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ppt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393655 上传时间:2021-09-13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3.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二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论语》十二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十二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二章.pptx(3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语十二章,1,教学计划,2,为何要学古典文化?,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二单元设计的目的是什么?,3,慎终追远,4,导入,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 学而曾子对于慎终和追远的重视,是在于对死的敬畏和对过往的崇敬。因为生死是相对的,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也就无所谓生。而人从过往的历史中可以获得借鉴,也就是古可以鉴今。历史有传承的作用,忘记历史的人也必将被历史所忘记。,5,单元导读,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那先秦诸子就是这株大树的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铸就了中华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段辉煌。本单元集中学习先秦诸子散文,以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要注意领会先秦诸子对

2、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感受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雄起或扑拙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论说的方法,领会其妙处。,单元导读,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包括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在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一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学术的繁荣。周王室东迁以后,学术重心由王官逐渐移向民间,自老子、墨子以后,一时大思想家辈出,如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皆能著书立说,而成一家之言,后世因称这些思想家为“先

3、秦诸子”。先秦诸子的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上占有崇高地位,后世思想学派莫不渊源于此,诸子著作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贰,课后练习,壹,章句解读,8,儒家,孔子及论语,9,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_,字 , 末期名著的 、 、 , 学派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 _,贤者_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中庸,大学,编纂,语录体,孟子,丘,仲尼,春秋,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孔孟,政治家,至圣 先师,二十,2.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论” 是 的意思,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4、。论语共 篇。与 、 、 合称“ ”。,四书,3000,72,孔子功业,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里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庄子渔父),10,孔子及论语的价值,21世纪人类面临的困境:,物欲横流、道德滑坡、信仰缺失,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瑞典物理学家 内斯阿尔文(1988年,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11,壹,章句解读,12,前六章重点字词:,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2.人而不仁,如礼何?3.朝闻道,夕死可矣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5.见贤

5、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13,后六章重点字词,士不可以不弘毅 小子何莫学夫诗 一日克己复礼 兴、观、群、怨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天下归仁焉请问其目请事斯语矣其恕乎,14,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匡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接近,靠近,勤勉,【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通“矣”,了,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表假设,如果,【参考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么

6、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对待乐呢?”,16,仁,仁德。礼,指各种礼节规范。乐,包括音乐和舞蹈。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表假设,如果,17,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所分封的诸侯国林立,为维护其以周天子为中心的有秩序的统治。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开始制礼作乐,即周礼。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制度

7、必不可少的工具。礼乐制度在这一时期,得到非常完善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弱,诸侯争霸,礼坏乐崩,礼乐制度受到严重冲击,进而造成儒家创始人孔子,将致力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作为了自身的毕生追求。以周代礼乐为工具来维护周天子的宗法统治,形成了周代特色的礼乐制度、礼乐文化和礼乐文明,对后来历代中国社会发展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名作状,在晚上,名作状,在早晨,【参考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材料一】 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胜贤其言,遂授之。 (汉书夏侯胜

8、传)【材料二】人苟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之志,则不肯一日安其所不安也。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一五)【材料三】石首杨文定下锦衣狱,与死为邻。公励志读书不辍。同难者笑之曰: “势已如此,读书何为? ”曰: “朝闻道,夕死可也。” (明焦竑玉堂丛书器量),18,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知晓,明白,【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19,【评析】本章显示了孔子的义利观: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经文互训】7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17 子曰:“见贤思齐 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向看齐,他,【参考译文】孔

9、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毛病)。”,【评析】本章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问题。这是修养方法之一,即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实际上这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在今天仍不失其精辟之见。,承接,20,617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粗野,虚伪、浮夸,配合恰当的样子,【参考译文】孔子说:“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评析】这段话言简意赅,确切地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

10、概括了孔子的文质观念,体现了儒家中庸思想。李里解读说:“如果内容大于形式的话,看起来就很粗野;而形式大于内容,这个东西就没有生命力了。“文质彬彬”,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就叫彬彬,就是均衡的意思。内容和形式都达到均衡了,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不可偏废。,21,自读反馈,夯实基础。,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前六章内容。总结归纳:主要涉及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概括出前六章的主要观点。,君子之德修身养性,一、不求安饱,就有道而正:好学二、礼乐应以仁为基础三、执着追求仁道四、义利观:重义轻利五、虚心学习,自我反省六、文质兼备,方为君子,作业:1、新课程学案P48-P49

11、的(一)(二)4题要求:做完后,对照答案用红笔订正2、整理课堂笔记3、背诵前六章,第二课时,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 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停止,难道不吗,强毅,广大,【参考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26,【评析】,91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盛土的竹筐,【参考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

12、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评析】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27,平整地面,填平洼地(古今异义),92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参考译文】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评析】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28,121颜渊问仁。子曰:

13、“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一旦,称赞,称许,条目,细则,【参考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评析】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

14、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实践,29,15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概,代指“一言”,【参考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道:“大概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经文互训】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而已矣。”,

15、30,179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近,激发人的感情,那,【参考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31,不,侍奉,32,【经文互训】,128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去掉毛的皮,即革。,【参考译文】 棘子成道:“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便

16、够了,要那些文采(那些仪节、那些形式)干什么?”子贡道:“先生这样地谈论君子,可惜说错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本质和文采,是同等重要的。假若把虎豹和犬羊两类兽皮拔去有文彩的毛,那这两类皮革就很少区别了。”,【评析】这里是讲表里一致的问题。棘子成认为作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不须外表的文采。但子贡反对这种说法。他的意思是,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卫国大夫,拉一辆车的四匹马,联读训练:,33,孔子反复强调“礼、乐”的重要性,认为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标志在于“礼、乐”。首先在大的方面,如治国安邦。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和谐、稳固,必合乎礼、正乎乐。孔子说

17、:“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在这里,是作为治国的一个基本要素来提出的。礼乐于小处看,则在于“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陶冶人的境界、情操,使人眼界豁达、心胸开朗,同时也知道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就是“恭近于礼,远耻辱也”,知道什么该作,什么不该作。“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因此,“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在孔子的设想中,无疑是能够使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途径。又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应该说,也确实是颇有道理的。譬如虽然读书虽有可能

18、让人变的更加精明、赋予机谋,但总的来说,还更主要还是使人更加知礼,重仁义道德、温文尔雅、谦恭礼让。,179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评析】本章谈诗经的三大功能:诗教修身,诗识致知,诗用治国。诗教,兴观群怨以修身;诗识,鸟兽草木以致知;诗用,事父事君以治国。“兴”,兴起,振兴,令人兴起振奋,心因美而感动,然后用心观察。“观”,“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观天地之大,察品类之盛。取法天地,考见得失,辨别穷通进退。“群”,通达则合群相处,群而和众,群而正心,群而兼善天下。“怨”,穷扼则离群索居,托物寄怨,独善其身,“结

19、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怨而不怒,怨而有度,怨而有方,非怨而怒,怒而乱者也。“兴”以心动,“观”以心用,“群”以正心,“怨”以泄心之忿,兴观群怨皆以心为,心之所为,不离温柔敦厚之风,所以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风敦厚雅正。,34,贰,课后练习,35,孔子其人,36,孔子在论语里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带着问题到书里自己去建构读论语(后续品读),论语乡党篇的一些描述记录了“孔子忠实履行礼制之细节,即意义在于展示礼制日常生活中之神圣仪式也”。“文明”就应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礼仪实践中,“不学礼,无以立”。可如今,国人在公众场合高声喧哗,走路或乘车不谦让长者、弱者、尊者或宾客,富骄贫谄,恃强凌弱,以及不坚守正常的上下级关系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此,你有什么思考?,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