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虚词.ppt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308782 上传时间:2021-08-1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虚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高考文言虚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虚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虚词.ppt(6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虚词*,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试题命题将课内与课外紧密地结合起来,体现出高考文言文注重迁移、突出运用这一“能力立意”的考查趋势。 2相对集中,热词考查密度大 文言虚词,考试说明规定考查18个,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为“以”“而”“乃”“其”“之”“为”“因”“于”。,【命题揭秘】 从近年课改区和全国其他各地高考试卷来看,文言虚词题的命题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题型相对稳定,考点解读,1、考试大纲中的要求: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虚词”共18个。 “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用法而言,表现为常见的用法。主要考查学生对该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2、考查方式: 翻

2、译题,十八个必考文言虚词用法索引,1而 2何 3乎 4乃 5其 6且 7若 8所 9为,10焉 11也 12以 13因 14于 15与 16则 17者 18之,一、代词 常见的代词:之、其、何、若、焉。 二、介词 使用频率高、用法较复杂的介词:以、于、为、因、与。 三、连词 常见的连词:则、以、而、若、且。 四、副词 常见的副词:其、乃、且。 五、助词 常见的助词:所、也、者、之、乎、焉。,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一、而,吾尝跂而望矣 弃甲曳兵而走(寡人),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谓语,译为“着、地”或不译。,1.作连词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表转折关系。然而、可是、却

3、。,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表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剑阁峥嵘而崔嵬。 蟹六跪而二螯。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表示并列关系。“又”、“和”或不译。,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示承接关系。“于是”、“就”、“接着”或不译。,以其求思之深,而无所不在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更。,表示因果关系。因而、因此。,2.作代词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某所,而母立于兹。,你,你的。,表示目的关

4、系。来,用来。,3.与其它虚词连用,构成复音虚词。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如是而已。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俄而百千人大呼 既而得其尸于井促织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寻而、既而、已而、俄而、继而】等,表示时间短暂。译为“不久、一会儿”,【而已】在句末表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而后】才,方才;然后。,索引,1.作代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勾践灭吴,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们)、它(们)”,“他(们)的、它(们)的”。,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译为“我的、我(自己)”或“你、你的”。,二、其,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声呜呜然,

5、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指示代词,多表示远指。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表近指时译为“这(些)”),指示代词,其中(的)。,2.作副词。,汝其勿悲。与妻书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要)”、“还是”、“一定(要)”。,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其孰能讥之乎?,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 4.作助词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表示选择关系,相当

6、于“是还是”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3.作连词,索引,1.作介词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吾今以此书与汝别矣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以勇气闻于诸侯 。,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方式。 译为:“拿”、“用”、“把”。,表示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条件(表示凭借)。译为:凭,靠。凭着、凭借。,三、以,(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五人墓碑记)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祭妹文) 奉

7、宣室以何年?(在),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同、和。,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促织富。 而吾以捕蛇独存。仆以口语遭此横祸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这时以大中丞官街作苏州巡抚的是魏阉的私党(魏忠贤的手下,党羽). )五人墓,在单句中,与名词或代词等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表示原因。译为:因,因为,由于。,表示论事的标准或行为的依据。译为:按照、根据、用的身份、,2.作连词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 生以辱,不如死以荣。(曾子制言),表示并列。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或短语)。可译为“并

8、”、“又”等,或者不译。,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却、可是”等。,樊哙侧其盾以撞。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 古人之观于山川、草木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或不译。,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地”、“着”,或不译。,表示因果关系,放在复句中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骥一日千里,车轻也;以重载,则不能数里。(吕氏春秋) 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报任安 作师说以贻之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译为“以致、从而

9、”。,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表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来”“用来”等。,3、作动词,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 翻译为“认为、以为”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翻译为“任用”,4.固定结构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是以肠一日而九廻。报任安书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以为】认为是,把当作(看作)。,【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索引,1.作代词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

10、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作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作指示代词,多表近指。译为:这,此。,四、之,2.作助词 其翼若垂天之云,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放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顷之,持一象笏至,定语后置标志,放在后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不译。,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

11、,没有实在意义。不译。,索引,1.作介词 燕王欲结于君。廉颇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而耻学于师。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表动作行为的趋向、所自,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或结果。译为:向、给、到、从、自 。,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为:在。,五、于,业精于勤、荒于嬉(由于进学解)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良曰:“长于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作补语,表示补充说明。译为:向,对,对于,由于,或不译。,表示被动。译为:被。,表示比较。译为“比”;,2.固定结构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12、质于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于是余有叹焉。,作连词,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的“于是”相同。,作介宾短语,放在句首或句末,相当于“于+此”。视语境可译为: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在这、从这、在上、在方面。,在这时。口技),在这职业上。,因此,索引,1.作介词 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廉颇 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史记伍子胥列传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有恩赏加给人,就想到不要由于偏爱而奖赏不当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凭借。译为:依照、根据、依靠;凭借、趁

13、着。,表示途径、手段或条件。译为:通过,经由,表原因。因为,由于。,六、因,2.作连词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表示承接上文,后面说的是情况导致的结果。 可译为:于是、就、便、因而。,索引,1.作副词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乃入见。 陈涉乃立为王。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表承接,译为“于是、就”。,表限止,译为“才、这才、然后才”、“仅”等。,表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译为“却、竟然,居然”。,七、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2.作代词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家祭无忘告乃翁。,在判断句中,表判断或确认。译为:是,就是,只是、本来是

14、、原来是。,你,你的。,索引,1.副词(表判断,译为“是”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孔雀) 2.作介词(wi)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表被动,可跟“所”构成“为所”、“为所”的被动结构,译为“被”。,八、为,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溅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 )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如今(您)却为了宫殿房屋的美丽这样做。 )(鱼我所欲也) 公为我献之。 为君翻作琵琶行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为了,为着。,表示动作行为的受益者(表

15、示替代)。可译为“替”、“给”等。,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跟、同”等。,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3.作语气助词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或趋向。可译为“当、到”等。,读wi,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么”、“吗”。,索引,九、所,1.作助词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杳不知其所之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与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事、物,译为:的(人、事、地方、情况),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是吾剑之所从坠。(所掉

16、下去的地方),与介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方法或工具、条件、原因等。译为:地方、的原因、(用来)的方法。,从弟子女十人所。(跟从的女徒弟十个左右),用于数词后,表示约数。译为“上下、左右”,2.固定结构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所以1】表动作行为的方法、凭借或依据等,相当于“用来的(方法、东西)”。,【所以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17、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所谓】所说的。,【所在】1.到处。2.所在之处,处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索引,1.疑问代词 大王来何操?却看妻子愁何在。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黄州快哉亭记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寡人之于国也 其间旦暮闻何物 ? 然则何时而乐耶?,作宾语,什么,哪里,作谓语,用于询问原因,后常有“哉、也”等疑问语气词,译为“为什么”。,作定语,什么、为什么,十、何,2.副词 蚕丛及鱼

18、凫,开国何茫然! 徐公何能及君也? 3.固定结构 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无何,宰以卓异闻。 何以战?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程度副词,多么。,【何如】怎么样,怎样,疑问副词,怎么,哪里。,【何以】拿什么、凭什么,【无何】不久,没多久。,索引,1.作连词。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表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并且”等。,十一、且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表让步关系或让步递进(先让步,后推进一层),译为:尚且,况且,还。,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并列关系:

19、又;又又;一面,一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转折关系,然而,但是,2.作副词 不出,火且尽。 若属皆且为所虏。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卿但暂回家,吾今且报府。,将,将要,将近。,暂且,姑且。,3.固定结构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译为“况且、再说”。,索引,1.作代词 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2.作副词 关山度若飞。山有小

20、口,仿佛若有光。 若望仆不相师,作第二人称代词或物主代词。相当于“你”、“你们”、“你(们)的”。,指示代词,表近指,相当于“这(样)/如此”。,用在动词前,表不肯定,译为:好像、似乎,十二、若,3.作连词 若弗与,则请除之。郑伯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诸将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史记高祖本纪 4.作助词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繁盛的样子),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的、地”。,5.固定结构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 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至若】【若夫】

21、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起话题。相当于“要说那、像那、如果说到”之意。,索引,1.作兼词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兼有介词“于”和代词“是”、“之”的作用,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于是”。译为:在其中、从这里、在这里、在那里、从那里,2.作代词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作第三人称,用在动词后作宾语,相当于“之”,译作“他”或“它”。,十三、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孟子) 天下做父辈的归依了他(文王),他们的子辈会往哪儿去呢?,疑问代词,作前置宾语,译为“哪里”

22、“什么”等。,3.作副词 则将焉用彼相矣? 姜氏欲之,焉辟害?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用在动词前,表询问或反问,和“安”相当。可译为“哪里”、“怎么”、“怎”。,4.作助词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或师焉,或否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作句末语气词,表陈述、疑问或反诘语气,可译为“了、啊、呢”等。,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不译。,作形容词、副词、名词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或不译。,索引,1.句末语气词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谁

23、得而族灭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2.句中语气词,表停顿,不译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表判断,表陈述或解释,表感叹,表疑问或反诘,表祈使、命令,十四、也,索引,1.助词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不先破关,公岂敢入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其皆出于此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表疑问语气。吗、呢。,表示反问语气。吗、呢。,表推测或商量语气。吧。,十五、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赤壁赋,()表感叹或祈使语气。啊、呀。,(6)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的样子、地。,危乎高哉

24、!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滕王阁,2.用作介词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相当于“于”。译为“在”、“比”、“对”、“对于”等。,索引,1.作介词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微斯人,吾谁与归? 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引进共同活动的人。译为:和,跟,同。,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译为:给,替,为。,引进比较的对象。和,跟,和比较。,十六、与,2.作连词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赤壁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与人刃我,宁

25、自刃。 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与其饿死道路毋宁毙于虞人(猎人)。,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和,跟,同。,与其它虚词连用,构成“与其孰若(宁、毋宁、岂若)”句式,表选择。可译为:“与其宁可(哪如、宁肯)”。,3.作语气助词,通“欤”。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索引,1.作连词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并力向西,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表承接。用于复句中表前后两项在时间上先后相承或情理上紧密联系。译为“就”“于是”等。,表假设。引出假设情况时译为“假使”“如果”;

26、引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时译为“那么、那就、就”等。,十七、则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入则孝,出则弟(悌)。(论语学而)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表示两相对照的关系,常以“则则”格式出现,可译为“就”,或不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 巧则巧矣,未尽善也。(马钧传),表示转折关系。用于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反而”“却”;用于前一分句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时,译为“虽然”“倒是”。,2.作副词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心之官则思。(孟子)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用在句中起强

27、调或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便是”、“原来是”。,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至则曰:天子以生民付公理。,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表示后面的动作在某种情况下发生,可译为“就”、“便” 。,索引,1.作助词 死者长已矣。石壕 卜者知其意。陈涉 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人、物、事、时、地等。译为:“的”、“的人(东西、事情)”,或不译。,十八、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石之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定语后置的标志。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用在句中表示判断,常与“也”呼应,一般不必译出。,2.作语气助词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举所佩玉玦以示者三。,用于句中表提顿或判断。不必译出。,客何为者?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可译“的”或不译。,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庖丁),用于陈述句末表陈述结束。译为“的”或不译。,索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