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pptx

上传人:紫*** 文档编号:3810911 上传时间:2020-10-28 格式:PPTX 页数:66 大小:9.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pptx(6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目 录,CONTENT,1,2,3,4,“双重预防体系”重要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效果,PART 1,“双重预防体系”重要性,(一)党中央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安全生产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发展绝不能以牺牲安全作为代价,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强调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

2、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一、“双重预防体系”重要,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采取断然措施,推动企业全面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2016年3月18日省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2016年4月5日盛安委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鲁安办发201610号)。随后,省安监局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下发了一系列文件,组织了一系列培训,在全省范围内迅速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二)省政府要求,(三)山东省法

3、规规章准备,(四)山东省颁布系列地方标准,(五)双重预防体系临沂推进会,5月14-15日,全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培训研讨班在临沂召开,主要是全面总结全省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交流研讨经验做法,深入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继续全面深入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进行再部署再安排。省局班子成员、各处处长,各市、县(区)安监局长参加会议。,PART 2,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成立领导小组,同时明确了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成员单位和办事机构的具体工作职责,制定下发了“双重预防体系”运行考核办法。,(一)主要负责人 1. 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

4、系所需要的资源。如人力资源和专门技能、方法、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等。 2. 确定各单位、各部门职责与责任,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风险管理。 3. 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 4. 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定期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5. 确保全员及领导小组其他人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履行其职责。,(二)分管负责人 1. 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工作的监督管理。 2. 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三)安全生产部 1. 主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体系文件,指导和监督检查各单

5、位体系优化开展情况。 2. 负责组织对全公司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评估。,(四)其他管理部门 1. 财务部负责保证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以保证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实施与运行,并监督经费的使用落实情况。 2. 技术、设备、生产等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监督管理。多部门协作共同开展活动时,由活动牵头或组织部门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管控工作。,(五)各生产单位 负责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组织、协调,并及时更新,对管辖范围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6、,同时鼓励本单位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识别与评价;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明确各级职责,制定推进措施,一是公司“双重预防体系”推进办公司现场指导,二是利用晨会、周会、月度例会进行调度和通报,三是按照公司“双重预防体系”运行考核办法监督考核,全员培训宣贯,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组织”原则,以专题培训、知识讲座、观摩学习、班组活动等不同形式,对全体员工进行宣贯培训。让全体员工了解掌握必要的工具和方法,具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管控基本能力,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自觉参与到“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中来。,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流程图,体系建设

7、流程,(一)风险点划分,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风险点概念,风险点,1,2,3,4,5,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设备设施类,作业活动类,静态,动态,设备设施类,作业活动类,包括常规作业、非常规作业、应急作业,重点关注危险(特殊)作业活动。如点检作业、高处作业、易燃易爆区域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转炉冶炼作业、吊装作业、轧钢作业、倒闸作业等。,(二)危险源辨识,1. 辨识危险源 2. 事故类型和后果 3. 现有控制措施,设备设施类,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按照设备设施清单,将设

8、备设施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作业活动类,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按照作业活动清单,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事故类型和后果,现有控制措施。,危险源辨识时依据GB/T 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同时充分考虑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编写的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生

9、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危险源,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三)风险评价,风险矩阵分析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风险程度分析法(MES),风险矩阵分析法(简称LS),R=LS,其中R是风险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风险大。,风险矩阵分析法(LS),表C.1-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表C.1-2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表C.1-3 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及控制措施,表C.1-4 风险矩阵表,以下

10、情形确定为重大风险,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莱芜分公司用“直判法”将下列公司管控的重点危险源主要设备及区域确定为重大风险。具体包括煤气主管网、煤气柜、煤压机房、苯储罐区、加氢装置区、制氢区、粗苯回收区、液氧槽区、空分塔、高炉、转炉、电炉等12项。,将公司管控的重大风险以外的煤气、熔融金属、危化品相关重要设施,以及各单位重点管控的主要风险确定为较大风险

11、,如钢水包、铁水包、铁水罐、混铁炉、中间包、铁水罐车、加热炉、焦炉、高压锅炉等。,文件中明确了运用“直判法”确定的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不需新增控制措施进行整改。,1048个,1级 12个,2级 60个,3级 318个,4级 658个,风险点,危险源,9945个,1级 52个,2级 144个,3级 2043个,4级 7706个,(四)确定控制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替代、封闭、隔离、移开或改变方向等。,个体防护措施: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培训教育措施:员工入厂三级培训、每年再培训、安全

12、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继续教育、其他方面的培训等。,管理措施: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减少暴露时间、监测监控、警报和警示信号、安全互助、风险转移等,应急措施: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常识类的措施在管控措施中不出现 在管理制度中加以说明,在隐患排查时仍作为重要排查内容,1.培训教育填写针对本岗位主要风险的培训或针对特种作业的特殊培训;,2.个体防护措施普通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不填写,只填写安全带、绝缘鞋、绝缘手套、防酸碱、防静电、耳塞、防毒口罩、防尘口罩等特

13、种防护用品;。,3.应急措施主要填写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触电等风险的现场处置方案、应急物资准备、应急演练、应急培训等措施。,控制措施评审,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是否产生新的风险,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主要评审内容,(五)分级管控,风险等级划分,重大风险,一般风险,较大风险,低风险,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公司管控,厂级管控,车间管控,班组管控,管控层级,管控手段,一是完善管控措施,确保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二是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风险管控措施有效落实。,在管控措施完善上,规定对一、二级高风险危险源必须采取工程技术和管理措施以

14、降低事故风险。对三级风险的危险源尽可能新增措施降低风险。,通过全面识别评价,全公司新增措施180余条,有效降低了事故风险。,炼钢厂煤气末端低压快切改造,将29套煤气支路阀门升级为电控气动切断阀,并在全厂5个区域各增上一套小型PLC控制系统,实现了对新增切断阀的自动控制。煤气氧含量分析仪改造,将两台煤气氧含量离线取样分析仪升级为在线激光分析仪,并将分析数据传输到煤气回收PLC控制系统,实现自动联锁控制。焦化厂将苯槽区68台可燃性监测报警仪更换为有毒性监测报警仪,并增设监控主机和监控软件,实现了集中监控和连锁控制。特钢事业部钢锭浇筑过去是行车吊运浇筑,现改为钢包车固定浇筑,安全系数大大增加。,为切

15、实管控好安全风险,分公司炼铁厂按照“简便、易掌握、便于操作”的要求,按照风险管控措施制定了1300余条“顺口溜” ,取得良好效果。,(六)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各单位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单位:,设备设施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单位:,(七)风险告知,各厂、车间、班组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告知牌,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和后果、管控层级、责任人、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八)持续改进,每年9月份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和

16、公布。,在发生以下情况变化时,及时更新:,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以及其他变更情况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九)职业健康“双重预防体系”工作同步进行,1. 制定下发了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法和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2.以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清单为依托,全面辨识职业危害因素及风险管控措施,人工进行职业危害分级,形成职业危害风险管控清单,2.以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清单为依托,全面

17、辨识职业危害因素及风险管控措施,人工进行职业危害分级,形成职业危害风险管控清单,2.以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清单为依托,全面辨识职业危害因素及风险管控措施,人工进行职业危害分级,形成职业危害风险管控清单,2.以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清单为依托,全面辨识职业危害因素及风险管控措施,人工进行职业危害分级,形成职业危害风险管控清单,2.以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清单为依托,全面辨识职业危害因素及风险管控措施,人工进行职业危害分级,形成职业危害风险管控清单,PART 3,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P,D,C,A,(一)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之间的关系,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分级管控,

18、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决定着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排查内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排查结果指导风险管控体系信息完善。,以各类基础管理项目为基本单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程要求编制,内容包括: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排查类型、排查周期、组织级别等信息。,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制,内容包括:排查范围、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排查类型、排查周期、组织级别等信息。,(二)隐患排查,各单位依据确定的各类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应该排查的项目清单。,隐患排查 项目清单,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基础管理

19、类隐患排查清单,(二)隐患排查,(二)隐患排查,(二)隐患排查,(二)隐患排查,以下情形可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1. 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2. 涉及重大危险源且不能立即排除整改的隐患;,3. 涉及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且长期滞留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场所,存在不能立即排除整改的隐患;,4.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5. 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7. 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认定的。,6. 涉及液氨制冷、粉尘防爆、有限空间、冶金煤气和高温熔融金属等危害和整改难度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0、,(三)隐患分级,冶金企业下列隐患可判定为重大隐患,(三)隐患分级,(四)隐患治理,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五)隐患治理验收,1. 隐患治理完成后,应根据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实现闭环管理,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2.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应组织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并将治理结果向当地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PART 4,“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效果,(一)通过风险评价,完善风险管控措施,建立起安全风险与控制措施点对点的防控体系,有效的控制了各级各类风险。 (二)通过补充新增管控措施,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三)通过规范隐患排查标准,为事故隐患治理提供了可靠依据,有力地促进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效果。,我们相信,通过“双重预防体系”持续不断的优化、提高、完善、落实,隐患一定能够得到有效治理,事故一定能够得到减少和避免,企业安全生产一定能够实现长治久安。,THANKS,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