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习题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55630339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习题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会心理学习题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习题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习题复习资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P86-87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偏向社会性的分支领域,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及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2、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哪三个阶段?P90-91(1)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从古代19世纪上半叶。(2)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社会心理学形成的标志:1908年,英国的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的爱德华罗斯,写出的同名教科书社会心理学的出版。此阶段,社会心理学形成的三大理论来源:A、德国的民族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研究民族文化,即语言、神话等B、法国的群众心理学;代表人物塔尔德和黎朋:暗示和模仿的理论C、英国的本能心理学;代表人物麦独孤

2、:认为人有12种本能(3)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20世纪20年代现在。此阶段,社会心理学有三种研究角度:A、实验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奥尔波特,1924年,社会心理学一书,标志着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诞生。B、社会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乔治米德,符号互动论C、文化人类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3、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P90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908年,英国的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的爱德华罗斯,写出的同名教科书社会心理学的出版。4、为社会心理学诞生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的理论是哪些?P90-91社会心理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和英国的本能心理学。5、社会心理学确立的标志是什

3、么?P911924年,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确立。6、什么是社会认知?它有哪些特点?P100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及判断的过程。社会认知的特点:()直接性()整体性()选择性()防御性()惯性7、社会认知有哪些途径?P101社会认知的途径:()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人际距离8、什么是自我知觉?P102自我知觉即认识自己,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9、什么是社会印象?它有哪些特点?P105社会印象:人们利用各种可能的信息资料形成对他人的印象。这对他人的印象就是指对他人人格作出判断并对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人作出反应。社会印象的特点:(

4、1)间接性(2)综合性(3)固执性10、印象形成的模式有哪些?P106印象形成的模式有()平均模式()累加模式11、名词解释:P106-108()相似假定作用:在认知活动中,当人们了解到对方的年龄、民族、国籍、职业等于自己相同时,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假定对方于自己有相同之处。(2)类化原则:认知者总是按一定的标准将他人分类,把他人归属于一些预设好的群体范畴中。在认知个人时,一旦发现对方所属的群体类别,就会将群体的特性加诸对方身上。(3)积极偏见,也叫宽大效应。认知者表达积极肯定的评价往往多于消极否定的评价。(4)隐含人格理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发展了自己的人格理论一套关乎个人各种特征的假定

5、。这种理论很少以正式的词汇表达出来,甚至个人自己也意识不到它的存在。这种理论又称相关偏见,它为人们提供一种方法,把认知到的各种特性有规则地联系起来。每个人都依照自己有关人格的假定,把他人的各种特性组织起来,成为一种总体形象。(5)第一印象,又称为初次印象、指两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所获得的印象。(6)首因效应:最初得到的信息比所有其他时候得到的信息更加强烈,会留给我们更为深刻的印象。(7)近因效应:指的是新得到的信息比以往所得到的信息更加强烈,会给我们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从而使我们“忘记”以往的信息,仅依据新获得的信息对他人做出判断。 (8)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

6、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12、什么是侵犯行为?P109-110侵犯行为是有目的、有意图地伤害他人的行为,即侵犯是故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13、侵犯行为可分为哪几类?P110反社会的侵犯行为、亲社会的侵犯行为、被认可的侵犯行为、言语侵犯行为、动作侵犯行为14、什么是挫折?P111挫折是指一个人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努力时,遭受到干扰或破坏、致使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15、侵犯的理论解释有哪些?P110-111()本能论把人类的动机都归因于先天的本能、认为人类的侵犯性行为也是人类的本能之一。()社会学习和侵犯行为侵犯性行为是社会习得的结果。

7、沃尔特斯的实验表明,侵犯可以通过强化来培养。侵犯还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挫折侵犯理论挫折是指一个人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努力时,遭受到干扰或破坏、致使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心理学家多拉德指出人的侵犯行为是因为遭受挫折而引起,这便是所谓的挫折侵犯理论。16、侵犯行为可通过哪些途径消除或控制?P111-112()宣泄()社会制约()提供非侵犯性的榜样(4)培养对他人的感情移入17、什么是利他行为?P112利他行为就是有利于他人,帮助他人,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18、利他行为有哪些特点?P112利他行为的特点:()以帮助他人为目的;()不期望物质或精神的回报;()自愿的;()利他

8、者可能会有所损失。19、什么是旁观者效应?P114在紧急情况下,由于有他人在场,不仅不会使个体的利他行为增强,反而会抑制个体的利他行为,从而产生了集体坐视不管的冷漠行为,被称为旁观者效应。20、如何解释旁观者效应P114-115()社会抑制作用:当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人在行动前会比没有他人在场时,更加小心地评估自己的行为,把自己准备作出的反应及他人的反应加以比较,以防作出尴尬难堪的事情,给人以笑柄。比较的结果,当他人都不采取利他行为时就产生了对利他行为的社会抑制作用()社会影响的结果: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每个人都有一种模仿他人行为而行事的倾向,这种倾向在紧急情况下更加突出,也就是说,当在场的其他

9、人无行动时,个人往往会遵从大家一致的表现,这是由于周围环境或团体压力产生的一种符合团体压力而改变自己态度及行为的从众现象。()多数的忽略:他人的在场和反应会影响个人对整个情境的知觉、解释和判断。当在场的其他人都不采取行动时,就会造成没有危险事件发生的知觉,个人也会随之镇静下来而不予理睬。()责任扩散:其他人在场,个人救助他人的责任会减少,因为见危不救所产生的罪恶感、羞耻感、内疚感往往会扩散到其他人身上,个人不去帮助受难者的代价也会减少,因此他人在场会减少个人的助人行为。21、求助者的哪些特点会影响其是否得到帮助?p113(1)性别,女性被帮助的机会多于男性(2)年龄,老人和孩子获得帮助的机会较

10、多(3)魅力和人品。魅力和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帮助。人们倾向于帮助那些看上去正派、质朴的人,而不愿帮助那些让人厌恶、感到不正经的人。22、什么是态度及其特征及功能?p115-117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的内在结构,它是外界刺激及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 态度的特征:()态度的社会性()态度的对象性()态度的稳定性()态度的内在性()态度的协调性()态度的系统性态度的功能:(1)认知功能。为个体的行为反应提供具体的信息。对于后继刺激发挥判断作用及理解作用。(2)情绪功能。态度决定了个体的某种期望和目标,及态度相符的事物会带来满足,及态度相反的事物则唤起失望或不满

11、足感。(3)动机功能。态度驱使人们趋向或逃离某些事物。主要有三方面:a、适应功能;b、表现功能;c、防御功能。23、凯尔曼关于态度形成的三个阶段论是什么?p118凯尔曼提出了态度形成过程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服从、同化和内化。 ()服从人们为了获得物质及精神的报酬或避免惩罚而采取的表面上的行为称为服从。()同化人们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及他人的要求相一致。()内化人们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底地转变自己的态度。24、海德的态度改变的平衡理论p118-119海德认为,人类普遍地有一种平衡、和谐的需要。一旦人们在认识上有了不平衡和不和谐性,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紧张的焦虑,从

12、而促使他们的认知结构向平衡和和谐的方向转化。 25、举例说明费斯廷格关于态度改变的认知失调理论。P119以抽样已经成瘾同时又认识到抽烟会产生肺癌,严重危害健康的人为例,解除失调的方法有三种26、有哪些具体方法可以促使他人发生态度改变?p120-122社会态度的转变方法:(1)说服宣传(2)积极参加活动(3)强迫接触(4)群体规定27、什么是群体及其特征?p124群体也称团体,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个以上的人群。群体的特征:()各成员间具有共同的目标及利益()群体是组织化的人群,具有一定结构()群体成员心理

13、上有依存关系,群体要满足成员的归属感()群体之间要有交流28、群体有哪些类型?p124-125()首属群体及次属群体 ()正式群体及非正式群体()成员群体及参照群体()假设群体及实在群体29、群体压力的发生要经历哪四个阶段?p125群体压力发生作用的不同阶段:、辩论阶段、规劝阶段、攻击阶段、心理隔离阶段30、群体决策的意义及局限有哪些?p127-128群体压力的意义:(1)群体的一致行为,有助于完成群体的任务,维护群体的存在和延续。(2)群体压力下所产生的一致性有助于建立社会真实性和增加个人的安全感。群体决策的局限性个人决策群体决策问题解决方法数量和创造性多少问题解决方法的精确性易失误更精确决

14、策速度快慢解决问题逻辑更具有逻辑性缺乏逻辑性解决步骤和答案数量适于解决步骤多,解决方法不确定时适于解决步骤少,解决方法唯一时解决问题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非连续性工作连续性工作31、什么是竞争?什么是合作?p128合作:不同个体为了共同目标而协同活动,促使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竞争:不同的个体为同一目标展开争夺,促使某种只有利于自己的结果获得实现的行为或意向。32、什么是社会影响?p129社会影响是指在他人的作用下, 引起个体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变化。33、什么是从众及其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p130-131从众:指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表现出及群体其他

15、成员行为一致的现象。从众的原因:(1)信息压力(2)规范压力影响从众的因素:个体特点性别女人比男人更容易从众年龄无定论地位地位低的人比地位高的人更易从众群体因素群体规模规模越大越容易发生从众群体的凝聚力凝聚力越大,从众行为可能性越大群体的一致性只要有一个人及群体意见不一致,从众率就会下降群体的权威性群体成员越具有权威性,越容易使个体发生从众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自我卷入越高越拒绝从众34、什么是顺从?什么是服从?p132顺从:在群体压力下,表面上遵从群体意见或他人期望的行为但实际上是不同意这种意见的。这种行为一旦离开特定的压力,就会恢复自己的独立判断。服从:个体由于受到他人和群体压力,被迫作出附和

16、规范和他人意志的行为,其显著特点是压力更具有强迫性。35、什么是模仿及其分类?p133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自觉不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及他人相仿。这就是模仿。分类:()根据模仿是否自觉可分为:有意模仿和无意模仿。()根据被模仿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对个人的模仿和对群体的模仿。36、什么是暗示及其分类?p134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用某种间接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思想。分类:()直接暗示()间接暗示()自我暗示()反暗示37、什么是感染?如何解释感染行为?p134感染行为是指个人的情绪反应受到他人的或群体的影响,个

17、体对他人的或群体的某种心态的无意识、不自觉的遵从。心理学对感染行为的解释:(1)循环应用刺激下的社会感染(2)去个性化下的责任分散38、什么是时尚及其分类?p135时尚就是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社会上或某个群体中普遍流行的某种生活规范或样式。时尚的种类:()阵热()时髦()时狂39、什么是流言?什么是舆论?p135-136流言是相互传播关于某现实社会问题的不明确的消息,一般是口头的、非形式化的和非官方的。舆论是指众人列某种普遍关注的社会事件公开表明一致意见。40、什么是社会促进?什么是社会抑制?有哪些理论解释?p136-138社会促进(社会助长):当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其他人同时参加或者有其他人在

18、场旁观而使其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社会抑制(社会致弱、社会干扰):当个人的活动由于他人同时参加或者其他人在场旁观而使其活动效率降低的现象。社会促进及社会抑制的理论解释()优势反应强化说优势反应指那些已经学习和掌握得相当熟练,成为不假思索就可以表现出来的习惯动作。由于他人在场引起行为者的是一种普遍而未特定化的驱力,由这种驱力激发的动机,将对个体的行为产生两种相反的影响作用,即对于简单的或个体已经熟练的行为,这种增强的动机将产生助长影响;但是,对于复杂的、个体还生疏的行为,这种增强的动机只会起到妨碍作用。他人在场驱力激发促进熟练工作妨碍非熟练工作社会促进动机增强社会抑制()注意力转移说他人在场使行动

19、者注意力转移而使工作效率降低,产生社会抑制的影响,但在场他人对行动者的关注却会使行动者的效率提高,产生社会促进的影响。他人在场转移个体注意工作效率降低 社会抑制他人在场他人关注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社会促进41、什么是亲和?p138亲和:指人类的群集性,任何人类个体都愿意及其他人类个体进行交往,并结成团体的倾向。42、对亲和行为有哪些解释?p138-139对亲和的解释(1)本能:人类天生就有寻找伙伴,及他人结合在一起的倾向及行为。(2)内在决定因素:人类在其生命早期孤弱不能自助的特性,引起个体要和其他人生活在一起的社会性。(3)学习:为了基本生存需要,人们要学习和其他人生活在一起(4)需要满足:每

20、一项需要都必须依靠他人的提供才能得到满足。43、什么是人际吸引?p140人际吸引:个体及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44、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怎样影响着人际吸引?p140-141()能力能力及被喜欢的程度在一定限度内成比例关系,超出了这个范围,其能力所造成的压力这一变量就成了主要的作用因素,使人倾向于逃避或拒绝。人们并不总是喜欢才能高的人,有能力的人犯错误反而会增加其人际吸引力。这种现象叫犯错误效应。()外貌人们对外貌好的人会作出更积极参及的评价、这种现象叫外貌的辐射效应。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人们对有魅力的人所作的判断并不总是朝有利的一面倾斜。()报酬及吸引相互性原则,即如果关

21、于某人的全部信息资料说明他喜欢我们,我们就可以预先确定我们也喜欢他;而如果关于某人的全部信息资料都说明他不喜欢我们,那我们也可以预先确定我们也不会喜欢他。如果一个人自始至终都对我们表达喜欢的话,我们可能不仅不珍惜,反而还因为对其动机和智力的怀疑而不喜欢他;而当另外一个人,起先表现的是对我们的不喜欢,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他变得喜欢起我们了,这反而会增加我们对其智力和诚意的判断,我们会更强烈地表现出对他的喜欢。这就是人际吸引中的得失现象。()相似、互补及吸引、相似及吸引在态度和背景上及个体相似的人更容易被个体接纳。 、互补及吸引研究表明,当交往双方的需要和满足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双方之间喜爱

22、程度也会增加。 互补的另一种情况是他人的某一特点满足了一个人的理想,从而增加了其对这个人喜欢的程度。这种情况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互补,而更是补偿作用。()邻近、熟悉及吸引 个体越熟悉和靠近的人,对个体越有吸引力。45、人际关系的发展经历哪三个阶段?p142()简单相识阶段()表面性接触阶段 ()亲密阶段46、什么是社会化?p92社会化:人类个体在社会环境下,从生物人、野蛮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涉及了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及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47、从人的一生发展看,社会化分为哪几类?p93(1)

23、、基本社会化(2)、预期社会化(3)、发展社会化(4)、再社会化(5)、反向社会化48、社会化的途径有哪些? P94-96(1)遗传。遗传是社会化的物质基础(2)社会环境及教育:A、社会文化B、家庭C、学校D、同辈群体E、大众传播媒介49、什么是自我意识?p98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等)、认识自己的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智力、性格、气质等),以及自己及他人的关系(如自己及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白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及作用等)的认识。由此,可以把自我意识分为生理(物质)自我、心理(精神)自我、社会自我。50、自我意识及发展的指标是什么?p98-99自我意识发生及发展的标志:(1)物-我知觉分化(2)人-我知觉分化(3)有关自我词的掌握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