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春》导学案(无答案).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335852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春》导学案(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课《春》导学案(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春》导学案(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春》导学案(无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 1 课课春春教师寄语: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教师寄语: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3.学习选用鲜明、准确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感情地描绘景物。【自主学习】【自主学习】1.写作背景: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 1933 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2.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

2、 年 11 月 22 日1948 年 8 月 12 日),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著有诗文集有踪迹,散文集有背影 你我 欧游杂记,春 荷塘月色 匆匆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3.给加点字注音。窠巢()应和()发酵()风筝()薄烟()嫩叶()黄晕()抖擞()酝酿()4.解释词语。朗润:赶趟儿:欣欣然:花枝招展:【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第 1 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作者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展现了哪几幅春天的图画?3.第三段中写人的活动有什么作用?4.结尾部分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5.作者对春天的赞美表现出怎样的思想感情?2【精讲点拨】【精讲点拨】本文语言精

3、美,根据提示赏析下面的句子。(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加点词有何表达效果?)(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巩固练习】【巩固练习】1.1.填空。春的作者,字。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著有诗文集有,散文集,等。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嗡嗡(wng)酝酿(yn)应和(h)谆谆教导(chn)B.日晕(yn)蓑衣(su)薄烟(b)一叶扁舟(pin)C.风筝(zheng

4、)抖擞(su)窠巢(k)味同嚼蜡(ju)D.刻薄(b)发酵(xio)鲜嫩(nn)大腹便便(pin)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朗润燎亮繁花嫩叶抖擞精神B.建壮缭绕争先恐后汉马功劳C.卖弄喉咙披蓑戴笠呼朋引伴D.脏物烦躁精神焕发粗制滥造4.(2019 曲靖期末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B.迎面走来了一群俏姑娘和帅小伙,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给人十分阳光的感觉。C.在 2020 年学校元旦文艺汇演上,小明同学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老师们忍俊不禁地笑3了起来,学生们更是笑得前俯后仰。D.曲靖的山山水水神奇瑰丽,马雄山云

5、雾缭绕、林木苍翠,金麟湾繁花似锦、绿草如茵,真是美不胜收!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五四青年节前夕,身残志坚的蒋萌,被共青团中央授予 2019 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B.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多年来我校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支持。C.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爱科学、学科学。D.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是否深厚,不仅在于它曾经拥有多少优秀文化,更在于它今天还能拥有多少优秀文化。阅读课文,完成各题。6本文的语言风格判断正确的是()A.语言质朴,蕴含哲理B.清新雅丽,情景交融C.朴实清新,沉静含蓄D.严密准确,文辞

6、典雅7.第段有写人的动作行为,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草地上有人在活动,所以要写。B.说明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愉快,通过这些动作行为就可以反映出来。C.写人的活动,实际上是间接地写草地,突出春草的嫩绿可爱.D.写了春草,又写了人的动作行为,表现人们踏春的喜悦。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段总写盼春,具有总领全篇的作用。B.“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使用了叠词,富有音乐的美感,更能表现出春草带给人们的愉快心情。C.“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短语表现了春花的姹紫嫣红、烂漫多姿,位置是可以互换的。D 第四段从色味、高低虚实等角度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9.对选文中画

7、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该句描绘了草丛里的野花在阳光下、微风中摇摇摆摆、闪闪烁烁的样子。B.该句描绘了草丛里的野花在春雨中特有的情态。C 句中加点词“像眼睛,像星星”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野花像眼睛似的传情达意。D 句中加点词“像眼睛,像星星”用比喻的手法,写出野花遍地的特点,像天上的繁星一样数也数不清。10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4A作者写春花,主要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B作者写出了春花的多、艳、甜。C作者写春花时,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行文的。D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描绘了一幅春花图。11.选出对第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

8、多,花色艳,花味酣的特点写的。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12.选出对第段内容层次分析正确的()A.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虫、树、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B.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花朵、果实、野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C.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次序安排结构的。D.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木、花朵、昆虫的次序安排结构的。13.对选文第段你认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多、细、密,亮可见作者观察仔细.B.“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此句与前文黄晕的灯光、慢行的人共同构成了雨中乡下安静和平的氛围。C.“密密地斜织着”说明春雨密而轻盈。D.“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说明作者赏雨之时恰有轻雾,雾中微雨,春天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14.下列修辞手法判断不准确的是()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拟人)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比喻)D.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