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交通与对外交流 (16).pdf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3863457 上传时间:2020-11-0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4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蜀交通与对外交流 (16).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巴蜀交通与对外交流 (16).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巴蜀交通与对外交流 (1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蜀交通与对外交流 (16).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节:茶马古道马帮苦旅 一一、 “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的提出与研究现状的提出与研究现状 (一(一) “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概念的提出概念的提出 茶马古道是在中国西部地区形成的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 通道, 也是中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与边疆游牧地区之间进行的茶叶运输、茶文 化传播的古代大通道。尽管茶叶贸易历史悠久,但以“茶马互市”为主要贸易目 的而形成的“茶马古道”却兴起于唐宋时期,它是汉、藏、西番之间以茶叶和马 匹相互交换的古代商贸通道,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道路之一。 茶马古道是因茶而生的文明走廊,它穿过岁月的痕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 化, 在上千年历史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茶马

2、古道是中国西部经济文化交流、 民族迁徙、宗教传播的重要走廊,是世界文明传播和多元文化融合的通道,是征 服世界屋脊的茶叶天路之旅和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通道。 云南大学木霁弘教授最 早提出“茶马古道”这一概念,并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茶马古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马古道”是以四川、云南为中 心的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四川、西藏、湖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及其与 毗邻的甘肃、陕西、宁夏省市和缅甸、印度、老挝等东南亚、南亚国家之间的传 统交通运输线路,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而狭义上的茶马古道是指唐宋以来至 民国时期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尤其是汉藏之间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交通道路。 随着唐朝前后茶

3、叶传入藏区,并成为藏民生活中的必需品,以茶叶为载体的藏区 与茶叶产区的商贸往来就开始趋于发达, 逐步形成了从茶叶产地到藏区的茶叶商 贸之路。唐宋以后,随着茶马贸易的兴盛,南、北茶路已覆盖了丝绸之路范围, 南、北丝绸之路也已向“茶马古道”转型。 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并不只有一条,它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延伸而形成的庞 大交通网络。 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 茶马古道主要以川藏道、 川滇道、 川甘青道、 蜀秦道、川黔道、滇藏道、陕甘藏道为主干,和众多支干道、支道、连接小道而 构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道路交通网络,将川、滇、藏、甘、青、陕六省连接起 来,甚至还延伸到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中亚、西亚、

4、西非红海 海岸。至今,茶马古道沿线仍保存有众多丰富的文化遗存。 (二)(二)“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目前,学术界对茶马古道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茶马古道移民文 化与族群互动研究;二是茶马贸易制度、商贸活动研究,如茶马古道与川滇藏印 贸易研究等;三是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构建、茶马古道与廊道线路遗产保护; 四是茶马古道上驿站、马帮、背夫(脚户、背脚子)、锅庄和商人群体等研究;五 是茶马古道多元文化交融、族群互动、宗教文化传播、多民族共生发展研究;六 是茶马古道古城镇聚落、传统民居和建筑研究;七是茶马古道与百越古道对茶文 化传播与交互影响、茶马古道与藏彝走廊、盐运古道和丝绸之路

5、关系研究,如西 北丝绸之路青海道从“玉石之路”向“茶马古道”的演变、 百越古道向茶马古道 转型等研究;八是茶马古道民族音乐(如赶马调)、舞蹈文化的融合发展及其 对民族音乐舞蹈传播和促进作用的研究;九是茶马古道保护、文化产业发展、旅 游资源开发利用、旅游品牌打造等研究;十是茶马古道历史价值研究。此外,在 茶马古道研究中,学者们往往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如在国际贸易视野下、“文 化线路遗产”视域下、旅游廊道视角下、人类学视野下等角度进行研究。茶马古 道上不同路段如邛笮古道、 广西德保古道、 滇僰古道、 汶川冉駹古道、 松茂古道、 巴楚茶盐古道等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二、二、 茶马古道茶马古道 (一)

6、汉唐至宋元时期的茶马古道(一)汉唐至宋元时期的茶马古道 (1)汉唐茶马贸易与“茶马古道” 按广义上的茶马古道定义来看,茶马古道的历史十分悠久,在远古时代,原 始古道就已经存在。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今四川地区生产的茶叶已经作为商品进入流通 领域。当时,蜀郡、犍为郡等地的商人,经常以茶等地方特产与今大渡河以外的 旄牛、邛、笮等部落换取当地的牦牛、笮马等,故称为“旄牛道” ,可以看作是 “茶马古道”的雏形。其路线大致是从成都或临邛(今邛崃)等地出发,经过雅 州(今雅安) 、严道(今荥经县) 、翻过大相岭,到达旄牛县(今汉源县) ,再过 飞越岭、化林坪至沈村(即笮都,西汉时期沈黎郡治地) ,

7、再渡过大渡河,经磨 西,最终到达木雅草原(今康定县新都桥、塔工一带)的旄牛部落中心。 在这条商贸道路中,邛崃作为当时蜀郡的商贸中心,同时也是茶、铜铁器等 主要生产基地,成为汉代茶马古道的起点。这条最早的茶马古道实际上是“南方 丝绸之路”的第一段。 “南方丝绸之路”从成都、邛崃到达旄牛县后,如果不再 继续深入到西藏地区,然后折向南面,进入邛部(越巂郡治所) ,再达到云南, 并通往今缅甸进入印度等地。 汉代虽然也有茶马古道,但仅具刍型,而真正意义上的茶马古道的兴起应是 唐宋时期。唐代,随着吐蕃王朝的崛起,唐王朝通过联姻、商贸等形式,加强了 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和交流。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8、下嫁进入吐蕃 以后,唐人饮茶的习俗就传入到吐蕃,并逐渐形成饮茶之风。唐开元十六年(728 年), 吐蕃请求在赤岭(青海湖东岸日月山)换马,在甘松岭(四川松潘西北)互市, 宰相裴光庭说:“甘松,中国阻,不如许赤岭。乃听以赤岭为界,表以大碑,刻 约其上。”茶马互市也由此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加强对茶叶的管理,唐朝制定了专门的茶叶贸易政策,在安多地区设置 “茶马交换所”,作为市场管理机构,实行专门的“茶马互市”,茶马贸易开始 大规模发展起来。随着吐蕃地区对茶叶依赖性增强,茶叶需求量不断增加,从而 促进了汉藏之间“以茶易马”商贸活动的开展。 同时, 在这一时期, 西南、 西北地区逐渐出现了少数民族到内地

9、茶区用马匹、 皮毛等向汉族换取茶叶等交易形式。唐人封演封氏见闻录中,较早记载了这 种茶马贸易形式:“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 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新 唐书也记载: “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宋彧萍洲可谈卷一记述: “辽 人相见,其俗先点汤,后点茶。”1993 年,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村, 辽金时期张氏家族墓群里发现了一幅关于备茶的壁画, 反映了当时辽人饮茶活动 设计茶碾子、茶饼、茶壶、茶盘等工具和煎茶等情况。宋代曾在宋辽边境镇州、 雄州、霸州、易州、沧州等地榷茶,这是辽人需求茶叶的另一个重要证据。可见, 中原王

10、朝与周边少数民族频繁地进行茶马互易, 从而将茶马古道的范围拓展到西 北和北方地区。 (2)宋元茶马贸易与“茶马古道” 两宋时期,宋代与北方的辽、西夏和金之间一直频繁地发生战争。战争需要 大量军费开支和马匹,使得朝廷对“茶马互市”给予特别重视。 宋会要食货 记载:“祖宗设立互市之法,本以羁糜远人。”但因战争对马匹的需求,使宋朝 政府在沿边各地主要开展“召募蕃商,广收良马”等贸易。北宋熙宁七年(1074 年), 在雅州(今名山新店)设立茶马司,这是我国目前惟一有遗址可考的茶马司。 茶马司的职责是统一管理榷茶买马事宜,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使茶马互市政策 得以顺利实行。 宋初,西北地区的秦、原、渭三州

11、以及德顺军等地是宋朝以茶易马的主要场 所。不过,“国初博易戎马,或以铜钱,或以布帛或以银绢”,这种贸易方 式,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马贸易。直到北宋神宗熙宁年间,“以我蜀产(茶), 易彼上乘”以后,茶马贸易才真正开展起来。“熙宁以来,讲摘山之利,得充厩 之良。中国得马足以为我利,戎人得茶不能为我害,彼以食肉饮酪之性,所嗜惟 茶。”光绪阶州直隶州续志也说:“宋雍熙、端拱间,阶、文、成州皆市马。 其后置场,则阶州、文州市吐蕃马,取良弃驽。初以铜钱给马值,有司言戎人 得钱,销铸为器,乃以市帛、盐钞、茶及他物易之。”认为宋初以铜钱易马, 番人将铜钱销铸为兵器,严重威胁到宋王朝边地的安全,于是宋廷改变了贸

12、易方 式,以布帛、盐、茶等物品或引钞交换番人的良马,茶马贸易逐渐繁荣。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熙河经略使王韶拓边河湟地区,这一带的吐蕃部族北与 回纥相通,西与青海、吐蕃相接,出产良马,缺少茶叶。曾上言“西人颇以善马 至边,其所嗜唯茶,而乏茶与之为市”。于是宋廷将茶马贸易扩大到熙河地区, “自是国马专仰市于熙河、秦凤矣”。至此,宕昌、凤州、阶州、文州等地战马 名扬天下。随着北方战乱又起,陕西发生“马道梗阻”,北方马源断绝。朝廷将 “茶马互市”的地点由西北秦、凤、熙、洮诸州改到西南,开辟新的马源。熙宁 年间,朝廷派人入川榷茶,并对川陕之茶实行全榷。 宋史食货志记载: “下 令川陕民茶尽卖入官,严禁私行

13、交易,全蜀茶尽榷。”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 年),在四川成都设立了都大提举茶马司,专门负责 茶马贸易,并在眉州、蜀州、绵州、彭州、汉州、嘉州、邛州、黎州、雅州、泸 州共建了 24 个买茶场,另在利州路汉中地区建了七个买茶场,而在西北地区的 秦州、熙州等地则设置了 48 个卖茶场。这些专门的茶马贸易口岸,负责向康藏 地区提供茶叶。宋代还“禁南茶勿入陕西,以利蜀货”,从而保证了川茶向藏区 的销售。据宋史赵开传记载:“承平时,蜀茶之入秦者十凡八九。”至少 每年有上千万斤的蜀茶运往熙秦卖茶场进行茶马交易。 宋朝南渡以后,尽罢川茶官榷,恢复自由买卖,征收茶税,改榷茶制为茶引 制。“引”是一种票据,即

14、由茶商向官府缴纳税款后,官府按茶商认引数额发给 引票,茶商则凭票方可上市交易。引票相当于一种许可证,非有茶引者不能经营 茶叶,并对销售地区进行限制,不准运往他地。茶引制度的出台,使茶马贸易进 入到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对促进茶马互市起到了积极作用。 由于南宋时熙河地区丧失, 仅能在西和州(甘肃西和)和阶州(甘肃武都)等地 每年购买部分战马,朝廷主要依靠雅州等地的买马场同藏族进行茶马交易,购买 马匹。由于马少茶多,逐渐出现茶价大贱、茶马交易日渐萎缩的局面。到南宋末 年,茶政弛废,“茶马互市”已名存实亡。 宋末元初,四川遭受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乱,社会经济遭受毁灭性破坏,四川 茶叶生产一落千丈,元朝政府

15、已不再将川茶销往西北地区,川茶只销往境内羌、 藏地区,其中松潘、黎州、雅州是主要市场。当时藏区所需茶叶已形成一种新品 种,叫“西番茶”,以别于内地所饮的茶叶。元朝曾一度设立“西番茶提举司”, 官府统购茶叶,在碉门(今四川天全)等地互市。虽然元朝对茶马互市并不重视, 但却非常重视对古道的开拓,大力开辟驿路,设置驿站。尤其是元朝为了加强对 康藏地区的治理,十分重视前往西藏的交通畅通,把以“茶马互市”为主干线的 进藏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 并在沿路设置驿站进行管理。 这一时期, 在川藏 “茶 马古道”沿线上共设置了十九处驿站,从而使四川西部与西藏之间的茶马大道得 以延伸。 (二)明清时期茶马贸易与(

16、二)明清时期茶马贸易与“茶马古道茶马古道” 明朝是茶马贸易的兴盛时期。 明朝为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 明政府 “以 其地皆肉食,倚中国茶为命,故设茶课司于天全六番,令以市马,而入贡者又优 以茶、布。诸番恋贡市之利,且欲保世官,不敢为变”。基于这样的认识,明朝 大量设置茶马司。洪武五年(1372 年)二月,明朝就设置了四川茶盐都转运司, 由该机构负责将川茶先运至汉中南郑加工后,集中运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再 集散至各地。洪武三十年(1397 年),朱元璋敕兵部:“巴茶自国初征收,累 年与西番易马。” 明政府为了“联番制虏”,以茶叶联络吐蕃,钳制蒙古,严格限制川茶流通 范围。当时四川茶叶产区主

17、要有保宁、夔州、邛雅、叙州等四大产区,朝廷将保 宁、夔州地区茶叶划为“巴茶”区域,归陕西巡茶御史管理,每年调运“巴茶” 100 万斤至西宁、河州、洮州易马。“巴茶”以外的川茶则由四川茶盐都转运使 管理,这部分川茶又分为供藏区的边茶和供应内地的腹茶。边茶又分供应黎、雅 边茶和供应松潘边茶,故称“两边一腹”。无论边茶和腹茶都实行茶引制度。所 谓“茶引”,就是固定地区,额定课税标准,由明朝官方发给特许凭证“茶引”。 没有茶引,不能经营茶业;即使有“茶引”,但要限制在一定区域内销售。明嘉 靖中期,定四川“茶引”为五万道,其中二万六千道为“腹引”,二万四千道为 “边引”。所谓“腹引”,即行销内地茶的凭证

18、;所谓“边引”,即只能在边地 少数民族地区销售的凭证。如行销打箭炉一带的称“南路边引”,也就是后来的 所谓“西康边茶”,行销理、茂一带的称“西路边引”。其中松潘边茶主要销往 今阿坝地区和青海、甘肃南部,黎、雅、碉门边茶市场销售范围远达朵甘思、乌 斯藏(今甘孜、西藏)全境,边贸互市繁荣,远远超过西北和松潘销茶的总和,成 为销售藏区茶叶最多的地区。 在茶马古道拓展方面,明朝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了加强与朵甘思 各部的联系,缩短运输运距,明朝开辟了自碉门(四川天全县)至昂州(泸定县 岚安镇昂州村)逾大渡河至长河西(康定)的“碉门路”茶道,并于昂州设卫, 加以军事保护。成化二年(1470 年),

19、明廷更明确规定乌斯藏赞善、阐教、阐化、 辅教四王和附近乌斯藏贡使均由四川路入贡, 明廷赏赐给乌思藏等进京朝贡使臣 和藏族僧侣上层的食茶只能在碉门茶马司支给, 促使乌思藏等贡使只得由川藏道 入贡,不再由青藏道的洮州路入贡。成化三年(1467 年),又“命进贡番僧自 乌斯藏来者皆由四川,不得迳赴洮、岷,著为例。”成化六年(1470 年)又规 定乌斯藏、朵甘思各部朝贡必须由四川路来京。从此,川藏路成为贡道和官道, 从而促进了川藏茶道的畅通,使川藏道成为主要的茶马贸易商道,从而取代了唐 宋时期内地主要由青藏道入藏的地位,使四川不仅成为边茶的主要产地,而且也 成为茶马互市的主要贸易区,形成了黎、雅、碉门

20、、岩州、松潘五大茶市。 明代川藏茶道分为“南路”、 “北路”和“西路”三道。南路由康定经雅江、 里塘、巴塘、江卡、察雅、昌都至拉萨,称“南路茶道”;北路由康定经乾宁、 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渡金沙江至昌都,与南路会合,至拉萨,称为“北路茶 道”;西路从灌县出发,经茂县、松潘、岷州直达青海,称为“西路茶道” 。其 中“南路茶道”又分为“大路”和“小路”。其中由雅安、天全翻越马鞍山、泸 定到康定为“小路茶道”,因其沿途多山间小道而得名;由雅安、荥经翻越大相 岭、飞越岭、泸定至康定称为“大路茶道”,自秦汉时期这条道路就已经存在。 在这两条路上运输的茶也因此称为“大路茶”和“小路茶”。 清朝进一步加强

21、了对康区和西藏的经营,设置台站,放宽茶叶输藏限制。康 熙三十五年(1696 年),准打箭炉设市场,蕃人市茶贸易。康熙四十一年(1702 年) , 在打箭炉设立茶关, 在大渡河上建泸定桥, 开辟直达打箭炉的 “瓦斯沟路” 。 从此打箭炉至昌都形成了南、北两条茶马大道。南路大道主要供驻藏官兵和输藏 粮饷使用,又称为川藏官道,从打箭炉经里塘、巴塘、江卡、察雅至昌都。而北 路大道是茶商主要行经道路,又称为川藏商道,由打箭炉经道孚、甘孜、德格、 江达至昌都。在两条大道汇入昌都以后,又分成两条大路:即昌都经三十九族、 太昭到拉萨的“草地路” ,以及由昌都经洛隆、边坝、工布江达、墨竹工卡至拉 萨的“硕达、洛

22、松大道” ,最终都汇于拉萨,形成重要的贸易通道。正如四川大 学石硕教授所言: “使边茶市场由雅安碉门深入到藏区,从此打箭炉成为南路边 茶总汇。乾隆时,松潘也发展成为川西北、甘青乃至蒙古的西路边茶集散地,人 渐稠密,商贾辐辏,为西陲一大都会”。川藏道在清朝形成为南北两路茶道,昌 都是两条川藏茶道的汇合点,也是滇藏、青藏交通的总枢纽,成为茶马古道上最 重要的贸易中心。 总的看来,清朝前中期是历史上茶马贸易继续发展的时期。到了清朝后期, 清政府在藏区和其他民族地区建立的马场基本上解决了马匹的来源问题, 作为茶 清代是川藏边茶发展的鼎盛时期, 四川在茶马贸易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清初, 由于国内局势动荡

23、,需要大量战马,所以基本承袭明制,继续推行茶引制。官茶 “储边贸易”,商茶“给以茶课”,继续在四川等地设茶马司,管理茶马贸易。 同时增设巡视茶马御史。后来为了保证茶马贸易带来的巨额利润,清朝对四川茶 叶贸易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变“茶引制”为“引岸制”,将四川茶定为三种专 岸。以雅安、天全、荥经、名山和邛崃五县所产茶专销康藏地区,因为五县皆位 于成都南边,故称“南路边茶”;以灌县、大邑等地所产茶行销松潘一带,产地 因位于成都西边,故又称“西路边茶”,而专销内地的茶称为“复茶”,这就是 当时的三种专岸。有缘学习更多+ 谓y g d 3 0 7 6 考证资料 马贸易主要角色的马就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

24、是“边茶贸易”制度。清代中后期 以后,清政府茶税严苛、茶政腐败等问题日益突出,加之帝国主义势力入侵,川 藏边茶被迫卷入到资本主义商业贸易体系之中, 川藏边茶贸易受到英印茶叶入藏 销售的严重影响,但“川茶入藏”并没有停止。民国以后,仍然有一定数量的茶 叶通过茶马古道供应到西藏地区。随着现代化交通手段的日益发达,茶马古道主 要已被国道、省道所替代,茶马互市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三(三) “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的价值的价值 茶马古道作为一条连接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大动脉, 历经唐、 宋、 元、 明、 清的发展与繁荣, 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茶马古道”为中

25、央政府对边疆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历代中央王朝通 过“茶马贸易”制度、 “边茶贸易”及茶马古道,实现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 “物质羁縻” 。自唐代以来,以吐蕃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大开饮茶之风,茶成为其 日常生活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他们对茶叶的依赖,实际上也是对中央王朝的 依赖。 茶马古道与历史时期的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等一样,在促进边疆民族地区 发展,尤其是西南、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方面产生 了重要影响,在维系少数民族情感,巩固西南、西北边疆,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具 有重要作用。作为政治之道的茶马古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历史见证。 二是茶马古道在加强民族交流方面起到重要的纽带作用。

26、 茶马古道沿途经过 藏、彝、羌、白等 20 多个民族居住区,贯穿川、滇、藏、青四大区域。正因为 如此,茶马古道被称为民族迁徙的大走廊、民族文化的大观园,同时也是中华民 族团结和友谊的“见证者” 。茶马古道不仅是藏区茶叶补给的重要途径,而且也 是沿线各族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是茶文化传播与交融的重要通道,形 成了如酥油茶、奶茶、清茶等不同形式的饮茶文化,丰富了我国古代茶文化的内 涵。 三是茶马古道推动了沿线城镇的大发展。茶马贸易、茶马互市的发展和茶马 古道的繁荣,推动了沿线地区城镇的兴盛。如今天著名的康定、泸定、松潘、德 格、巴塘、昌都等高原城市都是伴随着茶马古道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以松潘

27、城 为例,其地处岷江上游,自古就是连接西北甘、青与川、云、藏的通道,是南北 各民族迁徙的走廊,有所谓“扼岷岭,控江源,左邻河陇,右达康藏实有建 瓴之势,安危所系”的重要地位。而松潘城的兴盛与茶马古道关系极大。经过历 代发展,松潘逐渐由一个商品集散地演变成为民族贸易市场,再逐渐发展成为典 型的商业市镇,最终形成“人烟稠密,商贾辐辏,为西陲一大都会” ,充分体现 了茶马古道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是茶马古道见证了沿线各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茶马古道有着上千年 的历史积淀。在这条古道上,散布着星罗棋布的古镇,保存有数量庞大的历史建 筑遗迹、商贸遗踪、马帮足迹以及茶市、街市、民居等历史文化

28、资源。茶马古道 沿线民族众多,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古老的民族村落、独特的民族文化都深深地 镌刻在上千年的茶马古道上。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也成为当地旅 游开放利用的宝贵资源,因而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三、马马帮帮苦苦旅旅 在茶马古道上,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横断山脉的险山恶水之间,在从四 川向西北横经世界屋脊的原野丛林之中,一群人赶着马匹前行,马背上驮着各式 各样的物品,包括茶叶、丝织品及各种山货等,马颈上系着的铃铛“叮叮”作响, 回荡在山谷间,构成了一幅原始、雄浑的画面。而这道风景就是千百年来无数的 马帮在这条道路上构筑起来的心路历程。他们面对险恶而随时变化的环境、生死 与共的特

29、殊生存方式,从而形成了马帮严格的组织和帮规,形成了独特的马帮文 化。 由于马帮行走之处多在深山峡谷、雪域高原或是悬崖峭壁间,自然条件极其 恶劣,加之道途漫长,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风餐露宿、饥寒交迫的状态,因而马 帮旅程十分艰苦。现代诗马帮的故事对千年茶马古道上砥砺前行的马帮有深 刻的记述,将其艰辛的历程反映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其中有“马铃声随风飘 荡在云雾山中,晨曦中行走着马帮的队伍。马铃唤来漫天的朝霞,吆喝声把山间 的雾霭驱除。赶马人挥舞着手中的长鞭,清脆的鞭声响彻林密的山谷。风雨兼程 是赶马人的家常便饭,赶马人在篝火深箐中露宿。山巅的星星串起滴滴露珠,长 刀弯月迎来东方的日出。赶马人的生涯

30、在驿道上度过,驿道漫漫道不尽赶马人的 酸楚。马帮的路走了千里万里,走过边疆和村寨的万壑深谷。 ” 马帮虽然早已消失在茶马古道之上, 但是千百年来凝聚而形成的马帮精神却 不会消失。他们抛家别子,风餐露宿,勤勉苦干,常常逾年不归,随时要与艰苦 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天气作斗争。同时,马帮又是一个商业群体,他们本身是由 各种各样的人群组成,同时他们也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为了生存,争取更 多的生意机会,他们都有着宽容待人、亲密合作、诚实守信、严守规矩的职业精 神, 在他们身上已经初步具备了近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素养。马帮们所具有的 非凡的胆识、坚韧的毅力、勇敢的气魄和卓越的智慧等美德,时至今日,这些马 帮精神深深地植根于茶马古道沿线人民的血液里,仍然激励着人们不忘初心,砥 砺前行!有缘学习更多+ 谓y g d 3 0 7 6 考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