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 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6546161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 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4 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 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 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4 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知识梳理】 一 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 青铜冶炼技术(1)盛行时期: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被称为我国的 。(2)主要成就: 时期,中国的青铜铸造技术已经成熟,不仅数量多、种类齐备,而且工艺精湛。2冶铁炼钢技术(1) 时期中国发明冶炼生铁和钢,春秋时期的钢是 。(2)南北朝时期发明了 。3 冶炼燃料(1) 开始用煤做燃料炼铁,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2)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 流行开来。二 衣被天下1丝织技术(1) 时代,人们就学会了养蚕缫丝;西周以后,丝织技术突飞猛进。(2)汉代丝绸外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 的称号。(3)唐代发明了 技术,丝织品文饰更加

2、绚丽,极具艺术神韵。2棉纺织技术(1)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2)元代 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先进技术的推广,使江苏 在元明时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3) 后期,棉布取代丝、麻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三 从烧陶到制瓷1陶器(1)陶器是 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2)中华先民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陶器工艺,如彩陶、黑陶和白陶等。2制瓷技术(1)东汉晚期和南北朝时期,人们已烧制出成熟的 和 。(2)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 ,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3)宋代, 成为“瓷都”。(4)元代开始进入 生产时期。(5)明清时期创造出更丰富

3、多样的制瓷工艺, 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四 官私手工业的消长1家庭手工业(1)特点:生产十分普遍;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_,很少进入市场。(2)评价A对于稳定_起了一定作用。B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2官营手工业(1)发展历程A西周时期,手工业由_统一经营管理。B由于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由征役制变为_。C到_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2)特点A官营手工业_雄厚、规模经营,分工与合作细密。B原料由官府提供,产品由官府调拨,不计成本,不入市场。(3)评价A积极:有利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代表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B局限:

4、缺乏竞争;采取_和超经济剥削手段,引起工匠激烈反抗。2 私营手工业(1)发展历程A_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私营手工业产生。B_之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2)经营方式的变化A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B明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式的_。【要点探究】一、棉布为什么能很快取代丝织品的主导地位?(1)丝织品较为贵重,主要为上层社会所消费,广大民众的衣料往往是麻布,辛苦劳作的织女却衣衫褴褛。(2)棉布物美价廉,柔软、舒适、温暖,且比丝织品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人民使用。(3)农业的发展,棉花在

5、全国的普遍种植也为此提供了条件。(4)元朝棉纺织技术的革新等。例1:“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 )A丝 B.棉 C.毛 D.麻【解析】棉布是明朝中期以后成为百姓衣料的,在此之前,丝毛织品不是普通百姓能享用的,故所谓“布衣”其实是麻衣。【答案】D 变式训练:1.“赛里斯国(即中国)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普林尼自然史)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表层或深层信息是( )A. 古罗马和中国已有丝绸贸易 B丝绸之路为两国贸易创造有利条件C. 古罗马很了解中国盛

6、产丝绸 D. 古罗马已熟知中国丝绸的制造工艺【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制丝绸的主要过程,故应选D。【答案】D2. 右图是1881年出版的连环画黄道婆的封面,黄道婆之所以受人们的尊敬和怀念是因为A为我国古代丝织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B为我国古代棉纺织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C传播中原文化,开创了教育的先河D为我国制瓷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解析:黄道婆是我国著名的女纺织家,她把海南黎族的先进棉纺织技术带到家乡松江,带动了我国棉纺织技术的传播和发展。注意是 “棉纺织”不是“丝织”。案:B二、中国古代宫廷工艺品和民间用品相比有哪些差异?(1)生产机构不同:宫廷工艺品由专门的官办皇家工场生产,而民间

7、用品由普通的民间工场生产;(2)用途不同:宫廷工艺品除供日常使用外,还供艺术欣赏,而民间用品只是老百姓日常使用;(3)管理机构不同:宫廷工艺品从生产到使用都由专门的官僚机构管理,而民间用品则不是这样;(4)工艺水平不同:宫廷工艺品的生产水平是全国最高的,而民间用品则没有这么高的水平;(5)生产者的身份不同:宫廷工艺品的生产者几乎没有人身自由,而且服务范围只限于宫廷,技术的发明不能服务于社会,而民间用品的生产者则不受人身限制,技术的发明直接服务于社会;(6)价值不同:宫廷工艺品造价昂贵,而民间用品则价格低廉。例2: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内,官营手工业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由政府直接经营,

8、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A B C D【解析】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是面向市场,主要是为官府和贵族生活服务的,应排除。【答案】B变式训练:1.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三者并存局面最早出现于 (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解析】从西周开始的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从春秋战国兴起,从春秋开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答案】B2. 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9、。”该材料说明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解析:从题目中的“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可以看出以劳动力为主的手工业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答案:A【课堂反馈】11990年,考古学家在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发现了一把铜柄嵌玉铁剑。经鉴定,它被确认为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堪称“中华第一剑”。你认为该剑制造的年份不应该早于( )A商朝 B西周晚期C春秋早期 D战国中期解析:商朝时,还没有学会用铁,最早在西周晚期才有用铁的记载。答案:B2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幅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最早是在 图一 人面彩陶壶

10、 图二 邢窑白瓷执壶 图三 青瓷四系永元罐 A汉朝 B南北朝 C明朝 D清朝 解析:图一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图二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图三最早出现于汉朝,同时拥有三件藏品,答案应为B项。答案:B3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它反映了A棉花在内地的传播 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C棉纺织技术的推广 D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解析:本题主要理解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作出正确判断:棉、御寒、生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从这些关键信息可以看出在当时棉布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主要衣料。答案:D4右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

11、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自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瓷器工场解析:钧瓷无论是质量还是艺术价值都是首屈一指的,这样的产品最可能产生于官营手工业中,因为官营手工业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答案:A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材料二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材料三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材料四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

12、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乾隆苏州府志卷3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业原料是什么?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一个纺织业中心城市,材料四的中心在哪儿? (3)比较材料三、四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梳理校对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青铜时代 商周 春秋 块炼钢 灌钢法 汉代 明朝二、衣被天下上古 “丝国” 缂丝 黄道婆 松江 明代三、从烧陶到制瓷新石器 青瓷 白瓷 唐代 景德镇 彩瓷 瓷器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赋税小农经济

13、官府雇募制明代资金强制劳动春秋战国明代中叶雇佣劳动关系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历程。第(1)问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前者是丝,后者是棉,原因材料中也能体现出来;第(2)问从材料信息中找出中心城市即可;第(3)问反映了经营方式从家庭手工业到私营手工业的变化过程。试题运用了大量原始材料,要重视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的结合与关联。答案:(1)材料一指的是丝,材料二变为棉。原因是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穿着,而棉布柔软、保暖,并且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穿着。(2)材料一是指齐国的临淄;材料四的中心是苏州。(3)材料三是农民的家庭副业形式,材料四是明朝中后期丝织业出现了雇佣关系。说明了生产力进步和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大大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