得到的信息。(学生阅读并认真思考)。3.引导学生总结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气压的关系。二.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探究51页“开放作业.9.(学生认真完成探究51页“开放作业),(教师讲解并适当变形引起学生多卡位思考)。2.让学生完成探究52页4题重点讲解,注重学科结合。课堂小结:让学生分析讨论本节所学,并要学生学会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写出本节所学内容。能力提高:要学生完成探究54页内容,提示指导,最关键的是比拟容器内外的气压的关系,并要学生学会总结方法。作业:1、

16、 复习知识点,完成探究其它内容;小结:你学到了什么?课后反思: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知、领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让学生体验到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的态度与价值观。重点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教学用具乒乓球,吸管、小纸船、大饮料瓶装水、带管、两张纸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解、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点拨、讨论教学过程引入:问:满载乘客的飞机,是怎样飞上天空的?水翼船为什么会在水面飞速前进?点出要知道就必须流体压强

17、与流速的关系。新授:流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流体。它们的压强与流体的流动有关吗?做843,844两个实验,让学生观察、讨论为什么会这样,是由哪个因素决定的,能得出什么结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做845的“迷你实验,并进行解释,同学互相补充,引发学生兴趣。问:飞机的机翼形状有什么特点?这个形状对飞机起飞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图示讲解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上方的凸起空气流动的路程大,流速大,压强小,而下面平直,空气流动的路程小,流速小,压强大,。这样,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当飞机的滑行速度到达一定值时,机翼所受的升力超过飞机的自重时,飞机就起飞了

18、。看846,讨论鸟儿滑翔时和升力与飞机的升力有什么相似之处?让学生看847,讨论为什么水翼船会在水面飞速前进?找学生代表解释。小结你有什么收获?你感到有什么缺乏?让学生列出知识点和知识结构。复习本节。复习全章,预备单元检测教后感:第九章 机械与人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常用的杠杆,能从中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动力、阻力、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2、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3、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4、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尝试用杠杆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生

19、活中的问题,培养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重点1、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2、杠杆的平衡条件3、杠杆的分类难点1、正确画出力臂和利用杠杆条件解决简单问题2、正确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教具开瓶器,扳手,剪刀,天平,镊子,起钉锤等 杠杆,铁架台,钩码一盒教学方法提前预习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举例法教学过程一、交代第九章机械与人 明确第九章我们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交代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二、进行新课1.请同学们观察图91中所示的各种杠杆,通过讨论说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教师展示局部杠杆。经过讨论,让生说出他们的共同特征。总结得出杠杆的定义:在力的

20、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做杠杆。教师引导分析:杠杆可能是独立的,也可能是某个组合机械的一局部,杠杆的外形多种多样,可直可弯、可粗可细。作为杠杆的条件:一根硬棒、有力的作用、必须能绕某固定点转动。例如:汽水瓶起子在没有使用时,就不能称为杠杆。让局部同学举例生活和生产中的杠杆。2.明确杠杆的五要素,让学生明确它们的概念,结合图92找出杠杆的五要素。力臂的画法是一个难点,应采取图示说明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或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练习课后作业1题。练习探究P63 1题,P64 7题。3.学生自己阅读课本P153页实验探究。教师展示一简单杠杆的平衡实验现象 由此引出问

21、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及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测与假设,以及制定验证猜测与假设的方案。教师应注意:实验如采用课本实验装置,杠杆自重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任何影响,但假设用上面图示实验,杠杆自重将影响实验结果,故应尽可能选择质量较轻的代用器材。实验中教师强调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对通过实验得不出平衡条件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分析实验过程,找出错误所在或误差过大的原因。应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与交流探究的结果。最后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和同学们共同分析,得出杠杆平衡条件的结论。及:F1l1F2l2杠杆的分类练习对实验结论和所学知识的应用。练习课后作业2、3

22、、探究P64 4、6题。4.请同学们对图91和图94中的杠杆进行分类,并说出你分类的方法。让学生对杠杆进行分类,没有固定的分类原那么,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可以从使用、特点、效果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无论学生怎么分类,都及时给予肯定。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有的杠杆可以省力,有的杠杆可以方便工作。让学生知道“分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科学方法,也是研究问题的需要三、开放作业 形成能力1. 家中常用的剪刀、理发用的剪刀、医生用的剪刀、裁缝用的剪刀、花匠剪枝用的剪刀、建筑工地上剪钢筋的剪刀,进行分类。2. 课后练习题3. 探究开放性作业局部教师据反应讲解。四、小结本节 形成知识网络师生据板书内容小结注意所学

23、主要内容,重难点五、作业及预习预习第二节滑轮的应用课后反思:第二节滑轮的应用教学目标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2.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3.会根据要使用和组装滑轮组。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点及滑轮组的作用难点确定滑轮组承当生物的绳子的股数教具定滑轮2个、动滑轮2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200g2个,50g4个、细绳约2米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分析法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有一个经典故事说:一个和尚小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之所以三个和尚没水吃,主要是平均主义思想在作怪,谁都不愿多付出,怕吃亏,那么要大家公平,又能有水吃,你能否借助物理方

24、法给与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简单的方法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问题。一. 定滑轮:1.讲授: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齿轮,根据要使用的情况可有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滑轮作为一种简单机械有广泛的应用。请同学们阅读一下此实验图9-14并总结得出结论?2.(学生阅读并认真思考)之后(学生答复:不省力,只能使力的方向变化)。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比方向上提物体时,力的方向朝上,通过定滑轮就可以向下用力,这一点在一些场景中特别重要。例如升国旗时。3.练习“伴你探究2题提示学生从受力分析的角度,注重 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二.动滑轮1、 演示课本159

25、的图9-16实验人,请同学们分析讨论此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学生答复:动滑轮的使用能使力的大小变化,能省一半的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2、 教师要学生再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讨论此实验的结论,说出其中的道理。3、 练习“伴你探究“动滑轮1.2.题提示学生从受力分析的角度考虑。三.滑轮组:1、讲授:滑轮组是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装置,使用滑轮组不仅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省力的多少由滑轮的组合形式和绳方法共同决定,对于由一根绳子的滑轮组,其平衡时动力(F1)与阻力(F2)之间的关系是F1= F2/n其中为承当生物和动滑轮总重的绳子股数。确定滑轮组承当生物的绳子的股数,及滑轮

26、组省力情况,关键是确定股数的数值,确定的数值的简单的方法是:设想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有一条线将它们隔开,此时数一数动滑轮一边的相连的绳子的个数n,这就是为承当生物和动滑轮总重的绳子个数n 。使用滑轮组提升生物时,生物上升的高度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和关系是s=nh。请同学们分析讨论,总结使用滑轮组提升生物时的省力的特点练习让学生分析探究“开放作业1、2、3、7。四.稳固练习:1.使用一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起生物,如图9-1所示,如果不计滑轮磨擦,拉力最大不超过60 N,而动滑轮的重10 N,那么请同学们思考被提起的重物最大不能超过_N学生讨论并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知

27、识,让学生分析如何简单的方法对于由一根绳子的滑轮组提起生物的方法,有没有最好的方法,让学生认真思考,然后总结本节所学。作业:1、.复习本节2、完成探究其它局部课后反思: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2.通过列举、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去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工;通过物理现象,归纳简单的规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3.通过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列举实例,培养学生注意平常的观察能力。重点怎样才算做功 难点怎样才算做功教具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木块、小车、细绳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指导法训练法教学过程引入农民伯伯对这担谷子有力而且方向竖直向上

28、,有移动一段距离而且是沿竖直向上的方向移动的。在我们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板书:一、做功:1、 概念: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引导学生分析2:刚刚这位同学虽然有施加力的作用,但是没有移动一段距离,这些力就没有“成效,可是“劳而无功。讲:功的种类有很多,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力学中的功,它属于机械功,以后到初三时我们还会学习电学中的功电功,力学中的功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922中物体做功的实例。使学生明确,力学中所说的功包括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

29、段距离。板书: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B、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教师演示1、用手指推动粉笔盒在讲台桌上运动一段距离。演示2、将粉笔盒举起的过程。演示3、将粉笔盒举起停在空中静止不动。 提问:一木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师再举例子一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分析虽然有力和有位移,但是位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这个力也没有做功。最后教师强调指出:“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并总结出不做功的3种情况:1、 S=0劳而无功2、 F=0不劳无功3、 F的方向和S垂直。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举出

30、一些有做功和不做功的例子。物理学上规定: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这一规定不但包含了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而且告诉我们功的计算方法。板书:二、功的计算: 1、公式:功=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W=FS 2、单位:FN,Sm,所WN m 焦耳J 1J=1 N m用手慢慢匀速举起两个鸡蛋,升高1米时,手对鸡蛋做的功差不多就是1焦。出例如题1:人拉着重为2000牛的车子沿水平方向前进5米,人拉车的力做的功是多大?演示:人拉车的力做的功是:WFS=2000 N5 m =10000 J104 J。分析:从上可知,不能简单地说“有了力有了距离就把它们相乘就得到功,要明确是什么力

31、做功,力的方向上通过了多少距离。 提问:要计算出人拉车的力所做的功还必须知道什么?拉力的大小假设人用了400牛的拉力拉车子,拉力做的功是多大?板演过程。出例如题2:重力为100牛的物体,受到20牛的水平拉力,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5米,那么重力做功是多少焦,拉力做功是多少焦?课后反思:第四节 做功的快慢教学目标 1.知道功率的概念,能用比拟的方法得出功率的概念。2.知道功率单位的含义并能形成具体的观念。3.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重点功率意义,定义,公式难点功率的单位,功率的物理意义教具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放桌面上匀速拉动,秒表。教学方法预习法,比拟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教学过程一、教师复习提

32、问,学生答复。复习上节课内容。由功引出做功的快慢。机械功?做功的条件?功的计算公式?如何比拟做功的快慢?速度的公式及单位?二、进行新课1.要求学生观看课本图926和图927中所示的两位同学均从一楼搬运到三楼。分析比拟他们做功的快慢,自然的引出功率 的概念。并且说出他们判断的依据和方法:及假设做功相同,比拟做功的时间;假设做功的时间相同,比拟做功的多少。思考定义速度的方式仿照来定义功率的概念,比拟速度公式vs/t和功率公式PW/t,从中可以了解物理公式的由来。记忆理解功率的公式,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2.功率的单位:一生回忆速度单位的由来,思考功率的单位。功率的单位由功和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及焦/

33、秒J/S简介物理学家瓦特,介绍为了纪念瓦特在物理学上所做的奉献,使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功率的单位,即瓦特国际单位,简称瓦。介绍符号W,1W1J/s。号召学生向瓦特学习,树立作出巨大奉献的信心和目标,明确科学精神的重要性。介绍功率的常用单位:KW,(1KW=1000W)4.观察课本166页表,简单了解人,一些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功率,学生举例自己知道的一些动物和机器的功率。5.练习功率公式的应用:做课后练习题1、2题。教师据反应讲解。思考做题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公式的变形的应用。全面阅读课本,了解167页信息窗的内容,并思考请提问。三、结本节,师生共结,形成知识网络。四、练习完成探究内容。五、作业及要求:完

34、成探究预习第五节 提高机械的效率课后反思:第五节 提高机械的效率教学目标1.能理解机械效率。2.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3.通过实验探究, 有正确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归纳出科学规律。4.会计算简单的机械效率问题。重点机械效率及实验探究测算滑轮组的效率难点正确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教具弹簧测力计一个主、滑轮4个、钩码50,200、支架、细线。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分析法、自学法、归纳法复习提问FG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如下图的动滑轮提升重5N的物体,用所学知识求动力F= 。二、新课教学谈到效率,大家并不陌生,像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学习效率、“工作效率、等等都是从一定的角度反映

35、了对某些事物的有效利用程度。机械使用时也要讲效率,机械效率,它表示机械工作时,输出的有用能量与输入总能量的比值或是动力功被利用的有效程度的物理量。对于同一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否是一定的?机械效率的上下如何测得?机械机械效率有单位吗?如何表示它呢?1学生阅读教材图9-262演示启发,引入课题。G(N)h(m)W阻(J)F(N)S(m)W动(J)1.960.050.0981.20.10.12 比拟W动 和W阻发现W动W阻为什么呢?引入机械效率。3有用功的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W有 =Gh任何机械本身都受到重力作用,相对运动的零件间又存在磨擦,所以使用任何机械,不仅要作有用功,还不得不作,不

36、可防止的要做额外功,这时动力所做的总功等于有用功加额外功。4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W额=W总- W有 5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W总=FS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之比。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例如总功是500 J,有用功是400 J,机械效率就是400 J /500 J =0.8=80%。练习:一个工人用如图9-1所示的动滑轮提升20N的物体,所用的拉力为15N,绳子自由端在4S内拉下了4m,不考虑绳重和磨擦,求:(1)有用功和总功率;(2)机械效率;(3)假设用此滑轮提升3200N的贷物,所需拉力为多少?7了解一些常见机械的效

37、率。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一般是40%-50%,滑轮组的效率是50%-70%,抽水机的机械效率一般是60%-80%。提高效率,更充分的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提高机械的效的主要新方法是改良结构,使它更合理、更轻巧、在使用中按照技术规程经常保养,定时润滑,使机械 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8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及方法。9例题(略)关于的计算。学习与探究局部题目三小结及测试。四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2.提前学习第六节内容3.完成探究其它局部课后反思: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2、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学重点:1、能和

38、机械能的概念。2、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学准备:课件、斜槽、钢球、木块、小桌、沙、重物1、重物2、橡皮筋、弹簧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1、复习提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B、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演示:将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推市面上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分析推力和重力的做功情况。结论:推力做了功,重力没有做功。2、引入出示斜槽,并演示1: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引导学生分析钢球撞击木块的过程中的做功情况,引出能的概念二新课教学一、能如果一个物体能移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

39、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能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移做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二、动能再演示1分析钢球能做功是因为钢球在运动。引出动能的概念。1、定义:物体 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2、举例:流动的不、风流动的空气、运动的汽车、运动的火车、飞行的飞机等都具有动能。以汽车和火车为例,设问:运动的汽车和运动的火车都有动能,它们动能是一样大吗?动能的大小 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出新问题3、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演示2让同一钢球以不同的速度对木块做功。现象:速度较大钢球推着木块运动得较远。结论: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演示3让质量不同的钢球和

40、木球,以相同的速度对木块做。现象:质量较大的钢球推着木块运动得较远。结论: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归纳小结: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三、势能演示4A、压缩的弹簧能移做功;B、拉长的橡皮筋能移做功;C、被举高的物体能移做功。它们都能移做功,就说明它们都有做的本领,也就是说它们都有具有能。这一类的能跟前面的动能的存在形式不一样,我们把这一类的能叫做势能。势能分为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1、弹性势能定义:由演示4A、B分析得出: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举例:被压缩的弹簧、被拉长的橡皮筋、被踩弯的跳板等都具有弹性势能影响

41、弹性势能的因素演示5观察弹簧和橡皮筋弹性势能的变化。说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2、重力势能定义:演示4C分析得出: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举例:空中飞行的飞机、被举高的一切物体。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演示6让同一物体从不同高度下落,冲击小方桌.现象:质量相同时,物体被举得越高,小桌下陷的越深。结论:质量相同量被举的越高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演示7让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分别从同一高度下落,冲击小方桌。现象:被举的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小桌下陷得越深。结论:被举的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重力势能越大.归纳小结: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有关.物体的

42、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4、机械能在天空中飞行的飞机,它是运动的所以它具有动能,飞机又被举高所以它具有势能。也就是说说飞机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在物理学中,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5、功和能一个物体具有能,就说明它有做功的本领。但是它不一定正在做功。三小结 略四作业 课后作业教学反思:复习:机械与人教学目标1.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根据力作出力臂;知道滑轮的实质,及它们的特点;知道做功的必要因素及计算功的公式;知道功率及其表示的物理意义;知道机械效率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并知道决定动能、势能的相关因素。2.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的问题,确定滑轮组承当物重的段数n,进行有关计算。能利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简单问题。合理利用机械能。3.复习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验及从实验中归纳实验规律的能力,要求学生尊重实验事实,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重点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杠杆的应用,滑轮的应用,机械效率的应用,能量转化应用。难点杠杆的应用,滑轮的应用,机械效率的应用,能量转化应用。教具铁架台,杠杆,各类剪刀,滑轮假设干,弹簧测力计,钩码一盒教学方法提纲法,自读复习法,实验法,小结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提出复习内容,要求认真复习对待。(一).出示知识结构要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复习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