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来源.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46197583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来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来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来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来源.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摘 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创设和谐氛围,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训练学生随机应变,是培养创性思维能力的根本;鼓励学生驰骋想象,是培养创性思维能力的动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创性思维能力的途径。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切实加以引导,就一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培养 创新思维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而且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能力呢? 一、为学生创设和谐氛围,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 创新的基础是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大胆的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没有精神压力、心情舒畅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兴奋,注意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容易产生思维火花。因此,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设和谐、民主、活跃、宽松的氛围,是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要创造师生间、生生间相互尊重、接纳的和谐的学习氛围就要做好以下三点。 1、教师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去“以人教人”。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来说,可以说是无字之书,无言之教。就感情来说,没有人的感情,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人都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小学生

3、,他们的感情较之于成人更丰富、更纯真,也更易于被损伤,他们当然也要求成人以同样的纯真的感情来对待他们。课堂上,教师亲切的微笑,爱抚的动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倾听,睿智、幽默、激励的话语,生动灵活的教法都如同和煦的春风,明媚的阳光,清甜的甘露轻抚着、温暖着、滋润着孩子们。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要认识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并在其中发挥自身的作用;要看到学生存在着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为学生发展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要承认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相互之间存在差异,看到人的个性差异也是人群发展过程五彩缤纷的体现。 创新教

4、育要尊重、保护个体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在性”。 3、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 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也应鼓励学生个体之间的融洽合作和有序竞争。我们要让学生知道,班集体就如同一个小社会,大家要学会在这个社会中与人相处融洽,公平有序竞争。同时,教育学生,班集体又更像一个大家庭,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应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姐妹,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合作、形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性地发展。 二、训练学生随机应变,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根本 思维的灵活性又叫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摈弃旧的习惯思维方法,开创不同方向的多种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5、就是训练学生思维随机应变,变化多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不受消极定势的桎梏,因而能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为创造打好坚定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要努力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正向、逆向、横向、纵向等思维活动,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课文时,教师常常不拘泥于教材原有结构,而是根据教材实际需要,变序导读、多向分析。分析课文时,改变文章顺序,对于重点部分明显的文章,采用“中间切入法”,直奔中心,突出重点,然后前后串联,瞻前顾后理解课文;有的文章结尾是总结句、中心句的,教师则抓住结尾,进行逆推追溯;有

6、的文章几个自然段结构、写法相似,则在教好其中一段的基础上,纵横交叉,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自学其它段落经常运用变序导读的方法,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文章内容,理解了文章中心,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 三、鼓励学生驰骋想象,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动力 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一切可提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从一个思路跳到

7、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想象空间,学生想象的翅膀才能展开,创新思维能力亦会在想象中不断提高。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和质疑,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开拓创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创新活动都使于发现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积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增加他们的问题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质疑能力。

8、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动脑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要想使学生形成质疑的习惯,教师就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质疑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能提出有广度、有深度的方法,择准时机,启之于愤悱之时,问之于矛盾之际,以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1、预习自学中质疑。 预习是学生自主了解的过程。在学生掌握了预习课文的基本方法,能够自学字词,读熟课文后,就要求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问。开始时,教师要“强制”,每个学生都要质疑,最(下转第6页)(上接第24页)初,可以从不易理解的,或根据语境不理解的词开始质疑。检查预习时,对质疑有意义的学生,加以表扬,以形成榜样。长此下去,学生的质疑

9、能力自会提高。 2、从课文题目发问。 文章的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精辟的提炼,主旨所在,犹如文章的眼睛。抓住了课题,文章的内容也就了解了。启发学生通过课题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阅读带有浓厚的趣味性,从而培养学生从课题入手阅读课文的能力。3、引导学生从文章词句与主要内容发问。 文章的词句或是描写精彩或是寓意深刻,都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是为文章内容,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服务的,对课文的阅读具有画龙点精的作用。如果抓住了关键的语句,内容就会层层推进,巧妙地将教学引向深入。使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重点词句及课文内容,并且通过这些词句引发联想和想象。根据学生感受深的词句逐层理解,这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抓住关键词句提问,可以使教学内容精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学重点、难点易于突破。而且,往往引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产升奇思妙想,使思维更加灵活。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有章可循的,只要我们转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切实加以引导,就一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