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standardtrainingfile.pptx

上传人:修**** 文档编号:5464431 上传时间:2022-01-08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36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so14001standardtrainingfile.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iso14001standardtrainingfile.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so14001standardtrainingfile.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so14001standardtrainingfile.pptx(4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SO14001:2004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ments with guidance for use2一、一、ISO14001标准简介标准简介3什么是什么是“ISO14001”: 一、一、ISO14000ISO14000系列标准:系列标准:针对组织的,如针对组织的,如ISO14001:2004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SO14030-14039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ISO14030-14039 Environmental P

2、erformance EvaluationISO 14050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vocabularyISO 14050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vocabulary针对产品的,如针对产品的,如ISO14020- 14029 Environmental LabellingISO14020- 14029 Environmental LabellingISO14040- 14049 Life Cycle AssessmentISO14040- 14049 Life Cycle Assessment4什么是什么是ISO14001?一套特別一套特

3、別设计设计的的体系体系,经实施后经实施后可用可用来:控制来:控制重重要环境因素要环境因素,符合符合法規要求法規要求,实现方针中的承诺。实现方针中的承诺。强调风险管理。强调风险管理。体现社会责任,追求共赢、可持续发展。体现社会责任,追求共赢、可持续发展。5出于以下原因:欧洲共同市场的成立降低非关税贸易障碍顺应世界潮流与客户的要求,迈向国际化提高管理水平日益严格的法规要求为什么要推行?为什么要推行?建立建立EHS体系,对企业最大的改变是管理者管理体系,对企业最大的改变是管理者管理思维的改变,流程的改变!思维的改变,流程的改变!6为什么要推行为什么要推行?績效績效贸贸易易伙伙伴伴顾顾客客社社会会/社

4、社区区员员工工投投资资人人保保险业险业者者媒媒体体绿绿色色团体团体主管主管机关机关7二、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要求及使用指南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Requirements with guidance for use ISO14001-20048ISO14000系列标准的产生系列标准的产生1.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 上世纪中期爆发于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害事件,使人类开始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出现及其严重性; 公害事件的产生使人们认识到:要有效的保护环境,人类社会必须对自身的经济发展行为加强管理; 因此,世界各

5、国纷纷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和标准,试图通过如生产许可证等制度手段强制企业执行,以此来改善环境; 8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使人们通过管理自制行为的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行为是由人类的发展思想、观念、消费方式和发展模式决定的。如果不摒弃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不提倡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切管理手段都是徒劳的。9“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87年前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一概念成为当今世界共同追求和指导人类发展的实施纲领。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 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

6、引发社会各领域、各层面的深刻变革和广泛的行动。企业从加强环境管理入手,建立污染预防(清洁生产)的新观念,把环境管理融入全面管理之中。 一些工业企业民间组织根据可持续发展精神制定相应的政策,如化学工业推出了环保责任计划,该计划已成为化工协会会员资格的必需条件。英国于1992年发布了BS7750环境管理体系规范,欧盟发布了EMAS生态管理和审核准则,考虑到各组织制定的标准要求不一致,可能会产生一些国家新的贸易壁垒,国际标准化组织于93年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委员会,于1996年发布了ISO14001标准。2004年改版,ISO14001:2004 101、 96年颁布的ISO14000系

7、列标准 14001,14004,14010,14011,14012 2、2004年11月15日 ISO14001,ISO14004,ISO19011(2002) ISO 14000标准系列标准系列11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ISO14001- 14009ISO 19011Guidelines for quality and/ or EMS auditing Environmental Labelling ISO14020- 14029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O14030-14039Life Cycl

8、e Assessment ISO14040- 14049ISO 14050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vocabulary Guide for the inclusion of Environmental Aspects in Product Standards ISO 14060 ISO 14000标准系列标准系列12Information to assist forestry organizations in the use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s ISO14001 and ISO14004 IS

9、O TR 14061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Guidelines for 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aspects into product development ISO TR 14062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s Guidelines and ExamplesExpected 2005 ISO 14063Guidelines for Measuring, Reporting and Verifying Entity- and Project-Level

10、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SO 14064ISO 14000标准系列标准系列131. 引引 言言本标准的应用具有广泛性:适用于任何类型和规模的组织。本标准是用来组织的EMS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 与非认证性指南(ISO14004)有重要区别ISO14001标准是一个管理工具 有助于得到所有相关方的最优化结果。 其应用程度取决于组织的环境方针、运行条件等因素, 本标准要求可与现行的管理体系要素互动。141. 引引 言言本标准基于PDCA的运行模式: 策划(P):建立目标和过程,以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所期望的结果; 实施(D):对过程予以实施; 检查(C):根据环境方

11、针、目标、指标以及法律和其他要求对过程进 行监测和测量,并就其结果做出报告; 纠正(A):采取措施,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表现做出持续改进。PDCA与过程管理2004版修订的重点是: a.更加明确地表述本标准1996版的内容,增强内容的透明度; b.对GB/T19001的内容予以必要的考虑,加强两者的兼容性。152. 范范 围围 本标准适用于那些组织确定为能够控制,或有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 素。但标准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 。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简称EMS) 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通过下列方式向外界展示对标准的符合: a. 进

12、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b. 请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予以确认 c. 寻求外部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 d.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EMS进行认证/注册163. 定定 义义3.1审核员(auditor)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3.14 内部审核(internal audit)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组织对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准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3.2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的改进。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173.15不符合(non-c

13、onformity)未满足要求。注:此术语在GB/T19000中为“不合格”3.3纠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17预防措施(preventive action)为消除潜在不符合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83.5 环境(environment) 组织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3.6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aspect)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

14、境影响的环境因素。3.7 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 impact)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19 环 境 因素 V.S 环境影响 (原因) (结果) 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组织活动,产品,服务中 环境因素项目下造成的环境改变要素(element) 例如:水污染,自然资源的耗损 引起环境改变的原因 存在正面或负面影响 例如:污水排放,消耗原料203.8 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管理环境因素。注: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

15、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注: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3.10 环境绩效(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组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注:可对照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及其它环境绩效要求对结果进行测量 可测量:并一定是有数值表示的,也可以是定性的213.11 环境方针(environmental policy)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的环境绩效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注:环境方针为采取行动,以及建立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提供了一个框架。3.9 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 objective)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的自

16、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3.12 环境指标(environmental target )由环境目标产生,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须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 它是具体的环境绩效要求,为了实现目标而设定。 适用于组织的全部或局部22如何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如何制定环境目标指标? 分析现况 确定标杆 公司想要达到的目标 制定目标及指标 可以分阶段 制定方案实现目标指标方针方针承諾:承諾:- 保護資源及能源目標 1 在技術與商業可行範圍下,讓蒸汽的使用最小化 指标 1 在12個月內,讓現場目前的蒸汽消耗量減少15%233.4文件(document)信息及其承载媒介。注:媒介

17、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它媒体,照片或标准 样品,或它们的组合。3.19程序(procedure)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注: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3.20记录(record)阐明已取得的结果或提供已从事活动的证据的文件。243.13 相关方(interested party ) 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组织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例如:消费者,政府机构,雇员,环保组织, 居民,总公司3.16 组织(organization)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企事业单位,商行, 政府机构或社团,或上述单位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无论其是否有法

18、人资格,公营或私营。3.18 污染预防(prevention of pollution)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的减少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量)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和处理。25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环境管理体系要求4.1 总要求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要求,建立、文件化、实施、保持并持续改善EMS。 确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 组织应确定EMS的范围,并文件化。264.2 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确定组织的环

19、境方针 确保环境方针在EMS的覆盖范围内: 适合于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等影响 三个承诺: a. 持续改进体系发展方向 b. 污染预防体系基本思想 c. 遵守适用的法规及其它要求体系基本要求 指导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及评审 文件化,实施,保持 传达到所有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为公众所获取274.3 规划4.3.1 环境因素 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以: a.识别环境因素 在确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 组织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 应考虑已经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者已修改的活 动、产品及服务。 b.判定那些具有重要或可能具有重要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组织应将这些信息文件

20、化,并及时更新。组织在建立、实施及保持EMS时,必须考虑这些重要环境因素。 284.3.2 法律与其他要求 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用来: a. 识别和获取(建立渠道)适用于组织环境因素的法规及其他要求; 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 组织在建立、实施及保持EMS时,必须考虑这些法规及其他要求。 组织必须识别的法律要求,可能包括: a)国家及国际法律要求 b)州、省及部门的法律要求 c)地方政府法律要求294.3.2 法律与其他要求组织必须遵守的其它要求,例如: a)与公众(政府)机构的协定 b)与客户的协议 c)组织及上级组织对公众的承诺 d)自愿的环境标志或产品护理承诺 e)与社

21、区团体及非政府组织之前的协议 f)组织或组织的母公司对公众的承诺 g)贸易组织的要求 h)非法规性指南 i)自愿性原则或业务规范 j)行业协会的要求 k)本单位要求30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 建立、实施并保持文件化的环境目标指标,在其内部有关职能与层次。 可行时,目标指标必须是可测量的 目标指标必须与环境方针保持一致,并包括对“三个方面”的承诺。 目标指标必须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应: a)考虑法律及其他要求 b)重要环境因素 c)技术,财务,运行和经营状况及相关方观点 组织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方案,以实现目标和指标 环境管理方案中应包括:

22、 a)规定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实现目标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进度31 Allocate Significance 分配重大程度分配重大程度Identify Aspects识别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因素 Set Objectives 設定目設定目标标 Set Targets 設定設定指标指标 Programme 方案方案CONTINUAL IMPROVEMENT 持續改善体系策划的思路体系策划的思路制定大政方针(4.2)寻找管理对象(4.3.1)寻找外部要求(4.3.2)制定目标和实现的方法(4.3.3)324.4 实施与运行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管理者应提供必要的资源,以建立、实施、保

23、持及持续改善EMS。 资源包括: a)人力资源、财力资源 b)专业技能、技术 c)基本设施 明确规定作用,职责和权限,文件化,并予以传达。 最高管理者应指定环境管理者代表,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其: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要求;b)向最高管理者汇报EMS的绩效以供评审,这包括改善的建议。33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组织必须确保:工作中可能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包括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应具有相应的能力。并保留相应的记录。a)能力是基于必要的教育,培训或经历。 确定培训需求,提供培训或采取其它行动,以满足这些需求。a)与环境因素及EMS有关的组织必须建

24、立、实施并保持程序确保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都能意识到:a)符合环境方针、程序以及EMS各项要求的重要性b)作业活动所造成的实际或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改进所带来的环境效益c)他们在实现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符合性方面的作用与职责。d)偏离规定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344.4.3 信息交流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用于环境因素及EMS :a)内部信息交流;b)接收,文件化及答复外部相关方所传达的信息。 组织必须确定是否需要就其重要环境因素与外部进行联络,将决定文件化。如果确定与外部展开沟通,组织应建立并实施相应的方式。354.4.4 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环境方针、

25、目标指标;b)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描述;c)对环境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d)本标准所需的文件,包括记录;e)组织为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 。36对于不同的组织,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规模可能由于它们在以下方面的差异而各不相同:-组织及其活动、产品或服务的规模和类型;-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人员的能力。374.4.5 文件控制 本标准及EMS所需的文件必须得到控制。记录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件,必须根据本标准4.5.4要求得到控制。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维持适当的程序:a)发行前必须得到审批,以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

26、。b)必要时进行评审、修订,并重新审批。c)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 d)确保在使用处能得到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e)确保文件字迹清楚,标识明确 。f)确保EMS策划及实施所必须的外部文件得到识别,分发得到控制。g)预防对过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果需要保留,应做适当的标识。384.4.6 运行控制 组织应确定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 策划这些运行和活动 确保按下述规定的条件下运行:a) 缺少文件化程序指导时,可能造成偏差环境方针,目标指标的运行,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程序。b) 程序中规定运行则准。c) 对于组织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实施并保持

27、程序,并将适用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及承包方。39运行控制:运行控制:(举例举例) 重要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 制程活动制程活动 程序程序 作业标准作业标准农药挥发农药挥发/ /废弃物废弃物 绿化使用农药绿化使用农药 绿化作业绿化作业 人员应配戴口罩人员应配戴口罩 管理规定管理规定 站在上风向作业站在上风向作业 废弃物合格处理废弃物合格处理 建筑垃圾的产生建筑垃圾的产生 工程承包商施工工程承包商施工 工程承包商工程承包商 垃圾存放于固定场垃圾存放于固定场所所 管理程序管理程序 定时清理定时清理40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 识别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

28、并规定响应措施。 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做出响应,预防或减少随之产生的有害环境影响。 定期评审,必要时修订,特别是发生以后。 可行时,定期试验那些应急程序。414.5 检查4.5.1 监测和测量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 程序应包括以下文件化的信息:a) 绩效监测b) 适用的运行控制c) 环境目标指标符合情况 测量设备应予校准或验证,并予以妥善维护。且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42监测测量的要求:监测测量的要求:应当对测量什么,在哪测量,何时测量, 使用什么方法测量,进行策划;应当在受控的状态下进行测量,其过程应 当能支持结果的

29、有效性,如:监测和测量 仪器设备、测试人员、方法;434.5.2 合规性评价 4.5.2.1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用来定期评估适用的法规要求的遵守情况:组织应保留定期评估的记录 4.5.2.2 组织应定期评估其所签署的其它要求的符合性。组织可以考虑结合法规符合性评估4.5.2.1要求一起实施,也可以考虑单独建立程序。 组织应保留定期评估的记录。 444.5.3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用来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中应定义下面要求:a) 识别及纠正不符合,采取措施减少由此产生的环境影响。b) 调查不符合,确定原因,采取措施避免

30、其再发生。 c) 评估预防措施的需求,确定适当的措施并实施避免其发生。d) 记录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施结果。e) 评估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施后的有效性。 纠正预防措施应与问题和环境影响严重程度相适应; 组织应确保对环境管理文件进行必要的更改 。 454.5.4 记录控制 根据需要,组织应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 - 以证明符合组织的EMS及本标准要求; - 证明它所取得的结果。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 - 识别(标识)、贮存、保护、检索、留存和处理记录。 - 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及可追溯的。464.5.5 内部审核 组织必须确保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实施EMS的内审,以:a) 判断EMS

31、是否符合预定安排及本标准要求是否得到恰当的实施和保持b) 向管理者提供审核结果 组织应计划、制定、实施并保持方案: 考虑所涉及活动的环境重要性 考虑以前审核的结果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审核程序,以描述: 计划、实施审核的职责和要求; 报告结果、保存有关记录的职责和要求; 确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审核员的选择及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474.6 管理评审 组织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评审必须包括: 评估EMS,包括环境方针、环境目标指标进行修改的需要及改进的机会 保存管理评审的记录。 484.6

32、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的输入必须包括:a) 内审结果、法规及其它要求符合性评估结果b) 外部相应的信息交流,包括报怨c) 组织的环境绩效d) 环境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e)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情况f) 前一次管理评审的跟踪情况g) 客观环境的变化,包括跟组织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及其它要求的发展情况h) 改进建议 管理评审的输出必须包括:针对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及EMS其它要素的可能变化所做出的任何相应决策和行动。49掌握以下内容:标准核心思路:识别要控制的点 - 策划如何控制 监控 4.3.1(内)/4.3.2(外) 4.3.3/4.4.6/4.4.7 4.5.1/4.5.2/4.5.5/4.6文件编制 标准中提到“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 考虑重要环境因素 标准4.4.4的要求 结合法规要求法规的应用:纳入文件(4.3.3; 4.4.6; 4.4.7; 4.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其他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