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PDF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526129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DF 页数:60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PDF(6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西南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 本科卓越计划培养方案 西南科技大学 二 一一年五月 目 录 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思路与方法 . .1 1专业特色 . 1 2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 . 6 3学生来源与规模 . 6 4培养模式 . 6 5企业介绍 . 7 二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人才培养标准 .15 三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标准实现矩阵 .21 四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培养方案 .28 1培养目标 . 28 2培养要求 . 28 3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 . 30 4毕业合格标准 . 30 5学制 与学位 . 3

2、1 6本科阶段各类课程学分要求 . 31 7本科阶段课程设置及学分 . 31 8其它说明 . 37 五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指导性教学进程表 .38 六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50 1. 企业学习阶段培养目标 . 50 2. 企业学习阶段的具体安排、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 50 3. 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 54 4. 实施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的保障条件 . 54 1 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思路与方法 1 专业 特色 1.1 专业办学历史 西南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是 在中国西部地区高等院校中唯一设有以建筑材

3、料为 主要 特色的本科专业,是四川省 材料学科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 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 荐资格。 2003 年,材料科学与工程被批准为学校首批品牌专业立项建设 , 2007 年,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被批准为四川省特色专业, 2008 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本专业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 级学科专业在全国范围内 近 15 个省 ( 市 ) 重点 本科 招生 ,现有在校本科生 973 人 。 本 专业前身是以 建筑材料 为特色的硅酸盐工程专业,筹建于1982 年, 1983 年开始招收水泥工艺专业本科生, 1985 年开始招收玻璃工艺专业本科生, 1989 年招收陶瓷

4、工艺专业本科生。 1997 年为实现 “ 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 ” 的培养目标而将以上三个专业合并调整为硅酸盐工程专业。 1999 年设立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硅酸盐工程成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一个方向, 同时 增设电子材料、装饰材料与工程两个新的专业方向。 2001 年开始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专业招生,下设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和装饰材料与工程三个专业方向, 2003 年增设了高分子与复合材料专业方向, 并 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调整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子信息2 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三个专业方向 , 2009 年增设 了 金属材料方向 。 目前,本一级学科专业所涉及的 二级

5、学科本科专业设臵完整。 1.2 专业特色 及优势 1.2.1 专业方向设臵 特色 根据西南地区及 地方 经济建设 和绵阳科技城发展 需要,结合绵阳 电子、建材 、高分子 等 行业 特色, 以绵阳科技城建设为契机,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 四川 东材 科技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 、 绵阳九洲集团公司、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 、 四川省安县银河建化集团有限公司 、成都南玻玻璃有限公司、 四川峨胜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等大型企事业单位为依托, 经过 近 30 年的办学实践及近 10 年办学方向的拓展,本专业 在 保持 原有建筑材料特色的基础上, 形成了

6、 较为鲜明的专业特色。 (1) 无机非金属材料 方向:突出 传统建筑材料(水泥、玻璃、陶瓷、混凝土 制品 ) ; (2) 电子信息材料 方向:突出 电、磁材料及相 关器件 ; (3) 高分子及复合材料 方向:突出 特种高分子 材料及有机 /无机复合材料 ; (4) 金属材料 方向:突出 液体金属成型及塑性成型 。 1.2.2 人才培养目标 特色 及优势 本着立足四川、服务西部及东南沿海 、 面向全国及培养应用型专门 人才的专业 办学 定位 , 以本专业 的办学积淀 为基础 , 无论是从3 人才培养指导思想还是培养方案的设臵上, 突出 工程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与国内一些 重点大学( 如

7、清华 大学 、 中国科技大学 、四川大学等)主要培养研究应用型人 才形成 互补 ,满足了行业 对工程技术 专门 人才的需求 ,在人才需求层次及供给方面具有一定 的优势 。 1.2.3 地域特色 及优势 学院为 四川省材料领域 “ 产学研合作教育联盟 ” (川大、电子科大等 9 所高校学院、 10 家川内相关大型企业和研究院所建立) 成员单位, 并以相关企业、研究院所为基础成立了四川省材料领域 “ 产学研合作教育联盟基地 ” 。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是 在中国西部地区高等院校中唯一 设臵 以 传统 建筑材料为 主要 特色的本科专业, 具有 良好的 地域优势 和地方资源优势 , 经过多

8、年的办学实践,在西部及东南沿海一带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 近几年新增的专业方向电子信息材料 、高分子及复合材料 以及金属材料 , 尽管 办学历史不 长,但 依托 绵阳科技城建设、绵阳地区的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四川省相关企事业单位 产学研联合办学 优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 电、 磁性材料、特种高分子材料以及 高分子基复合材料 等 方面形成了一定的 优势 。 1.3 专业学科基础 1.3.1 学科平台 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点 授权 学科 建设 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化学(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4 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 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技

9、术、 应用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工程、生物化工 等 15 个硕士学位授权 点 , 材料工程、化学工程 2 个 工程硕士授权 领域,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是四川省重点学科 , 应用化学为 西南科技大学 重点学科 。 拥有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与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 )、四川 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 地( 2011年设立为 “ 四川省新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 ) 、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 示范 中心、先进建筑材料四川省

10、重点实验室、生物质化学衍生物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生物质改性材料 工程技术中心、材料基础实验中心和西南科技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具有稳定的 实践、实习基地 39个,研究所(中心) 4 个,联合实验室 7 个。 1.3.2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 141 人,其中教授 39 人 ( 27.66%) ,副教授38 人 ( 26.95%) ,博士生导师 4 人,国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 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3 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4人,教育部 “ 新世纪优秀人才 ” 1 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10 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基

11、金获得者 3 人,四川省教学名师 1 人, 西南科技大学 教学名师和教学良师 4 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 69 人( 48.94 ) ,具有硕士学位5 的 54 人( 38.30 ) 。 外聘教授 100 人,其中两院院士 4 人。 1.3.3 科学研究 近三年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 230 余 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 “ 8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军工项目等 38 项,累计科研经费 6000余万元。 核心期刊 发表学术论文 600余 篇,其中 SCI、EI 收录 280 余 篇, 授权 专利共 40 项 ,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15项。 1.3.4 质量工程 目前学院有

12、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1 个,四川省特色专业 2 个;国家精品课程 1 门、省级精品课程 5 门,校级品牌课程 15 门,院级精品课程 11门 ; 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2门; “ 化学实验教学团队 ”为 国家和 四川省教学团队, “ 无机非金属材料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为校级教学团队 ; 2011 年四川省 “ 高等教育质量工程 ” 建设项目 1项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含 11 个子项目) 。 1.4 办学成效 二十多年来 本专业 已为国家培养了近 5000 名材料类本科、硕士研究生 毕业生,很多已经成为国内外企业骨干、大学教授、设计研究院院长和全国劳模等,在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建材行业的

13、教学、科研、管理和生产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在大学毕业生普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 本专业 本科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5%以上 , 考研年平均录取率 20%左右,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 拥有固定用人单位 40余家,多家企事业单位在我院设立了专业奖学金、6 大学生创新基金及爱心资助 基金 等,如新美陶瓷奖学金、 CPIC 奖学金、校友奖学金、德滨低碳建材奖学金、嘉华水泥奖学金、峨胜科技活动专项基金等。 2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 卓越工程师培养 目标 贯彻“面向工程、宽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培养方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 应用行业 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培养具有扎实的自

14、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基础, 具有 能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 较强的 工厂设计 及 运行和维护能力 ,具有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 具有 较强的工程意识、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 创新素质、创业精神 、 拼搏精神 、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素质工程人才。 3 学生来源与规模 学生来源: 本专业在校本科生 中 选拔 招收。 培养 规模 :每年 30 人左右。 4 培养模式 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采用“ 3+1” 复合型人才 培养模式进行 , 该培养模式成熟后,逐步推进

15、“ 3+1+X”设计型人才培养模式 。 4.1 “ 3+1” 复合型人才培养 模式 “ 3+1” 复合型人才 培养模式 是指学生通过 3 年校内学习, 1 年企业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成为卓越的复合型工程师。在二7 年级 在校 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前 3 年学生在校完成规定 课程 学习,第 4 年进入企业开展 实践教学环节 ,采用跟班、岗位锻炼等方式学习本行业的生产与管理流程,由企业方担任学生专业 实践环节 的指导与考评工作。根据生产实际需要,由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协商确定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的指导,并由校企双方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

16、)质量以审阅、质疑等形式进行评价。 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实行 “ 双导师制 ” ,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完成 部分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任务。学科基础和专业特色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具有工程实践特色的教材和教学大纲,结合工程项目和课题进行实践训练。 4.2 “ 3+1+X”设计型人才培养模式 “ 3+1+X” 模式是在指学生通过 3 年的校内学习, 1 年企业学习以及 2-3 年的研究生阶段学习 ,毕业后获得 专业 硕士学位,成为卓越的设计型工程师。 “ 3+1” 培养模式完成 后,学生可免试推荐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 X) ,第一年在校内完成研究生阶段相关课程学习,第二年进入企业开展

17、工程实践项目的训练。研究生课程设臵以实际工程应用为导向,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工程实践研究。校外导师全程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指导 环节 。 5 企业介绍 西南科技大学原隶属于国家建材总局的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8 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 是依托于以建筑材料为特色的硅酸盐工程专业及矿物岩石材料专业逐步发展形成的。 20 世纪 90 年代初,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被列为国家建材局重点建设学科。 学校扎根 西部,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努力推进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 2000 年以来,学校更是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师资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和企业展开

18、深入全面的合作,组建了区域产学研结合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与高质量育人平台,成功探索了开放办学的系统理论与方法体系,开拓了学校与区域合作共同发展的长效路径。学校成立了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分管教育副省长任董事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等 36 家大型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参加的校董事会。学校从董事单位聘任了一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 任学校教授、副教授,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通过资源共享、联合办学,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快速提升和董事会成员的共同发展,形成了“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鲜明特色。 目前,本专业 具有 长期合作的友好企事业单位 40 余家, 稳定的实践、实习基地 39 个 ,主要有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峨胜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省安县银河建化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四川玻纤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佛山市新美陶瓷有限公司、广西华润红水河水泥有限公司、重庆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西南应用磁学研 究所、 成都南玻 玻璃 集团有限公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