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4914688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doc(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虹二小 梅乐敏案例背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的教学情境,搭建展示学生个性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让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数学活动,在获得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同时,获得全面发展。上个月,我参加了乐清市教育局首届小学数学骨干研修班在石帆二小开展的听课活动,我是旁听学习者,其中对黄余品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印象深刻,对此进行了课后反思。案例过程:案例片段1:T: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两人准备了一套学具,请你们拿出来和

2、你的同桌分一分。(学具:4个正方形,2个长方形,1个圆形)。S动手分一分。T:你们是怎么分的?S:圆形一人一半。T:一半怎么才能分的准?S:对折T:像这样,每人分的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做“平均分”T:“半个”该怎么表示呢?案例片段2:T:在 中你能找到分数吗?S:二分之一T:这个二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呢?出示T:这些图形里面藏着什么分数呢?S:都是二分之一T:为什么这几种分得的形状都不一样,却都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S讨论得出: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和形状无关。出示:S讨论得出:把任意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和形状无关。案例片段3:

3、巩固练习第4题:比大小T:看了这些分数,有什么话想说?案例反思: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2黄老师教学导入时,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

4、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想在分数引入的时候,可以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

5、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黄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分一分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如:课件出示长方形三种不同的分法来表示二分之一,之后又出示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分法,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对比发现把任意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和形状无关,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再如:在巩固练习里的“比大小”课件显示长方形二等分、四等分、八等分、十六等分,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老师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学生学起来感觉亲切、有趣、易懂。学生的好胜心理强,黄教师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的时候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再交流汇报,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通过交流汇报展示后发现自各自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