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感染的治疗进展讲稿.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47508489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腔感染的治疗进展讲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腹腔感染的治疗进展讲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腔感染的治疗进展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腔感染的治疗进展讲稿.ppt(7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腹腔感染的治疗进展1 1第一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2 2解剖生理腹膜腹膜 是一层很薄的浆膜,主要由间皮细胞组成。表面积与全身面积相等,有很强吸收能力。腹膜腔腹膜腔 是脏层腹膜与壁层腹膜之间的潜在间隙,男性是封闭的,女性则经生殖器官与外界相连。正常腹腔有少量液体约50-100ml。第二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3 3概 况 细菌性腹膜炎是指由细菌引起的壁层腹膜和脏层腹膜的炎症。临床上现分为原发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和第三类腹膜炎。在肝脏病病房、普外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都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第三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4 4概 况从19世纪以来,尽管对细菌性腹膜炎有了明确的认识,进行了有效的治疗,然而

2、仍有30%左右的病死率。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目前致病菌种类和耐药性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第四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5 5概 况 下面分别介绍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继发性腹膜炎(Secondary Peritonitis)第三类腹膜炎(Tertiary Peritonitis)第五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6 6自发性腹膜炎(SBP)l流行现状 l病原菌特点 l治疗与预防 第六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7 7流行现状lSBP是指腹腔内或邻近组织没有感染灶的腹水细菌感染。l在抗菌药物未问世时,SBP大约占急腹症的10%左右,而现在SBP占急腹

3、症的比例250/mm3腹水培养阴性开始经验性抗菌治疗第二十五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2626菌性腹水定义:腹水培养阳性,PMN250/mmPMN250/mm3 3,开始抗菌治疗开始抗菌治疗开始抗菌治疗开始抗菌治疗腹水腹水腹水腹水PMN250/mmPMN250/mm3 3,但培养持续阳性,但培养持续阳性,但培养持续阳性,但培养持续阳性,开始抗菌治疗开始抗菌治疗开始抗菌治疗开始抗菌治疗腹水腹水腹水腹水PMN250/mmPMN250/mm3 3,培养阴性,菌性腹培养阴性,菌性腹培养阴性,菌性腹培养阴性,菌性腹水缓解,可以暂不进行抗菌治疗水缓解,可以暂不进行抗菌治疗水缓解,可以暂不进行抗菌治疗水缓解,可以

4、暂不进行抗菌治疗第二十六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2727 治疗与预防 经验性使用抗生素l在取得培养之前,一旦怀疑SBP,应立即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疗程1414天天(5天?)。l伴随抗生素在临床的应用,细菌的耐药性随之出现,因此治疗SBP的一线药物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和新药的开发而不断调整。第二十七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2828 治疗与预防 经验治疗需覆盖最为常见的病原菌:肠杆菌科细菌链球菌属细菌(肠球菌除外)抗菌谱须能覆盖以上两类病原菌抗菌谱须能覆盖以上两类病原菌第二十八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2929 治疗与预防-内酰胺类-首选80年代:氨苄西林有效率为85-100%90年代:三代头孢有效率为83

5、-100%21世纪:G-菌产ESBLs或AmpC酶的发生率呈直线 上升趋势,三代头孢敏感率为20-60%。第二十九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3030对产ESBLs的多重耐药菌治疗首选碳青霉烯类单用次选-内酰胺类/-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联合氨基糖苷或喹诺酮类还可酌情选用头霉素类或四代头孢菌素 治疗与预防 第三十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3131 治疗与预防 对高产AmpC酶多重耐药菌治疗首选碳青霉烯类次选四代头孢(头孢吡肟)可酌情加用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 第三十一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3232 治疗与预防 氨基糖苷类l主要风险:肾毒性l达成共识:不作为SBP之经验用药l目前仅用于联合治疗严重SBP第三十二页

6、,讲稿共七十一页哦3333 氟喹诺酮类l对各种需氧菌的敏感性为7.6%-85.3%。l具有一定的肝肾毒性,应用于轻中症SBP患者,重症SBP患者不宜应用,但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过敏时可考虑使用。治疗与预防 喹诺酮类预防用药过程中发生SBP,常由G+球菌或耐氟喹诺酮类的G-菌引起,第三代头孢菌素为合适之选第三十三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3434 治疗与预防 G+G+菌菌l过去,G+菌引起的SBP治愈率可达90%以上。l但近十年来出现了MRSA、MRSE、PRP等给治疗带来困难。第三十四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3535 治疗与预防 lPRPPRP、MRSAMRSA、MRSEMRSE的治疗的治疗万古霉素:

7、疗效肯定,可与磷霉素、氟喹诺酮类、利福平合用。近来已有MRSA、MRSE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的报道,甚至出现VRE。第三十五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3636 治疗与预防 VRE的治疗替考拉林,利奈唑胺以下新药有应用前景:克林沙星(新一代喹诺酮类)链阳菌素 第三十六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3737 治疗与预防 真菌真菌 早期诊治很困难,因常合并细菌感染,掩盖了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真菌检出率也低,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控制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治疗多选用氟康唑,伏立康唑.第三十七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3838 治疗与预防 厌氧菌 对于怀疑厌氧菌等多重微生物感染引起的SBP,应加用抗厌氧菌的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

8、、克林霉素),然后根据培养结果更换抗生素。第三十八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3939 治疗与预防 预后 SBP是肝硬化腹水病人的严重并发症,出现SBP提示预后不良,对于进展期肝脏病病人在第一次发生SBP后,如经济条件许可,应建议进行肝脏移植.第三十九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4040预防用药支持:1年复发率达70%肠道细菌异位是关键原因反对 肠道菌群失调 诱发耐药菌引起的SBP第四十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4141预防用药的共识经验与共识氟喹诺酮类的预防用药宜在高危(如低腹水蛋白与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进行,特别是在氟喹诺酮类高耐药地区尤其要慎重。诺氟沙星诺氟沙星(0.4克/天)短期(7天)或长期(1年)第四十一

9、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4242继发性腹膜炎l发病机理 l病原菌特点l治疗与预防 第四十二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4343 发病机理l外科发生的腹膜炎,通常都是继发性腹膜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可以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或局部脓肿。l多发生在腹腔创伤手术、内脏器官重度炎症以致渗出、穿孔和坏死之后,致病菌污染腹腔引起腹腔内感染。第四十三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4444lWeinstein等建立了一个经典的大鼠肠穿孔后腹腔内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结肠菌丛污染腹腔后的腹膜炎过程。发现:发病机理第四十四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4545l大肠杆菌易引起脓毒症,是腹膜炎病人的早期死亡原因。l脆弱拟杆菌和其它的微生物如肠球菌在后

10、期腹腔脓肿形成中起重要作用l厌氧菌和需氧菌的协同感染占据重要地位占据重要地位 发病机理第四十五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4646 近25年来随着细菌培养技术的不断提高大量研究证明继发性腹膜炎10%为需氧菌感染;75%为厌氧菌及需氧菌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病原菌特点第四十六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4747 最常见感染菌群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脆弱拟杆菌、消化链球菌及梭状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为最常见的需氧菌脆弱拟杆菌为最常见的厌氧菌肠球菌在混合感染中检出率高 病原菌特点第四十七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4848肠球菌l单一肠球菌也可引发腹膜炎,尤其长期住院、严重基础疾病、腹腔手术、肾功能减退、肠导管留

11、置等病人易出现。病原菌特点第四十八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4949肠球菌l在混合感染中,肠球菌起显著的协同作用,使脆弱拟杆菌和大肠杆菌感染加重,死亡率上升。l是否需要特异的抗生素治疗仍然有争议,进行特异性地抗肠球菌治疗是否能降低这些高危病人的死亡率尚无资料提供。病原菌特点第四十九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5050何时考虑继发性腹膜炎有影像学证据腹水培养到2种或2种以上病原(特别是厌氧菌或真菌)腹水生化检查至少存在以下两项:糖10g/lLDH血清正常水平第五十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5151 治疗与预防 继发性腹膜炎的治疗分两方面l药物治疗l手术治疗第五十一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5252 治疗与预防 l药物治疗

12、包括:抗菌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免疫治疗第五十二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5353 治疗与预防 抗菌药物治疗是最重要方面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谱需覆盖需氧菌和厌氧菌,最好兼顾肠球菌。对需氧菌应至少选用一种具有较好抗菌活性药物,另一种则为致病菌对之无高度耐药者。第五十三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5454 治疗与预防 需氧G-菌经验性治疗常选用(1)三代头孢或单环类:抗菌谱广,对-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是目前最常选用最常选用的抗生素。(2)喹诺酮类:对G-菌和G+菌有强大抗菌活性(3)氨基糖苷类药物:对G-菌和G+菌均有效,杀菌活性和抗生素后效应都是浓度依赖性的。第五十四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5555 治疗与预防

13、l随着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G-菌耐药性 急剧上升,在住院时间长、使用抗生素、手术 后腹膜炎中产AmpC酶或/和ESBLs的G-菌已逐 渐成为医院感染的流行菌株。l这些MDR治疗同前。第五十五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5656 治疗与预防 需氧G+菌克林霉素常有较好疗效。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第五十六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5757 治疗与预防 l肠球菌 是否需要治疗仍有争论,但血培养和腹水培养同时同时分离出,或是腹水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主要致病菌应该进行特异抗菌治疗。肠球菌难以治疗原因在于 天然耐药性,如头孢菌素,喹诺酮类 后天耐药性,如对万古霉素、青霉素和氨基糖苷 的高度耐药性 一般治疗;青霉素或氨苄

14、青霉素加氨基糖苷类屎肠球菌第五十七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5858治疗与预防l厌氧菌的治疗脆弱拟杆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耐药率已达到令人难以接受的水平,而且克林霉素治疗后易出现艰难梭菌感染。甲硝唑甲硝唑目前作为首选药物 第五十八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5959 治疗与预防 l甲硝唑或克林霉素联合单环-内酰胺类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是目前治疗腹腔内混合感染的首选方案l重度的院内感染,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治疗,推荐选用亚胺培南或-内酰胺酶/-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或四代头孢联合甲硝唑。第五十九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6060 治疗与预防 真菌感染在继发性腹膜炎中不多见不多见。手术之后、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医源性侵袭操作和

15、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真菌感染发生率高。第六十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6161 治疗与预防 l院内真菌主要是念珠菌念珠菌感染。治疗首选氟康唑,但部分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具有耐药性,而且白念的耐药性也逐渐增强。耐药菌治疗常选用两性霉素B,或卡泊芬静或伏立康唑等第六十一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6262 治疗与预防 l继发性腹膜炎病人手术后应用抗生素疗程一般为5-75-7天天l在严重感染、临床反应差、WBC计数水平高的情况下应延长疗程至2-3周。第六十二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6363 治疗与预防 外科手术 治疗的进展已能显著提高继发性腹膜炎病人的生存率。第六十三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6464 治疗与预防 外

16、科手术治疗要遵循 3个原则控制感染源(如穿孔的修补)腹腔净化,即清除种植的细菌和脓液减压,以治疗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第六十四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6565第三腹膜炎 l发病机理 l病原菌特点l治疗 第六十五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6666第三腹膜炎定义 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经积极治疗72小时后,仍持续或反复出现的腹腔内感染,常伴有全身炎性反应综合症(如发热和代谢亢进),而检查或剖腹探查仅见散在的稀薄浑浊液。称为第三腹膜炎。由于其临床表现具有医院感染的特点,又将其归于一种复杂的外科感染。易感者:防御能力低下的患者,重危病人,多脏器功能衰竭者等。第六十六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6767发病机理(1)引流不

17、充分,残留病灶在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产生了典型的耐药菌株典型的耐药菌株,由此导致感染的复发。(2)其菌谱分布与医院ICU流行菌一致,因此推测外因是:医医院获得性感染院获得性感染所致。(3)致病菌与上消化道细菌类似,这是由于细菌在上消化道定殖,而重危病人胃肠道屏障功能受破坏,细菌异位至血液。因此第三种原因是肠道菌群异位肠道菌群异位。第六十七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6868病原学特点l患者的腹水细菌学检查多为阴性,偶为条件致病菌,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低致病性革兰阴性菌,真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第六十八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6969治 疗l手术治疗的进展 1.经皮脓肿穿刺引流(PAD)2.再次剖腹手术与腹腔冲洗 3.腹腔开放疗法 4.注重引流部位与引流方式的选择第六十九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7070治疗l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选用覆盖需氧/厌氧革兰阴性菌且对肠球菌有效的抗菌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根据治疗反应和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菌药物使用。在感染灶得到有效引流的情况下,无需持久给予抗菌药物以免细菌产生耐药性导致二重感染。第七十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29.09.202229.09.2022感感谢谢大大家家观观看看第七十一页,讲稿共七十一页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