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重点.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0968708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复习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学复习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复习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复习重点.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教育学复习重点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二)学习者(三)教育影响二、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教育的区别(一) 非制度化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与生产或生活高度一体化的,没有从日常的生产或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及其制度化行为。人类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就属于这种非制度化教育。(二) 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制度化教育是人类教育的最高形态。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区别(一) 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

2、进行的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活动和生产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二)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家庭教育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单位,承担了大量的教育任务,家庭教育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如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门的经过职业培训的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教育经费、有精心设计的课程和教学计划等等,正是学校的这些特征,它才能成为一种主导型的现代教育形态。社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也是自主就有的。原始社会人们所举行举行的宗教活动或各种仪式,都具有社会教育的意义。不同的时代的社会教育的影响也不一样。四、教育的起源 (一)、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观点: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

3、,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评价: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二)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特尔诺(18311902)与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18701944)。观点:利特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评价:它的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三)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18691947)。观点:他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

4、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评价:混淆了人类的类本能与动物的类本能的界限,否定了人类意识的能动性。 (四)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家。观点:教育从人类生产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就必须把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在劳动中传递给新生一代,教育就是基于生产的需求,基于人类生存而产生的。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的语言产生为条件的。语言和教育同时都是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评价:肯定了劳动是区别人和动物的本质特征,但却对教育的社会性做出了狭隘和片面的理解。五、教育的历

5、史发展过程 一) 农业社会的教育 特征:第一,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第二,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第三,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 工业社会的教育特征:第一,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第三,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第四,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三) 信息社会的教育特征: 第一,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第二,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第三,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第四,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六、 教育学的创立 捷克

6、教育家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1632)一般把夸美纽斯的这本书看成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 康德论教育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1806)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七、 教育学的发展 (一) 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有梅伊曼和拉伊。 (二) 文化教育学 德国 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郎格、利特等人 (三) 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等人。主要观点有:(1)教育即生活。(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3)学校即社会(4)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5)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6)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四) 马克思主义

7、教育学 主要观点:(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2)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3)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4)现代教育与现代生产大劳动的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5)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制约性,同时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6)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五) 批判教育学 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法国的布厄迪尔等七、 教育的功能类型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和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何社会、任何

8、时期的教育都会存在正向和负向的功能,只是比重不同第二章 教育功能一、教育个体发展的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一)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二) 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三)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着眼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对人的知识技能的要求,是成“才”的教育,是“人力”的教育。教育必须教人“学会生存”。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

9、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对学校教育而言,受教育过程是一个通过促进个体发展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四) 固然,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甚至可以说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然而,这种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如果这些条件不满足,教育的正向功能很难得到发挥,甚至会摧残儿童,体现出负向功能。一般来说,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这些因素之间不能很好的协调,就很难促进个体正向发展;如果教育违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那么,促进个体正向发展的功能就不能实现。(五) 果狼孩在出生时不属于先天缺陷,则这一事例说明:人类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天赋的,直立行走和言语也并非天

10、生的本能。所有这些都是后天社会实践和劳动的产物。从出生到上小学以前这个年龄阶段,对人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因为在这个阶段,人脑的发育有不同的年龄特点,言语的发展可能有一个关键期(发音系统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神经通路,以后要重新改变,非常困难)。错过这个关键期,会给人的心理发展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环境的幼童,就不会产生人所具有的脑的功能,也不可能产生与语言相联系的抽象思维和人的意识。成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长期离开人类社会后又重新返回时,则不会出现上述情况。这就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人类社会环境对婴幼儿身心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1

1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明确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反映了我国教育的基本使命)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一致的;(2)旧式分工是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源;(3)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要求并提供了可能;(4)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5)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6)生

12、产劳动同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才能的全面发展;人自 身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育)四、素质教育实施的策略?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转变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重转向教育学生做人、做文明人。2.加强教育改革从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苦学到乐学、被动学到主动学。愉快教育。 3.

13、改革课程设置由偏重数、理、化等自然科学转向重视人文社会科学。以学科课程为中心向多种类型的课程相结合。 4.改革考试制度,实现教育评价体系的科学化。一是全面评价,二是使用多方面评价标准和多种评价方法。最终目标是以评价促发展 .提高校长、教师素质。第五章 复习重点(一) 教师的概念(二)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发展变化的历程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教师职业的非专门化阶段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阶段 教师职业专业化培养模式多元化阶段(三) 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同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主要是在认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

14、观和教育活动观。2、具有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技巧;1-2门学科的专门性知识与技能;教育学科类知识。3、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 ;表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教育教学机智;反思能力。(四)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内涵 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内容包括: 专业理想的建立。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

15、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 专业知识的拓展。量的拓展、质的深化、知识结果的优化 专业能力的发展。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有八种能力(最好能记住)。专业自我的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 (五) 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 代表人物 富勒和鲍恩 叶澜第一阶段 从教前关注阶段 非关注阶段第二阶段 早期求生阶段 虚拟关注阶段第三阶段 关注教学情境阶段 生存关注阶段第四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任务关注阶段第五阶段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六、 传统教师与现代教师 传统教师的角色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控制者;2教师作为知识的仲裁者;3教师从成人的角度实施教学;4 教师单独

16、拥有权力 现代教师的角色 1 学生的导师(引导、指导、诱导、辅导、教导);2意义建构的促进者3平等的合作者;4资源的开发者、设计者;5得体的群体协调者;6扎实的研究者;(英 斯滕豪斯:“教师即研究者”):7勤奋的学习者;8谦虚的倾听者和真诚的赏识者 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三、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四、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的转变七,学生一、 学生的本质特点 (一)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二)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三)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二、 学生的地位三、 学生的发展 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

17、性, 整体性)教育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育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因材施教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做到了解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教育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和协调性,做到尊重学生,为学生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四、 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 1生理成熟期提前2思维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3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4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5心理问题增多五,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18、的重要条件(二)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三)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六、 师生关系的类型 一) 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二)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关系 (三) 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的的心理关系七、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共享共创,教学相长八、 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 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 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 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正确的学生

19、观来自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来自教师向学生的学习和对自我的反思。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第六章 课程一、课程标准是什么,课程标准的基本构成。 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开展教学工作。 课程标准的结构(1)说明部分: (2)本文部分: 二、课程理论流派1、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杜威)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不足取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课程必须与儿童的生活相沟通,应该以儿童为出发点,为中心和目的。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应考虑到心理发展的次序

20、以利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2、学科主义课程论要素主义(巴格莱) 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课程应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永恒主义(赫钦斯)课程应以永恒学科组成,他推移出我们人性的共同要素,使人与人联系起来,对于任何进一步的研究首要的。首先是古典书籍。3、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布拉梅尔德)课程不应该帮住学生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主张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社会中去,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4、存在主义课程论(奈勒)课程最终要由学生需要来决定。人文学科应以社会问题为中心。5、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多尔) 分析和批判泰勒模式的基础上建构的课程标准:丰富性r

21、ichness 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多重解释循环性recursion 发展能力(组织、组合、探究启发性地 运用某种事物的能力)关联性relation 教育上的关联;文化方面的联系。严密性rigor 有目的地寻找不同的变通方案、关系和连 接;有意识地寻找我们或他人固有的假设,并在这些假设中展开磋商与对话。 三,课程类型(1)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是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做为课程组织的基础的课程类型,有两种理论:在官能心理学基础上的形式教育论;(训练人的各种官能);在实质教育基础上的课程论(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优点:强调每一门学科的逻辑组织缺点:较少的考虑学科间的相互关系(2)活动课程 此课程的主要特

22、点就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在于脱离开书本而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以获得直接经验。背景是“新教育运动”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优点:给学生广泛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缺点: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3)二者区别 从目的上讲,传统知识经验与获得性经验从编排上讲,知识的系统性与有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从教学方式上讲,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自主的实践在评价方面, 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3、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1)国家课程 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缺点:与地方教育需求脱节;与学校条件脱节;与学校教师脱节;与学科发展脱节(2)、校本课

23、程 由学生所在的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优点:更具特色,经常修订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兴趣;提高社会满意度缺点:不平衡性加剧;一些教师缺乏专业理论与技能;教育资源需要提高;影响质量和连续性四,新世纪我国课程实施的改变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

24、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第七章 课堂教学一,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教学目标设计(二)教学内容设计(三)教学时间设计(四

25、)教学措施设计(五)教学评价设计二,教学时间设计1,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2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3科学规划单元课时4注意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5防止教学时间遗失三,教学环节: 评价一堂课的标准: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恰当4、结构紧凑四,讲述策略 1、讲述的含义与特点(1)含义:讲述行为是指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2)特点: 从信息传播方向看,具有单向性; 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2、讲述的功能与表现形式(1)功能:说明与解释(2)表现形式:正式讲述与非正式讲述;诠释性讲述、描述性讲述与说明原因性讲述。3、讲述的一般程序步骤 介绍讲述纲要 讲述内容 综述要点4、讲述策略的运用(1)讲述策略误用的表现(2)教师使用讲述策略注意事项五,指导策略活动指导策略(1)活动指导策略的功能与表现形式 功能: 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提供学习所需的基本条件。 表现形式: 体验学习指导、探索学习指导和解决问题学习指导; 个别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指导和班级活动指导; 显著的直接指导和隐性的间接指导。(2)活动指导策略的运用 学生活动方案的设计; 学生活动基本条件的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