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47535483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培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森林培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培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培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森林培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一级学科名称拄斐二级学科专业名称 森林培育专业代码090702研究生部制表填表日期:年月日修订日期:年月日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序号研究方向名称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研究生导师1人工林与天然林定向培 育理论与技术通过遗传控制、立地控制、密度结构控 制的研究,实现人工林速生、优质、丰产、 高效、稳定的定向培育;通过水平结构安排、 更新促进、人工更新等实现天然林的可持 续经营。王政权 张彦东 王庆成2种子生产与苗木理论培 育与技术研究林木种子生物学及良种品质保障 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树木的常规育苗、容器 育苗、环境控制育苗、组织培养育苗、苗木 质量评价、苗圃

2、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技 术。沈海龙 杨立学3树木栽培生理研究东北地区主要造林绿化树种的光 合生理、水分生理和养分生理;环境变化对 林木生理生态的影响;森林生产力分配格局 与过程。为选择科学的人工林栽培模式提供 生理学基础。张彦东 王庆成 王政权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通过几年的学习与科学研究,培养较好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开展趋势,具有较强的森林培育 基础理论储藏和应用技能,能独立从事与森林培育相关的科学研究及森林培育教学和技术管理的专门 人才。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具备协作、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较 好的语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3、,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取得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学制:25年,基本学习年限掌握在3年应修学分:30学分(各学科可自定) 其中必修17学分,选修修学分。三、课程设置(包括前沿讲座、学术报告等)类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时学分开课学科主管学院任课教师考核方式备注必修课公 共 课第一外国语秋季644考试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经典著作选 读、自然辩证法)秋季543考试基础课专业课S09070201森林培育学高级专题春季322森林培育林学院王政权、沈 海龙、张彦 东、王庆成王政 权为 负责 人S09070202生态学理论及其在森林培育中的应用春季322森林培育林学院王政权、沈 海龙、张彦 东、王庆成王政

4、权为 负责人必修 环节教学实践2学科负责组织、考核参加学术活动次(不少于3次),主讲学术报告、前沿讲座 次(不少于1次)学科负责组织、考核选修课S09070203林业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秋季322森林培育学林学院王政权S09070204种子生理生化秋季322森林培育林学院沈海龙、张 鹏、杨玲沈海 龙为 负责 人S09070205植物组织培养秋季322森林培育林学院沈海龙S09070206树木栽培生理秋季322森林培育林学院张彦东、王 政权、沈海 龙张彦 东为 负责 人S09070207苗木培育与苗圃管理春季322森林培育林学院沈海龙、张 鹏沈海 龙为 负责 人S09070208森林营养管理秋季3

5、22森林培育林学院王庆成S09070209根系生物生态学春季322森林培育林学院王政权S09070210专业外语春季322森林培育林学院王庆成植物生理实验技术483植物营养生命科学 学院敖红土壤实验分析技术483土壤学林学院陈立新土壤化学秋季322土壤学林学院郭亚芬植物营养及调控春季322土壤学林学院郭亚芬同等 学力 考生 补修 课程造林学不计学分种苗学不计学分营林学不计学分测树学不计学分不计学分填表说明:1、基础课即一级学科专业基础课1-2门,凡获得了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学科原那么上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基础课,一级学科内研究领域跨度较大的学科 可在一级学科下按学科群或按二级学科制订专业基础课;

6、只有二级学科授权点的学科按二级学科制订专业基础课。2、每个二级学科设专业必修课2-3门。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中期考核前必须完成,教学实践由学科规定完成学时,连同学术活动一同组织考核,填写必修环节记录本,成绩按不及格、及 格、良好、优秀。构成辩论的必备条件。4、课程学时原那么上专业基础课不得高于48学时,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不得高于32学时。原那么上按照16学时/学分整数倍设置。5、同等学力考生补修课程一般应为本学科对应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该局部课程按需设置,由学院统筹安排学生选修,按照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核, 不计入学生个人培养方案,不计学分。6、课程编号原那么:S+学科代码+序列号)(2位

7、)例如:S0710I201,同等学力考生补修课程不填编号。7、任课教师填写该门课程推荐主讲教师,如该门课程有多人可以主讲,请按照推荐先后顺序填写,如该门课程需多人共同主讲,请指定一名负责人,并 在备注栏说明。原那么上主讲教师需为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的教职工担任,如具有副高职及上职称的教职工中无人可以承当此课程的可聘请校外具有副高职以 上职称的人员担任主讲教师,但需配有本校教职工担任的助教,并同其有较稳定且长期的合作关系。聘请校外教师担任主讲教师的务必在备注栏标明。四、培养方式与方法包括培养流程与要求,检查与考核,质量监督等措施硕士生采取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那么,用于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不得少于L5

8、年。1、制定培养计划第一学期规定时间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制定“硕士生培养计划” 一式两份,一份由研 究生自己保存,一份报学院(实验室)备案。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放在第三学期下旬, 可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学院(实验室)根据研究生选题情况,按二级学科成立假设干开题 报告审查小组。审查小组由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对论 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到达预期结 果。3、中期考核根据本院(实验室)研究生规模和学科点现状,按照学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方法提出本院 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

9、体时间和方法,中期考核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A、考核在学院统一组织领导下,以学院或学科为单位成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对硕士研 究生组阁进行考核。B、业务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到达规定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来的科 研及思维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研究生党组织负责,组成以辅导员、班委 会等组成的考核组进行考核。C、研究生需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综合考试,考试方式为笔试。D、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成绩分为5种流向:a)免试提前攻读博士学位;b)两年毕业或提前报考博士;C)正常毕业(3年);d)警告;e) 终止学业。4、学位论文中期进展及检查(列出时间、具体组织形式等)五、科研

10、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证明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检验标志)研读与所涉及的研究方向有关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上的有关文章,系统学习相关 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森林培育学科的开展和前沿状况,能够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具有一定科学水平的研究课题后,能独立的从事本领域研究工作,制 定、实施和完成科学可行的研究计划。熟练掌握与其研究相关的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技术,能够按计 划顺利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完成硕士学位论文。论文研究内容系统、研究方法科学、数据详实、结果可 靠、写作规范。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及工作

11、量等方面的要求)资格要求:按时完本钱方案规定的学习任务,并顺利通过学科综合考试,成绩到达优或良。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地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学 术论文不少于1篇(接受也可,但必须有录用证明),其中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发 表的国家核心刊物论文同样有效。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国家核心刊物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审定的刊物目录为准。没有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没有发表有严重科学性错误的文章、著作和严重歪曲原作的译 作。和导师一起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上签名,并附在学位论文首页。内容要求:选题应属本学科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研究主题明确、内容系

12、统,试验设计和方法 严密可靠,材料详实。能反映出作者掌握了比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与论文有关的学术背景,了解与论文相关的前沿研究动态,论文没有遗漏重要文献,能反 映出作者熟练检索、阅读、分析和利用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的能力。论文分析合乎逻辑,结论确切,论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应具有新进展、新见解、新技术、新方法, 获得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结果。技术规范要求;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 来源。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 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

13、入致谢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 范,没有严重错译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推理严密,关键词得当。 语言精练,文字表达准确,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拼写错误、笔误 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千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六、需阅读的主要文献序 号著作或期刊的名称(列出本学科的必读书目和重点期刊,数量要精,水 平要高,一些专业参考书可放入课程档案中,按二级学科分别排列)作者或出版单位1造林学(第二版)孙时轩2中国造林技术黄枢3杨树人工林培育方升佐4造林学(中译本)佐滕毅二5现代工业人工林开展的

14、创新研究林迎星6造林学(第1、2、3分册)汉斯迈耶尔7Forest Regeneration ManualKluwer AcademicPublishers8林业科学中国林学会9林业科学研究中国林业科学研 究院10世界林业研究国家林业局科技 情报中心11植物生态学报中国科学院植物 研究所中国植 物学会12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学学会13应用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 应用生态研究所14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中国植物学会 中国科学院植物 研究所15Molecular Plant中国植物生理学 会16植物生理学通讯中国植物生理学 会17植物学

15、报中国科学院植物 研究所中国植 物学会18自然科学进展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委员会中国 科学院19中国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委员会20土壤学报中国土壤学会21Forest ecology and mangementElsevier出版公司22Forest science美国林学会23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加拿大国家研究 委员会24New phytologistBlackwell出版公 司25Trees-structure and functionSpringer出版公26Tree physiology司Heron出版公司27Functional ecologyBlackwell出版公28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司Springer出版公29Global change biology司Blackwell出版公30Plant cell and enviroment司Blackwell出版公31Nature司Nature出版公司32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Springer出版公33各相关大学学报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