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暗伤 文档编号:46157779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实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屏显。)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师:大家读一读。能看出对联中所写诗人是谁吗?生(齐):杜甫。师:大家的思维很敏锐。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在写杜甫呢?谁来说说? 生:从“野老”可以看出,因为杜甫自称“少陵野老”。师:有诗句“少陵野老吞声哭”为证。大家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从“诗史”可看出,因为杜甫的作品被称为“诗史”。师:可以肯定地说,在浩若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只有杜甫的作品才配称为“诗史”!你能把你所了解的“诗史”知识给大家普及一下吗?(生微笑,摇头。)师:关于“诗史”的知识,大家可以课后进一步了解。安史之乱期间杜甫写了很多反

2、映民间疾苦的作品,因此他的诗作被冠以“诗史”的称号。我们学过的石壕吏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再看这副对联,还有什么密码没解吗?(生沉思,摇头。)师:大家再读一遍对联,看能不能有所发现。(生读。)生:还有“草堂”!师:对,还有“草堂”。“草堂”是杜甫流寓成都期间的居所。后人为缅怀他,重新修葺后称之为“杜甫草堂”。同学们这种勤积累、善联想的学习习惯很值得表扬。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杜甫,学习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师:现在,大家自由朗读全诗,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准诗歌的节奏。读完全诗后,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诗歌中的杜甫。(屏显。)1. 诗歌中,他是个怎样的人?2. 诗歌中,他过着怎

3、样的生活?3. 他为何会有这样的生活?(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师:读完了吧?谁来说说有什么发现?生:我认为诗歌中的杜甫是个很闲适的人。(生惊讶,有人想反驳,师示意稍等。)师:哦!你认为杜甫是个“很闲适的人”?那你谈谈理由,从诗歌中找出能体现诗人“闲适” 的内容。生:我从“安得广厦千万间”这句中的“广厦千万间”里读出了他的闲适。师:你认为“广厦千万间”这一内容体现了杜甫生活的闲适他是有房一族,房子还很多,生活当然富足闲适了。对吧?(生点头,其余学生笑。)师:同学们,你们也这么理解吗?(生摇头。)师:大家若不认同这一观点,请表达你们的看法。生:“安得广厦千万间”中,“安得”是“怎么才能求得”的

4、意思,表达了作者焦虑的心情,并不是说他已经有了千万间广厦。不能把“安得”强调的意思忽略了,因此这句诗不能看出杜甫是个闲适的人。师:你认同这位同学的说法吗?(生点头。)师:他过着怎样的生活?谁来说说。生:他过着艰辛的生活。诗中是这样写的:“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师(点头):请你读读这些诗句,再具体说说哪些内容体现了杜甫的生活“艰苦”。生:“布衾多年冷似铁”写了被子像铁一样硬,一样黑;“多年”说明他家生活拮据,一直没有办法更换新的被子;“冷”写了被子薄,不保暖;还有“娇儿恶卧踏里裂”,他的小孩因为冷,睡不好,把被子里面都蹬裂了,这说明被子用了很久,质量已

5、经很不好;“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写了他的房屋到处都在漏雨,并且漏得很厉害。这些都体现了他的生活艰苦。(生鼓掌。)师:你的表达很流畅,分析也很清晰。这启发我们,分析诗歌内容要善于抓住诗歌中的具体语言去品味语言背后的情味。刚才,这位同学的分析很值得我们学习。老师希望同学们接下来的思考、回答也能这样。大家继续思考,诗人为什么会过着这样的生活呢?大家要学会结合诗歌下面的注释,关注本诗的写作时代背景。(生思考交流。)师:思考得怎么样了?现在分享你们的发现。生:诗人遭遇了“安史之乱”,因此才过着这样颠沛流离的生活。师:那你告诉大家哪里有这样的提示。生:课文在注释中写道:“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

6、年(761 年),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师:大家看注释,读一读,勾画并标注。(生读。)师:这提示我们在学习诗歌时,要善于结合诗歌所给的注释,了解诗歌写作的特定时代背景, 因为背景中或许蕴藏着作者特殊的生活经历。这是阅读古代诗歌常用的一种方法“知人论世”。大家课后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一方法及其作用。三、品读文本,倾听心声师:我们刚才初步了解了诗人的生活,同学们还积极思考并表达了自己的发现,很好。现在, 我们再读一遍全诗,请大家跟着老师吟诵,读的时候要注意节奏,并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屏显。)1. 倾听八月风声感诗人心中之。请用一个字对诗人的心境进行评价,并填写在横线上。(师朗诵;生跟读;读完后生讨

7、论交流。) 生:我写的是“苦”。师:请说说理由。生:八月秋风怒号,卷走了诗人屋上的茅草,还把茅草吹得到处都是,因此诗人心中很“苦” 恼。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有学生点头。)师:还有别的意见吗?生:我写的是“急”。房屋被风卷破了,一家人在秋风秋雨中该怎么办呢?此时诗人心中肯定很“急”。师:你能设身处地地理解诗人的处境,很好!请你读一遍这一节,要尽量读出你所理解的诗人心中的那份“急”。(生朗读。)生:我写的是“忧”。师:“忧”与“苦”“急”都可概括诗人面对八月秋风怒号卷走屋上茅草且难以寻回的那种心境。现在,请大家再读读“怒号”这个词,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生:应该有一种“恐惧”的感觉。师:愿闻其

8、详。生:“怒号”的“怒”,写出了风凶猛咆哮的样子。师:那“号”呢?生(稍作沉默):是“嚎叫”吧。师:“号”这里读“ho”。说文解字说:“号,痛声也。”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拖长声音大声呼叫”和“大声哭”。大家看看,“怒号”中的“号”应是什么意思?生:“拖长声音大声呼叫”。师:秋风拖长声音大声呼叫。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齐):拟人。师:好。大家听老师朗诵第一节,听的时候,闭上眼睛感受秋风怒号的情态以及诗人当时的心情。(师朗诵,生倾听感知。)师:下面,我们探究一个问题。(屏显。)探究问题一:诗人为何紧盯“每一根”茅草呢?哪些内容能体现出八月秋风的声、力、形?(1) “三”重茅多重。(2) 秋

9、风之声( );秋风之力( );秋风之形( )。生:我认为,这“三”重茅体现了诗人心中的多重烦恼。师:请具体说说。生:由“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可以看出茅草的确难以再找回了。因此,诗人心中很烦恼。师:你主要围绕“茅草难找回”这重烦恼进行了品析。是啊,看看这些茅草的去处洒落江郊。“挂罥”,即高挂者难取回;“下者”,即下沉江中者随江波飘转难打捞;唯一有希望找回的是那些洒落平地的,可是却被群童抢跑了,喊得唇焦口燥都没有效果。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当时的心情。(生若有所思。)师:既然是多重烦恼,那大家看看,除了“茅草难

10、取回”这一重“烦恼”外,还有哪些烦恼? 生:还有因小孩子们“欺我”而感到烦恼。诗中有“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生:还有风定天黑之后雨将来,却不知如何度日的烦恼。师:谢谢你的补充,很具体。我们再读一读第 1、2 两节,感知一下作者笔下的秋风之声、秋风之力、秋风之形的特点及其传达的情意。(师生齐读第 1、2 节。) 师:谁来谈谈理解?生:我认为“怒号”写出了风声秋风的萧瑟,体现了诗人的恐惧、凄苦。师:请你读一读这句,要读出你所理解的“萧瑟”“恐惧”和“凄苦”。(生读。)师:你的理解和朗读都有很好的示范性。请坐!生:我认为“号”“卷”“洒”都写出了八月秋风之力又猛又急。师:我们再进一步比较一下。“号”

11、“卷”“洒”三个字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八月秋风之力?哪个字刻画八月秋风更见力度?生:“号”写出了秋风“用力拖长且声音大”。生:“卷”写出了秋风那种猛力急速翻卷的样子。生:“洒”写出了秋风把茅草吹得很远,从侧面写出了风力之猛。生:我觉得“卷”字的力度很大。师:很好,请照此思路继续分析“秋风之形”。生:“怒”用拟人手法刻画了秋风的形态。生:八月的秋风有似乎要摧毁一切的形态。生:“卷”字也很形象,“秋风卷茅草”的形态就像卷起蔬菜大棚上的草帘一样。(生笑。)师:善用比喻的人很聪明。你这样分析“卷”字的形态,很巧妙!同学们,这启示我们品读诗歌一定要调动自己的想象,把静态的诗句还原为生动的画面。这样理解诗歌

12、,才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美!下面,让我们继续走进诗歌,体味诗人的心声。(屏显。)2. 聆听诗人心声品味诗人生活之。请用一个字对诗人的生活进行评价,并填写在横线上。链接材料一:公元760 年,杜甫流浪到成都,经亲友帮助,耗时几个月,好不容易才在成都浣花溪盖起这间勉强供家人栖身的茅草屋,暂时结束了四处漂泊的苦难生活。761 年秋,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流寓成都的诗人又一次遭受厄运而写下此诗。师:请大家再次读第 13 节,结合链接材料一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推想诗人在此情此境中的生活境况与心绪,交流作者之“叹”可能有哪些原因?(生齐读第 13 节。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生:诗人叹自己的房

13、屋被吹破,以后的生活不知该怎么办。师:你认为诗人是叹自己好不容易修建的茅屋被秋风吹破之后不知该如何度日。这可谓“哀己生之多艰”。生:诗人还在叹南村的孩童过于刁蛮,竟然把自己的茅草抢跑不归还。师:南村孩童很刁蛮,何以见得?生:我从诗句中的“欺我”看出来的。“欺我”不就是欺负我嘛! 生:还有“公然”,不就是当面抢嘛!生:还有“唇焦口燥呼不得”,这也说明群童根本不理诗人,因此他才叹这些孩子太刁蛮,太绝情,甚至都有点愤怒了。师:我们再想想,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南村顽童或劣童抢茅”,表达自己对南村孩童这“刁蛮”“绝情”的愤怒呢?(生摇头,议论。)生:我认为,这里诗人并没有谴责南村群童的意思。因为,在“安

14、史之乱”这样的背景下, 南村群童家的茅屋可能也被秋风吹破了,他们抱茅草回去是要修补自家的茅屋。他们这样做, 对自家而言显得很懂事。这只能说孩子们很自私。(生鼓掌。)师:你很巧妙地结合了注释,并且加入了自己合理的推想孩童们幼稚,当然不明白诗人的苦衷。同时,你推想孩童家可能也遭遇风灾,茅屋同样被吹破,孩子们抱茅草回去是要修补自家的茅屋,并说这对孩童家而言,他们简直就是很懂事。当然,这对苦命的诗人来说, 则显得很自私。但是,孩童毕竟是孩童,诗人并没怪罪孩童。这可看出诗人具有怎样的胸怀? 生:宽容。生:善良。生:博大。师:很好,你们从诗人的叹息中还读出了诗人胸怀之宽容、博大与人性之善良。接下来,我们重

15、点品读诗人的襟怀。大家要在品读诗歌文本的基础上,结合链接材料二、三,进一步理解“诗史”“诗圣”的内蕴。现在,大家先诵读诗歌第3 节后五句。(屏显。生读。小组交流)3. 品读诗人襟怀品味诗人情怀之。请用一个字对诗人的情怀进行评价,并填写在横线上。链接材料二:任何一个诗人都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俄别林斯基链接材料三:1“. 子美诗意,宁苦身以利人。”(宋黄澈)2.此老襟抱自阔,与蝼蚁辈迥异。(杜诗五家评卷四引清邵

16、子湘)3“. 安得”三句,固屋破而思广厦之庇,转说到独破不妨,想见“胞与”意量“。(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鉴卷五。胞与:指以民为同胞,以物为朋友;后以“胞与”指泛爱一切人和物:胞与为怀。)师:大家读得很认真,讨论也很热烈。谁来谈谈你们的收获?生:诗人自己的茅屋被吹破了,在雨夜难以入眠。屋内到处漏雨,小孩子还把被子蹬破了。这都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悲苦。生:最后五句,诗人不只是写自己想摆脱困苦过上好日子,还希望天下寒士都能在广厦住, 都能有欢颜,就算自己房子破冻死了,也心满意足。这表明他有博大的胸怀,还关注天下百姓。(生鼓掌。)师:你很仔细,找出了诗人对自我与对他人态度的差异。那些天下寒士,也都是与他同命

17、相怜的受苦受难的人。诗人不只是写自我的苦难,一如链接材料二中别林斯基所言生(齐):“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师:我们再看看链接材料三中的“宁苦身以利人”“此老襟抱自阔”“因屋破而思广厦之庇,转说到独破不妨,想见胞与意量”。大家想想,这些评价都在强调诗人襟怀方面的哪些品质?生:“宁苦身以利人”体现了诗人的善良和无私。师:“无私”和“善良”意思有交叉。再想想,应该保留哪一个?生:我保留“善良”。生:我从“想见胞与意量”中看出了诗人襟怀的博大与宽广。因为,他爱一切人和物。师:我们知道杜甫被称为生(齐)

18、:诗圣。师:大家再读读这五句,读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诗句中传达出的圣人情怀。(生诵读。)师:这五句诗中,诗人已不再单纯地描写自身“吾庐独破”的痛苦,而是在借自身痛苦折射“天下寒士”的痛苦,以此呈现社会、时代的苦难;此外,诗人还于大声疾呼之中,投射出了他自己满腔的忧国忧民之情。这就叫“推己及人”由自己的苦况推及“天下寒士”,突显悲悯情怀、理想胸襟,以及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这就是“诗圣”的襟怀! 四、对话杜甫,表达自我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认识了身逢乱世、困顿落魄却依然忧国忧民的杜甫。往事越千年,古圣先贤一直没有停止赞颂杜甫、学习杜甫甚至追随杜甫。此刻,我想请大家结

19、合所学,表达你们的感悟,回应杜甫的宏愿,实现与“诗圣”跨越千年的对话。现在,请观赏“杜甫草堂”“浣花溪”的今貌照,并品读链接材料四的评价,然后表达你的理解。(屏显图片与链接材料四。)链接材料四:雨卷风撤地欲沉, 浣花溪路似难寻。数间茅屋苦饶舌,说杀少陵忧国心! 南宋爱国诗人郑思孝画杜子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图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朱德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生命在于付出,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巴金生:杜甫先生,感谢您以博大的胸怀,为一个苦难的时代撑起精神的天宇。(生鼓掌。)师:你的表述很有诗意,老师期待你诗意地学习和生活,并带给我们更多的诗意。(生鼓掌。) 生:杜甫先生,我愿意像你一样。(有生大笑。)师(笑):你这愿望让老师既感动又紧张。你再像杜甫一样生活,老师不忍心啊!生:我是愿意像杜甫一样做人,做一个善良的心怀怜悯的正直的人。师:你再大声把这个意思表达一遍。(生响亮地表达。) 师:现在,我们齐读一遍链接材料四。(生读后下课。) 附:板书设计襟怀奇 (博、阔) 苦艰诗圣风声心声忧国忧民 悲天悯人 大爱大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