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经络总论经络腧穴.pdf

上传人:刘静 文档编号:5284836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16.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1)--经络总论经络腧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5.1)--经络总论经络腧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5.1)--经络总论经络腧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1)--经络总论经络腧穴.pdf(4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络总论第一章2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路,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主干直行深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络: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分支旁出浅经络的概念:3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医学入门(明 李梴):“经者,径也;经之支脉旁出者为络。”奇经八脉考(明 李时珍):“直行曰经,旁支曰络。”灵枢.经脉:“经脉十二伏行于分肉之间,深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灵枢.九针十二原:“经脉十二,络脉十五。”曰络。”4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四十二一十五奇经八脉浮孙数

2、经络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内)脏腑(外)一、十二经脉 含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为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的总称 作用:联络脏腑,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特点:十二经脉有一定规律的循行路线6(一)十二经脉的名称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其命名依据:内属脏腑不同 阴阳之气各有多少 所属手经或足经的不同太阴阳明厥阴少阳少阴太阳7(二)十二经脉的分布1.外行部分:“外络于支节”(1)头部:手足少阳行于头部两侧手足阳明行于面部足太阳行于后头顶及后项部手太阳行于两颊部(2)躯干:手足三阴行于胸腹手足三阳行于腰背(足阳明行于身前)(3)四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阳经行于四肢

3、外侧8上肢内侧: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上肢外侧: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下肢内侧:内踝八寸以下,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八寸以上,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下肢外侧: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9(三)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从而构成脏腑阴阳表里相合的关系。经脉名称属络的脏腑联络器官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环循胃口喉咙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入下齿、鼻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起于鼻、入上齿、环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流注心中咽、连舌本、散舌下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上肺咽,系目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抵胃循咽、至目锐眦、入耳中、抵鼻经脉名称属络的脏腑联络器官足太阳

4、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起于目内眦,至耳上角、入络脑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上贯肝、入肺中、络心循喉咙、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系耳后、出耳上角、入耳中、至目锐眦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起目锐眦、下耳后、入耳中、出耳前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胃、注肺过阴器、连目系、环唇内11(四)十二经脉的走向和流注1.循行走向:灵枢.逆顺肥瘦篇:“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手之三阴胸内手,手之三阳手外头。足之三阴足内走,足之三阳头外足。12头胸手足132.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始于手太阴肺经,终于足厥阴肝经,再交于肺,如环无端,周而复始。肝经一支脉“上出额

5、,与督脉会于巅。”督脉交任脉,任脉流注于肺,再开始新的循环。流注歌诀:肺交大肠胃交脾,心与小肠膀肾宜,心包三焦胆传肝,气血周流不停息。14 阴经交阳经在手 阳经交阳经(同名经)在头 阳经交阴经在足 阴经交阴经在胸中“阴交阳在手,阳交阳在头,阳交阴在足,阴交阴在胸。”(五)十二经脉的衔接15阴阴16(六)十二经脉的卫气流注卫气“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七)十二经脉气血多少素问血气形志:“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血多气,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17二、奇经八脉(一)奇经八脉的命名与分布概况奇经八脉是

6、指十二经脉以外具有特殊作用的八条经脉。奇,读作JI(基),偶之对也。指奇经八脉无表里配偶关系。也可读作QI(奇),奇者,异也。指奇经八脉有异于十二经脉,分布不象十二经脉那样规则和有脏腑络属关系。18奇奇经经八八脉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督,察也,衣背缝。本意为观察,引为统率、总督、正中。任者妊也,人生养之本。冲者,通也。其气壮盛。四通八达。围身一周,如束带然。跷,捷疾也。言人行走之机要。维者维持之义也。为诸脉之网维。19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任脉:循行于腹胸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

7、环绕口唇。带脉:起于胁下,绕行腰间一周。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至咽喉与任脉会合。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督脉相会。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经。20(二)奇经八脉的特点1.除任督外,其余六脉均无独立的腧穴,其腧穴依附于十二经脉。2.奇经八脉和脏腑不直接发生络属关系。3.奇经八脉之间无表里关系。4.奇经八脉交错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5.除带脉外,它们的循行方向主要都是由下向上循行。21(三)奇经八脉的作用和临床意义1.统帅、主导作

8、用2.沟通、联络作用,加强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3.对十二经脉气血起到蓄积、渗灌的调节作用。22三、十二经别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深入体腔,以加强表里相合关系的支脉,又称“别行之正经”。分布特点:离:从四肢部分出,离开正经。入:进入胸(体)腔。出:出胸(体)腔。(头颈浅出)合:与表里经相合。(阴经经别合于与之相表里的阳经经脉,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经脉。)23十二经别的作用与临床意义 加强了表里两经在体内的联系 加强了十二经脉对头面部的联系,弥补了阴经不上头的不足之处,突出了头面部经脉的重要性 扩大了经脉的主治范围24四、十五络脉十五络脉名称:十五络脉以所属经脉命名,以别出处的腧穴名称作为络脉的

9、名称。十五络脉的 分布特点:十二经脉的别络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本经络穴分出后,均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 任脉的别络,从胸骨剑突下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 督脉的别络,从尾骨下长强分出后,散布于头部,并走向背部两侧的足太阳经 脾的大络,出于腋下大包穴,散布于胸胁部25十五络脉的作用与临床意义:加强十二经脉表里经之间的联系。十五络脉具有统属全身浮络、血络、孙络的作用。络脉具有输送营卫气血、渗灌濡养周身组织的作用。络脉理论为经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针灸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6经别与络脉的区别经别与络脉都是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不同之处:经别主内,没有所属腧穴,也没有所主病症 络脉主外,各有一络穴,并有所主

10、病症27五、十二经筋1.名称:与十二经脉名称一致。2.分布特点: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行于体表,不入内脏。在循行分布过程中有结、聚、散、络的现象。经筋还有刚筋、柔筋之分。刚(阳)筋分布于项背和四肢外侧;柔(阴)筋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283.作用与临床意义:联结筋肉,约束骨骼,利于关节的屈伸活动,以保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29六、十二皮部素问.皮部论:“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1.分布特点: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体表的分布范围为依据的 皮部与经络不同之处:经脉是呈线状分布,络脉是呈网状分布,而皮部则着重于面的划分3031十四经皮部正面图十四经皮部正面图3233342.作用与临床意义

11、: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反应病证。诊断方面 治疗方面35第二节经络的作用和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一、经络的作用(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十二经脉及经别:沟通体表与脏腑、脏腑之间;十二经脉与十五络脉:沟通体表与体表,体表与脏腑;十二经脉通过奇经八脉,加强经与经的联系;36第二节经络的作用和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一、经络的作用(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十二经脉的标本、气街和四海,加强人体前后腹胸和头身上下的分段联系。经络系统以头身四海为总纲,以十二经脉为主体,分散为三百六十五络遍布全身。37(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经络“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气血在全身各部的输布有赖经络的运行;38(三)抗御病邪、反映证候孙络分布范围广而浅表,当病邪侵犯时,孙络和卫气发挥重要的抗御作用;经络反映证候,可以是局部的、一经的、数经的或是整体的;39(四)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灵枢 官能:“审于调气,明于经隧”针刺时“得气”和“行气”现象是经络传导感应现象的表现。针灸等治法是通过激发经络本身的功能,疏通经气的传导,是机体阴阳处于平衡的状态。40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一)诊断方面1经络诊法2分经辨证(二)治疗方面1.循经取穴2.药物归经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