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分类鉴赏二.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194219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分类鉴赏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诗分类鉴赏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分类鉴赏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分类鉴赏二.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水田园诗鉴赏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一、 概念: 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

2、水,悠闲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田园诗虽然与山水诗并称,但是它们并不是两类相同的题材,田园诗写农村的风光,但其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而山水诗则是描写自然风光为主,写诗人对山水的审美,这一主体往往与旅行联系在一起。二、 山水田园的发展:1、历史渊源 先秦时代,诗经、楚辞出现大量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句,但没有把山水风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描写,而是作为劳动生活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 建安时期,出现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操的观沧海,描绘了山、海、秋色壮美景象。但这时期山水田园并没有成为诗歌专门描写的题材之一,而是局限于

3、个别的片段与篇章。 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兴起和发展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不少文人啸咏山林,隐逸之风遂兴,东晋陶渊明归隐田园,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歌咏田园风光与农家生活,在诗歌中开辟了一块艺术新天地,宣告了田园诗的诞生。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随着魏晋玄学的兴起,文人们受老庄思想的影响,由崇尚清谈走向爱好山水,希企通过观赏自然来领略玄理,从而使描写自然为主的山水诗逐渐代替了玄言诗。谢灵运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优游于山水之间,成为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从此确立了山水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后,经过南朝诗人谢 等人的努力,山水诗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其

4、清新、秀丽的风格与边塞、宫怨等其他题材的诗歌相区别。 初唐王绩在雕琢浮艳的六朝余风之外独树一帜,朴素、清新的田园诗成为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 至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创作蔚为大观,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宋词:范成大) 盛唐山水诗总体特点: 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 盛唐山水诗两类风格:一、清,以王孟为代表 二、雄,以李杜为代表。田园诗的典型物象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3、农具:耒、耜、锸、锄头、犁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5、动物:鸡、犬、牛、

5、羊、蚕、蛙山水诗常见意象山、河、泉、溪、桥、樵夫、渔翁、山客、隐者、松、竹林、树林、草、各种山中植物、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花草香、鸟鸣、猿啼等三、 山水田园诗鉴赏方法:山水田园诗思想内容:对仕途官场的厌倦,怀才不遇的苦闷,对归隐山林的向往、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 的心情,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F、揭露封建剥削(主要是范成大)G 山水诗是在表现山水之美,抒发观赏山水时的心境、感受 H 自然山水中探求人生哲理与超然物外的情趣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

6、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钟情山水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建功生活闲适 悠然自得 淡泊宁静 志趣高远 寄情山水 渴望归隐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鉴赏山水田园诗,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

7、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A、 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B、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调动各种感官。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8、雪。”C、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动静结合。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正侧结合;渲染。四 诗歌鉴赏练习宿建得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写作背景介绍 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但是,孟浩然科举考试失利,未能中进士,失意东归。途经建德江时,愁绪无法排遣,然而,当黄昏来临,明月当空之际,这建德江周围的景物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小诗就这样诞生

9、了1、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什么?有什么作用? 移舟泊烟渚。“移舟“点出“江行”,“泊”点出题面上的“宿”字, 而”烟渚“二字,既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时空环境,逗引出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又为下面抒写羁旅客愁作了铺垫。2、体会“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 “ 新”内涵丰富。一方面它明说“日暮”引发了“新”的客愁,日之夕矣,而自己无归之愁,另一方面又暗示了“新愁”之外,自己心中还有许多旧忧。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前两句照应题目,暗含有 “ 不遇 ” 的意思。请对此加以解释。 后两句采用 了什么手法,作者以此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精炼含蓄的小诗中

10、却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感受。作者对袁拾遗持怎样的态度和感情呢?答案: 从 “ 访才子 ” 而 “ 才子 ” 已经作 “ 流人 ” ,可见;两个人没有相遇。 对比手法,江岭梅早,而北地春迟。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和牵挂。 态度有 A、仰慕:把袁称为才子,并且一到洛阳即去拜访,可见仰慕很深。 B、 为朋友的遭遇不平、叹惋。从 “ 才子 ” 和 “ 作流人 ” 的对比中可以看出。 C、对朋友的关注和挂念。梁园虽好,非久恋之家,南方梅花开早,但是不如北方的春迟。终 南 山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游终南山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11、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1、 二者在意境与表现方法上的不同 意境方面:王诗意境开阔景象博大,情景自然浑成。孟诗意境幽深景象奇特,情感直露。 表现方法方面:王诗以写景为主,移步换景,在动态中描绘景物;结句采用暗示手法,隐含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孟诗写景兼具抒情,以静态为主,抒情采用类比抒情,如以山比人,“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结句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凡俗生活的厌恶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四、 认识唐代几个山水田园诗人。1、 孟浩然 ,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岁以前主要在家闭门苦学,灌蔬艺竹,为乡里救患释纷,曾一

12、度隐居鹿门山。岁到长安应试,不第,还襄阳。岁时入张九龄幕府。开元二十八年()病逝。有孟浩然集四卷,录诗261首。 孟浩然始终处于仕隐的矛盾心态中。孟浩然诗歌多采用朴素自然的语言、一气直贯的句法、平畅疏朗的节奏和白描的手法,写眼前景物不事雕琢,创造出淡远清旷、超然脱俗的诗境,表现出朴野素淡的生活情趣,自然天成,不求工而自工,而以疏淡孤清的艺术个性迥异于精密高雅的都市时调。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之先。他刻意学习陶诗的艺术经验,重视清新而浑然一体的感受,创造幽雅、恬静的意境,塑造诗人的自我形象,形成了清淡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早年的诗歌“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诗歌风格特点

13、:1、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2、语淡而味浓。春 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 王维(701一761),字摩诘,盛唐诗人。祁州(今山西祁县)人,后移居蒲州今山西永济)。王维出生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多才多艺,不仅诗歌造诣很高,诗名很盛,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开元九年(721)王维中进士,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安史叛军攻入长安时被俘,被迫任伪职。长安收复后,降为太子中允。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前后两期:A、王维早岁春风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又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雄伟壮丽

14、的高山大川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豪迈开朗的思想感情。B、他后期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退出政治舞台,皈依佛门,栖身于山水田园的极乐世界,所以他后期创作的大量的山水诗,基本上是一种雅致的情韵,把大自然当作纯洁的理想王国,多是描绘幽静的山石和清澈的溪流,农村的田园风致,表现出流连光景的娱悦和高蹈出尘的满足,曲折地寄托了自己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在他的笔下,劳动人民的生活多是悠然平淡、和谐平静的。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首先,他善于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景物中,借助具体的富有美感的事物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其次,王维善于用画家的眼光攫取最有特征的景物,加以经营结构,组成一幅各谐完整的画面。1、

15、他善用画法写诗,讲究构图的美。2、讲究色彩的对比。3、讲究虚实并用。4、讲究动静相衬。5、讲究明暗对比。总之善于调动绘画和音乐的各种艺术手段,为创造意境、渲染气氛服务。 此外,王维还善于调动各种感官,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感觉等沟通起来,有效地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冲淡: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祖咏:洛阳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

16、。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祖咏的诗作以描写山水为主,辞意清新文字洗练。终南望馀雪尤脍炙人口。终南望余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写作背景:这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试诗。当时,年轻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诗人早闻长安城南的终南山以其独特的风姿横亘关中,广绵广余里,又恰逢终南山刚刚降过雪,于是读书之余,欣然沿北坡而上,饱览了雪后终南山的秀丽山色。当在科举中看到“终南望余雪”试题时,诗人便欣然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1、积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 ,诗人这样写是不是违反了常理呢

17、? 没有。诗人这样写是写终南山顶高耸入云,突出于云端之上;且云在山腰缭绕飘动,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望去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2、“城中增暮寒”暗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但最后一句才露出作者本意,抒写了关心人民疾苦的忧虑。储光羲:19岁(开元十三年)中进士。因仕途失意不满时政弃官而走,一度与王维隐居终南山纵酒论诗。安史之乱中陷贼,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贬往岭南,不久便客死异乡。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储光羲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 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渔。 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 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 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 所愿在优游

18、,州县莫相呼。 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诗歌译文:世人都追逐荣华富贵而以贫贱为耻,而我却胸怀坦荡,爱好渔猎的闲适生活。山林河泽有时昏暗不正常而不适宜渔猎,就回到家里暂且闲居一段时间。满园里种满了葵花藿草,桑树榆树绕屋而生。连飞禽都与我相熟,知我闲居无事,纷纷飞来,聚集在我的屋宇。我的愿望在于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地方官府不要来打扰我的悠闲生活。我每日与酒相伴,怀着傲世而看透尘世之心,打算在终南山中终老此生。鉴赏要点 主旨:此诗写自己隐居田园之乐。艺术特色:质朴自然运用了白描的表现方法。补充: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在诗歌中,指不用华丽的辞藻和修饰语,

19、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用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勾画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孟郊 字东野,与韩愈结为“忘年交”。性格耿直倔强,在官场上失意,终身清贫。但诗作享有盛名 ,被称为“苦吟诗人“。他以亲身经历创作了不少反映世态炎凉、民间苦难的诗篇。他的诗立意新颖,具有独创风格。代表诗游子吟、游终南山。 早年屡试不第,曾客游河南、邻宁等地。贞元十四年方登进士第,做的官都不大。因终日吟诗,吏事多废,后辞官归家。小结:山水田园诗歌:山水诗情感 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归园田居 厌恶官场,向往隐逸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淡泊宁静,志趣高远 寻陆鸿渐不遇 生活闲适,悠然自得 鸟鸣涧解题三部曲

20、 一 把握意象特征和寓意 二 体味情景交融之意境 三 领会写景表现之情感常见手法 留意描写景物之角度(高、低、俯、仰变化) 把握描写景物之方法(绘形、绘声、绘色) 说明描写景物之技巧(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渲染等) 弄清景情之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咏物诗鉴赏 咏物抒怀诗: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咏物诗常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咏物诗的目的不在“物”,而在“情”。“物”只是一个载体。要提高赏析咏物诗的能力,关键是要找准“物”的特点,然后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

21、鸣,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 咏物诗特点: 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内容1、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等)进行实写,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着意描摹。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讽刺时世,或流露人生态度,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4、关注表现手法。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反衬等手法。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 托物言志

22、,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比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 一类诗歌。画 菊 郑思肖(南宋)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 不第后赋菊黄巢(唐)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 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不中。 1、这两首诗中的菊花分别是怎样的形象?2、诗人托物言志,各表达什么情感?郑诗:(1、事物特征: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孤芳自赏。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2、所言之志: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高脱

23、俗。表达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的情怀。)黄诗(1、事物特征:在百花凋谢后,菊花盛开,香透长安。2、所言之志:抒发了自己的凌云壮志,不甘为人下的远大抱负。)1.以柳喻人:(在众多植物中,杨柳抽丝发芽较早,因此常为敏感的诗人捕捉来描写春天。约定俗成,杨柳成为春天的代称。杨柳柳枝纤细苗条,与美女的身材相吻合,因此古人常以杨柳作为美女的写照。)赠 柳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首联写柳树无处不在。“掩映”“参差”写出了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间是春天。颔联写柔长的柳枝在春风的吹拂下,翩跹起舞。“风流”“婀娜”写了

24、柳的体态轻盈,宛若妙龄女郎,非常动人。颈联、尾联写绵延不断的柳色牵引着诗人的目光,越过桥堤,来到了繁华的人间。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而其中也暗含离凋谢不远的意味,透露出诗人的痛惜之情。全诗纯用白描,篇中不着一个“柳”字,却句句写柳,而字里行间仿佛晃动着一位窈窕女郎的身影,婀娜多情。咏柳实际是咏人,对柳的爱怜也就是对人的依恋和思念。 2、咏柳自伤 柳枝在一年中先后经历从明媚春天到萧条衰败秋天的过程,这极容易触动那些先得志后失意的人的情怀,诗人便借咏柳抒写自己的或他人的心志。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内容和手法 对比以春日之柳的繁华得意对比秋日

25、之柳的零落憔悴,重在写秋柳的凄凉情形。 暗示暗示手法融会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句句咏物,可又是句句写人,其中隐含诗人身世之感。也有人认为诗中表达的是对先荣后悴人事的感喟,或对官场上只知上进而不知后退者的讥刺。 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此诗全篇无一“柳”字,却又是句句写柳;句句写景,可又是句句含情;句句咏物,可又句句写人。 这是咏柳寄慨之作,其中隐含诗人身世之感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主旨) 对比阅读,下列两首

26、诗在写法和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咏 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贺诗写早春之柳,纯为写景,写景用比喻、拟人、设问的手法,如“妆”“碧玉”“裁”“剪刀”。情感: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清新自然,令人生爱惜之心,蕴涵喜悦、赞赏之情。 李诗句句写景,却又是句句写人。用对比、暗示、托物言志手法。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衰飒凄凉,令人悲叹。情感: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写景寓情,情景交融。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问:请结合全诗评赏前二句一”妖” 一 “净”的含义及作用。 烘托手法的运用。芍药,花开艳丽,更早为人们所喜爱。 “芙蕖”,即荷花,自古以其高洁清静,或孤芳自赏,故刘此诗认为其“净少情”,即纯洁而寡情。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得都极有分寸。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这些都是对这两种名花的赞誉之词;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但为了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二花不如牡丹之处(无格、少情)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