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达科技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X** 文档编号:5224377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5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安达科技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2年安达科技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安达科技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安达科技研究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安达科技研究报告1、磷化工专家,切入锂电正极赛道1.1、专注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深耕磷行业二十五载,转型做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公司成立于 1996 年,在发展 之初以传统磷化工为主,2010 年起探索业务转型,将主营业务调整为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 力电池的磷酸铁和磷酸铁锂研产销。2011 年公司电池级磷酸铁开始产业化,成为比亚迪电 车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主要供应商。2012 年公司历时 3 年研制出磷酸铁锂材料,经客 户认证后 2015 年开始大批量对外销售,磷酸铁锂营收占比由 15 年的 43.8%升至 21 年的 95.6%,成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公司现已成为比亚迪、宁德时代、中

2、创新航、中兴派能 等锂离子电池头部企业的供应商。2021 年 8 月 4 日,公司获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 业”称号。管理层经验丰富。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刘建波、其父刘国安、其母朱荣华、其妻李忠, 刘建波家族合计持股 24.37%。公司管理层经验丰富。刘国安与刘建波先生 1996 年创立安 达化工,刘建波先生研发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技术背景,合计取得 20 项专利。公司的核 心技术人员理季勇担任副总经理,拥有 27 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11 项,实用新型专利 16 项。1.2、19年开始技改,21年进入新一轮盈利周期21 年盈利开始复苏,业绩扭亏为盈。2021 年营收 15.87 亿元,同比增长

3、1613.8%, 2021 年净利润达到 2.32 亿,扭亏(去年同期-1.84 亿)。21 上半年技改产能逐步释放, 磷酸铁锂需求大增,公司开工率增加,产品量价齐升,相较于 20 年业绩低谷迅速反转。截止上半年公司有望形成 9 万吨磷酸铁锂及配套 12 万吨磷酸铁产线。公司老厂区年产 4 万吨磷酸铁锂及 5 万吨磷酸铁项目自 19 年 8 月开始技改建设,其中年产 2 万吨 LFP2020 年 12 月份开始投产;剩余年产 2 万吨 LFP 和 5 万吨磷酸铁 21 年 8 月建成投产。21 年年 报指出,21 年年底公司有电池级磷酸铁锂 4 万吨/年、高纯纳米电池级磷酸铁 6 万吨/年。

4、新产能方面,1)募资新建产能年产 5 万吨磷酸铁锂及 6 万吨磷酸铁配套产线,预计今年年 中建成投产。2)根据开阳县政府信息查询,2022 年 3 月 25 日,公司年产 6 万吨磷酸铁 锂项目已进入环评公示阶段,假设建设期 1 年,有望明年上半年投产。2、电车/储能需求广阔,技术迭代打开应用空间2.1、电车CTP技术打开铁锂成本、性能双重优势能量密度优势使得补贴政策下三元爆发,市场驱动下低成本高安全性磷酸铁锂实现反 超。自 17 年起,我国政策按照能量密度实行差异化补贴以提升续航能力,能量密度极具优 势的三元材料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17-19年三元材料装机量大幅上升,CAGR达到58.9%,

5、 19 年的装机规模为 40.53GWh,占正极电池装车量的比例突破 65%。在补贴政策持续退 坡的背景下,市场驱动的车企更加关注电池成本,磷酸铁锂开启新一轮景气周期,21 年装 机量达 79.84GWh,占比反超三元材料。随着比亚迪刀片电池和宁德时代 CTP 系列的推出, 电池技术的突破将引领性价比和安全性高的磷酸铁锂新一轮高增长。补贴退坡,磷酸铁锂“降本增效”优势凸显。由补贴政策驱动向市场化竞争的转变促 使车企和电池厂商更加追求“降本增效”,磷酸铁锂重获关注。2020 年我国平均每辆新能 源乘用车补贴由 2017 年的 3.1 万元降至 1.6 万元,并将在 2022 年全面退出。受益于低

6、成 本和高安全性,磷酸铁锂迎来高增长。(1)从成本来看,电池正极材料价格对整车成本影 响较大,动力电池成本占整车成本的 40%,正极材料占动力电池成本的 30%左右。三元锂 电池使用价格高昂的镍、钴,而磷酸铁锂电池则使用价格较低的磷,2020 年中下旬开始, 终端的需求逐渐增加,镍钴锂的价格也随之出现上扬,二材料价差达到 0.15 元/Wh;(2) 从安全性来看, 由于三元材料中的镍性质活泼,含量越高热稳定性越差。而磷酸铁锂的聚 阴离子磷酸根具有很强的键能,即使在完全脱锂态仍能维持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具有十分 优异的安全性。电池技术突破,磷酸铁锂迎新一轮景气周期。2019 年以来无模组技术(Ce

7、ll to Pack, 简称“CTP”)迅速崛起,该技术通过结构创新,减少或去除电池“电芯-模组-整包” 的 三级 Pack 结构提升电池的系统能量密度,磷酸铁锂电池重获关注。目前动力电池有两种 不同的技术路线:(1)以比亚迪刀片电池为代表的彻底取消模组的方案。比亚迪于 20 年 发布“刀片电池”,其在成组时可以跳过“模组”,在同样的空间内可以装入更多电芯, 体积利用率提升了 50%以上,续航里程已经达到同期高能量三元锂电池的同等水平;(2) 以宁德时代 CTP 技术为代表的小模组组合成大模组的方案。宁德时代 CTP2.0 已于 2021 年全面量产,通过减少电池包零部件数量等结构创新使得体积

8、利用率达 55%,续航可达 600 公里。麒麟 CTP3.0 预计 23 年量产,通过电池包内部三合一与微米桥连接装置的结构创新, 体积利用率提升 10%以上,磷酸铁锂系统能量密度将提升至 160Wh/kg。随着电池技术的 持续变革与突破,磷酸铁锂的景气度将持续。三元受制矿产储量,磷酸铁锂空间广阔。钴和镍作为三元的重要原材料,我国的资源 储量相对有限,而磷资源却非常丰富。全球钴资源相对稀少,我国储量较低。2020 年钴矿 总储量为 668 万吨,主要分布于刚果(金)44.46%、印度尼西亚 16.02%、澳大利亚 9.73%, 其他国家储量较少,中国储量仅有 13 万吨,占全球储量的 1.95

9、%。全球镍矿资源较为丰富, 我国储量占比较小。2020 年全球镍矿储量为 9063 万吨,其中印度尼西亚占比 31.72%、 澳大利亚占比 13.96%,俄罗斯占比 8.5%,中国储量为 398 万吨,占全球镍矿储量的 4.39%。 相比镍钴资源,我国磷资源极其丰富。2020 年我国磷矿储量约为 35.5 亿吨,仅次于摩洛 哥和西撒哈拉,占全球储量 5%。从上游资源储量来看,磷酸铁锂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电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2025 年市场空间有望达到 161 万吨,CAGR(21-25E) 为 35.9%。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销售快速增长将是铁锂市场主要增长来源。在政府新能源 汽车推广、双

10、积分政策及自主品牌新车型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将保持强劲 的增长势头。根据 EVTank 统计数据,2021 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为 371GWh,同比增 长 134.7%。根据高工锂电(GGII)调研数据,2021 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约 226GWh, 同比增长 182.50%。随着未来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全面退出,材料成本成为电池竞争关键。 预计 25 年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 1284GWH,磷铁份额 50%,动力电池领域磷铁需求达到 161 万吨。2.2、储能市场打开铁锂第二成长曲线储能按应用场景可分为发电侧、用户侧、电网测、输配侧以及辅助服务。其中发电测 分为可再生能源并网,降低

11、废弃风光;用户侧主要为自发自用、峰谷价差套利;电网测包 括电力调峰和调频;输配侧以及辅助服务包括 5G 基站备用电源等。在电化学储能分支中, 磷酸铁锂低成本、安全性、长循环寿命相较于三元锂电池更满足设计需求,是储能电池的 主流路径,目前特斯拉储能电池也逐步从三元路线转向铁锂路线。22 年国内储能电站市场受到政策催化,规划装机加速。 根据北极星储能网公开信息, 22H1 国内中标大型储能合计 13.4GWH,同比增 582%,超过去年全年 6.6GWH。从应用 场景看,独立储能成为趋势,占比 47%,发电测(风光配储能)占比 25%,工商业占比 21%。各省出台政策要求新能源场站自建或购买调峰能

12、力,明确共享储能商业模式,有助 于改善储能电站投资经济性改善,国内储能电站有望快速增长。用户储能海外率先爆发。2022 年欧洲能源成本和电价快速攀升,叠加战争、海外大型 停电等事件,居民用电成本高,供电稳定性降低,同时由于政府税收减免等政策落地,光 储经济性提升,带来户用光伏需求大增,进而带动户用储能市场超预期爆发。户储主要集 中在高电价国家和地区,20 年户用储能主要分布在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 其中德、日、澳合计占比达到 75%;中国户储经济性不高,市场发展主要靠地方强制性配 储政策推进。根据 GGII 统计,2021 年全球户用家储装机约合 6.4GWh,2022 年有望突破

13、 15GWh,同比增长 134%以上,乐观估计 2025 年全球装机规模有望达到 100GWh。储能装机快速发展带动储能锂电池的快速发展。根据 GGII 统计,2022 H1 储能锂电池 出货量达到 44.5GWh,整体规模已接近 2021 年全年水平。其中电力储能占比超 60%,户 用家储和便携式储能表现超预期,通信储能出货节奏相对平缓。 受益于国内外政策推进和市场化需求,国内独立储能电站和国外用户储能等应用场景 的迅速发展,光伏和风电储能新增装机量有望快速发展。根据 GGII 数据,2020 年全球 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 27GWh,同比增 58.8%,其中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 16.2G

14、Wh, 同比增 70.5%。根据 GGII 预计,2025 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416GWh,按照铁 锂市场份额 85%计算,1GWH 电池使用 2500 吨铁锂,对应 25 年磷酸铁锂的需求量达到 88 万吨。2.3、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提升,新势力加速涌入磷酸铁锂行业集中度较高,21 年 CR4 达到 62%。2021 年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 场集中度较高。国内磷酸铁锂出货量为 48 万吨,湖南裕能、德方纳米、龙蟠科技和湖北万润分别占比 25%/20.21%/8.67%/8.54%,合计达到 62%。其中湖南裕能是磷铁正极材料 比亚迪一供和宁德时代主要供应商,2021 年出货量排

15、名第一。德方纳米工艺路线特殊,自 研“自热蒸发液相法合成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技术和生产工艺,是宁德时代磷铁正极 材料的主要供应商。龙蟠科技是国内头部润滑油企业,2021 年起通过收购贝特瑞磷铁资产 切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当年新业务实现 18.77 亿收入。湖北万润生产的 A8-4 系列 产品已被用于比亚迪“刀片”电池和宁德时代高性能电池的生产。行业龙头加速扩产。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不断扩大,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迎 扩产潮。德方纳米 21 年有德枋亿纬 10 万吨和宜宾德方时代 8 万吨磷酸铁锂产能处于 建设阶段,预计 22 年底建设完成的磷酸铁锂产能达到 33.5 万吨/年。湖南裕能拟

16、在湖 南、贵州、云南新建/扩建磷酸铁锂产能,新增产能将在 2022 年至 2025 年逐步释放, 全部建成后磷酸铁锂总设计年产能将达到 89.30 万吨。湖北万润有新增 5 万吨磷酸铁 锂的扩产计划。预计 22-25 年国内磷酸铁锂主要企业产能为 107.1/149.9/173.7/197.6 万吨。上游磷化工等其他行业企业纷纷跨行涌入,带来行业产能过剩隐忧。1)汽车零部件/ 易耗品企业切入:从事汽车发动机精密零部件的研发的富临精工拟规划新增 25 万吨磷 酸铁锂正极材料;车用润滑油企业龙蟠科技收购贝特瑞并大幅扩产。2)磷化工、钛白 粉等化工企业进入,有中核钛白、龙蟒佰利、川恒股份、川金诺 、

17、万华化学、云天化 等。化工企业进入加剧市场竞争,但头部企业占据供应链优势,有望通过长协等机制 对冲产能过剩风险。2.4、主要原材料锂源价格高位震荡,降本空间不大目前,磷酸铁锂生产的技术通常分固相合成法和液相合成法两种。 固相法设备和工艺相对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固相合成法以固体反应物作为原料, 在一定温度下混合均匀的反应物,再经过高温反应得到产物。从配料来看,以最通用的固 相法-碳热还原法为例,一般使用磷酸铁或氧化铁、磷酸二氢锂以及蔗糖等物质。从工艺来 看,烧结环节的温度和时间控制是关键。该方法的优点是设备和相对工艺简单,适应工业 化生产;缺点是颗粒粒径分布较宽,产物批次不稳。目前大部分厂商采

18、取固相法工艺方式, 比如湖南裕能、湖北万润、安达科技等。液相法反应条件要求高,生产设备复杂,设备投入相对高,量产难度较大。液相合成 法在液相条件下将原料混合反应,再进行固化得到产物。从配料来看,以溶胶-凝胶法为例, 一般使用磷酸铁、草酸和氢氧化锂。从工艺来看,前驱体制备水热时间和溶液 pH 是形貌 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烧结中控温和控时是关键。液相法生产的前驱体均匀性好、热处理 温度低、设备简单且易于控制,但对生产条件控制的要求更高,难度要大。目前头部厂商 中仅有德方纳米是采用液相法工艺。锂源价格大涨背景下,液相法有一定成本优势。由于核心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大幅上涨, 其单吨价格从 21 年 7 月

19、的 9 万元增长至 22 年 8 月的 48 万元,涨幅达 433%,原材料成本在成本占比中持续提升,占比达到 80%以上(其中锂源占比超 70%,磷源占比超 10%), 设备折旧比例占比明显降低。液相法单吨具有 5000 元左右的成本节省优势:对原材料杂质 要求低,可以使用较高比例的工业级碳酸锂,而固相法主要使用电池级别碳酸锂,按照原 材料价格高位计算,固相法单吨成本在 13 万元左右,而液相法在 12.5 万元左右。此外在 能量消耗上,液相法热处理温度相对较低,比如德方纳米采用液相法,烧结温度 650-680, 低于固相法的 700-730,因此能耗成本略低。目前铁锂降本方向主要是工艺优化

20、,减少锂源主材料以外的辅助原材料用量,或者缩 短工艺流程,在锂源价格维持高位的情况下,降本空间相对有限。2.5、新技术锰铁锂放量在即,打开应用天花板磷酸锰铁锂此前未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因为材料稳定性不足(高温下 Mn 金属析出问 题明显)和循环次数(1000 次以内)不足,导致难以应用于高端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 目前德方纳米通过液相工艺改进,突破了高电位离子的溶出问题,大幅提升锰铁锂的循环 性能,预计目前循环次数已提升至 2000 次以上,接近铁锂下限,根据公司 4 月份公告, 年产 11 万吨锰铁锂已经完成重点客户中试,预计 22Q4 投放市场,有望成为市场上首个量 产锰铁锂的正极材料厂商。

21、锰铁锂较铁锂用在电池包上具有更好的性能,更低的单位成本。锰铁锂较铁锂在安全 性基础上对能量密度有望提升 20%左右,能量密度跟三元 523 比较接近,低于高镍三元正 极材料。电池成本比铁锂高 5%,但换算成电池单位成本,将下降 10%以上:以 1GWH 电 池为例,铁锂电池成本 7 亿元左右,替换成锰铁锂,负极等其他材料体系不变,带电量将 达到 1.2GWH,电池成本增加至 7.4 亿元,增加 5%,但是因为能量密度提升幅度更大,电 池单位成本由 0.7 元/Wh 下降至 0.62 元/Wh,下降 11%。锰铁锂材料较铁锂性价比优势更突出,有望抢占部分铁锂市场,以及弥补过去三元 5 系性价比不

22、突出导致的中偏高端空白市场,抢占油车市场火力更足。今年磷酸铁锂装机量 占比有望超过 57%,核心是下游磷铁 CTP 等电池技术提升带来的性价比优势。随着锰铁锂 放量预计未来性价比上会部分替代铁锂,并弥补三元 523 低性价比导致的市场空白,同时 在高端车型中有望和高镍三元配合使用,通过替代、补空、外延渗透三个方向打开铁锂的 市场空间。原料获得性强,制造成本低,产业布局已启动,预计 23 年大规模使用。锰铁锂 LMFP 单吨用锰 0.2-0.3 吨,单吨用铁 0.1 吨,上游原料简单易得。应用场景释放梯度预计是小动 力两轮车电动车储能、通信、电动工具等:电动两轮车上率先使用,今年采购量较大; 而

23、电动车从研发到主机厂验证周期长,预计 23 年下半年大规模上量;储能、消费、5G 和电动工具市场导入较慢,预计放量进度慢于储能市场。根据各正极厂商公告,目前德方纳 米、当升科技、鹏欣资源(子公司力泰锂能)、光华科技、安达科技等均有布局 LMFP, 电池厂商中宁德时代(M3P 电池)、星恒电源、天能股份均在布局。根据高工锂电预测, 2025 年 LMFP 出货量有望超 35 万吨。3、公司是铁锂头部厂商,绑定大客户加速扩产3.1、技术:研发绑定比亚迪,高低温性能持续改进公司主要产品有碳包覆磷酸铁锂(LiFePO4)材料和高纯纳米磷酸铁 (FePO4.2H2O)材 料。磷酸铁材料是生产锂电池的前驱

24、体,主要用于自供,少量外销。 技术研发和下游客户比亚迪深度绑定,深度参与理解比亚迪铁锂系电化学体系开发。 公司 2011 年引入比亚迪技术团队,19 年做技改时比亚迪继续指导公司做技改,是行业内 少数配合比亚迪做新产品研发的正极材料公司,经过 10 多年耕耘,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家 先进水平,共取得专利 63 项,其中发明专利 16 项。在磷酸铁锂领域,与湖北万润发明专 利数相同、比湖南裕能专利数量多,研发能力处于行业前列。公司主要产品碳包覆磷酸铁锂(LiFePO4)材料目前已开发至第三代产品,产品比容量为 170mAh/g 左右,常温条件下,充放电次数2200 次,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公司目前的

25、主 要产品型号有 B7,该型号与之前的主要型号 B4 相比性能显著提升,体现在高压实密度和 能量密度保持的前提下,一次性粒径小(提升充放电速度),极化程度小,低温效率好, 加工性能好,但相应的成本要稍高。公司磷酸铁锂技术改进主要围绕磷酸铁锂材料的体积比容量和电子导电率。为提高 LFP 体积比容量,公司自产超细或微米高纯磷酸铁作为 LFP 前驱体,经一步固相合成法提高 LFP 材料的振实密度,从而提高体积比容量。公司用高温固相碳还原法制备 LFP 材料,在反应 物中混合过量的碳源,利用碳在高温下将 Fe 3+还原为 Fe2+,解决了原材料混合加工过程中 可能引发的氧化反应,提升 LFP 的电化学

26、性能。结合公司独特的混合、研磨及烧结技术, 生产出来的 LFP 产品纯度高、比容量高,一致性好。公司生产的磷酸铁纯度高,尺寸范围大,满足动力和储能型磷酸铁锂要求。目前公司 磷酸铁产品已开发至第四代产品,性能持续提升。粒径均匀并覆盖了数纳米至数微米的尺 寸范围,能够满足动力型、储能型和综合型磷酸铁锂的需求。磷铁比达 0.991.02,Fe3+ 含量29%(二水物),含磷(P)16.06,干烧失重(结晶水及水分)17%。磷酸铁铁磷比适中, 可以避免含铁的磁性物质,避免对电池的 K 值或安全性造成不良影响。公司生产的磷酸铁 水分含量 1%,水分含量低,主含量比较稳定,磁性物质和杂质含量低,物相比较纯

27、, 各项性能指标优异。公司磷酸铁技术路线独特,自主研发分散及液相合成技术,兼顾尺寸和粒径。磷酸铁 一般采取液相法制备,可细分为水/溶剂热法、共沉淀法及溶胶凝胶法,其中共沉淀法是主 流商业化生产方式,主要技术难点在于保证纯度前提下,控制产品形貌和尺寸。公司自主 研发的分散及液相合成技术,生产的前驱体磷酸铁产品纯度高,加工性能优异,满足生产 电性能优异的磷酸铁锂材料需求。 公司磷酸铁锂和磷酸铁研发方向有功率型和能量型,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利用研发项目 和低速电动车锂离子电池研发项目也超前布局,未来公司有望在储能领域和二轮车电池等 领域接替发力。其中磷酸锰铁锂持续研发,2017 年 10 月取得“一种磷

28、酸锰铁锂及其制备 方法”。力争将 LMFP 材料的锰溶出控制在与 LFP 铁溶出相当的水平,从而得到具有优异 高温存储性能、长寿命的磷酸锰铁锂产品。3.2、降本:配套磷酸铁产能,积极一体化降本公司地处磷都,磷矿矿质优,运输成本低。公司地处具有“三阳开泰”誉称的黔中腹 地开阳县,因其丰富的磷储量有着“磷都”之称。根据 2020 年 1 月开阳县人民政府披露 信息,开阳县已探明磷矿储量 19 亿吨,远景储量 31 亿吨,其中 P2O5 含量高于 32%的富 矿储量占全国 80%以上,是全国著名的磷矿主产区,与湖北襄阳、云南昆阳并称“三阳开 泰”,被誉为“中国绿色磷都”。公司的优质磷源原材料供给充裕

29、,运输成本优势明显。公司目前拥有磷酸铁年产 12 万吨产能,前驱体实现自供,原材料降本显著。公司相对 于行业内湖南裕能等公司,具有自产前驱体磷酸铁的能力,降本优势明显。公司每吨磷酸 铁需要消耗约 230 公斤黄磷以及约 400 公斤铁源,以及部分辅材,按照目前的铁源和磷源 市价计算,磷酸铁的单吨成本为 1 万元左右,根据百川三方数据,2022 年 7-8 月磷酸铁出 厂价(不含税)在 2.18 万,自产相较于外购每吨能节省万元左右,一体化成本优势显著。3.3、客户:获比亚迪持股,与下游龙头深度绑定比亚迪成为公司前十大股东,大客户深度绑定。公司 22 年 6 月定增中,比亚迪认购 11,857,

30、707 股,认购金额为 3 千万。该次发行后,比亚迪持股比例达 2.11%,成为公司第 九大股东。比亚迪为国内电车龙头,21 年市占率位居自主品牌第一。比亚迪研发实力突出, 在电池和整车领域均有出色成绩:20 年推出的刀片电池通过针刺实验引领磷酸铁锂进入新 纪元;其已形成 EV 和 DM 两大动力体系,产品构成王朝网络和海洋网络。公司在 2011 年实现电池级磷酸铁产业化后,便成为了比亚迪纯汽车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供应商, 其产品应用于比亚迪 E6、唐、宋及 K9 大巴等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预测公司是比亚迪 磷酸铁锂二供(一供为湖南裕能)。和比亚迪签订长协,积极拓展宁德时代等大客户,保证产

31、能出清。公司未来 2 年以产 定销,长期通过签订长协保证产能不过剩。公司与比亚迪签署长协,约定 2021 年铁锂订 货量为 1.8 万吨,2022 年及以后的基础订货量为 3 万吨。去年公司磷酸铁锂销量 3.03 万吨,产能利用率 108.2%,产销率 100.2%;磷酸铁产量 3.89 万吨,产能利用率 110.3%。 其中比亚迪、宁德时代、中创新航是前三大客户。3.4、20年进入新一轮扩产期,筹备北交所打开融资渠道20 年开始公司进入新扩产周期,置换老产能并且加速扩产新产能。2020 年 12 月已 投产的新产线“2 万吨磷酸铁锂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并未增加公司磷酸铁锂产品的产能, 而是置换

32、了公司的原有产能,新产线相比老产线投入产出率由 94%提升至 98%,每条产线 配置的生产人员人数下降约 1/2,单位产品电耗大幅下降,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单位产品生 产成本也大幅下降。公司继续通过新三板定增募投 3.54 亿元产线继续扩产。2020 年公司公告发行 139,924,821 股,募集资金 354,009,800 元,用于扩产,今年 6 月份完成募资。具体项 目为:(1)2 万吨/年磷酸铁锂及配套 5 万吨/年磷酸铁产线技改项目。拟投资人民币 20,000 万元,项目资金来源为本次定增 10,000 万元、自有资金及银行借款;(2)5 万吨/年磷酸 铁锂及配套生产线,项目资金来源为

33、本次发行募集资金 25,400.98 万元、比亚迪专款专用 预定金 2 亿元、自有资金以及银行借款。建成投产后将新增年产 6 条年产 8,333.33 吨磷 酸铁锂的生产线,合计年产能 5 万吨,6 条年产 10,000 吨磷酸铁的生产线,合计年产能 6 万吨。公司计划通过北交所上市打开融资渠道,继续扩产抢占动力和储能铁锂市场。公司目 前处于北交所辅导阶段,近期公布了员工股权激励方案草案,上市进程顺利推进。公司目前资产负债率较高,22Q1 达到 60.7%,通过公开发行上市能打开直接融资渠道,助力公 司继续扩产。此外公司本轮定增价格 2.53 元,较上市时股价折价较多,本轮定增发行对象 自股份登记日起 36 个月自愿锁定(不转让或要求公司回购本次定增股份),解决了新股上 市后的抛压压力,稳定了股价走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