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 课____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6691914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 课____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4 课____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 课____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 课____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4 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一、学习目标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2、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二、重难点重点:我国古代冶金业、丝织业、制瓷业的成就难点: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三、本课分析 本节要研究三个问题:一是手工业发展的史实,包括冶金业、纺织业、陶瓷业等三个部分;二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包括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等三种;三是综合分析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课程标准集中要求在两个问题上:要求学生列举掌握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综合分析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因此,教学的重点是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也就是冶金业、丝织业、制瓷业的成就)和特征,难点是中国古代手

2、工业发展的特征。四、讲解(一)、主要生产部门及成就1冶金业(1)冶铜业:青铜时代:是指从 到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技艺相当成熟。特点是:数量较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使用广泛。综合思考 为什么把夏商周时期称作“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发明和制造了青铜器,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它相当于我国的夏商周时期(即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之所以称为“青铜时代”其主要依据是:第一,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第二,生产数量大,品种多,价值高。第三,青铜铸造是商周时期的主要手工业部门。(2)冶铁业:春秋时期:发明冶炼 和 的

3、技术。这是我国冶金技术的重大成就,也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3)燃料:汉代:人们开始用 作燃料,并用来冶铁。北宋相当普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南宋末年:开始用 冶铁,明朝流行开来。2纺织业(1)丝织业:上古时代:人们已经学会养蚕缫丝。西周: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发展,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 ”称号。唐代:出现 技艺,以“ ”手法自由变换色彩,纹饰极具艺术神韵。(2)棉纺织业: 以来:棉花种植由边疆迅速向内地传播,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元代: 全面推广先进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在元明时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 已取代 成为广大民众

4、的主要衣料。3.陶瓷发展简史中国古代的主要瓷器成就时期主要成就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东汉晚期青瓷南北朝白瓷隋唐制瓷业成为独立的部门,瓷器大量出口宋朝出现地方瓷窑体系,景德镇成为瓷都元朝出现青花和釉里红,进入彩瓷生产时期明朝斗彩和五彩瓷清朝粉彩和珐琅彩陶瓷发展简史顺口溜东汉青瓷 南北白瓷 日常唐代 青花元釉 五彩斗明 珐琅粉清思考:为什么就介绍了以上三个部门呢?是不是中国古代手工业就是这么几个呢?为何就介绍这三个部门呢? 因为,这三个部门与农耕经济联系密切。冶金业为农业提供生产工具,纺织业为农民提供衣物,陶瓷业为农业提供日常用品和储存器物。”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服务于农耕经济,受农耕

5、经济的制约。(二)、主要经营形态生产方式的变化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而独立;夏商周时期:手工业发展,但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出现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1 家庭手工业(1) 概况:和小农经济相伴而生,是农户的一种副业。(2) 特点:家庭 与 手工业 相结合。产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3)影响:对于稳定 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2官营手工业(1)发展概况:西周时期出现,由官府统一管理。从 到 ,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2)特点: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职业世袭 ,依附关系强,唐宋时期出现了雇募工匠。产品多

6、为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3)优势和不足:优势: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利于细密分工和协作;工匠集中、管理严格,利于技艺水平提高。不足:A原料由官府提供,不计成本,产品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B采取强制工匠服役的手段,工匠生产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C阻碍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的扩大,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3私营手工业出现原因: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发展概况春秋战国:私营工商业兴起,工、商、士、农并称“四民”。明代中叶以后: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经营方式的变化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繁荣,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到明中后期,孕育出“机户出资、机工

7、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特点: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经营范围和作坊规模较官营手工业小,产品主要在市场上销售;在“重农抑商”政策下,私营手工业发展曲折。五、知识扩展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何特征?(1)农业与手工业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手工业始终处于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2)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内外;(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生产技术不断进步。规模越来越大、劳动分工越来越细;(4)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5)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的转移而变化; (6)在“重农抑商”政策下私营手工业

8、曲折发展,明朝中后期出现雇佣劳动关系,产生资本主义萌芽。2、官私手工业的消长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及其特点经营形态发展概况经营方式产品特点历史影响家庭手工业和小农经济相伴而生,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农户的一种副业 主要供自己 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产品投放市场。对稳定小农经济起了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官营手工业西周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 主导 地位官府统一管理产品多为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产品由政府指定和调拨,不计成本,不入市场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工匠集中、管理严格,有利于技艺的提高。缺乏竞争,强制服役引起工匠不满。私营手工业春秋

9、战国时期出现;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民间私人自主经营主要供民间消费,产品投放市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在明中后期孕育出了资本主义萌芽。3、相关概念解读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于河南西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等地,文化遗物的特征介于龙山文化晚期和商文化早期之间,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典型代表。这处遗址的最下层被众多知名学者认定为夏文化。 我国的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发明和制作了青铜器,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商代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西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又有新的发展。这时期青铜器的突出特点,是器物上有长篇铭文,有的多达三、四百字。块炼钢:将块炼铁反复

10、加热锻打,挤出杂质,并在与炭火接触中增碳变硬,锤炼成钢。这种方法劳动量很大,效率低下。但块炼钢的性能远远优于生铁和熟铁。丝绸之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今天,人们把丝绸之路看作是连结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可见,丝绸在古代的东西方交往中充当了重要的媒介。青花瓷: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以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由于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故习称“青花”。瓷质细洁纯白,配以釉下彩的蓝色彩绘,幽菁雅淡,深受人们

11、喜爱。 六、随堂测试1.对于我国先秦冶金技术成果的概括最准确的是青铜冶铸精益求精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能用灌钢法制造钢剑ABCD2.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陶瓷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五彩瓷 青花瓷 白瓷 青瓷A B CD3.以下哪些说法符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手工作坊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营手工业在我国手工业行业中长期居主导地位明中期在某些私营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BCD4. 1973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遗址中发现了一件缂丝腰带,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件缂丝实物。请判断这件缂丝腰带出现的最早

12、朝代是A春秋时期 B西汉 C唐朝 D明朝5.“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主要反映了A.丝绸之路的兴盛B.陶瓷之路的兴盛 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6. 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着棉袄,吃着烤熟的甘薯,在露天剧场欣赏戏剧窦娥冤,这位农民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在A北宋 B元朝 C唐朝 D明朝7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自。”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8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的三种原料开始使用的先后顺序是A丝、棉、麻 B麻、棉、丝C

13、丝、麻、棉 D.麻、丝、棉9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主要历史信息不包括A.流动人口众多B.制瓷业发达 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0.周杰伦青花瓷“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歌词中青花瓷烧制工艺出现的时间是A 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材料三:“五亩之宅,树墙下以

14、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材料四:“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乾隆苏州府志卷3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业原料是什么?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的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一个纺织业中心城市,材料四中所指的纺织业中心在哪儿?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3比较材料三、四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1) 丝。棉。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穿着,而棉布柔软保暖,结实耐用,物美价廉,适合各个阶层穿着。(2) 齐国的临淄。苏州。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丝织业中心也发生了变化。(3) 材料三是农民的家庭副业形式,材料四是明朝中后期丝织业出现了雇佣关系。说明了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大大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