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4183301 上传时间:2021-04-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关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关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0-2025年)(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部署,落实省服务业发展大会精神,加快推进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服务业强市,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促进服务业规模壮大、速度提升、质量优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

2、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大力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加快推进产业服务化和服务业产业化,为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体系,推动新时代长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实支撑。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服务业力争实现“四提升”“三转变”,基本建成国家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一)“四提升”:规模提升。到202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速高于GDP增速1-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5%以上。培育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50户。质量提升。软件信息、研发设计、影视文创、数字应用等新兴行业营业收入增速高于全行业2个百分点以上,围绕传统产业培育发展

3、一批新业态、新模式。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到2025年力争达到55%和60%左右。贡献提升。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催生新行业、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增量。到2025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50%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60%左右。服务业税收占市本级税收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70%左右。功能提升。充分释放现代服务业在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和“四大板块”建设中的主体支撑作用。到2025年,长春国际影都板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90%,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板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60%,长春国际汽车城、中韩

4、(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板块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四大板块”平均增速。(二)“三转变”:功能定位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经济体系,推动城市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变。驱动模式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全要素集聚、全产业融合和全方位创新的驱动模式转变。产业形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实现由长春制造向长春“智”造和长春服务转变。三、主要任务立足长春特色优势,重点发展产业融合型、数字赋能型、文旅带动型、都市集聚型服务业,将我市打造成为产业融合高地、数字经济强市、文化旅游名城、区域消费中心,构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产业融合型服务业:围绕主导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定位,加快推动“一、二、三”

5、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汽车服务业、科创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服务业。通过产业、技术、要素的融合发展,催生新产业,集聚新动能,打造“产业融合高地”。到2025年,打造环吉大科创先导区、光机电融合发展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5个、双创平台30个。1.现代物流业。实施物流降本增效工程,构建低成本、高效率、强辐射的物流服务体系,到2025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要下降到14%左右。打造物流枢纽,以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为依托,以服务一汽、中车等高端制造业物流需求和粮食、食品运输需求为重点,建设国家区域物流中心。加强通道建设,发展中欧班列等

6、国际铁路联运,畅通面向大连、天津方面的海铁联运、空陆联运等多式联运国际国内物流通道,构建“东北亚国际多式联运中心”。引进龙头企业,围绕农产品冷链物流、汽车物流、粮食物流,积极引进DHL、UPS、中远物流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在长春设立分拣中心和结算中心。积极引进各类战略物资储备和集散中心落位长春。2.汽车服务业。以长春国际汽车城为重点,推动传统服务升级,围绕汽车4S店,鼓励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发展汽车金融,培育壮大汽车保险、汽车租赁行业规模。发展智能出行,推动出行服务信息化,培育车联网服务平台和共享服务平台企业,推动一汽出行、摩捷出行、红旗出行等共享汽车平台落位长春,打造服

7、务全国的汽车服务业基地。打造研发平台,围绕汽车设计、开发、试验、检测等服务,引进汽车整车设计、车辆安全测试、噪声实验、风洞实验等研发平台和项目,推进汽车自主创新水平提升。提高“智能化”水平,高标准建设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依托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培育开发自动驾驶、人车互动、愉悦驾乘等应用场景。壮大后市场服务,围绕修车、改车、饰车、赛车、二手车交易等领域,构建产业体系,通过客户群、专业俱乐部和举办国际汽车赛事,全面提升“汽车城”影响力。3.科创服务业。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为重点,建设科创服务平台,打造功能齐备、服务专业的各类双创示范基地,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依托

8、长春新区、吉林大学、长春光机所、长春国信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打造孵化加速园区,全力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企业加速器等各类“双创”平台载体,引进和发展“一亿中流”、菜根科技、微软、“蜂巢”、中关村等一批集园区建设、要素集聚、企业服务于一体的企业孵化加速平台。发展中介商务服务,加快推进研发设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商务服务业。优化长春市中介服务交易网,打造集评估咨询、鉴证鉴定、法律咨询、会计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中介智能服务平台。积极引进普华永道、德勤等中介机构落位长春。4.现代农业服务业。以外六县为重点,发展农业科技服务,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9、,加强种子培育、新型化肥研发等农业技术创新,强化土壤养分监测、污染检测、防污治污,组建水务环保集团,全力推进黑土地保护。发展农产品交易服务,依托亚泰集团,整合道地中草药资源优势,结合韩国医美医疗、人参制品等产品技术优势,建设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北药”交易中心;依托吉林农产品交易中心,打造集电子交易、在线支付、物流配送、过程追溯于一体的区域性农产品交易平台。探索建立各类农村物权交易机构。发展互联网增值服务,加速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土壤数据采集、冷链运输、食品溯源等重点行业。高标准建设公主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引导农业生产向生产

10、和服务一体化转型。(二)数字赋能型服务业: 以长春国际影都为重点,发展数字金融、软件信息、人工智能等产业,打造“数字经济强市”。到2025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40%,对服务业渗透率超过40%。1.数字金融(现代金融)。发展科技金融,开发科技金融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智慧金融业务,积极引进国内规模较大的科技金融公司在进入我市。发展产业链金融,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拓展金融服务链,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研究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政策举措,更好服务上下游相关企业。完善金融生态,做强长春金控集团,依托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培育壮大一批创业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支持吉林银行、九台农商行等地方法人金融

11、机构规范化经营,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地方法人金融服务体系。启动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长春高新区金融改革试点,对标自贸区探索开展金融改革。推进险资入场,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2.软件信息。推动转型升级,积极引入国际国内知名软件公司,提升本土软件公司的技术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新型应用软件产业,建立产业生态,打造东北亚软件产业基地。强化信息应用,重点推进“吉林一号”大数据深度开发应用。深入实施“企业数智云安计划”,围绕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安防,搭建“数智云安”平台,为企业提供服务。打造软件园区,重点围绕信息安全、信用信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

12、特色领域,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软件园区、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加大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3.人工智能。推动智能应用,以城市大脑建设为牵引,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管理、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出行、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康养、智能安防等领域的场景应用示范,创造应用场景,引导应用需求,不断扩大人工智能应用规模。培育市场主体,积极引进旷视科技、中科水滴等人工智能企业,引导头部企业将本地企业纳入产业链,推动本地企业开展数据标注、算法测试等基础业务,逐渐形成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强化产业支撑,构建高性能计算、数据共享、测试验证等开源开放平台,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服务保障。(三

13、)文旅带动型服务业:以长春国际影都、五城区、九台区、双阳区为重点,突出文化引领和旅游带动作用,打好“冰雪”和“避暑”两张牌,打造“文化旅游名城”。到2025年,全年来长旅游人数力争突破1.5亿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力争突破3000亿元,会展及相关产业收入突破1200亿元。1.影视文创。发展影视产业,依托影视拍摄基地、5G数字影视产业基地、影视教育基地、影视孵化基地、影视总部基地、影视文旅基地等,构建影视前期、拍摄、后期制作、交易发行等全程数字化、智能化的产业生态集聚区和泛娱乐生态圈。繁荣影视文化,依托万达、长影等大型影视文化企业,吉林动画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等省内知名艺术院校以及吉广传媒等新兴力量

14、,培育壮大新媒体动漫、电子竞技、网络直播、数字出版等产业,打造长春影视文创品牌。打造影视集群,打好长春电影牌,深挖长春城市电影文化内涵,全面建设国际化电影全产业链基地,加快推动影视基地和酒店群、北影产业园等重大影视产业项目建设。2.旅游度假。发展冰雪旅游,打造国家级大众型滑雪基地,重点推动净月潭、天定山、庙香山、莲花山世茂等冰雪景区和雪场建设,打响“长春冰雪新天地”“净月雪世界”“长春雕塑冰雪天地”等品牌,举办全国知名冰雕雪雕展,引进冰雪主题乐园等新兴业态。发展避暑旅游,促进净月研学基地、国信南山温泉、莲花山花海、关东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神鹿峰国家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开发升级,加快华侨城、欢乐谷、

15、恒大水世界等项目引进和建设进程,打造一批避暑旅游度假优质品牌。发展特色旅游,深度挖掘汽车文化、电影文化、关东文化、都市文化等特色资源,围绕汽车博物馆、影视新科技体验中心、地质博物馆、自然(古生物)博物馆、中国光学科技馆等特色展馆,培育发展工业、科技、农业、文化旅游,打造一批长春特色旅游新品牌。3.旅游产品和配套服务。完善交通住宿配套,提升景点周边住宿餐饮服务水平,建设高品质特色酒店,鼓励有条件地区引进高标准五星级酒店。对于热门景点实施联票制、开设旅游巴士、开辟旅游航线(专线)。加强旅游产品开发,组织开发“车城一日游”“冰雪精品游”“消夏避暑周”等一批特色旅游线路和产品。引进和举办音乐节、文化节

16、等旅游活动。以鹿乡镇为依托,培育文旅特色小镇。与长白山、查干湖等省内旅游资源形成良性互动,打造以长春为枢纽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培育龙头企业,组建文化旅游投资发展集团,发挥国有资本引领作用。引进一批国际国内著名旅行社,培育一批我市行业龙头企业,构建旅行社联盟。4.会展经济。办好品牌展会,高标准举办电影节、航空展、汽博会、农博会、雪博会、光博会等品牌展会,推进更多产品、服务和技术在我市进行“国内首展”。强化展会交易功能,探索“互联网+展会”模式,提高展会影响力。积极引进高品质展会和承接国际会议和活动。推进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东北亚博览城建设,打造长春会展新地标。加速推进北湖航空博览园、公主岭新农博园、

17、汽车博览园和长春电影节金色大厅、“省三馆”等展会展览项目建设,提升会展服务水平。壮大会展主体,积极引进培育会展龙头企业,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整合资源,扩大长春会展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展会市场化水平,对条件成熟的政府展会项目,鼓励和吸引具有相关行业资源和背景的市场主体承接运作。(四)都市集聚型服务业:依托中心城区,围绕“城市生活圈”功能布局,重点发展现代商贸、休闲娱乐、人力资源、医疗康养、体育消费等现代服务业。强化现代都市圈集聚功能,提升对周边城市居民的消费吸引力,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十四五”期间,全市社零额增速高于GDP平均增速,其中吸引外阜来长消费额增速高于社零额年均增速。到2025年

18、新零售、新业态、新模式商业主体数量占比超过40%。培育年销售额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50户以上。1.商圈经济。建设都市商圈,实施商业贸易创新转型工程,推进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着力打造1-2个东北顶级商圈。推进红旗街等步行街升级改造,启动长春机车厂历史文化街区、长拖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规划完善交通换乘、停车场(位)、公交线路等配套条件,提升商圈和步行街的可达性、便利性。打造都市CBD,在南部新城四塔附近,打造长春中央商务区(CBD),集聚公司总部、金融机构、高端商业和比较完善的休闲娱乐设施,引领长春高端消费。提升社区服务,推动家庭社区服务特色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建设15分钟生活圈,

19、构建社区性商业集聚区,每年打造3-5个集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社区商业中心。积极发展用餐、配送、保洁等多元化社区服务,开展家庭服务标准化示范化建设,培育家政服务的品牌,完善家政服务信用体系。2.夜间经济。建设夜间消费载体,以全市现有商圈为基础,拓展室内和地下空间商业功能,打造业态完备、特色突出的夜市街区,形成夜宵一条街、酒吧一条街、购物一条街等。丰富夜间文化娱乐,推出多种形式的夜间文艺演出和活动,发展书店夜市,倡导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延时开放。引进夜间消费品牌,鼓励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和社区便利店延时营业,引导全市大型商场、超市、批发市场举办夜间系列促销活动,积极引进罗森、7-e

20、leven等24小时经营品牌落位长春。3.“首店”经济。鼓励大型高端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及高端商务楼宇招引餐饮、住宿、商贸各类品牌东北“首店”,每年新落户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品牌店、旗舰店、体验店等各类品牌“首店”50个以上。积极引进跨国连锁、中国连锁100强等大型连锁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性总部机构。4.新型商贸。发展新零售业,依托城市商业综合体和商务楼宇,重点发展无人便利店和无人值守货架等新零售模式,引进盒马、伊藤、开市客等新型商超企业。培育直播经济,积极打造净月君临智谷电商直播产业园、阿里巴巴淘宝直播基地等线上平台。整合产业链资源,市场化运作,组建直播经济龙头企业。推动“主播带货”“网红

21、促销”规模化发展,提高“买全球、卖全球、服务全球”的能力。推动传统商贸转型,鼓励传统商贸企业业态创新,积极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改造,依托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实现线上线下整合发展。5.人力资源。打造集聚化园区,依托中国长春人力资源产业园、九台大学生创业园,发展集聚产业、拓展服务、孵化企业、培育市场等功能完备的人力资源服务载体。发展多样化产品,依托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围绕人力资源招聘、劳务派遣、人力资源外包、高端人才引进等,加强中韩、中日、中俄等国际交往能力。发展教育培训,依托东北师大、长春师范等教育类高校优势资源,发展校外教育、职业培训、兴趣培训等新型教育模式,

22、打造全省乃至东北地区优秀的教育品牌。引进环球、学而思、培生等国内著名教育培训机构到我市设立区域总部或独立法人机构。6.医疗康养。打造区域医养中心,依托吉大医院等高水平医疗资源,推动医养深度融合。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的专科医院、体检中心、母婴护理和连锁康养中心等优质医疗机构进驻长春。发展线上医疗,运用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一批提供在线医疗、远程会诊、远程手术等技术支撑的企业,推广互联网健康咨询、网上预约、移动支付和检查检验结果查询、随访跟踪等应用。推进精准医疗,依托大数据、基因检测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重点发展基于个性化的健康咨询、基因监测、诊断治疗等健康管理行业,探索提供个性化精准医疗健康

23、服务,引进华大基因、达安基因等行业龙头企业。提升医疗美容业,以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为重点,开展美容美妆行业国际合作,支持集聚发展,形成品牌优势。重点培育和扶持具有发展潜力和较强产业带动效应的医美企业,引进国际国内一流医美机构,提升长春医美品牌影响力。7.体育消费。推动冰雪+运动融合发展,依托我市冰雪资源,举办中国长春冰雪汽车短道拉力锦标赛、全国攀冰锦标赛、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长春冰雪马拉松等大型国际节事赛事,引进全球或全国知名体育培训机构和俱乐部来长设立分支机构,打造“中国冰雪体验之都”。培育互联网+健身商业模式,拓展“奥运动”等大众健身服务平台功能,以数字化平台方式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

24、的体育运动消费体验,营造全面参与、全面健身的良好氛围。8.总部经济。引进总部企业,鼓励东北地区企业将总部设在我市,争取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市设立东北区域法人型总部,积极推动国内外各类商协会、科研机构在我市设立独立核算分支机构。培育中介机构,以南部新城为重点,重点围绕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造价师、建筑师事务所,研发设计、质量监督、评估咨询、鉴证鉴定等行业,推动中介机构集群集聚,打造东北区域中介中心。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一是成立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二是强化属地责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

25、各开发区管委会作为责任主体,推动空间布局、平台打造、机制完善等重点任务。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市直部门各按照职责分工,深化重点任务推进计划和年度工作方案,推动“实施方案”有效落实。四是持续推进“专班抓项目”,发挥服务业专班促进作用,推动各类服务业重大项目加快落位、加速建设。(二)完善基础设施。以实施新基建“761”工程为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5G基站等相关通信设施建设用地、建设工程规划手续,加速5G基站及相关设备尽快选址、落位,统筹网络基站共建共享,加快省三大运营商和铁塔公司5G项目实施进度。二是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有序推进社会信用、就业、社保等

26、相关领域公共数据和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积极构建大数据中心和超算中心,着力推动东北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建设,支持吉视传媒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三是交通基础设施,统筹推进轨道交通、公交网络建设,提升市内交通可达性,适当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推进公路、高铁、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机场三期建设,鼓励和引导航空公司加密现有航线,适时开辟新航线,探索实施航线补贴,提高运输能力。(三)加强政策供给。聚焦服务业发展需求,着力在土地供应、财政扶持、金融支持、人才培养、交通运输等要素支持上实现突破。一是土地政策,支持“退二进三”、旧城区改造、城区老工业区搬迁、关停淘汰落后产能腾出的土地用于服

27、务业发展;探索建立差异化服务业用地价格机制。二是财政政策,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服务业重点行业、重点平台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三是专项政策,研究制定科技成果分配、支持冰雪经济发展、推进企业挂牌上市、促进体育消费、壮大文化创意、促进商业文旅消费等一批关键性、瓶颈性的务实管用政策,形成高效流动的要素配置机制,打通制约服务业发展的堵点。(四)建立机制体制。完善四项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潜力。一是企业成长机制,支持服务业企业“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加强本地龙头企业培育力度,不断提升龙头企业辐射、引领、带动作用。二是在地回归机制,实施在地回归专项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在地企业“分转子”“子升总”。三是创新融合机制,推动组建影视文创、汽车智能服务、卫星数据应用、信息服务、智能出行等重点产业生态联盟。四是集聚发展机制,围绕文化创意、现代物流、创新创业等领域,强化政策引导,对于集聚度高、特色突出、功能完善的集聚区和特色园区,持续完善配套政策,鼓励集聚发展,提升质量效益。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