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教学.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57621229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教学.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一、教材分析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 无反顾地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块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 地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课文语言简练,生动,比照描写如 今绿风荡漾的小院和昔日大风肆虐的晋西北的险恶环境,比照城里自在的晚年生活 和山沟里艰苦的种树日子,来体会“青山”和“不老”。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教学时要根据略读 课文的阅读提示展开学习活动,重点让学生通过提取关键信息,抓住关键句的阅读策 略感受奇迹的伟大,再关注课题,思考为什么以“青山不

2、老”为题,帮助学生真正理 解老人与青山、精神永存和青山常绿之间的内涵关联,最后让学生发现“事例+观点” 这一表达方式。二、教学目标1 .默读课文,能说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 .通过比照阅读,深入感悟老人与险恶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以及绿化家园、 造福子孙的无私奉献的精神。3 .抓住关键句,联系老人的事例,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三、教学准备课件PPt、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纸质材料四、教学过程(一)电影链接,揭题导入1 .同学们,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响亮的主题,说说我印 象最深刻的故事。2 .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

3、。在祖 国的晋西北,有一位老人,他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爱着他生活的那片土地。3 .揭示课题青山不老。(二)聚焦老人,走进故事1 .如果老人的故事也是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中的一个片段,请你设想一个 主题,并说说这位老人做了一件什么事让你有这样的感受。2 .学生发言。预设:课文主要讲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农,用了十五年的时间植 树造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故事。教师小结:根据“人物+事件”的方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三)结合阅读提示,研读“奇迹”1 .学生默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2 .学习任务一:默读课文,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自主学习一一小组交流一一集体补学出示句段1.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

4、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1)自由读读,发现这句话有什么特点?(2)课文列举了很多数字,写出了创造的奇迹很大,那么如果这样写可以吗? 出示两句话比拟。第一句: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 多么了不起的奇迹。第二句:十五年啊,绿化了一条条沟,造了一条条防风林带,一亩亩林网,这是 多么了不起的奇迹。(3)联系比拟:三千七百亩相当于多少个我们的学校?出示资料加深理解:3700亩相当于60个鹃湖学校的总面积,相当于50000个普 通教室的总面积。以每10平方米种一棵树计算,需要种植246790棵树,15年平均 每天栽种45棵树。(

5、4)指导朗读:这一串数字让我们看到了绿化面积之大,这一串数字让我们感 受到了老人十五年的艰苦岁月。出示句段2.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 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 的波光。(1)你从哪儿读出了奇迹?抓住两个“全”体会。(2)作者又是用了什么写法来描写这一片树林的?抓住比喻的写法,从作者看 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对窗外的绿色进行了生动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山沟里的绿 色的赞美。(3)坐在院子里,满眼是绿色的,林间凉风袭来,听见悠悠的树叶吹动的声音, 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份舒畅、高兴、惬意的心情读这段话。出示句段3.杨

6、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 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 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 土啊!”(1)这里的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抓住“如臂如股、劲挺、勇敢地顶住了凶猛”体会拟人的写法,感受老人勇敢、坚守和奉献的精神。3.学习任务二:这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合作学习,根据表格完成要求。特点找关键词句体会地理环境:大风肆虐、()县志记载:()日常生活每天早晨晚上回来/k球厝1.典型事例2.3.(2)抓住“地理环境”和“县志记载”两

7、方面读懂大环境的险恶。课文已经通过“大风肆虐、怪物盘踞”来描写,为什么还要引用县志记载。着重体会引用县志记载的作用,这样写更有说服力。(3)关注老人俭朴、单调的生活和三个“典型事例”来读懂小环境的艰苦。(4)比拟大环境的险恶和小环境的艰苦。老人面对享福和吃苦,依然放弃了城 里自在悠闲的晚年生活,选择了山沟里艰苦的种树日子,他为什么这样选择?(5)就是这样的选择、坚守、奉献,十五年来,老人创造了 一个了不起的奇迹。齐读: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 么了不起的奇迹。(四)紧扣“不老”,发现表达1 .老人创造的一个个了不起的奇迹和险恶的大环境、艰苦的小环境形成鲜

8、明的 比照,给人强烈的震撼。2 .引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用生命捍 卫青山,实现自己的价值。作者告别老人的时候,不由地感叹道一一3 .悟“青山不老”的含义。经过刚才抓住关键句体会,并比照阅读两局部内容, 说说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预设:不老的是青山,这座青山代代常绿,生机盎然;不老的是老人,无私奉献、 造福后代的精神永存。4 .这句“青山不老”既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让文章主旨更鲜明,人物形象更高大, 又包含了作者对老人的感谢、敬佩和祝福。这篇报道就是采用“事例+观点”的写作 思路,先报道老人的事例,最后抒发自己的观点。(五)拓展阅读,完成练笔1 .自由阅读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文字介绍局部,边读边找一找令你感动 的细节。重点抓住电动旗杆的设计者林治远焊接停止球的情节,他虽然有恐高症,但 是还是徒手爬上22. 5米高的旗杆去焊接那受损的停止球。2 .读完后交流交流,谈谈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就是读这篇文章你要 表达的观点。板书设计:事例 奇迹 大环境、小环境观点 青山不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